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柏:多與廟陵相伴,玄機何在

2020-12-22 鄉約河南

讀友您好!今天帶大家瀏覽《鄉約河南》,尋找鄉土文化那些不為人知秘密,那就聆聽河南鄉音,品讀河南故事,更多精彩請點擊「關注」哦!【河南古柏:多與廟陵相伴,玄機何在】

存世滄桑古柏,是見證歷史的「綠色文物」。

宋代詩人方惟深《古柏》曰:

四邊喬木盡兒孫,曾見吳宮幾度春。

若使當時成大夏,也應隨例作埃塵。

說起古柏,從古至今,百年以上古柏多與廟陵相伴,其中玄機何在?是廟宇袒佑了古柏,還是古柏眷顧了廟陵?在河南古柏頗多,未能一一親臨參觀拜謁,不敢隨意忖度杜撰。

對拜見過的四處廟陵古柏,以拙劣文筆分享大家,一覽其這些和「國之瑰寶」的滄桑歲月和神秘玄機。

在河南孟津光武帝陵,現存隋唐植柏1458株,且獨具「四絕奇觀」於天下。一絕歷代皇帝選陵擇塋,皆是背山面河,唯光武帝陵枕河蹬山;二為一園千柏,聚植一園,拔地通天,蓊然肅穆;三是柏體杏質,木色金黃,國內僅有,柏體杏香,故稱杏柏;這些古柏相互交織又呈現出:鳥鳴柏,苦戀柏,漢皇仰臥三大景觀,千百年來為觀者稱奇樂道。

無獨有偶,在孟津縣小浪底鎮有個歷史山村,相傳村子四方各有一座廟宇庇護村莊,故得名「廟護村」。村中謝姓祖先祖居山西,明初遷居孟津,在黃河南岸發展成一大村落,承名「鐵謝」,後一部分謝氏族人由鐵謝村遷於廟護。

在廟護村村北面的小山上,有一棵古柏,系一級古樹,已有1750多年的高齡,古柏歷經滄桑,依然蒼勁有力。古柏紋理縱橫交錯頗為神秘。

繼續西行,在黃河中遊南岸雄渾的黛眉山下,毗鄰古柏的河南省新安縣峪裡鄉東山地和澠池縣南村鄉西山地年長的村民所說。

長在西山底柏帝廟內這棵古柏名曰:「周柏」,距今有2500多年,樹高約26米,樹圍2.95米,6個成年人牽手才能合抱。

位於登封市東六公裡處,面對玉案山,背依黃蓋峰,東有牧子崗,西望朝嶺的中嶽廟,在18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廟宇被樹木覆蓋的茫茫林海。

中嶽廟內三百多株古柏,這些古柏樹齡高,樹形傳神,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態,形象逼真,可稱為古柏博物館。

今天話題就分享到這裡,你有什麼想要說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也請把你家鄉的古柏文圖分享給大家,傳承和弘揚中原大地更多的「綠色文物」和「國之瑰寶」。

