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兵器全集,現代迫擊炮發端,出色的法國 81毫米勃蘭特迫擊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斯託克斯」迫擊炮奠定了現代迫擊炮結構與外觀的基本形式,但總的來說這是一型粗糙的武器,也就是一根管子用簡單的框架支撐著,末端墊了一塊座板用來吸收後坐力。
-
美軍研製81毫米滑翔制導迫擊炮彈
美軍先進武器研製項目一向以「能用的先進技術都用上」而著稱,然而9月29日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卻用標題:「美國海軍在81毫米先進迫擊炮概念中展示權衡的藝術」(USN show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 with its concept for an advanced 81mm
-
日本C1運輸機空投鬧烏龍,竟然將81毫米迫擊炮丟到了樹上
NHK報導,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一架川崎C-1軍用運輸機在空投訓練中鬧了一個大烏龍,把一門81毫米迫擊炮扔到了樹上。日本防衛大臣巖屋毅證實,在6月18日中午12:06左右,日本航空自衛隊一架C-1運輸機來到日本陸上自衛隊的靜岡縣東富士訓練場,進行大規模空投訓練。
-
迫擊炮
迫擊炮能射擊遮蔽物後方的目標。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隨步兵作戰的一種有效的壓制兵器,是步兵極為重要的常規兵器。如今,走過百年的迫擊炮更像一個頑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種高新技術兵器爭奇鬥豔,而自己卻靜靜地佔據著陸軍裝備的一席之地。迫擊炮是對遮蔽目標實施曲射的一種火炮,多作為步兵營以下分隊的壓制武器。
-
二十式82毫米迫擊炮 擊斃「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圖)
瑞士蘇羅通機關炮徐州會戰中顯身手抗戰爆發前,在德國顧問的推薦下,中國從瑞士購買了近200門蘇羅通ST-5 20毫米機關炮。該炮採用炮身短後座式自動機原理,可靠性高,供彈系統也非常可靠。它的射速很高,能夠以密集的彈幕給敵機造成較大威脅。
-
美研發81毫米滾轉控制制導迫擊炮彈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 通用動力公司武器與戰術系統分部已於2012年2月在尤馬靶場成功演示了戰術型81毫米滾轉控制制導迫擊炮彈。戰術型滾轉控制制導迫擊炮彈採用BAE系統公司研製的現有UK L41式迫擊炮榴彈彈體和6號發射裝藥系統。其制導組件由通用動力公司研發,內部安裝有GPS接收機、制式M734A1多選擇引信組件及應用該公司滾轉控制固定鴨式舵專利技術的控制系統。 試驗遙測數據和高速視頻記錄表明滾轉控制制導迫擊炮彈技術成熟,性能好。
-
二戰中,日軍的97式迫擊炮,為何前線戰士認同,軍方高層卻反對
81毫米迫擊炮,日軍為何稱之為曲射步兵炮,實則是日軍步兵、炮兵之爭。日軍的97式81毫米迫擊炮,在日軍的官方稱呼中,稱其為81毫米曲射步兵炮。1931年日本陸軍購入了法國布朗德81毫米迫擊炮的特許生產權,但是直到1940年,日軍才大規模的生產97式迫擊炮。
-
20式82毫米迫擊炮——志願軍「個小力大」的「英雄炮」
↑第15軍45師135團八二迫擊炮連炮手唐章洪(左立者)是志願軍首位「單炮遊動」殲敵百名的神炮手。上甘嶺戰役中,他日夜配合步兵堅守陣地,保護坑道,掩護反擊,操炮先後殲敵400餘人。↑志願軍戰士唐章洪使用的20式82毫米迫擊炮。
-
「皇軍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82毫米迫擊炮一戰成名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手中的82毫米迫擊炮和60毫米迫擊炮並稱中國戰場兩大迫擊炮。生產於1931年的82毫米迫擊炮因為威力大,射程遠,精度高,機構簡單,造價低廉等優點成為中國軍隊首選。(圖中中國軍隊士兵正在操作82迫)82迫仿製自法國「勃蘭特式」81毫米迫擊炮,那麼為什麼要將口徑從81毫米改為82毫米?(圖中為82迫實炮,其可拆分為三不部分,方便攜行機動)中日師出同門,日本人原模原樣照抄法國「勃蘭特式」81毫米迫擊炮,口徑也是81毫米。
-
直擊美軍陸戰隊81迫擊炮實彈射擊 打炮架勢擺的很足
這是「護身軍刀 2017」軍演中,美軍陸戰隊發射M252式81毫米迫擊炮場景,班組乘員的架勢擺的很足,尤其是一個大兵在發射時就一直撅著屁股趴在迫擊炮腳架前的姿勢。這是發射前,一個大兵在進行瞄準觀察,這個時候,迫擊炮腳架前的大兵腰是直起來的,因為他才是炮班中真正的瞄準手。
-
中印步兵重武器比較之迫擊炮
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印軍當時裝備的迫擊炮以51毫米(即2英寸)迫擊炮和81毫米(即3英寸)迫擊炮為主。51毫米迫擊炮作為一種小口徑迫擊炮,其實類似於中國現役的89式50毫米榴彈彈射器,是一種加強到排的曲線射擊武器,最大射程可達480米,可伴隨補兵班排在衝鋒時配合步槍和輕機槍對敵形成「點面結合」的火力打擊。由於該武器射程較近(僅480米),顧很少使用炮架。
-
迫擊炮:抗戰中屢創傳奇
一戰爆發後,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展開了長時期的陣地拉鋸戰,雙方皆挖掘了大量戰壕,這一背景下催生了迫擊炮這種新式武器的誕生。1915年,英國發明家溫弗雷德·斯託克斯爵士發明了「斯託克斯式」戰壕迫擊炮,相比笨重的臼炮而言,戰壕迫擊炮有重量輕、可拆解、便攜帶等優勢。可以說,「斯託克斯式」的問世,也被認為是迫擊炮這一新式武器的開端。 2.
