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2021-02-13 讀書走路看風景
請 點擊上面  免費關注本帳號!

日本歷史上產生過兩位偉大的劍手,一位是宮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壽郎,這兩位的傳記都曾經在臺灣出版,風靡過一陣子。柳生又壽郎是宮本武藏的徒弟,關於他們的故事很多,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則。

柳生又壽郎的父親也是一名劍手,由於柳生少年荒嬉,不肯受父教專心習劍,被父親逐出了家門,柳生於是獨自跑到一荒山去見當時最負盛名的劍手宮本武藏,發誓要成為一名偉大的劍手。

拜見了宮本武藏,柳生熱切地問道:「假如我努力學習,需要多少年才能成為一流的劍手?」

武藏說:「你全部的餘年!」

「我不能等那麼久,」柳生更急切地說,「只要你肯教我,我願意下任何苦功去達到目的,甚至當你的僕人跟隨你,那需要多久的時間?」

「那,也許需要十年。」宮本武藏說。

柳生更著急了:「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他生前就看見我成為一流的劍手,十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學習,需時多久?」

「嗯,那也許要三十年。」武藏緩緩地說。

柳生急得都要哭出來了,說:「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夜以繼日地練劍,需要多久的時間?」

「嗯,那可能要七十年。」武藏說,「或者這輩子再也沒希望成為劍手了。」

柳生的心裡糾結著一個大的疑團:「這怎麼說呀?為什麼我愈努力,成為第一流劍手的時間就愈長呢?」

「你的兩個眼睛都盯著第一流的劍手,哪裡還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說:「第一流劍手的先決條件,就是永遠保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柳生又壽郎滿頭大汗地爆破疑團了,於是拜在宮本武藏的門下,並做了師父的僕人。武藏給他的第一個教導是:不但不準談論劍術,連劍也不準碰一下;只要努力地做飯、洗碗、鋪床、打掃庭園就好了。

三年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他仍然做這些粗賤的苦役,對自己發願要學習的劍藝一點開始的跡象都沒有,他不禁對前途感到煩惱,做事也不能專心了。

三年後有一天,宮本武藏悄悄躡近他的背後,給他重重的一擊。第二天,正當柳生忙著煮飯,武藏又出其不意地給了致命的撲擊。

從此以後,無論白天晚上,他都隨時隨地預防突如其來的襲擊,二十四小時中若稍有不慎,便會被打得昏倒在地。

過了幾年,他終於深悟「留一隻眼睛看自己」的真諦,可以一邊生活一邊預防突來的劍擊,這時,宮本武藏開始教他劍術,不到十年,他成為全日本最精湛的劍手,也是歷史上唯一與宮本武藏齊名的一流武士。

這個故事裡隱含了很深刻的禪意,禪者不應把禪放在生活之外猶如劍手不應把劍術當成特別的東西。劍手在行住坐臥都可能遇到敵人的撲擊,禪者也是一樣,要隨時面對生活、煩惱、困頓的撲擊,他們表面安住不動,心中卻是活潑靈醒能有所對應,那是由於「永遠保留了一隻眼睛看自己」呀!

宮本武藏在日本劍道和武士道都有很崇高的地位,那是由於他不只拘限於劍術,他還是一個很傑出的畫家和書法家,他有一幅繪畫作品繪的是「布袋和尚觀鬥雞」,以流動的潑墨畫了微笑的布袋禪師看兩隻雞相鬥的情景,題道「無殺事,無殺者,無被殺,三者皆空」,很能表達他對劍術與人生的看法。

對於一個武士,拿刀劍是一種修行,是通向覺悟的手段,一個隨時隨地都可能死掉的武士,他還要在其中確立自己的人格,覺悟與修行、定力與意見就變成多麼急迫!我們不是拿劍的武士,不過,在人生的流程中,人人都是面對煩惱與不安的武士,如何以無形之劍,揮慧劍斬情絲,截斷人生的煩惱,不是與武士一樣的嗎?

最近讀了一本美國作家喬伊•漢(Joe Hyams)寫的《武藝中的禪》,把武術、劍道與禪的關係做了精闢的分析,他寫到幾個值得深思的觀點:

一是武師所遇到的對手,與其說是敵人,不如說是自己的同伴,甚至是自己的延伸,可以幫助我們更充分地認識自己。

二是雖然大部分武藝高手都花了好幾年時間練幾百種招數,但在決鬥時,實際經常使用的招數只有四五種。他一點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只是用心去對應。

三是武師的心要經常保持流動的狀態,不可停在固定招數,因為對手出擊的招數是不可預測的,當心停在任何固定招數,對武師而言,接下來就是死!

對禪者也是如此,我們生命面對的苦惱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自己的延伸,應該透過煩惱來認識自我;我們可能遍學一切法門,但必須深入某些法門,來對應生命的決鬥;我們應該「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為生活不能如預期,無常也不可預測,如果我們的心執著停滯了,那就是死路一條。

這些訓練的開端就是「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呀!

