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即將面臨被淘汰?新方式已武漢試行,許多人表示不能接受

2020-12-23 子衿史事

前言

在我古代人們死後,對於後事是非常看重的,雖然不一定會大操大辦,但也一定會體面一點,所以古代人們安葬的時候會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表達對死去之人的尊重,由於古代人們的認知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安葬方式一般是土葬,至於這種方式是否對周圍的環境以及這種方式是否會帶來其他的影響,他們並不知道,也不在乎。

《耍孩兒·骷髏訴冤》曲曾說:「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人死後只有進入土裡,才是最終的歸宿,所以在我國古代傳統裡,當人死後一般是以土葬的方式來進行安葬。不過自20世紀開始,火葬逐漸的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究其原因是節約土地資源。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曾經記載,一些少數民族就有火葬的習俗。

土葬弊端越來越明顯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諸多的達官貴人死去後一般都會選擇土葬的方式,並未其陵墓都修建的非常豪華,甚至陪葬品都是一些價值連城的寶物,他們認為人死後會進入另一個世界,所以希望死後可以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擁有這些東西。就這樣土葬一直持續到了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土葬的弊端就越來越明顯。一方面是土地的價值越來越高,所帶來的問題就是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底下,都埋藏著諸多的墳墓,然而很多人會十分的忌諱這些,而且大自然的分解能力其實非常有限,土葬所帶來的汙染,大自然需要進行數10年,甚至百年時間進行分解,這也是土葬所帶來的弊端之一。受這諸多因素的影響。

火葬不適應社會發展

世界各地也就逐漸開始流行起了火葬,而火葬之所以可以在世界上真正的流行起來,還是因為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約土地的資源,並且屍體火化之後的骨灰並不會佔有太大的地方,甚至有些人會選擇將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希望可以藉助大海讓骨灰流向世界各每個地方。對於火葬這種安葬方式,更多的其實是因為有許多人並不喜歡傳統的土葬,尤其是近些年來的社會發展,造成了土地資源緊缺,其價值迅速上升,土地價值上升,導致

有些人沒地方進行土葬,一部分人處於成本的考慮選擇了火葬這種安葬方式

火葬的另一個好處可以防止人死後,許多的傳染病,通過屍體腐爛進行再次傳播,故選擇了火葬的方式。而火葬相比於傳統的土葬方式,不僅節省了大部分的空間,而且對於環境也本身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了火葬這種方式。而火葬的方式其實也是有弊端的。就是人們火化屍體的屍體,勢必會產生一些大量的有害氣體。也許有人就會說火葬能產生多少有害氣體,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地球的環境日益嚴峻,尤其現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我們更加要注意環境的保護。

第三代安葬方式——冰葬

如今第3代的安葬方式已經出現了,這種方式就是冰葬,正如《三國志·魏書·王昶傳》所說:「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這種新的安葬方式就是將人凍成冰,冰葬的具體方式就是將屍體存放在一個零下下196度的液氮中,人的屍體在這裡面會瞬間冷凍,冷凍之後,屍體就變成了一個堅硬的冰塊,下一步就是超聲波將這個冰塊震碎。

最後屍體就變成了粉末,其結果和火葬哪種方式差不多,然而這種方式並不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並且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還有就是剩餘的殘渣也可以進行無害處理。如今第三代安葬方式已經在武漢進行了試運行,而之前疫情期間,對於屍體的處理方式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處理的,這種新的安葬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疫情的二次擴散。

結語

這個時代是在不斷發展,很多新生事物也在不斷的的出現,甚至依然有許多人不能接受這種新一代的安葬方式,正如火葬剛剛出現的時候,許多人堅守這傳統的觀念堅持土葬,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逐漸的慢慢也就接受了火葬的這種模式,一方面是由於時代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人的思想在逐漸的發生了改變,並且這種新一代的安葬方式相比於火葬優點也很多,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避免因為病毒的殘留所引發引發再一次感染,同時也避免了環境的汙染。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種新的安葬方式也會被人們所接受。

