蘇濤 張燕 沙丹:戰後香港電影

2021-02-26 elvita威的生活便籤

戰後香港電影:文化政治、女明星與動作片的文化想像

嘉賓:蘇濤、張燕、沙丹

時間:8月9日(周六)15:30—17:30

地點:庫布裡克書店

地址:東直門香河園路1號 當代MOMA北區T2座一層 010-84388381/010-84388371

主辦:北大培文公司(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庫布裡克書店

*本次活動免費,參與互動環節提問的朋友可獲得蘇老師親筆籤名贈書一本。

8月9日,蘇濤博士攜新著《浮城北望:重繪戰後香港電影》到庫布裡克書店,與各位讀者分享研究心得。我們還榮幸地請到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張燕,以及學者、資深影評人沙丹,從各自角度展開與蘇老師的精彩碰撞。

近年來,關於香港電影「北上」及內地電影與香港電影融合的議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探討,如何突破瓶頸,實現兩地電影產業的共贏,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現實困境,回望歷史也許會為我們提供一個可資借鑑的參考。戰後香港電影繼承上海電影的遺產,以商業化、類型化的方式製作電影。受到冷戰格局的影響,左右陣營展開意識形態及商業競爭,令香港成為華語電影交流合作的中心。其中,女明星及動作片是兩個有趣的現象,其中投射出的文化政治及文化想像更是值得關注。

[嘉賓簡介]

蘇濤:電影學博士,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近年學術興趣集中於冷戰背景下華語電影的交互影響。著有《浮城北望:重繪戰後香港電影》,譯有《民國時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另在《電影藝術》《當代電影》等雜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張燕: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秘書長,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秘書長。著有《在夾縫中求生存——香港左派電影研究》《映畫:香港製造》《鏡像之鑑——韓中電影敘事和受眾比較研究》等。

沙丹: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華語電影歷史與批評,曾在各類專業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譯有《銀幕豔史:都市文化與上海電影(1896—1937)》。

...

