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株洲市兩級法院始終突出執法辦案第一要務和隊伍建設第一責任,圍繞「均衡發展,整體推進,奮勇爭先」工作目標,服務大局,履職盡責,通過多層次監管、多角度提升、全方位推進,全市法院審判質效大幅提升,連續3年司法狀況考評位居全省法院首位。
借力改革紅利
司法績效持續領先
「全市法院司法績效排名全省市州第一,中院司法績效在全省14個市州中院中排名第一。」今年7月,在湖南省法院2020年上半年「審判質量、效率和公信力鞏固年」活動總結暨推進視頻會上,株洲法院取得了雙第一的好成績。
「審判質效直接關係到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聲譽,關係到公正司法和司法為民的落實。」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凱軍強調,「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司法獲得感,必須從提升審判質效入手,引導全市法官多辦案、快辦案、辦好案。」為此,株洲法院積極探索工作方法創新,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全力推進公正高效審判。
為優化司法資源配置,進一步提高審判效率,株洲中院通過「兩個打破」積極打造符合司法實踐需求和自身特色的新型審判團隊——打破已有庭室結構,組建6個審判團隊、18個審判組,將院庭長直接編組管理;打破慣有的分案模式,實現直接隨機分案到法官,既調動了辦案積極性,又堵塞了「打招呼」的漏洞。
目前,株洲中院已完成基層法院內設機構改革,精簡內設機構86個,精簡率達50%;強化院庭長監督職能,積極推進院庭長辦案常態化,中院領導帶頭辦案354件。今年6月,周凱軍擔任審判長審理的環境汙染責任糾紛案入選2019年度湖南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
「通過優化重組審判團隊,可以有效解決法院案件大幅上升態勢下審判資源緊張等問題,最大限度激發法院隊伍的生機活力,推動審判質效的進一步提升。」株洲中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知文說道。
為解決法官權力監督問題,株洲中院編制《司法人員職責和權限清單》,細化為27項具體工作,責任到人,釐清依法監督管理與不當幹預過問案件的界限,確保各環節可提醒、可留痕、可倒查、可監督。還建立「案件通報與講評」「問責與倒逼」兩個機制,十天一通報,一月一分析,一季一推進,實現全院、全員、全過程實時動態監督。
株洲中院於2017年率先在全省非試點法院推行新型審判團隊運行機制以來,司法改革經驗得到了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和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截至今年9月30日,株洲兩級法院受理各類案件50686件,審結45895件,結案率達90.55%,服判息訴率達90.66%。其中,株洲中院受理案件4852件,審結4414件,結案率達90.97%。
加強訴源治理
深化多元解紛路徑
今年9月,醴陵市人民法院法官宋子陽收到了一案中原、被告分別送來的兩面錦旗。該案的原被告本為鄰居,因相鄰地段停放車輛阻礙通行問題發生糾紛並訴至法院。「遠親不如近鄰」,為了徹底化解矛盾,宋子陽多次深入村組,了解糾紛發生原因和經過,依託當地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派出所等基層組織多次調處,耐心地從情理法角度向雙方當事人釋法明理,安撫當事人情緒。同時通過與雙方的代理律師及近親屬多次溝通,最終促使雙方盡棄前嫌,順利和解。
今年以來,株洲法院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流程簡化、類案處理、便民服務機制,積極推動訴訟外化解矛盾糾紛。同時,全面落實案件繁簡分流,全市法院均設立了速裁團隊,一審簡易程序使用率達89%,平均審理周期45.1天。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通過「訴源治理」受理案件數同比下降22.90%。
「一站式解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吳端華在受邀視察株洲中院時,對該院深化多元解紛機制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
為不斷擴大訴調對接覆蓋面,增強訴調對接公正性,株洲中院加強與司法局、法援中心溝通,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及訴調對接中心,設立值班律師工作站,更好地滿足當事人化解糾紛需要。同時,開通人民法院線上調解平臺,錄入調解組織,特邀56名調解員,市「同心項目」民企法援工作站進入調解平臺,強化民企糾紛調處。依託「網際網路+調解」新模式,共調處糾紛10153件,其中在線調解1210件。
在株洲市委政法委牽頭下,株洲中院積極參與社會治理,與10家單位聯合印發《關於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培養吸納基層幹部、網格員、人民調解員、當地鄉賢參與社會糾紛化解,鼓勵、勸導民眾選擇非訴方式解決糾紛,推動無訟化社區、鄉村建設。
為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株洲兩級法院著力打造多元解紛品牌。天元區人民法院與市國信公證處合作,建立駐院工作站,以公證形式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效力;淥口區人民法院聯合司法局、交警大隊、教育局、婦女聯合會、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五部門出臺了《關於建立仲裁與審判對接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等訴前聯動糾紛解決機制;攸縣人民法院指導成立網際網路糾紛、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糾紛3138件,收回網絡貸款糾紛欠款664萬餘元。