劉若英:知性優雅,一世得體

劉同:有些苦不值得抱怨,因為你知道他們遲早會變好

林清玄:快樂地活在當下

蔡瀾:我們不會變得更老,我們只會變得更好

林語堂:為什麼不去過悠閒的生活呢?

朱德庸:所有的東西都在增值,只有我們的人生悄悄貶值

哈佛校長:了解世界,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一技能

歡迎喜歡刷劇的朋友關注~~

長按二維碼識別

相關焦點

  • 林清玄留給世人的最後一條微博,看哭了……
    1953年,林清玄出生在中國臺灣南部鄉村的一個窮困家庭,這個家有18個兄弟姐妹,小時候的他,從來沒有吃飽過。 「我的人生幾乎是從最底層出發的。我生長在一個幾乎沒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庭十分貧困。」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生活環境下,林清玄把寫作當成自己唯一的愛好,把作家當做自己畢生的追求。
  • 性情男人林清玄
    悟禪緣起一本書30歲前,林清玄已是報社一級主管,文學創作也得遍大獎,但他總感到空虛感受在困擾著自己,覺得最好的東西沒有寫出來林清玄曾如此形容自己:「想生在盛唐,成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為臺灣八小家;想長到一米八,不料只長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發』;想長得像陳曉東,但很多人都說我長得像達摩或十八羅漢;我兒子說,爸爸,你快成偉人了,因為《世界偉人傳》上的偉人大多是禿頭。」 還有一回,林清玄在家寫書,他的還在讀幼稚班的小兒子在看電視。電視裡正在播大美人林青霞的片子。
  • 林清玄《散步去吃豬眼睛》概括及隨感
    林清玄在他的散文《散步去吃豬眼睛》裡記敘了小時候的一個故事:他和哥哥看到吃夜宵的人就很羨慕,於是就去小溪裡摸蛤仔,去山上撿蟬殼,抓蜈蚣、鉤田蛙、捕田鼠、撿破銅爛鐵,賣了這些東西後把錢儲存在鋸空的竹筒裡。
  • 林清玄的「曠世醜顏」與「絕世美文」
    「如果我們要看見這世界的美麗,要有一對水晶一樣自然清澈的眼睛;如果我們要體會宇宙更深邃的意義,則需要一顆水晶一樣清明沒有造作的心。""……生命只是如是前行,不必說給別人聽。只有在心裡最幽微的地方,時時點一盞燈,燈上寫兩行字:今日踽踽獨行,他日化蝶飛去。」
  • 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臺灣媒體1月23日一早說,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驚傳過世,享壽65歲。此後,該媒體又補充報導說,臺灣知名血液疾病專家陳耀昌23日在臉書發文「林清玄過世了」,本名李瑞月的作家「季季」也在臉書發文悼念。臺灣《自由時報》也有詳細報導,消息源同樣是陳耀昌的臉書。↓
  • 別了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林清玄先生走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林清玄的這一生,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十七歲的時候開始寫書,二十歲的時候出版了一本漫畫,這本漫畫讓他大火,這本書暢銷很高,從此他也走上了文學之路,他的文筆精彩樸實,他的文章是清晰的把自己的心裡想法描述出來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林清玄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林清玄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林清玄我一向不願穿戴昂貴的服飾,不願擁有名牌,因為深感自己沒有那樣名貴;我一向不喜出入西裝革履、衣香鬢影的場合,因為深感自己沒有那樣高級。
  • 再見了,林清玄!人生幸好有別離
    人們以為林清玄不過是頭腦發昏、三分鐘熱度,可他卻在博大精深的佛法中體悟出獨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佛系生活。他的佛系,不是墮落,不是消極,不是不思上進,而是一定要有趣。從此,他轉向佛法,尋求解脫現代人心靈痛苦的真諦,教人們在平庸而無聊的生活中發現閃光的瞬間。40歲時,林清玄完成了《菩提十書》,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
  • 遇到一朵朵花---《林清玄文集》讀後感
    可我怎麼覺得《林清玄文集》中,這樣的句子很多呢。用細膩的心感知外物。林清玄有一次在市場上買了一桶百合花,賣家告訴他,他買了半山的百合。他就非常歡喜,回家寫了篇文章《買了半山的百合》。這是作家都特有的敏銳與詩意的情懷吧。
  •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一隻眼睛紅了,該怎麼辦?
    今天,她午睡醒來,洗了把臉,照了照鏡子,準備補個妝,卻忽然發現鏡中的自己有一隻眼睛紅了。 左看看,右看看,掰開眼皮仔細看,白眼珠上有一片「緋紅」,好可怕的樣子。她自己覺得也沒什麼不舒服,看東西也好好的,早上化妝的時候還感覺好好的,怎麼睡了一個午覺,眼睛就紅了呢?
  • 醜男人林清玄—— 一生一會
