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影評 | 黑鏡-黑色博物館

2021-02-15 紅樹林心理諮詢服務

第三個故事他向尼什介紹重頭戲,透過一面透明的幕牆,一個被困在牢獄中的黑人蹲在床角發愣,他曾經是一個被判謀殺的死刑犯。

當年羅洛與克萊頓做了一筆交易,rolo給他家人一筆豐厚的費用,與之交換的是犯人要出賣自己的意識在執行電刑時得到了克萊頓的意識。



本來想利用名人來做成蠟像館的,但和名人相比,犯人更加簡單和容易獲得。

結合前兩個故事中的感知和意識轉移技術,再配合全息投影,克萊頓可以在外部控制杆操控下不斷重現和反覆感受被電擊的刑罰。



以此為噱頭,前來觀光的遊客一次次的拉下操控杆,每次都以為自己在替天行道的懲罰罪人,並收下每一次克萊頓受刑是的痛苦畫面。


克萊頓的妻子一直舉行抗議遊行,博物館也因此開始潦倒起來。

為了維持生計,羅洛只能接受一些有虐待傾向和特殊喜好的人來不斷對克萊頓行刑,但數碼化的克萊頓也因此變得痴呆,時不時嘴角還會流口水。

羅洛忽然滿臉通紅無法呼吸。這時尼什說出了自己來的目的,替克萊頓報仇。

其實尼什是克萊頓的女兒,克萊頓的妻子因為無法承受克萊頓的樣子自殺離世了。而這次的參觀正是尼什的一次復仇計劃。

今天是克萊頓的生日,尼什要送給父親一份禮物,讓羅洛這個已發所有悲劇產生的罪魁禍首利用他所做的科技親自去經歷這一切。

剛才的那瓶水裡下了毒,尼什從處於彌留狀態的羅洛腦袋裡提取出意識,植入了克萊頓的數據中。經過十五秒的強電擊後,克萊頓和羅洛都不復存在了。

尼什也拿了一個自己的紀念品。

看似平常的一場觀光中殊不知是暗流湧動,劇情強烈反轉和幾個故事中,出於改善人類生活的科技一個個變成了黑色博物館藏品。

不管是為了救人而體會病人苦楚的道森醫生

還是選擇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世上的凱莉

或是不斷提供非人道科技給走投無路的人的羅洛

他們的悲劇結果不過是自身過度欲望的反噬



科技本身沒有罪惡,惡的利用科技不斷滿足私慾的人。

人性的惡花在科技的哺育下,愈開愈燦,我們永遠不知道人性的底線在哪裡。

相關焦點

  • 《黑色博物館》反烏託邦的科幻神劇
    繼《世界奇妙物語系列》,小道決定解讀另一部心中的系列神作《黑鏡》。作為基情滿滿的英劇,《黑鏡》第一季第一集就獻祭了自己國家的首相。首相日豬了,豬和首相啪啪啪了,首相,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豬豬麼……由此奠定了《黑鏡》反烏託邦黑色科幻驚悚劇的桂冠。
  • 【影評】黑鏡:難道比死亡更恐怖的,是存在?(完全不劇透)
    《黑鏡》是一種恐怖片,有別於鬼片或是暴力血腥片所觸發的本能與死亡恐懼,《黑鏡》觸發的是存在危機與荒謬式的恐怖與噁心。比起死亡,《黑鏡》讓你對存在感到恐懼,而究竟還有哪一種恐懼可以比恐懼自己的存在,更令人顫慄與作惡呢?
  • 「黑暗博物館」背後的霸權:《黑鏡》美學的漫威化
    《黑鏡》海報由「博物館」這一內容與形式的雙重架構引發了評價分歧,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在這裡撇去《妖貓傳》不談,如果仔細體會一下《黑鏡》第四季與前三季(尤其是一、二季)的差異,便會得到結論:「博物館」幾乎是以總結性的方式揭櫫了劇集潛在表達方式與美學形態的轉捩。這一點,在「黑暗博物館」中,已經被昭示得一清二楚。
  • | 黑鏡《黑色博物館》
    英國電視劇黑鏡《Black Mirror》第四季一經推出,仍然牢牢地吸引著觀眾們的眼球,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數第六集《黑色博物館》。只要是戴上,通過接收器,就能把人的感受從一個大腦分享到另一個大腦。
