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經典回歸上話:這一版《玩偶之家》,會是中國的,也會是當下的

2020-11-30 新民網

圖說:《玩偶之家》劇照 官方圖

即日起,易卜生戲劇代表作品《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回歸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演出獲得了觀眾的掌聲和熱議:「一百多年前的戲劇,討論的問題放到如今仍然是個問題,這足以說明問題。」

《玩偶之家》與觀眾共同探討了這樣一個話題:擁有美滿的婚姻、可愛的孩子、寵愛自己的丈夫、可以傾訴的朋友……生活,是否就會因此而圓滿?!該劇故事講述了丈夫海爾茂即將升任銀行經理的消息,讓這個被拮据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家庭終於迎來了轉機。妻子娜拉所有的夢想,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但就在這個聖誕夜的前夕,叩開家門的不是聖誕老人,而是柯洛克斯泰——幾年前娜拉為了救海爾茂的性命,通過偽造字據向柯洛克斯泰借債。柯洛克斯泰為了保住自己銀行裡的職位,威脅要向海爾茂揭開這個秘密;而隨著這個秘密被逐步揭開,娜拉長久以來的幻覺被層層剝落:在海爾茂面前,她從來沒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只是一個任人擺布的玩偶。那麼,玩偶最終能否離得開她的「玩偶之家」呢?!

圖說:《玩偶之家》劇照 官方圖

《玩偶之家》是挪威劇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首個引起轟動,時至今日也是他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劇本。在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中國上演過《玩偶之家》,1918年《新青年》還特別出版了一個「易卜生專號」,使中國人知道了西方有個女性名叫「娜拉」,她敢於反抗性別歧視並勇敢地離家出走,最終擺脫了受制於夫權束縛的「玩偶」命運。在此期間,魯迅、胡適、茅盾三位「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也分別從各自的不同角度對《玩偶之家》進行了解讀和價值評判,折射出了他們當時對女性解放思想的新思考。

多年來,《玩偶之家》已成為世界各大劇院爭相上演的經典劇目。2020年該劇再度回歸,並且從小劇場搬到大劇場。導演王歡表示「這版《玩偶之家》,我想探究婚姻。在人們自己親手建立的『最親密關係』中,如何看得見對方眼中的自己?!」在談及這一版《玩偶之家》的特別之處時,他認為:「在每一個時代被重新翻開的《玩偶之家》,都應該有它的不同。易卜生自己並沒有把《玩偶之家》僅僅定為一個『女權主義』的作品,我想是時候去撣掉這些灰塵,重新來看一看這個今天依然在發生且呈蔓延之勢的故事了。我其實是觀眾裡的一個,也是故事裡的一個。這一版《玩偶之家》,會是中國的,也會是當下的。」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相關焦點

