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到底有幾層意思?說它是內地版《天堂電影院》一點沒錯

2020-12-01 這胖子愛看電影

最近不少人開始「強行」解讀張藝謀的《一秒鐘》,為一部意味深長的影片,賦予太多銀幕之外的重量,特別是歷史的負擔。

雖然,張藝謀的確在講述那個時期發生的故事,且影片因為「技術性問題」延遲上映了很久。但其實張藝謀影片的落腳點依然還是在「人」,以及「人與人」的關係上。

至於故事與人物背後的大歷史,不過是時間長河裡的一個短小註腳,並非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電影元素之一。我們不用談及《一秒鐘》究竟有多少個版本,刪去了「幾個一秒鐘」,或者重拍了幾個結尾。

觀眾現在能看到了《一秒鐘》,絕對是最溫情的,最能體現張藝謀人文關懷的作品。豆瓣7.9的高分,也說明了它的確是近幾年來張藝謀最好的作品。毫無疑問,《一秒鐘》的故事具有多重隱喻,但個人只希望把隱喻文本停留在內地版《天堂電影院》的層面,不希望繼續深入,或者過度解讀到歷史層面。

如果真的愛它,還是請好好保護它。沒有必要提出「連你自己都無法完成的歷史使命」。看《一秒鐘》,重心要落腳到人物以及他們的關係身上。

勞改犯張九聲(張譯 飾),為了看電影播放前,《新聞簡報》裡女兒的畫面,不惜背上罪名出逃,只為看宣傳片裡,女兒出場只有一秒鐘的畫面。

在去二分場電影院的路上,他遇到了偷電影膠片的女孩劉閨女(劉浩存 飾)。劉閨女沒了爹媽,小小年紀就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她偷膠片,不過是為了給弟弟做一個膠片燈罩,讓他免於同學們的欺負。

兩人一路糾纏,到了二分廠後遇到了電影播放員範電影(範偉 飾)。劉閨女為了逃脫,侮蔑張九聲是「壞分子」,而張九聲為了看到電影,從一開始的「獻媚討好」,到後來用暴力威脅。

張九聲、劉閨女、範電影三人的關係因為一場電影,一段膠片,不斷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也分別詮釋了電影的各個隱喻層面。

範電影:銀幕背後的權力

《一秒鐘》最豐滿的人物其實是範偉飾演的範電影。作為偏遠地區的放映員,他有著巨大的隱形權力。他一出場就趾高氣揚的彰顯了自己放映員的身份。一大群人圍著他,期望得知電影放映的時間,或者謀得一個好位置。

那個時代,關於個體情感的電影極為匱乏,一部電影即使反覆觀看,依然能讓人看得熱淚盈眶。範電影所在的二分場,幾個月才能等到電影膠片,所以看一場電影比過年還要熱鬧和不易。

人們對於電影的狂熱從範電影出場就可以看出一二。從階梯走下來,眾人圍繞,到了飯館後,單獨坐一個位置,上的麵條還特別加了佐料。他的保溫杯上清晰地印著「放映員001」的特殊標識。

這是他身份的象徵,為了保住這個位置,範電影也做了很多「不太光彩」的事情。運送膠片出現問題後,為了保全自己的兒子,他開始不斷「甩鍋」想要接替他位置的年輕人,要群眾向他保證,指認對方的錯誤,才肯為晚上的電影想辦法。

群眾為了看電影,在他的指導下,一段段清洗膠片。《一秒鐘》裡對膠片的清洗流程,和《紅高粱》裡的釀酒過程,和《影》裡的傘陣一樣,都是張藝謀作為一個攝影者對技術本能的迷戀。這也是全片最為精彩和樸實的部分。

一大群人為了看一部電影,不惜獻出自己僅有的勞動力和物力,他們把膠片看得比任何東西都珍貴,為了看一場電影,甚至可以獻出所有。這種精神上的滿足超越了物質的局限,這是電影給人帶來的奇妙滿足感。

所以,我們說《一秒鐘》是寫給膠片時代的一封情書。當你看到一群人為了一部電影,幾百米長的膠片,所做出的行為後,我相信你一定能認同。但,範電影並非熱愛電影本身,他只是為了保住這個特殊時期,有利於他生活的「位置」。