  • 《黑鏡》第四季《暗黑博物館》:劇情結構縝密精彩且布滿彩蛋
    《暗黑博物館》劇照《黑鏡》第四季的最終集《暗黑博物館》是集前面季數之大成的黑暗故事,劇中劇的短篇故事環環相扣,隱藏的主線悄悄地鋪入人心,直到最後一刻收網掀起高潮時,節奏快如炫風,以意想不到的驚喜與震撼吞噬嚇得動彈不得的觀眾
  • 黑鏡|全世界最腹黑的電視劇又來了!
    《黑鏡》前三季一路堅挺,那到了第四季,《黑鏡》還是當年的「黑鏡」嗎?大雪看完第四季的感覺是,《黑鏡》變溫柔了。這一季的《黑鏡》,故事更聚焦在個人和家庭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2017年人工智慧並沒有能統治人類,這一季《黑鏡》的故事雖然依舊以虛構的科技手段或產品為人類帶來麻煩甚至災難,但結局卻更多地讓人安慰。其中,大雪最喜歡的是兩個故事,《致命鱷魚》和《黑色博物館》。
  • 《黑鏡》第四季回歸,依然神作
    「黑鏡」 內外,一面是腦洞大開的黑科技,一面是深不見底的人性。打開「黑鏡」,被網際網路連在一起的地球村盡收眼底,關閉「黑鏡」,我們看見自己。作為宇宙題材的首次嘗試,第1集《卡利斯特號飛船》(USS Callister,又譯「別惹程序猿」)在影評人網爛番茄上得到了最多的本季最佳標記。
  • 查理•布魯克:《黑鏡》裡意味深長的「黑色幽默」
    《黑鏡》裡表現的「黑色幽默」,在震撼全球觀眾心靈的同時,也引發大家思考。提及《黑鏡》的靈感來源,在艾美獎頒獎典禮新聞發布會上,布魯克在接受美國城市無線網絡提問表示, 《黑鏡》編導團隊關注劇集話題,投入到話題的挖掘中,有時候反覆斟酌劇情表現形式。
  • 黑鏡:難道比死亡更恐怖的,是存在?(完全不劇透)
    很多人說影集《黑鏡》是探討人性與科技的科幻驚悚片,但我會說,科技只是《黑鏡》的手段。《黑鏡》是一種恐怖片,有別於鬼片或是暴力血腥片所觸發的本能與死亡恐懼,《黑鏡》觸發的是存在危機與荒謬式的恐怖與噁心。比起死亡,《黑鏡》讓你對存在感到恐懼,而究竟還有哪一種恐懼可以比恐懼自己的存在,更令人顫慄與作惡呢?Black Mirror《黑鏡》是由查理·布魯克 (Charlie Brooke) 所製作與編劇的英國影集,每一集都是獨立的故事與角色,串聯這些不同世界的是一個共通主題:科技與人性的荒謬。
  • 《黑鏡》第四季回歸,依然神作
    甚至有影評人表示:我們可能看了《黑鏡》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季。豆瓣評分截圖爛番茄截圖所謂「黑鏡」,即指我們在每面牆、每張桌子、每隻手掌間都能找到的東西:電視屏、顯示器和智慧型手機屏幕。「黑鏡」 內外,一面是腦洞大開的黑科技,一面是深不見底的人性。
  • 《黑鏡》滑鐵盧:黑鏡成為自身的反面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諷刺之一
    《絞死DJ》需要注意的是,第四季第六集《黑色博物館》延續了相同的技術設定,但它不再像既往的《黑鏡》劇集那樣,將意識抽取的技術放在曖昧、尷尬和反諷的位置,而是直接將它定位為「奴役」。後者在自己的博物館中,將雷的意識放入虛擬影像中,以此向觀光客兜售「真實」的電刑現場——他們甚至可以花錢親手「處決」這名死刑犯並獲得一個永遠定格在痛苦瞬間的靈魂拷貝作為紀念品。
  • 《黑鏡》第四季分集劇評:科技的進步反射人性的黑暗
    ,就受到「意識流放」的終極懲罰,這個議題將在《黑鏡》第四季最後一集《黑色博物館》裡繼續討論。第六集:《黑色博物館》黑色博物館的外景《黑色博物館》是《黑鏡》系列繼《白色聖誕節》後再一次的大師級劇中劇,敘事方式直白地展開多重故事,恐怖又引人入勝的細節卻一點都不突兀,讓我們著迷地聽著這位主持人重現一場場科技造成的悲劇。
  • 論黑色幽默能有多荒誕,這兩部英劇比《黑鏡》優秀多了