點屏幕右上角菜單可「分享朋友圈」

「查看公共帳號」可關注我們

完整版文藝活動請郵件至elvita@qq.com訂閱

[elvita威的生活便籤]微信號:elvita-v

相關焦點

  • 「今日19:00直播」「南下影人」與戰後香港電影:現代性、離散情結...
    >00-20:30主講嘉賓蘇濤(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沙丹(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這些身居香港的異鄉人,如何應對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繼續追尋自己的電影之夢,借大銀幕表達所思所想?這些境遇複雜的電影人對香港這個東方的好萊塢的形塑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北京大學出版社特邀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蘇濤老師、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沙丹老師為我們講述南下影人與戰後香港電影的那些精彩故事。
  • 【今日直播20:00】順流與逆流:重探香港電影的中國脈絡
    一直以來我們雖然熱愛香港電影,但對於香港電影史的認知卻大都停留在較為淺近的層面上。由著名電影學者蘇濤、傅葆石領銜主編的《順流與逆流:重寫香港電影史》匯集了當下香港電影研究領域的重要專家,以最新的觀念、史料和方法對香港電影史做出新的闡釋:冷戰如何影響了香港電影的獨特面貌?
  • 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
    嘉賓 | 蘇濤、沙丹 整理 | 徐悅東 在電影史上,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之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功夫片如何參與了香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建構?如今的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香港電影的基因還如何影響著當下的電影?
  • 文化客廳|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
    嘉賓 | 蘇濤、沙丹整理 | 徐悅東在電影史上,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之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功夫片如何參與了香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建構?如今的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香港電影的基因還如何影響著當下的電影?8月3日,新京報文化雲客廳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博雅講壇共同舉辦的「順流與逆流:重探香港電影的中國脈絡」講座中,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蘇濤和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電影史研究者沙丹,一起與大家談談香港電影史。
  • 香港電影在整個華語電影裡的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文化客廳
    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之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功夫片如何參與了香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建構?如今香港電影為何衰落了?8月3日,在「順流與逆流:重探香港電影的中國脈絡」講座中,蘇濤和沙丹一起與大家談談香港電影史。嘉賓 | 蘇濤、沙丹整理 | 徐悅東在電影史上,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之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
  • 香港電影在整個華語電影裡的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文化客廳
    8月3日,新京報文化雲客廳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博雅講壇共同舉辦的「順流與逆流:重探香港電影的中國脈絡」講座中,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蘇濤和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電影史研究者沙丹,一起與大家談談香港電影史。
  • 《順流與逆流》:七十年代前的香港電影是怎樣崛起的?
    本書的第一部分「重訪早期滬港關聯」集中探討20世紀30年代的香港電影,著重分析當時中國內地的政治、文化對香港電影的深刻影響。第二部分「冷戰與香港電影的文化政治」聚焦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尤其是從冷戰的視角出發,通過對有代表性的製片機構、類型及電影現象的考察,分析戰後香港電影的複雜性,以及冷戰對華語電影的深刻影響。
  • 張燕:合拍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創作的主流
    同時,合拍片也是內地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總榜前十位中,就有《紅海行動》《美人魚》兩部合拍片躋身其中。8月15日下午,由廣東省電影家協會主辦的周末電影講壇舉辦《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關照與現狀觀察》線上講座,請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燕,剖析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 順流與逆流:重探香港電影的中國脈絡
    、電影史研究者沙丹,與大家談了談香港電影史。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蘇濤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影評人  沙丹我們今天這次講座的主題書,是蘇濤老師參與主編的《順流與逆流:重寫香港電影史》,圍繞這本新書跟大家交流一下。蘇濤老師,您能說一說這本書的來龍去脈嗎?很高興能與各位讀者和影迷交流。今天主要圍繞著《順流與逆流:重寫香港電影史》來談相關的話題。
  • 索引丨《電影藝術》「影史影人」(原「影史探問」)欄目文章全目(2007-2020)
    香港電影倫理敘事中的身份認同與國族意識(1949—2019)20194王海洲  林嶺東的電影風貌:類型基礎與個性表達20194蘇濤  冷戰背景下的觀望與遊移——論遠東影業公司的創作與市場策略20194檀秋文  新電影史的傳入及其影響20193黃望莉  康春雨  政治粉飾物:對《新影壇》的一次解讀20193李晨聲  我的老師錢江和他的攝影創作20192付永春  路珏  威廉·林奇與亞西亞影戲公司20192
  •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寒夜》|《上海之夜》|香港電影座談・傳統與現代的磨合
    黃霑為電影譜寫歌曲,亦成功挑起對於舊上海的記憶與想像。公映當年恰是中英草籤聯合聲明之時,那個上海租界不夜天,隱有「馬照跑舞照跳」的香港影子。)蘇濤(電影學博士)張小迪(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王基宇(青年策展人) 何思穎資深節目策劃、研究學者、講師、作家、影評人。
  • 活動回顧丨沙丹新書《幕味》首發沙龍
    這本書承載了沙丹對大銀幕的熱愛,展示了電影史學研究嚴謹中不乏幽默風趣的表述語言,並且記錄了中國電影資料館臺前幕後那些不被大眾所知的精彩故事。7月15日,單向空間(朝陽大悅城店)舉辦了《幕味》的首發沙龍。沙丹與謝萌先生、楊洋女士兩位著名策展人一起聊了聊「電影策展人的樂與怒」。短短2個小時的分享會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書迷、影迷和電影資料館迷,氣氛歡樂無比。
  • 對話「奇愛博士」沙丹: 電影是「理想」 腳踏實地才能「照進現實」
    沙丹:展映影片的選擇原則很簡單,就是立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就是回首影史、致敬大師。這是多數電影節選片的一個重要方向,選片時會結合當年的重要時間節點。比如今年是塔可夫斯基去世30周年,桑弧誕辰100周年,陳燕燕誕辰100周年,比利·懷爾德誕辰110周年等等。
  • 《當代電影》| 「香港也瘋狂」:香港與非洲的電影交流
    (8)香港功夫電影曾風靡非洲,偏遠村落都掀起練武潮,https://ent.qq.com/a/20160317/027778.htm。(9)在塞內加爾、馬裡等西非國家,有一種運動,就是格鬥,招式上類似於李小龍的功夫。(10)張建德《香港電影: 額外的維度(第2版)》,蘇濤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42頁。
  • 她是80年代電影演員張燕,與丈夫都是特型演員,痛心丈夫英年早逝
    而聊到古月,朋友們就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了,因為他是主席的特型演員。而古月的妻子張燕作為80年代的一位知名演員,據介紹,她是國內最早飾演宋慶齡的女演員,曾在12部戲裡扮演過宋慶齡。當然,張燕與古月專門飾演主席不同,她既是宋慶齡的特型演員,也在其他50多部影視劇中塑造過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張燕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應該是由執導過《英雄虎膽》《野火春風鬥古城》的著名導演嚴寄洲執導,徐敏、張燕等主演,1984年上映的電影《破霧》,她在其中飾演了愛國女實業家端木麗婷。
  • 《當代電影》| 2017年總目錄
    政策導向與地方影業發展——天津電影製片廠籌建與撤銷的相關考察褚亞男(06—095)轉折時代的精神現象學——重評《沙鷗》及其論爭 符鵬(06—099)國產電影創作與新的「當代史」書寫張慧瑜(06—104)談「冷戰」與香港電影文 [ 美] 傅葆石 譯 蘇濤
  • 她是80年代電影演員張燕,與丈夫都是特型演員,痛心丈夫英年早逝
    或者以為她是歌唱演員張燕,或者以為她是香港演員張燕,其實不然,娛文娛視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張燕,是80年代電影演員、著名特型演員古月的妻子。而古月的妻子張燕作為80年代的一位知名演員,據介紹,她是國內最早飾演宋慶齡的女演員,曾在12部戲裡扮演過宋慶齡。當然,張燕與古月專門飾演主席不同,她既是宋慶齡的特型演員,也在其他50多部影視劇中塑造過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張燕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應該是由執導過《英雄虎膽》《野火春風鬥古城》的著名導演嚴寄洲執導,徐敏、張燕等主演,1984年上映的電影《破霧》,她在其中飾演了愛國女實業家端木麗婷。
  • 【高端訪談】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策劃人、電影資料館策展人沙丹: 北京國際電影節要體現中國的主體性
    沙丹,別號奇愛博士,「文慧園路三號」運營者,知名影評人。作為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他將繼續參與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策劃和排片工作。
  • 專訪|北影節策展人沙丹:如果說上影節是中國的坎城,那北影節就是TIFF
    我們採訪到了中國電影資料館的策展人沙丹老師,今年已是他第四年參與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的策展。他向我們講述了北京國際電影節搶票狂潮的幕後故事。沙丹老師說,這不僅可以引進許多被國人忽視的外國佳片,也是北影節與中外電影機構維護關係的一種合作方式。
  • 合拍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創作的主流
    同時,合拍片也是內地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總榜前十位中,就有《紅海行動》《美人魚》兩部合拍片躋身其中。8月15日下午,由廣東省電影家協會主辦的周末電影講壇舉辦《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關照與現狀觀察》線上講座,請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燕,剖析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現狀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