所以,他不惜舉報張九聲,用他作為交換,保全自己的放映員身份。但《一秒鐘》沒有讓角色陷入單薄的功能化,而是儘量再複雜化他們。範電影對於自己兒子的愧疚,來來回回不過幾秒鐘,但很快就戳中了大眾的內心,體會到他作為「父親」的不容易。

雖然舉報了張九聲,但事後他還是把有張九聲女兒畫面的膠片剪了下來送給他,並且不斷給他道歉。

張九聲很明白,一點都不怪他。因為他們都是巨大集體中的渺小個體,他們能守住的東西不多,父親這個身份是他們最為重視的部分。那份共情,讓他們再無恩怨,只有同情和理解。

張九聲:從反抗到釋然

張九聲作為父親,為了看一眼女兒的畫面,付出實在太多。他自然是不愛電影的,但站在大銀幕背後,面對臺下呼喊的觀眾,他突然對這塊銀幕產生了迷戀和敬畏。

在看到銀幕上的女兒後,他淚流滿面,是電影給了他重新連接親情的可能,哪怕這種可能性只存在於那一秒鐘。

張九聲從一開始不斷在反抗,甚至逼迫範電影,讓他從坐著拉膠片,到後來單膝跪地,再到最後雙膝跪地,為了滿足張九聲的願望,令他安心離開,動用了自己的專業技能,把一段膠片不斷「重放」,「我讓你看一百遍」!

如果說範電影是權力的縮影,那麼張九聲就是一個挑戰者。但到了片尾,他依然被抓住,同時還「遺失了」女兒的膠片。

幾年後,張九聲被釋放,「時代的棄兒」劉閨女撿回了包裝的報紙,卻意外將膠片留在了荒漠中。兩人回到那片沙漠,先是有點氣憤,最後相視一笑。

他們終於放下了過去的「一秒鐘」,將現在的「一秒鐘」視作人生最值得記住的時刻。這份釋然,是已經70歲的張藝謀對於人生的一種理解。所以,熱愛電影,熱愛的是你看電影時那些一起紛飛的往事。它是生命中的一個閃回,然後這個閃回也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電影從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提供一秒鐘的喘息。有這一秒鐘,也足夠了。

張九聲和劉閨女,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因為一段膠片,一部電影,有了超越血緣的親情關係,他們一個失去了女兒,一個失去了家庭,新的時代來臨,他們放下了過去,終於可以一同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一秒鐘》最大的價值在於,拍出了電影的無意義。電影最大的意義在於他的無意義,只有電影是無意義的,電影才可以容納任何意義,才會成為每個人所寄託的意義所在。

