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僑批》召開創作座談會 8位戲劇評論專家專程來廈為該劇...

2020-12-27 廈門網

  演員的精湛表演令觀眾動容。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陳冬 圖/廈門日報記者 黃嶸) 7日、8日連續兩晚,經過半年修改打磨的歌仔戲《僑批》與觀眾見面,海外華僑華人的鄉愁記憶和文化符號令人動容。9日,該劇召開了創作座談會,8位戲劇評論專家專程來廈為該劇「把脈」,既有發自內心的點讚,也有坦率地指出了不足。專家們認為,該劇有望成為一部有影響力的作品。編劇曾學文、導演韓劍英、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主任林德和等劇組代表表示,將虛心聽取專家們的建議,對劇本、舞臺呈現等做進一步提升。

  演了三年劇本已改了五次

  戲劇人都知道,製作出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劇目,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無數次的精雕細琢和反覆打磨,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因此,演出之後開創作座談會,最有利於提升作品的藝術水準。

  一直以來,廈門文藝界始終秉持這樣的精氣神——歌仔戲《邵江海》《蝴蝶之戀》和高甲戲《阿搭嫂》《大稻埕》等幾部被中國戲劇界認可的作品,編劇和主創團隊邊演出邊聽取各方意見,不斷修改打磨,才被載入戲曲名錄。

  從2015年創作到2018年首演,《僑批》的劇本經歷了5次「大手術」。去年的兩場研討會,又給了曾學文很大啟發,疫情期間,他再次對劇本做了大幅修改,和韓劍英、林德和等反覆商討,更加突出僑批的命運感,並豐富人物的情感厚度。

  進一步挖掘僑批的現實意義

  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從《邵江海》開始接觸歌仔戲,可以說是一路看著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成長起來的,他感慨道,「這個團隊在這20年裡一直保持著高水平創作,為21世紀以來的歌仔戲做出了貢獻。這與主創人員的努力有很大關係,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導演,其他人都是本土培養出的人才。」季國平說,福建戲劇不追求大製作,更專注於戲劇藝術本體。這次把感情做到了極致,演員表演出色,細節上給人驚喜,希望在體現「僑批」意義和價值方面做更多的挖掘。

  解放軍原總政治部文藝局局長汪守德是第一次看歌仔戲,他被這部戲的藝術魅力所徵服。「《僑批》的選材獨特,具有不可替代性,臺上所呈現出的質量、狀態都很到位,賞心悅目。」汪守德指出,儘管如此,這部戲看到後面有些不夠震撼人心,可以試著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待那段歷史帶來的啟示和現實意義。

  在悲劇中擁有詩意的美好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僑批》不是簡單地講述「僑批」這一表面事物,而是通過僑批、人物等回顧了中國歷史命運,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歷史上受到的苦難、中國人真摯堅守的情感,中國百姓在爭取自身命運時的決絕。舞臺上細節的設計,讓這部戲在悲苦中有了些許詩意的美好。遺憾的是,人物的命運與情緒感染力還需要加強,要處理好焦點與散點的關係。

  「這是一段詩化了的苦難史。」同樣是第一次觀看這部戲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原戲曲研究所所長王安奎,稱讚編劇和導演是高級的釀酒師,將悲劇製作成苦酒卻能讓人在苦痛中有美的享受。他指出,希望後半段的劇情能夠與前半段銜接得更順暢。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原主任李春喜表示,這部戲塑造了閩南人的地域性格——吃苦耐勞、隱忍頑強、忠義守信、家國情懷。戲中做足了鋪墊,在基本流暢的同時又有稜有角、有頓挫感。不同時空的疊加、對比,讓情感表達更為深刻。

  增加高潮讓劇情更好看

  看完《僑批》,中國兒童劇院原院長歐陽逸冰的直觀感受是,看到了文明和苦難的關係。「沒有戲裡賣豬仔的深重苦難,就不會有僑批這一人類郵政史中的奇葩。僑批是帶有閩南文化印記的郵政發明、一次亮眼的創造。」歐陽逸冰說,劇中黃日興的人物成長脈絡清晰,具有戲劇性,舞臺巧妙地通過對比手法營造戲劇性,臺詞簡潔但內蘊十足,不足的是全劇目前還缺乏高潮。

  《劇本》雜誌副主編武丹丹對歌仔戲並不陌生,《邵江海》《蝴蝶之戀》她都有關注,所以,對於《僑批》她很期待。看過之後,武丹丹說,這部戲題材珍貴,格局不一般,具有傳奇性、詩性。僑批是海上絲綢之路交往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不只是中國故事,還是世界的故事,具有獨一性、世界性。不過,武丹丹認為這部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以在這個主題上有更好、更高的攀登,提高哲理性、思辨性。