-
1962中印之戰解放軍手中的大殺器:120毫米迫擊炮
,它就是55式120毫米迫擊炮。55式120毫米迫擊炮55式120毫米迫擊炮,口徑為120毫米,全重275千克,由炮身、炮架、座板、瞄準裝置等幾大部件組成,發射55式120毫米殺爆彈時最大射程可達5500米,其威力堪比
-
二戰中日軍研製和裝備的迫擊炮
九四式輕迫擊炮線圖九四式輕迫擊炮口徑為90.5毫米,系仿製法式布朗德81毫米迫擊炮,並增大口徑製成。因為口徑與後坐力增加,同樣安裝了駐退復進機構,全重159千克。該炮最大射程3800米,射速20發/分。
-
戰後老式擲彈筒,被60毫米等迫擊炮所取代
老式的擲彈筒,口徑50毫米,其實,就是一門超輕型的曲射炮,單兵攜帶,不佔編制,且可以隱蔽在障礙物後發射,因此隱蔽性很強,常見於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步兵,屬於小隊(排)甚至分隊(班)的支援和攻堅火力。至於我軍淘汰戰時收繳的89式擲彈筒,關鍵原因是解放以後,在半島戰爭中,我志願軍裝備了大量蘇制60、82毫米迫擊炮,能方便地伴隨步兵作戰,威力射程都遠超日軍的擲彈筒。因此,缺乏瞄準裝置,對正就靠一條油漆白線,準不準全憑射手經驗的89式等老式擲彈筒,就不再被我軍所器重。
-
擊斃阿部規秀的「功臣迫擊炮」的出身之謎
60毫米至100毫米口徑為中口徑迫擊炮。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史上,20式82毫米迫擊炮在中國軍隊中使用歷史悠久也最為常見,直到現在82毫米迫擊炮也是我軍的一種制式裝備。因此,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也是82毫米口徑。但經過軍事博物館文物研究人員多次測量,確定館藏的這門迫擊炮是並不常見的75毫米口徑。
-
二戰蘇軍的火力支柱,120毫米重迫擊炮,德軍大量仿製使用
二戰前的蘇軍就高度重視火炮部隊的建設,不僅身管火炮種類齊全,在迫擊炮方面也同樣豐富。這其中最受歡迎的是120毫米口徑迫擊炮,不僅蘇軍多個兵種使用,德軍繳獲後也稱讚有加,並進行了大量的仿製。迫擊炮戰前蘇聯就已經有了50、82、107、120以及160毫米這樣的多種口徑的迫擊炮,能夠為連、排單位到師級單位提供必要的炮火支援,當然也有工兵鍬式的37毫米特種微型迫擊炮。
-
圖覽美國的迫擊炮:最後一款全自動裝填,性能強大令人矚目!
圖覽美國的迫擊炮:最後一款全自動裝填,性能強大令人矚目!圖為M224式迫擊炮,這是一款輕型的迫擊炮,採用滑膛結構,可以在支座或單手持握兩種狀態下使用,握把上還附有扳機,當發射角度太小,依靠炮彈自身重量無法觸發底火時就可以使用扳機來發射炮彈,實戰效果非常好。
-
120毫米迫擊炮性能出色,連美軍都上門求購
如果談及美國軍工產品的話,也許很多人感覺美國都是自產產品,其實在某些裝備領域還是存在不足,比如:迫擊炮。別看美軍軍工技術一流,唯有在120毫米迫擊炮這一領域尚不及法國造,只能上門求購了。 法制M0-120-RT-61迫擊炮120毫米迫擊炮,也許在技術上幾十年沒有什麼發生變化,但是在現代陸軍當中地位相當高,屬於標準的營級支援火力,幾乎每一個機械化步兵營都配備有一個120毫米迫擊炮,區別也就是:牽引式,還是自行式的問題了
-
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軍隊火炮對比|迫擊炮|炮彈|陸軍|擲彈筒_網易...
日本軍隊主要使用的火炮 侵華日軍的火炮種類很多,分別依據作戰規模、攻擊距離投入使用,其中使用較多的是:九七式迫擊炮、九二式步兵炮及四一式山炮、九十式野炮等。 九七式迫擊炮 九七式迫擊炮全稱為「九七式曲射步兵炮」,並且有個廣為人知的諢名——小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