目前,淥口區、荷塘區、茶陵縣人民法院首批訴源治理工作站已於9月陸續掛牌運行,多元化解矛盾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優化營商環境
助推民營經濟復甦
因建築工程合同糾紛,湖南某設備安裝有限公司被蘆淞區人民法院判決支付杭州某市政工程公司工程款85.5萬元。判決生效後,某設備安裝公司未及時履行,某市政工程公司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案件執行過程中,在依法發送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後,承辦法官王韜在網絡查控階段發現被執行人公司銀行帳戶有明顯超出可供執行的財產標的。出於善意執行的理念,承辦法官沒有直接網絡凍結,而是主動聯繫了被執行人。
經過聯繫,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因財務疏忽導致未及時履行生效法律文書,但公司近期有重大招投標項目要進行,希望法院予以協調立即結案,公司會在當天履行義務。
確認被執行人已將執行款付至法院帳戶後,法官聯繫了申請執行人,在獲得認可後一個小時內即辦理了結案手續,被執行人投標工作也得以順利進行。被執行人為表達對法官的感謝,還特地送來了錦旗。
繼「春雷行動」「夏日風暴」「秋季利劍」「冬日暖心」系列集中執行專項行動後,在湖南高院的部署下,株洲法院繼續開展清理涉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案件專項執行活動,狠抓財產查控、評估拍賣、失信懲戒、案款管理等關鍵環節,依法保障和實現民營企業的合法債權。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受理涉民營企業的執行案件1666件,執結1305件,結案率達78.33%,執行到位金額7.85億元。
「兩級法院上半年已經完成對未結涉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作為申請執行人案件的全面梳理,今年有財產可供執行涉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案件,法定期限內實際執結率必須達到90%以上;無財產可供執行涉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案件,終本合格率達100%。」談到涉民營企業執行力度,株洲中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顏會明斬釘截鐵地回答。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株洲中院堅持「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到哪裡,法院審判工作就跟進到哪裡」的工作思路,制定出臺了《株洲法院服務和保障全市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及《「溫暖企業」行動實施細則》。文件要求,要將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相結合,全力打擊擾亂企業發展的經濟犯罪,優化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強化產權司法保護制度,鼓勵、保護創新,不斷深化智慧財產權民、行、刑「三合一」體制改革,營造保護企業家幹事創業的法治環境;善用破產重整司法手段,加快「殭屍企業」處置進程,完善民營企業競爭機制;全面開展涉黨政機關和民營企業執行積案清理行動,及時實現民營企業勝訴權益。
「人民法院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依法助力企業發展這一要求上來,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法適用、慎用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等司法強制措施,為企業運行和經濟健康發展提供良好法治環境。」周凱軍態度堅決。株洲法院堅持以良好的司法服務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司法獲得感,依法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全面升級。
高效便民服務
智慧法庭逐步升級
2020年3月15日,一場特殊的庭審正在株洲中院審判庭進行。庭審現場只有佩戴口罩的法官和書記員,兩名原告一人在江蘇、一人在湖南,兩名被告一人在山東、一人在湖北,各方通過微信小程序「雲上法庭」展開視頻庭審。
「案子是有訴訟審理期限的。我不能因為疫情就不審案子,讓老百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在疫情期間,『雲上法庭』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承辦法官易文勝表示。
疫情防控期間,株洲法院依託訴訟服務中心平臺,以科技為支撐,持續加大智慧法庭投入和創新,「雲立案」「雲上法庭」「雲執行」模式不斷完善。同時,株洲中院與市郵政公司合作,將電子送達、郵寄送達、案卷掃描等審判輔助性事務整體外包。目前,全市法院使用送達平臺送達118209次。
今年以來,株洲法院藉助「湖南網上法院」、微信小程序「湖南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網絡平臺,為當事人廣泛提供網上立案、網上申訴信訪、「雲上法庭」等「隔空」服務,實現網上立案3212件、協作立案172件、跨域受案138件。
此外,株洲法院通過「雲執行」模式,全程線上調解執行案件,通過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執行完畢130餘件。疫情期間,通過「無接觸模式」收取3019案執行案款9.27億元,發放2729案7.99億元。
圖①:2019年4月,株洲中院院長周凱軍擔任審判長主審一惡勢力犯罪團夥案。周子熙 攝
圖②:2020年3月,株洲中院法官通過「雲間法庭」審理一起刑事案件。 劉 葉 攝
圖③:2019年8月,株洲中院聯合公安、消防等千名幹警,依法強制騰房交地。周子熙 攝
圖④:2020年9月,當事人為醴陵法院法官宋子陽(左三)送來錦旗表達謝意。黃怡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