參考文獻: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

《耍孩兒·骷髏訴冤》

相關焦點

  • 「火葬」即將被淘汰?美國研究出新的方法,很多人不能接受
    喪葬是我們都知道的事情,因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而且很巧合的是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從古至今對於人去世後的喪葬選擇大部分都是「土葬」。而中國在喪葬上更是傳承出了屬於自己特有的文化,並且幾千年下來都沒有出現太嚴重的斷代現象。
  • 「火葬」即將被淘汰?美國研究出新下葬方式,很多人表示無法接受
    葬禮是我們都經歷過的事情,因為人類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巧合的是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從古至今對於人去世後都會選擇土葬,而中國更是在葬禮上開創出了自己獨有的文化。不過近些年由於土葬會佔用大量土地,所以無論是從經濟還是環保上來說,土葬已經不適合遺留下來了,所以近些年世界上大部分選擇的都是火葬,也就是把遺體火化剩下一部分骨灰。現如今在美國火葬也已經準備淘汰了,因為處於對環保考慮, 火葬會產生一氧化碳,對於環境會產生破壞,現在美國研究出化學分解的方法,用最原始的方式讓人回歸大自然。
  • 人死后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北大教授: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去處理
    引言我國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自然也保留下來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然而當你在歷史博物館中參觀具有厚重歷史意味的文物時,你會發現這些文物大多都是從墳墓中出土,這些文物大多都極為珍貴並且大多是作為陪葬品出現在墓主人的墓中。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阿坤十分尊重我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對入土為安落葉歸根,這些俗語十分看重,突然要改為火葬,恐怕農村很多人和阿坤一樣,真的很難接受,阿坤覺著不能接受的原因如下。
  • 從土葬到火葬,再到冰葬!遺體在零下196度液氮中,化為齏粉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環保的行列中來,對我們來說,這一點很重要。以前的許多科技,逐漸有了新的進步,甚至人們的葬禮也有了新的方式,即冰埋科技。就大家的固有印象而言,大多數人仍然只能接受土葬,火葬也只是少數人的選擇。冰葬法相對火葬而言,是一種更科學、更環保的葬法,對於中國來說是一種新型項目,但在北美一直都在使用這一形式,可以說這是非常高科技的存在。
  • 世界八大下葬方式,最後一種,比「天葬」更無法接受
    「土葬」,中國最傳統的下葬禮方式,最早起源於原始社會,那時就有這個風俗,例如半坡文明,還有後來的夏,殷等朝代都是採用土葬。現流行於世界各地,一般是把人的遺體先裝在棺材裡,然後再把棺材埋於土中,或有或無,有的地方只立墳頭石,並無文字。墳前或有祭奠臺供後人祭奠。在中國,土葬已被火葬逐步取代。國家劃定範圍作為火葬區,禁止土葬。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人死則煙消雲散,不過人們總喜歡留下墓志銘來證明自己在這個世界存在過,在世界各地流行的葬禮基本都是會將遺體放入到一個棺材裡面,不管是在非洲還是在中國,這樣的土葬方式就是以前比較流行的一種風俗,是起源於原始社會的一種的文明。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麼說?
    土葬變火葬,是時代進步的體現。從提倡這一制度以來,就受到許多市民的大力支持。質本潔來還潔去,人從自然來,死後也應該回歸自然。火葬制度不僅能夠讓喪葬更加環保安全,也讓許多人領悟到生命的真諦。不僅如此,火葬制度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能接受這種喪葬方式。但是,由於千百年來,國人受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思想的影響。在當下依舊會有土葬的存在。這是無法避免的。
  • 火葬將全面取代土葬?北京專家怒批:是把人當垃圾
    雖然現在不少地方已經提倡火葬,但還是有很多持傳統意見的人對火葬並不看好,甚至引起了紛爭。在喪葬禮儀改革中,就已經有8多個地區作為火葬試點改革地區,但是並土葬的習俗流傳了幾千年,因此在這些條例施行之初,就遭到了一些人的抵制,而且持抵制和反對態度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火葬並不可取,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點,火葬也同樣需要地方來進行統一管理,因此火葬並不能徹底節約土地資源,而且火葬同樣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也需要建造一定規模的陵園來安置這些骨灰,因此說火葬節約用地也是一項無稽之談
  • 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火葬哪點好?
    土葬是農村的一項從古代沿襲至今的喪葬習俗,早已深入人心,被農民所接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土葬的弊端也愈發凸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土葬需佔用土地,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有專家提議,全面禁止土葬,轉而推行火葬,以避免大量良田成為墓地!
