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古代人們死後,對於後事是非常看重的,雖然不一定會大操大辦,但也一定會體面一點,所以古代人們安葬的時候會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表達對死去之人的尊重,由於古代人們的認知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安葬方式一般是土葬,至於這種方式是否對周圍的環境以及這種方式是否會帶來其他的影響,他們並不知道,也不在乎。
在《耍孩兒·骷髏訴冤》曲曾說:「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人死後只有進入土裡,才是最終的歸宿,所以在我國古代傳統裡,當人死後一般是以土葬的方式來進行安葬。不過自20世紀開始,火葬逐漸的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究其原因是節約土地資源。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曾經記載,一些少數民族就有火葬的習俗。
土葬弊端越來越明顯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諸多的達官貴人死去後一般都會選擇土葬的方式,並未其陵墓都修建的非常豪華,甚至陪葬品都是一些價值連城的寶物,他們認為人死後會進入另一個世界,所以希望死後可以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擁有這些東西。就這樣土葬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土葬的弊端就越來越明顯。一方面是土地的價值越來越高,所帶來的問題就是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底下,都埋藏著諸多的墳墓,然而很多人會十分的忌諱這些,而且大自然的分解能力其實非常有限,土葬所帶來的汙染,大自然需要進行數10年,甚至百年時間進行分解,這也是土葬所帶來的弊端之一。受這諸多因素的影響。
火葬不適應社會發展
世界各地也就逐漸開始流行起了火葬,而火葬之所以可以在世界上真正的流行起來,還是因為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約土地的資源,並且屍體火化之後的骨灰並不會佔有太大的地方,甚至有些人會選擇將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希望可以藉助大海讓骨灰流向世界各每個地方。對於火葬這種安葬方式,更多的其實是因為有許多人並不喜歡傳統的土葬,尤其是近些年來的社會發展,造成了土地資源緊缺,其價值也迅速的上升,土地價值的上升,導致
有些人沒地方進行土葬,一部分人處於成本的考慮選擇了火葬這種安葬方式。
火葬的另一個好處可以防止人死後,許多的傳染病,通過屍體腐爛進行再次傳播,故選擇了火葬的方式。而火葬相比於傳統的土葬方式,不僅節省了大部分的空間,而且對於環境也本身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了火葬這種方式。而火葬的方式其實也是有弊端的。就是人們火化屍體的屍體,勢必會產生一些大量的有害氣體。也許有人就會說火葬能產生多少有害氣體,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地球的環境日益嚴峻,尤其現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我們更加要注意環境的保護。
第三代安葬方式——冰葬
如今第3代的安葬方式已經出現了,這種方式就是冰葬,正如《三國志·魏書·王昶傳》所說:「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這種新的安葬方式就是將人凍成冰,冰葬的具體方式就是將屍體存放在一個零下下196度的液氮中,人的屍體在這裡面會瞬間冷凍,冷凍之後,屍體就變成了一個堅硬的冰塊,下一步就是超聲波將這個冰塊震碎。
最後屍體就變成了粉末,其結果和火葬哪種方式差不多,然而這種方式並不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並且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還有就是剩餘的殘渣也可以進行無害處理。如今第三代安葬方式已經在武漢進行了試運行,而之前疫情期間,對於屍體的處理方式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處理的,這種新的安葬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疫情的二次擴散。
結語
這個時代是在不斷發展,很多新生事物也在不斷的的出現,甚至依然有許多人不能接受這種新一代的安葬方式,正如火葬剛剛出現的時候,許多人堅守這傳統的觀念堅持土葬,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逐漸的慢慢也就接受了火葬的這種模式,一方面是由於時代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人的思想在逐漸的發生了改變,並且這種新一代的安葬方式相比於火葬優點也很多,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避免因為病毒的殘留所引發引發再一次感染,同時也避免了環境的汙染。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種新的安葬方式也會被人們所接受。
參考文獻: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
《耍孩兒·骷髏訴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