  《文藝報》理論評論部副主任徐健,曾看過一部關於潮汕地區僑批題材的紀錄片,「對於這種老題材,劇團會如何突破?」看完歌仔戲的《僑批》後,徐健覺得這部戲確實有它的獨特性,即通過黃日興引出了一個群體,通過情感變遷、任務抉擇,講述了一段南洋闖蕩史,也寫出了僑批背後的中國傳統文化。他看完後覺得該劇意猶未盡,希望主創人員能夠在高潮、二度呈現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僑批》劇情簡介

  愛,讓黃日興被騙踏上南洋之路,又義無反顧地逃出金礦;義,讓華工阿祥不惜用自己的性命換取黃日興的生還;恩,讓黃日興的性命與華工命運、僑批緊密相連,走上水客之路; 情,從黃日興手中傳遞的每一封僑批,都是他鄉之客的濃濃鄉愁。

  歌仔戲《僑批》將閩南人的愛、義、恩、情、孝、儉、諾、拼融入戲中,寫就了一部閩南人精神力量的讚歌,而這種精神力量至今還流淌在閩南人的身上。

相關焦點

  • 歌仔戲《僑批》召開創作座談會 8位戲劇評論專家專程來廈為該劇「把脈」
    臺海網8月16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7日、8日連續兩晚,經過半年修改打磨的歌仔戲《僑批》與觀眾見面,海外華僑華人的鄉愁記憶和文化符號令人動容。9日,該劇召開了創作座談會,8位戲劇評論專家專程來廈為該劇「把脈」,既有發自內心的點讚,也有坦率地指出了不足。專家們認為,該劇有望成為一部有影響力的作品。
  • 廈門歌仔戲《僑批》在榕大戲院濃情獻演
    伍晉攝東南網11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林澤貴)14日,作為第七屆福建藝術節參演劇目,由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創排的歌仔戲《僑批》在福州大戲院上演。傳統中帶創新的歌仔戲音樂、寫意的舞美和演員們走心的表演,讓到場觀眾深深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僑批》由三獲中國戲劇曹禺劇本獎的曾學文創作,是他「歌仔戲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導演是中國評劇院著名導演韓劍英。
  • 歌仔戲《僑批》亮相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開幕式
    戲曲百戲(崑山)盛典自2018年開始,用近三年時間對全國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進行展示,將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的成果由文獻數字轉化為舞臺呈現。2018年、2019年,百戲盛典已先後組織30個省(區、市)232個劇種274個劇目進行134場演出,共計8萬人次現場觀看,演出直播點擊、新浪微博閱讀、抖音觀看人次累計近5億次。
  • 新版歌仔戲劇目《僑批》在廈門市完成首演
    廈門市委宣傳部文藝處供圖 人民網廈門8月10日電(陳博)8月8日晚,新版歌仔戲劇目《僑批》在廈門市小白鷺藝術中心完成首演,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等專家前來觀看了本次演出。 據悉,「信」字在閩南話中讀作「批」,「僑批」指的是海外華僑華人寄回家鄉的信,是一種「銀信合一」的特殊寄匯方式,亦是海外華僑的群體記憶和文化符號。
  • 歌仔戲《僑批》入選國家資助項目 全國17個項目入選
    歌仔戲《僑批》入選國家資助項目 全國17個項目入選 劇情介紹:布袋戲藝人黃日興為了賺錢迎娶心愛的姑娘如意,義無反顧地下南洋,誰知被騙踏上了「豬仔」之路。華工阿祥護送黃日興逃出金礦,希望他能將華工們的銀信帶回家鄉。
  • 歌仔戲《僑批》再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本報訊(記者 郭睿)歌仔戲《僑批》再添新喜。本周,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公示了「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名單」,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作品《僑批》榜上有名。這也是我省唯一入選的項目。
  • 著名歌仔戲小旦石惠君受邀來廈 為大陸電視歌仔戲獻唱
    11日,逾百名戲迷朋友從漳州、泉州、廈門等地趕到廈門牡丹萬鵬賓館,參加一場特殊的聚會——臺灣歌仔戲著名小旦石惠君戲迷見面會暨電視歌仔戲《顧靖堯與林湘君》(以下簡稱《顧林》)分享會。因戲結緣,來自海峽兩岸的他們,面對面暢聊歌仔戲戲曲文化,分享拍攝電視歌仔戲背後的故事,3個小時仍意猶未盡。
  • 傳承歌仔戲經典 澎恰恰攜臺灣原創音樂劇《釧兒》來廈
    3月8日,2018年閩南大戲院戲劇節新聞發布會暨臺灣原創音樂劇《釧兒》明星主創見面會在廈門君尚購物中心舉行。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學校的歌仔戲小戲骨,作為開場表演嘉賓為現場觀眾獻唱《挑花刺繡》,臺灣原創音樂劇《釧兒》主創人員,原作者、說書人的扮演者澎恰恰及導演曾慧誠、女主角張芳瑜和男主角呂承祐親臨現場,助陣閩南大戲院戲劇節。歌仔戲小戲骨現場教學經典歌仔戲《身騎白馬》,澎恰恰現場點評互動,向廈門觀眾普及歌仔戲經典,與閩南大戲院一同弘揚閩南傳統文化。
  • 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多舉措推動非遺項目保護傳承
    人民網8月2日電(陳博)歌仔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以閩南歌仔為基礎,吸收梨園戲、北管戲、高甲戲、潮劇、京劇等戲曲的營養形成的閩南方言戲曲劇種。20世紀初,歌仔戲興於我國臺灣地區,不久便傳及廈門並迅速流行於閩南地區和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廈門歌仔戲劇團早期演出劇照。