    你或許對他的故事不熟悉,但一定讀過他的文字,比如「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林清玄文如其人,空靈智慧有禪意。林清玄的一個哥哥說:「怪」太難聽了,還是叫「奇」吧。於是父親去報戶口,說叫「林清奇」。工作人員也是熱心,說「奇」也不好聽,還是叫「清玄」吧,因為他正在看一本《清玄道長》的書,奇和玄意思也差不多。」於是,他就被這麼一個陌生人賜了名。家裡很窮,挨餓是常事。
  • 「火雲邪神」林清玄辭世: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聽後說,「如果要我來答,我答的可能也不對」。他說自己有篇文章《陽光的味道》曾經成為高考考題。有個大學生對他說自己這道題沒答好,「他把卷子給我,結果我答得更糟」。下面,讓我們穿越回高考考場,一同試著作答2006年高考全國卷一這篇閱讀理解。
  • 林清玄:送一輪明月給他
    唯有充實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備真實無偽、熱切無私的性格,才能將明月照進內心。大冬天,一位阿姨看到一個小姑娘穿著羽絨服,配絲襪短裙,上前提醒,等老了後悔也晚了,一定注意保暖。小姑娘根本不屑,覺得老人是在多管閒事。
  • 林清玄:不辯、不語、不嫌的禪意人生
    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寫下這16字智慧箴言的林清玄,於2019年1月23日駕鶴西歸,享年65歲。方淳珍比林清玄小了整整15歲,清麗脫俗;不僅是他的仰慕者,還一直溫柔地陪伴在左右,與他並肩戰鬥。1997年一個雨後的夜晚,林清玄提出與陳彩鸞離婚,和平分手後,不久娶方淳珍為妻。婚姻本是一個家庭的事情,可是林清玄在臺灣的地位太過巨大,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林清玄的文字清新雅致、充滿了愛和善意,感動過無數的讀者。
  • 「來是偶然,走是必然」林清玄這句話有何含義?
    林清玄的文章由淺入深,徐徐漸進,用普通的文字將深刻的含義表達出來。正如他曾說過文章要「向內探索,向外追尋」。林清玄散文的語言清新雋永,語言形式靈活多變,在藝術傳達過程中具有非常濃厚的意境特點。所以我們不能光看這句話的表面,要從深層含義上去理解這兩句話。
  • 林清玄去世,閱讀是最好的緬懷,名作推薦……
    林清玄有18個兄弟姐妹,他在家排行第12,輪到他出生的時候,「清」字輩中已經沒有什麼好字眼了,偏偏他生下來不哭,林父很奇異地看著他,遂為其命名「林清怪」。後來父親大概覺得叫這個名字不好聽,便改為「林清奇」。結果報戶口的時候,那位戶籍警正在讀一本武俠小說,對「林清奇」這個名字頗覺不以為然,便拿著書給林清玄的父親看:「書中恰有一高人號『清玄道長』,盍為令郎取名『清玄』?」
  • 悅讀 林清玄:吃飯皇帝大
    在這一點上,從前的禪師說的「活在當下」「活在眼前」「看腳下」「喝茶去」「吃粥也未?」「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已經有很好的見解了。臺灣鄉下有一句俗語說:會吃才會大,會消才會活;會爬才會跑,會困才會做。他說:「清茶一杯,煎餅一隻。」法身無相、法眼無瑕,一個人如果能在一杯清茶、一隻煎餅中體會生命真實的滋味,隨時保有橫亙十方、縱橫三際的氣勢;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的胸襟;那麼,生活從容一些、情感單純一些、追求減少一些、效率舒緩一些,又有何妨?
  • 當代散文名家林清玄 ‖——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沒有華麗的詞語,簡單平實的生活故事,蘊含著細膩的情感,幾句平淡的話語,足以讓人一次次的反覆回味,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第一次讀林清玄的散文時就被他的清新淡雅的文筆,深厚的道理,以及對人生、世界的感悟深深的吸引了。喜歡在床頭放著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閱讀幾篇,來一次心靈之旅才可以安靜地睡去,一切道理都在夢中顯現。
  • 林清玄|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一代宗師南懷瑾也笑言:「我的下冊,就交給林清玄寫了。」如果說生命是一場修行,那麼,林清玄就是行走在紅塵中的修行者。他留給我們的,除了清淨的文字作品之外,更多的是他不浮不躁的人生態度。林清玄也很乾脆,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朋友問道:「這是什麼意思?」他說:「意思是說我字寫的不好,你看到這幅字,請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處,就原諒我了。」看到林清玄玩笑的態度,朋友說:「講正經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 朝讀美文 | 林清玄:屋頂上的田園
    都認為種菜好,因為花只是用來看的,菜卻能吃進肚子裡,而臺灣的農藥問題是如此的可怕。孩子問我:「爸爸,你真的會種菜嗎?」我聽了大笑起來:「那是當然的啊!想想老爸是農人子弟,從小什麼作物沒有種過,區區一點菜算得了什麼!」自己吹噓半天,卻也有一些心虛起來。我的祖父、父親都是農夫,我小時候雖也有農事的經驗,但我少小離家,那已經是很遙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