撰文丨李健 (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到過當陽關陵廟嗎?知道全國有幾處關陵嗎?為何盜墓者不盜關陵?
    有關關羽的陵墓,全國現存三處:一是關羽故裡山西解州的衣冠冢,當地人稱之為關廟;二是當年曹操在河南洛陽厚葬關羽首級的地方(曹操當年厚葬關羽,既是對關羽忠義的敬重,也是想推卸孫權殺害關羽的責任),現稱為關林;三是當陽關陵廟,唯此處是按皇帝陵寢定製,有乾隆親賜「威震華夏」的匾額(乾隆賜匾額於當陽關陵的原因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奇?為什麼不開挖?考古專家5個字道破玄機
    我相信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少人都會去秦始皇兵馬俑去看一看,作為世界奇蹟之一,秦始皇陵是值得大家一看的。我們後人不僅可以看到古時候人們的智慧,了解過去的歷史,更感嘆古人創造的奇蹟。但是很多人都有疑問,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奇?為什麼不開挖?考古專家5個字道破玄機!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裡,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廟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修繕建設,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伏羲廟建築群佔地面積達到了13000平方米,後來伏羲廟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 關陵探尋關公 玉泉寺參悟佛教文化
    採訪團一行首先來到全國三大關廟之一的當陽關陵廟。在關陵神道牌前,由當陽關公文化研究學會專家向記者講述了當陽關陵。據專家介紹,關陵是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的陵寢,埋葬著關羽的無頭之軀,距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歷史。此地四望平川,北倚群山,東臨沮水,為一處皇家宮殿式廟宇群落。為歷代祭祀關羽的地方,與河南洛陽、山西解州關帝廟合稱為中國三大關廟。
  • 河南21——伏皇后陵
    遊漢獻帝伏皇后陵,可以減少高平陵事變(河南15——魏明帝高平陵)、高貴鄉公之死帶來的哀憫之情。
  • 河南最「汙」景點,每年吸引十萬大媽撫摸,光聽名字不簡單
    在河南就有一個非常奇葩的景點,堪稱中國最「汙」景點,每年都有十幾萬人撫摸,而且女性尤為喜歡。太昊陵在河南周口,有個名為太昊陵廟的景點,它是紀念我們中華名字的始祖之一太昊伏羲氏的一個大型陵廟,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裡是一個大型的古建築群,包括了外城、內城以及紫禁城三道皇城。
  • 歷史探秘 大門高懸「漢昭烈廟」緣何卻叫「武侯祠」?
    作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儼然成為成都的「城市名片」,幾乎到成都的遊客必然會前往武侯祠遊觀。但不少遊客踏入武侯祠第一道大門時又會對門額上赫然懸掛著的「漢昭烈廟」大匾感到困惑。劉備墓和劉備殿是武侯祠的主要部分,為何卻叫「武侯祠」呢?今天就為大家揭開「謎底」。
  • 太昊陵明清時期佔地面積的考證
    ……陵地凡三頃五十畝,袤四百五步,廣二百七步,南至蔡河岸為界,北至民人徐通地,東至大路張雨地,西至大路汪洵為界。」意思是說:太昊陵在陳州城北邊三裡多的地方,古人認為是太昊的遺墟。在隋朝以前,不知道有信仰祭祀崇拜這事。太昊陵共佔地三頃五十畝,南北長四百零五步,東西寬二百零七步,南到蔡河北岸,北與徐通地接邊,東邊到大路張雨的地邊,西面也到大路,與汪洵地接壤。
  • 太昊陵嶽忠武祠《前·後出師表》與袁氏家族的淵源
    早在1870年,袁保恆召集陝西富平石刻名匠鐫刻成碑,並將初刻碑刻運回河南老家陳州府,也就是今天的淮陽。該碑共39塊,一直被袁氏家族珍藏,文革時期收入太昊陵庫房,於1985年重建嶽忠武祠(嶽飛觀)時被鑲嵌到西側牆體上。據傳,嶽飛手書的《前·後出師表》墨本現收藏於哈佛大學圖書館,消息未知真偽。
  • 學生暑假來河南,438家A級景區免費玩,更有超多驚喜等你發現
    河南438家A級景區對學生實行門票優惠。目前河南全省525家A級旅遊景區已恢復開放479家,暑期對學生實行門票免票或者打折優惠的景區有438家,佔恢復開放景區的91.44%。其中,有278家景區對學生實行免門票,160家景區對學生推出打折優惠或特定學生群體門票免費。現將門票優惠景區名單予以發布,具體優惠政策請詳詢當地文化旅遊部門或直接與景區聯繫。
  • 中國人該去的一座廟,可惜知道的人不多,還藏超壯觀古柏群
    倉頡造字,雖然只是傳說, 但是,收集整理傳達給前人的文字的功績是現實的,難怪在漢字創造過程中創作出決定性的重要作品,被尊為「造字聖人」, 倉頡出身渭南白水縣,死後葬在這裡, 人們為了紀念他,又造了一座廟,現在的倉頡廟,倉頡廟的創立年代長時間不能考試,根據碑文,這裡在東漢年間規模很大, 由此推測倉頡廟至少有1800多年的歷史, 現在這裡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
  • 【名人見證】:(二十八)英國醫學大師古柏Cooper
    如果有人說「古柏這孩子不會念書」,是沒有人會相信的。因為他來自一個顯赫的書香世家。 就從曾祖父說起吧。他老人家不僅書讀得多,還捐贈一間大圖書館給家鄉諾福克(Norfolk)。諾福克是英國東部的城市,處處可見風車順著海風轉動。他的祖父是外科醫生,伯伯克紹箕裘;父親是神學博士,母親是當時著名的女詩人。
  • 鄒城孟廟古樹奇觀:古柏抱槐、藤系銀杏、檜寓枸杞、洞槐望月
    孟廟內共有各種樹木430多株,多為古老的松檜和側柏,又有銀杏、古槐、紫藤等點綴其間。這些樹木,冬夏長青,形狀特殊別致,如虯如龍,如獸如鳳,千奇百怪,姿態各異。其中有宋宣和年間建廟時所栽植的檜樹,已有近900年的歷史,雖然歷經風雨雷電和兵火戰亂的侵襲摧殘,現在依然是枝幹挺拔,蒼鬱茂盛。
  • 西漢陵寢:陽陵
    西漢陵寢:陽陵 在位16年(前156—前141年),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崩於未央宮,葬陽陵。    漢景帝陽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肖家村鄉東張家灣北,渭水與涇水會合處,西距漢高祖長陵約6公裡。是鹹陽原上西漢帝陵中最東邊的一座。因修陵時,該地屬弋陽縣,故名陽陵。    文帝、景帝兩代40年左右的時間,政治穩定,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歷來被譽為封建社會的盛世,有「文景之制」之稱。
  • 同是被舉牌:有些上市公司一飛沖天有些卻套人沒商量 玄機何在?
    玄機何在?相較於中小散戶的零敲碎打、投機套利,舉牌的產業資本決策更嚴謹,思考更深入。且因規則強制要求,舉牌後至少半年後才能賣出,並不是短線玩玩的輕率之舉。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逾40家上市公司被各路資本舉牌,標的公司的股價表現,是檢驗舉牌方投資眼光的標準之一。
  • 秦始皇活著就給自己建祠堂,後世也反覆修毀始皇廟,到底在折騰啥
    也許現代人會覺得,秦始皇為自己生前建造祠廟、陵寢,不嫌忌諱嗎?事實上,生前造廟,修陵,是一種古老的儀式。自秦漢以來,祠廟多建於人死後,而又與人成禮。但是帝王的陵寢,工程龐大,耗資巨大,自然不能等到皇帝死了再匆忙建造。所以古代帝王從即位之初,就設計、建造了陵寢。在這種意義上,秦始皇建造自己的祠堂、陵寢,屬於一種沿襲古禮,無可厚非。
  • 《人民的名義》第一集丁義珍出逃,留給司機1000元,玄機何在
    在《人民的名義》的第一集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小細節,那就是在丁義珍被人告知有人逮捕的時候,出逃國外,他在車上也不忘給司機留下1000元,丁義珍的這一做法到底玄機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