  • 這一版《玩偶之家》,會是中國的,也會是當下的!
    首先,我一直在和周圍的小夥伴聊說:大家都想做一些什麼樣的作品,或者有什麼好的作品是很久沒有上演的,然後就想到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就在電視上看過劇集版的《玩偶之家》,但那個時候看不懂,不明白娜拉為什麼要出走……現在如果不看劇本來做這部劇的話,就感覺已經是在做一個新戲了。確實,我們有很長時間沒有碰過易卜生的作品了。易卜生的作品十分貼近當下。
  • 娜拉一出走,「家」都變了!易卜生《玩偶之家》回歸舞臺,解剖婚姻的...
    但就在這個聖誕夜的前夕,叩開家門的不是聖誕老人…… 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王歡執導,龔雨航、沈磊、楊寧、溫陽、蔣可、尤美聯合主演的易卜生戲劇代表作品《玩偶之家》將於明晚回歸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
  • 娜拉一出走,「家」都變了!易卜生《玩偶之家》回歸舞臺,解剖婚姻的秘密
    自此,《玩偶之家》成為世界各大劇院爭相上演的經典劇目。「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中國也開始上演了《玩偶之家》。1918年,《新青年》還特別出版了一個「易卜生專號」,使中國人知道了西方有個女性名叫「娜拉」,她敢於反抗性別歧視並勇敢地離家出走,試圖擺脫「玩偶」命運。在此期間,魯迅、胡適、茅盾也分別從各自的不同角度對《玩偶之家》進行了解讀和價值評判,折射出了他們當時對女性解放思想的新思考。2019年底上話演繹的版本,具有強烈的舞美衝擊力。
  • 老戲骨聚首「國話」版《玩偶之家》再現經典
    老戲骨聚首「國話」版《玩偶之家》再現經典 2019-05-24 11:17: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 去上話看《玩偶之家》,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看清自己
    柯洛克斯泰為了保住自己銀行裡的職位,威脅要向海爾茂揭開這個秘密;而隨著這個秘密被逐步揭開,娜拉長久以來的幻覺被層層剝落:在海爾茂面前,她從來沒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只是一個任人擺布的玩偶。那麼,玩偶能否離得開她的「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是挪威劇作家亨利克·易卜生最有代表性的劇本。出版之初,由於當時文學環境的原因,《玩偶之家》曾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 《玩偶之家》首演+加場 | 出走的娜拉,今晚回歸了安福路。
    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王歡執導,龔雨航、沈磊、楊寧、溫陽、蔣可、尤美聯合主演的易卜生戲劇代表作品《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於11月28日回歸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並於12月11日19:30、12月13日14:00 加演兩場(加演場次現已開票)。
  •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六個不同處境下的「娜拉」
    《玩偶之家》是他首個引起轟動,也是他最有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歐洲戲劇史上關於描寫婦女為追求自由、捍衛自己的獨立人格而鬥爭的開創之作。易卜生用了一個極為精妙的比喻,來形容主人公娜拉的處境。她雖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就像一個被丈夫操縱的提線玩偶。三幕戲中,娜拉逐漸轉變。
  • 關於上話版《玩偶之家》二三事
    她明白,為了成為一個「人」,她必須出走,必須離開這座「玩偶之家」。  記得魯迅先生有一篇名叫《娜拉出走之後》的文章,講的是娜拉出走後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死去,要麼回來。但上話版《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似乎比劇本中的角色更為堅毅,更加剛烈。她決絕地走了,歸還了戴了九年的婚戒,頭也不回地與這個壓抑的家庭決裂。
  • 話劇《玩偶之家》|節目冊
    劇中女主角娜拉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再也不認為大部分人說的或書上寫的是對的了,我得自己思考,然後去了解。」對當時的歐洲人而言,女主角娜拉的行為是非常可恥的。那時沒有任何事物能比婚姻的契約更神聖,《玩偶之家》對婚姻的描寫,對他們而言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 時演時新的《玩偶之家》,為何讓女性都能看見自己的投影?