一部電影之所以對我們意義重大,總是因為它連接了我們與電影之外的東西,也許是一段觀影記憶,也許是某一位打動我們的人物,或者讓我們共鳴的故事。

《天堂電影院》看似在講電影,其實主角也是一對沒有血緣的「父子」。裡面還是通過電影或者電影院講述了親情、友情和愛情。

片尾,那些用「一秒鐘」片段拼湊起來的長片,看得男主角熱淚盈眶,他重拾了對事業的熱情,也懷念起了過去的美好。

《天堂電影院》和《一秒鐘》都以「過去」為引子,讓我們銘記當下的美好。而過去雖然有苦痛,但仍有值得留戀和回憶的部分。

就像最終淹沒在萬千黃沙裡的那截膠片,還是塵歸塵,土歸土。

相關焦點

  • 《一秒鐘》VS《天堂電影院》:我們都在追逐一顆星星
    《一秒鐘》近乎全程是圍繞著膠片進行,《天堂電影院》被剪下的膠片、引發火災的膠片等等,都是預示主人公即將到達命運轉折點的標誌。膠片本身,也是一個特定時代裡電影的化身,在曾經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影片多由膠片攝製並放映,這是一代人的情懷,也是許多人夢的起點,也是記憶的載體。同時,在影片中,放映員的特殊地位也是有固定代表的,比如《一秒鐘》裡範電影的搪瓷茶缸,《天堂電影院》艾費多的放映機。
  • 張藝謀新作《一秒鐘》好評如潮,評分9.2《天堂電影院》更具看點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剎那間的驚鴻一瞥,《海上鋼琴師》是堅守的魅力與驕傲,《天堂電影院》不一樣,它是回憶裡最扣人心弦的一把良藥。作為託納多雷時光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天堂電影院》讓無數人為之感動,是滲透到血液靈魂裡的記憶與感受,是我最開始接觸電影所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同時《天堂電影院》豆瓣評分9.2分,並獲得了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 《天堂電影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但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獲得了坎城評審團大獎。豆瓣上,《天堂電影院》有9.2的高分。這是一部不會過時的電影,即便今天看起,你也會被它樸實而充沛的力量所打動。因為,每個成年人的心中,或許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 本該是日版的《天堂電影院》
    本該是日版的《天堂電影院》默片現場解說……這個題材第一次在電影中呈現,非常新穎。本片致敬了很多電影,也可謂是一部「大電影」了,比如明面上的很多以前的經典默片《巴黎聖母院的鐘樓怪人》,《茶花女》等,還有電影本身融入的經典影片《神鬼奇謀》等,尤其會讓人想起《天堂電影院》。總體還是不錯的,可惜的是這部影片在火候上就差了那麼一點點。
  • 它是寫給電影的情書,也讓我愛上電影——《天堂電影院》幕後趣事
    我曾在網上有人這樣形容《天堂電影院》,他說:「沒有哪一個熱愛電影的人,會公然宣稱自己不喜歡《天堂電影院》。也再也沒有哪一部片子,可以像這部1988年的經典之作一樣,以電影的方式致敬電影。它是託納託雷「回家三部曲」中的首部作品,也是口碑最好的一部。它連繫著童年,連繫著夢想,連繫著鄉愁,也連繫著愛。」
  • 《一秒鐘》——千言萬語在心頭,可是只有一秒鐘的時間
    因為那時在電影放映前要播放一期新聞影像帶宣傳最新的國家政.策方.針,有人寫信告訴張九聲,編號為「22」的新聞膠片裡有他幾年沒見的女兒「一秒鐘」的影像。不巧的是,張九聲遇上了想要廢舊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二人為了搶奪22號新聞膠片糾纏不休。更不巧的是,電影膠片在運送中不慎損壞,損壞最嚴重的是22號新聞膠片。
  • 電影 |《天堂電影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家天堂電影院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這「時空三部曲」中,我還是最喜歡《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像個春宵一刻的夢,它只能成為記憶中的閃光;而《海上鋼琴師》,正如它的名字,是一個Legend,1900不是一個人,更像是一個影子,一個躲在世俗背後單純的影子,一個無法脫離海洋無法適應陸地的影子。
  • 賞析電影《天堂電影院》
    於此情景,可以說,薩爾瓦多真的要感謝艾弗雷多的人生指導,而這段忘年交也將會是全片的最大最完整的線索。除此之外,《天堂電影院》全片的節奏偏向緩慢,到了後半段甚至變得拖沓起來,而這個問題尤其又以完整版本為甚。
  • 看《一秒鐘》之前,有必要二刷這部電影