    當然其中有一些設定非常有《黑鏡》的風格,以至於我大隱約猜到了劇情的發展...好看,只是在《黑鏡》系列裡好的中規中矩。少了很多反諷與黑色幽默,不算特出彩但是還可以,甚至看完心裡會有一些甜甜(別細想,細想也可怕)。如果你喜歡《黑鏡》第三季第四集的《聖朱尼佩羅》,那應該也會喜歡這集。
  • 《黑鏡》第四季竟然還有這些彩蛋!(下)
    《黑鏡》第四季4-6集,走起!看完覺得有點浪費時間,慎入慎入~06 《黑色博物館》Black museum聽過漫威宇宙、DC宇宙,你聽過黑鏡宇宙嗎?這一集的黑色博物館中,就收集了很多,前幾季中出現過的物品。就衝著這黑鏡宇宙,這集我給滿分。
  • 《黑鏡》第四季回歸,依然神作!如何進行實力點評?(文末有彩蛋!)
    「黑鏡」 內外,一面是腦洞大開的黑科技,一面是深不見底的人性。打開「黑鏡」,被網際網路連在一起的地球村盡收眼底,關閉「黑鏡」,我們看見自己。(專家影評)像黑鏡那樣的神劇人人看,但看完你會進行經典評價嗎?第6集《黑色博物館(Black Musuem)》是三個暗黑小故事,在意識抽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意識傳輸存儲」+「身體感受共享」。一位丈夫為了拯救成為植物人的妻子,參與了將妻子的意識轉移到自己身體的醫學實驗。轉移成功後,兩個獨立意識共享一具肉體,妻子能隨時感知丈夫的所有身體反應。
  • 你真的看明白「黑鏡」了嗎?
    第四季最後一集《黑色博物館》中的博物館館長,也曾經是TCKR公司神經研發部的主管。比如女兒在發現母親仍然在監控自己之前,在教室裡上課,老師講的內容是經典悲劇人物俄狄浦斯。第六集《黑色博物館》,這個黑色有兩層意思:第一指的是犯罪,第二這集本身就是《黑鏡》這部劇的博物館。
  • 黑鏡S4公布新海報
    《黑鏡》第四季公布新海報據外媒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由Netflix出品的《黑鏡》第四季將可能在今年年底播出。繼上周末放出「天使方舟(Arkangel)」的預告之後,現在,Netflix又帶來了「鱷魚(Crocodile)」這集的海報。
  • 神劇《黑鏡》,也到了從神壇跌落的一天
    《黑鏡》第四季前兩季《黑鏡》的敘事風格,更喜歡用某種不言自明的高冷範兒,來挑戰觀眾的思維定式,顛覆觀眾的既有認知。《鱷魚》雜糅了《看不見的客人》式的驚悚劇情,和私家偵探類黑色電影的探案過程;《絞死DJ》中男女主角的化學反應,則參考著好萊塢經典時期的神經喜劇。
  • 《黑鏡》滑鐵盧:從社會批判回歸個人英雄套路
    [摘要]《黑色博物館》也將敘事主線坐落在個人復仇之上。在劇集故事發生之前,聯合國與「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已經判定海恩斯所兜售的技術非法顯然,當Netflix擊敗channel 4獲得了《黑鏡》的北美首播權後,《黑鏡》的基調(尤其是第四季)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為了迎合北美國觀眾而「美國化」,無疑是最為觀眾與媒體所詬病的原因之一。
  • 從英劇變成美劇,《黑鏡》第四季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我第一時間補的就是《黑鏡》。《黑鏡》的第四季,六集一起看完。看完之後跟朋友交流,他們很多人覺得其實這一季的《黑鏡》,跟以前的《黑鏡》比,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這一期的《黑鏡》,每一集它都有一個相對光明的尾巴,好像除了最溫馨的「方舟天使」(Ark Angel),那個反而是一個比較悲傷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