    對一部經典作品的評價,離不開它所處的時代。現在的觀眾可以毫無心理障礙地接受娜拉的出走,甚至覺得娜拉的出走是理所當然,但在易卜生創作《玩偶之家》的年代,娜拉卻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這自然有著時代的特定因素:對於當時的歐洲人而言,沒有任何事物能比婚姻的契約更神聖,因此《玩偶之家》對婚姻的描寫,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 假期讀物——《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又名《娜拉》,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1879年,當該戲劇劇本剛出版兩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就上演了該戲劇。隨後幾年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和德國的慕尼黑演出,它影響範圍廣到歐亞各州,中國在「五四」運動後,也開始上演。接下來和小微走進易卜生,體會這本賦有時代特色的經典書籍。亨利克·易卜生是19世紀後半期挪威著名的戲劇家。
  • 《玩偶之家》:一段失衡婚姻的自我消解
    這篇文章被當做《玩偶之家》主題的最初構思。事實上,易卜生本人不希望《玩偶之家》是一部「女權主義」作品,他也並不認為海爾茂是壞人。儘管導演王歡抓住了易卜生本人創作初衷的思辨性,強調自己對上話版《玩偶之家》主題的解讀側重於「婚姻中的成長和人對自我駕馭的審視。」然而,實際演出卻早已跳脫出對《玩偶之家》原主題的解讀。整場演出風格灑脫、恣意,該存在的盡數保留,觀眾以為不會出現的也大膽嘗試了。
  • 探班丨時隔21年,老戲骨重聚《玩偶之家》
    《中國藝術報》微信公眾號特開設「探班」專欄,記錄創作現場,呈現排演過程,領略臺前幕後故事,解讀戲裡戲外情緣。本期「探班」帶您走進「國話」版《玩偶之家》排練現場,該劇將易卜生《玩偶之家》裡140年前的故事改換到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由吳曉江改編並執導,李建義、韓童生、趙小川、賈妮等主演,將於5月23日至6月2日在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上演。
  • 看戲 國家大劇院話劇《玩偶之家》「娜拉走後會怎樣」?
    國家大劇院製作易卜生話劇《玩偶之家》,將於8月25日、28日至30日,亮相戲劇場。本輪演出由國家大劇院駐院導演沈亮執導、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成員擔綱主角,其中青年演員王乙清、羅巍在劇中飾演「玩偶夫妻」。
  • 話劇《玩偶之家》| 節目冊
    劇中女主角娜拉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再也不認為大部分人說的或書上寫的是對的了,我得自己思考,然後去了解。」對當時的歐洲人而言,女主角娜拉的行為是非常可恥的。那時沒有任何事物能比婚姻的契約更神聖,《玩偶之家》 對婚姻的描寫,對他們而言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 國家大劇院:「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話劇《玩偶之家》精彩上演
    國家大劇院:「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話劇《玩偶之家》精彩上演發布時間: 2020-08-26 08:53:4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8月25日晚,「華彩秋韻」系列:國家大劇院製作易卜生話劇《玩偶之家
  • 國家大劇院話劇《玩偶之家》排練也直播
    8月25日、28日至30日,國家大劇院「華彩秋韻」系列將上演自製話劇《玩偶之家》, 國家大劇院駐院導演沈亮率領大劇院戲劇演員隊青年演員共同為觀眾呈現易卜生經典之作。20日下午,《玩偶之家》劇組邀請媒體走進戲劇場進行探班,劇組展示了該劇最後一幕的精彩片段,媒體則通過多渠道直播讓網友也能看到該劇的排練狀態。《玩偶之家》自187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首演以來,已成為世界各國話劇舞臺上常演常新的經典作品。
  • 專家視點|濮波《家庭分裂、情感信碼和敘事動力》——從挪威戲劇《玩偶之家》到日本電影《小偷家族》
    時間是1879年,這是挪威劇作家易卜生在義大利寫《玩偶之家》的時間。1879年,正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歷從萌芽到生長的時期。如果從家庭形態學和家庭權力學的角度,在家庭中既然勢必存在著性別和社會能力的差異,那麼,在家庭次級屬性的營造上,就需要動用一定的表演機制,發掘人類的能動性。
  • 易卜生與他的《海達·高布樂》
    他在卑爾根劇院創作的劇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羅的英格夫人》(1855)、《索爾豪格的宴會》(1856)和《奧拉夫.利列克朗》(1857)。這期間易卜生參加編導的劇本不少於145部。他在戲劇創作方面的實踐經驗,可以和莎士比亞、莫裡哀媲美。1857年,易卜生轉到首都劇院擔任編導。翌年和蘇姍娜.託雷森結婚。
  • 易卜生誕辰190周年:易卜生主義,與一個毀譽參半的男人
    他的出生地是挪威的希恩,離南面的海岸100英裡,當時還是一個狼和麻風病仍很常見的蠻荒之地。今天,是他誕辰190周年。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年),挪威戲劇家、詩人,被稱作世界「現代戲劇之父」。代表作包括《彼爾·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海達·加布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