  • 古老的喪葬方式有哪些?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死亡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所謂死者為大,不管他生前是好是壞,死後都必須妥善安葬。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每個省份或者不同民族的喪葬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喪葬方式是古代傳下來的,比如說天葬;有些則是順應時代的需求而成為主流方式的,比如說火葬。有的喪葬方式光聽著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也就沒有流傳到如今了。
  • 北大教授:恢復土葬,火葬是把人將垃圾處理
    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口暴漲,為了節約耕種土地同時控制封建迷信,大力推行火葬形式。就目前形勢來看,在城市裡火葬形式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是講究土葬,老人們認為人一定要入土為安,還有一些較為激進的人認為屍體火化屬於橫死,會化為厲鬼殃及子孫後代。
  • 火葬、土葬之爭還未定論,3種怪風氣又來,第一種讓人很受傷
    人死之後之所以要土葬,也與人們的土地情結有關,在農民的思想中,死者的身體不能毀損,毀損死者的身體是大不敬的行為。故土葬在農村一直是主流的喪葬方式,火葬則讓人難以接受。近年來,國家提倡移風易俗,提倡土葬改火葬,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土葬改火葬之後,首先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不會造成土地浪費。
  • 北大教授吳飛義:火葬把人就像垃圾一樣燒掉,只是處理屍體!
    出生與去世對於每個人來講無疑都是最大的兩件事。殯,葬,二字具有不同含義,"殯"是亡者入斂等待安葬;"葬"是埋葬屍體,自周朝起就是一種安慰死者的祭祀儀式。我國土葬持續了有幾千年之久,經過殯葬制度改革,如今倡導火葬。
  • 土葬、火葬已經out了,如今最新入殮方式——冰葬才是最「潮流」
    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是起點,"死"是終點,我們坐著一輛單向列車,或形單影隻,或三五成群,但殊途同歸。這輛列車到站,我們也就結束了這趟旅程。"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喪葬文化"隨之而來。現如今,科技的飛速發展,也產生了不同的"入殮"方式。
  • 農村老人為啥堅持土葬而不想火葬?土葬和火葬各有什麼優缺呢?
    在很多農村地區,依舊是土葬較為流行,即使當地建設的有火葬場,也鮮有農村老人願意火葬?到底為啥農村老人堅持土葬而不想火葬?土葬和火葬各有什麼優缺呢?先說土葬吧,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講究健全和完整。雖然埋入地下誰都看不到,但是在親屬眼裡走的時候依然是健全和完整的,心裡感受也會很好。在農村的老人眼裡,土葬是最為理想的安葬方式,認為人死後還會升天。
  • 中國新說唱王齊銘淘汰了嗎潘瑋柏鄧紫棋對其表示出不舍
    《中國新說唱》中潘瑋柏戰隊剩下的四位選手是:ICE、王齊銘、周湯豪還有艾熱,在四進三的比賽中,潘瑋柏在和鄧紫棋討論的時候,表示周湯豪與王齊銘之間會淘汰一位
  • 人死后土葬好還是火葬好,來看看專家怎麼說的
    當然這種非常高尚的想法很多人並不具備,人心的自私和貪婪只會想著保存這副肉體回歸自然,說不定機緣巧合下靈魂可以不滅甚至可以投胎轉世重新來過。古代關於這方面的典籍多不勝數,雖然我們現在看很不切實際,像是精神病研究出的東西。但不論怎麼講土葬這一習俗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所代表的含義是非常獨特的,生要體面死了更不能馬虎。
  • 你會選擇哪種安葬方式,火葬土葬,現在還有冰藏
    所謂環保生態葬是近年興起的新型環保綠色安葬方式,包括花葬、樹葬、草坪葬、壁式葬、環保葬等形式,目前武漢市已有5000餘例,隨著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環保生態葬也成為一種趨勢,但相對於傳統安葬方式來講,離著整個社會的完全接受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人傳統的安葬方式有哪些,除了土葬這種最常見的之外,你還知道幾種?本期淘新聞小編將帶你梳理一遍。
  •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宋朝又理學興盛,為何會流行火葬?
    到了宋朝,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火葬的習俗又逐漸興起,並出現了專門負責焚屍的機構「化人亭」,為此後的朝代的喪葬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宗教習俗的影響在春秋戰國時期,火葬在邊疆地區已經成為一種習俗。高僧鳩摩羅什、釋神迥慈禪師等都按照他們的遺言採用火葬的方式。從唐代到宋初的時期,火葬的實行範圍不斷擴大,逐漸開始被部分中原人接受。在五代十國時期,佛教得到迅速發展,甚至有的統治者都開始青睞火葬的方式了。《新五代史·晉高祖皇后李氏傳》記載,皇后李氏就採用了火葬的形式。這說明,受佛教影響,火葬逐漸在貴族階層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