    本文作者是時光編輯部撰稿人@二喜 張藝謀導演的新作《一秒鐘》,即將在本月底11月27日在內地公映了。 看到《一秒鐘》劇照的時候,時光君總會忍不住想起另外一部經典老片《天堂電影院》。
  • 神馬電影院手機版理倫 神馬影視院電影天堂
    神馬電影院手機版理倫 神馬影視院電影天堂
  • 張藝謀新電影《一秒鐘》定檔:是「傷痕文學」還是情懷佳作
    但讓人遺憾的是,因為技術方面原因,最終沒能在電影節與評審見面。 有人說,張藝謀的這部新作有抄襲國外電影界「傷痕文學」代表作品《天堂電影院》,有著類似的情節,相同的情懷。確實,作為多納託雷時光三部曲之一的《天堂電影院》號稱是寫給世界影迷的一份情書,是數一數二的佳片。
  • 第六期觀影|影片《天堂電影院》觀影分享
    說一個我特別有感觸的點。電影是凡人生活中的一個小小天堂,小多多尤其迷戀電影,因此愛上放映室的工作,他的大朋友放映師艾福德告訴他:這裡(放映室)夏天熱死,冬天冷死,呼吸菸和汽油味,一部電影要看上100遍,最後賺少得可憐的錢。多多問他,你一點都不喜歡你做的事嗎?艾福德回答說:當觀眾愉快地笑的時候,他也很開心,就好像是自己讓他們笑一樣,這一點他喜歡。
  • 電影放映——天堂電影院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語言: 義大利語 / 英語 / 葡萄牙語 上映日期: 1988-11-17(義大利) 片長: 155分鐘 / 173分鐘(加長版) / 124分鐘(公映版) 又名: 星光伴我心(臺) / 新天堂樂園(港) / Cinema Paradiso
  • 編導藝考電影《天堂電影院》影評
    《天堂電影院》的諸多成就都銘刻在了1988年的劇場版上,導演託納多雷在世界影壇的地位也由此而得以奠定。在劇場版中,託納多雷以多多與電影放映員艾弗特之間的忘年交為主線,以回憶的形式著重講述了多多童年及青年時期在西西里成長的那段往事。在這個偏僻的小鎮上電影是人們唯一的娛樂活動,而天堂電影院便是他們唯一的娛樂場所。
  • 《一秒鐘》簡單、純粹
    看這意思,這片子是「有情況」啊,看完預告片,《一秒鐘》的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主角是被迫害成了「壞分子」,這就不難讓人聯想到某些禁忌,帶著想看「好戲」的想法走進電影院,卻不想被打臉了,這部電影如果被「槍」了,那倒是電影審查制度該想想有沒有問題了,我看到的《一秒鐘》,就用倆詞形容。
  • 《一秒鐘》觀感
    張譯今年真是大爆發,10部作品播出,哪兒哪兒都有,現在他在影迷中的稱呼是「國家一級瘸腿表演藝術家」,《一秒鐘》裡雖然沒瘸,還是挨了頓揍。我開始以為《一秒鐘》會類似《天堂電影院》,渲染匱乏年代的光影記憶,但看完才發現不是重點,老範與張九聲,包括劉閨女,其實對電影沒表現出什麼特別的熱愛,雖然也有大家湊堆兒看電影橋段,卻表現的很靜態
  • 天堂電影院:有光的地方,就是天堂
    但難以置信的是,在黑河-騰衝線的另一側,還有很多人從未在電影院看過電影。於是,「天堂電影院」公益項目的創始人們,在這個景色如天堂般的地方搭建起了屬於當地人的電影院,用光影照亮了他們的世界。當我們見到「天堂電影院」的發起者程城的時候,他正忙著和攝影師、導演海燕討論剛拍攝完成的宣傳片的剪輯,雖然距離遠赴新疆參與搭建電影院已經有一段時間,他依舊穿著「天堂電影院」的隊服,程城告訴我們,這件衣服讓他的團隊感到驕傲
  • 《一秒鐘》確實短,我還沒哭完,電影就結束了
    不少人說,《一秒鐘》是張藝謀近二十年最好的電影。《活著》、《英雄》、《歸來》、《一秒鐘》……《長城》除外,它是真爛。即便有《長城》存在,張藝謀的「國師」頭銜,也是目前所有中國導演們,都沒辦法代替的。《一秒鐘》,推遲兩年上映的電影。經歷一系列技術問題之後,我們甚至不知道它到底被摘除了多少。但殘存的它,依舊錶達出了電影的本質。前些日子看到一句,說《一秒鐘》是張藝謀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
  • 電影《一秒鐘》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而這,一點都不好笑。 張譯演的逃犯其實本性不壞,甚至可以說是個好人。 在打暈試圖搶膠捲的劉閨女後,張譯怕她有危險,一直守著等她醒來了才走。 還說「早知道你是女孩,就不打你了」。 後來他自己餓得要死,還把本就不多的菜葉子分給劉閨女一點。
  • 天堂電影院丨電影與生活的不規則辯證
    分/155分/國際版123分故鄉在淚水中隱約依稀,有羊,有初戀,還有電影院。朱塞佩·託納託雷的《天堂電影院》力量巨大,驗證了影像是情感的凝聚體,是思緒的發散體。 《天堂電影院》幾乎成為了學院影視鑑賞課程必看的影片之一,往往還是第一部觀摩的影片。在影片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堅強?什麼是執著?什麼是真愛?生活真諦又到底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