  • 歷時兩年錘鍊 只為講好「僑批故事」
    「當我們2014年將《大潮商魂》搬上舞臺的時候,可謂是震驚了全場觀眾,不少人感嘆『原來汕頭還有這樣的創作』,這讓話劇團備受鼓舞。」趙曙光向記者介紹,在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上,這部話劇幫助汕頭話劇團取得歷史上最優成績,贏得獎項與口碑的雙豐收。  《大潮商魂》的成功,也堅定了他的精品話劇創作之路,也為他帶來了《風雨僑批》的創作契機。
  • 無棣紅色題材微電影劇本創作座談會召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秀成 通訊員 杜秀峰 李文明10月30日上午,紅色題材微電影《512枚銅錢》劇本創作座談會在無棣文化中心召開。濱州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原濱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邊茂田,濱州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原濱州市京劇團團長邵雲勇,無棣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郭文江,無棣縣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付軍,中共無棣縣委黨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春,無棣縣文化館館長高玉慧,無棣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無棣縣古城建設指揮部文史採編杜秀峰等出席座談會。此次座談會,由無棣縣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付軍主持。
  • 歌仔戲與閩南族群認同
    [5](P.219-220)[6] 曾子良先生即從歌仔的內容、結構與音樂形式,說明臺灣、閩南、中國文化的統一性。[7] 林鋒雄先生則表示,福建地區並沒有將民間「歌仔」小調加上肢體扮演變成舞臺上的表演藝術,反而在日人統治下的臺灣,藉由純粹民間庶民的力量,創造了一個新的戲曲歌仔戲,從這個觀點看,歌仔戲在臺灣文化發展中,具有顯著的象徵性意義。
  • 王清憲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和科教文衛體領域代表座談會
    王清憲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和科教文衛體領域代表座談會 2020-12-21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開幕大戲:歌仔戲《僑批》
    莊海蓉一級演員,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副主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歌仔戲項目代表性省級傳承人,廈門市第十批「拔尖人才」,入選「巾幗建新功,廈門『她』風採」70位優秀女性,福建省「三八」紅旗手。主演《邵江海》《蝴蝶之戀》《荷塘夢》《渡臺曲》等。曾獲第九屆中國藝術節表演獎,多次榮獲福建省戲劇會演表演獎一等獎,廈門文藝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 央視專題報導潮汕僑批歷史——《她從海上來——憶述僑批》上集
    近日,央視發現之旅頻道《大國人文》欄目組專程前往泰國和潮汕地區拍攝製作以僑批歷史為主題的專題片,《她從海上來——憶述僑批》深度講述了晚清時期
  • 福廈客專7標跨泉廈漳聯盟高速公路連續梁順利合龍
    福廈客專7標跨泉廈漳聯盟高速公路連續梁施工現場  廈門網訊 據泉州網8月12日報導(記者顏雅婷陳小陽通訊員王寧劉伊文/圖)9日,隨著最後一次混凝土澆築完成,福廈客專7標跨泉廈漳聯盟高速公路連續梁順利合龍
  • 西鄉塘區法院召開實習生座談會
    西鄉塘區法院召開實習生座談會 2021-01-08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召開品牌創建與智慧財產權專家座談會
    1月8日下午,瑞安市食品行業品牌服務指導站在協會辦公室召開品牌創建與智慧財產權專家座談會,瑞安市市場監管局智慧財產權科謝作鵬科長、黃智慧
  • 中國戲劇節時隔26年再進福州 臺灣歌仔戲入選
    其中,有來自臺灣地區的民營劇團——唐美雲歌仔戲團。」26日,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彥在福州舉行的新聞發布上披露有關信息。  當天,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新聞發布會在福州舉行,發布本屆戲劇節籌備情況。中國戲劇節是一項全國性的戲劇展演活動,始創於198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  本次戲劇節將於10月26日至11月12日在福州市舉辦。
  • 象山縣召開文化基因解碼工程專家座談會「圖」
    2020年12月21日下午,象山縣文化基因解碼工程專家座談會召開,象山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邀請了23位在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文史方面有深入研究的本土專家與會座談。與會專家在隨後的座談環節中指出,我縣在文化遺產保護和文藝創作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這些成果在城市建設、鄉村振興、地方經濟發展中運用的不多,文化可見性載體建設不夠、旅遊城建地域文化氛圍不濃、棚改後中心城區特色衰減、地方品牌打造文化內涵不足,希望能借文化基因解碼工程的開展為此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