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陰險的陰謀家,為什麼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021-01-13 歷史的悠久

司馬昭字子上,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司馬昭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景初三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正始元年司馬昭任洛陽典農中郎將。當時正值魏明帝大興奢侈之風以後,司馬昭免除苛捐雜稅,不誤農時,百姓大為喜悅。後轉為散騎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將軍曹爽伐蜀時,以司馬昭為徵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率軍出駱谷,駐紮在興勢。蜀將王林夜間偷襲司馬昭軍營,司馬昭堅持按兵不動。王林終於退走。事後,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禕佔據險要之地而固守,我軍前進得不到作戰的機會,攻堅而不能下,應趕快撤退,以後再作打算。」曹爽等引軍撤退,費禕果然率兵急奔三嶺,截其歸路,魏軍奪得險道才得通過。回到京都,拜為議郎。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

元254年,曹髦繼位,新皇繼位當然要提拔當初助他當上皇位的功臣了,所以兄弟二人在朝中的實力又得到提高。正所謂風水輪流轉,後來,司馬師因眼疾而死,司馬昭為大將軍,手握兵權,專攬國政,並陰謀代魏。公元256年,司馬昭加大都督職銜,允許「奏事不名」,且他的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被封為列侯。公元260年,曹髦眼看著自己威權日去,國家政事不能自己做主,就想廢黜司馬昭,對臣子們憤慨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和曹芳一樣,他的計劃也洩露了,曹髦被一個叫成濟的將軍殺死,但是司馬昭為了平息眾怒,又把成濟殺了。立曹奐為天子,改元景元

人慾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洩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同年,司馬師對曹芳有所猜疑,廢曹芳;立曹髦為帝;貶曹芳為齊王,司馬昭參與謀劃定策,晉封為高都侯,增加封邑二千戶。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等在淮南發起勤王,司馬師率大軍東徵,司馬昭兼任中領軍,留鎮洛陽。期間,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時,司馬昭自京都到許昌省問,拜為衛將軍。司馬師死,魏帝曹髦命司馬昭鎮守許昌,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司馬昭用傅嘏及鍾會的計謀,自己率軍回京。到洛陽後,晉位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助朝政,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辭讓不受。

景元四年(263年)夏,司馬昭準備伐蜀,與眾人商量說:「自在壽春平定叛亂以來,士兵已經六年沒有戰事,製造兵器,修繕盔甲,準備對付吳蜀二虜。如果滅吳,大略計算一下,造戰船,開水道,得用千餘萬個工日,這就要十萬人一百幾十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勢低下氣候潮溼,必然會發生疾疫。當今應先取蜀,滅蜀三年之後,借巴蜀可以順流而下的有利地勢,水陸並進,這就像歷史上晉滅虞定虢,秦吞韓並魏那樣容易了。蜀戰士據統計有九萬,駐守成都及守備後方諸郡的不下四萬,餘下的不過五萬。如今將姜維拖在沓中,使他不能東顧,然後大軍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擊漢中。蜀軍若各自據城守險,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絕。我們可以調集大軍破其城池,派遣散兵佔據村野,劍閣無暇守其險,關頭無自保之力。以劉禪之昏庸,外面邊城陷落,內部女震驚,其滅亡是可以預料的。」徵西將軍鄧艾以為蜀尚無禍亂之機可乘,屢次提出不同意見。司馬昭感到憂慮,派主簿師纂到鄧艾軍作司馬,尋找機會勸說,鄧艾這才奉命。於是徵發四方之兵十八萬,使鄧艾從狄道到沓中進攻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從祁山出發駐軍武街,斷絕姜維的退路,鎮西將軍鍾會率領前將軍李輔、徵蜀護軍胡烈等從駱谷進攻漢中

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264年5月2日),魏元帝曹奐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死,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司馬昭被諡為文王。他的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昭被追封為文帝,廟號太祖。

相關焦點

  • 真三國無雙向微小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真三國無雙向微小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馬昭到底有多囂張?瞬間明白了
    可以這樣認為:司馬懿父子們是學會了曹操父子們的招數,即「挾天子以令諸侯」只專權不篡位,所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是血氣方剛的曹髦氣不過所說,相比曹操父子,沒有多囂張。如果當年被挾持的漢獻帝跟曹髦一樣,也許會說「曹操父子之心,路人皆知。」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只有後人才敢說出
    曹髦過於輕敵,不聽取老臣的勸阻,明知司馬昭在朝中根深蒂固,黨羽遍布朝野,私自頒布詔書,要求天下諸侯討伐司馬昭。詔書剛剛寫好,便被司馬昭知曉,魏帝曹髦手握佩劍衝出宮去,各大臣眼看魏帝不保,紛紛投降司馬昭,揭發了曹髦的陰謀。司馬昭知道後,大笑一聲,不以為然。司馬昭私下裡派賈充率領一隊兵馬攔截,在城中與禁軍展開激戰。曹髦大呼自己是真命天子,爾等豈敢弒君造反?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到底有多囂張?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有句話叫「語不驚人死不休」,曹操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給自己判了死刑,留下千古罵名;曹操的重孫曹髦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判了司馬昭的死刑,讓司馬昭永世不得翻身。老曹家的人,說話那叫一個毒哦。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前面還有一句,大多數人不知曉
    說到三國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魏蜀吳三分天下,可惜最終還是司馬懿老謀深算,取得了最終的天下,可見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等人,全部都是司馬氏做了嫁衣裳
  • 第一回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等到曹丕篡了漢獻帝的皇位,司馬懿的地位也水漲船高,逐漸成為手握重兵,權傾朝野的「中流砥柱」之臣了。司馬懿死後,長子司馬師繼承職位,任大將軍錄尚書事,都督中外各軍。此時的司馬師,比他爹還要氣焰囂張,沒事找事廢了魏主曹芳玩,然後立了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孩(曹髦)當皇帝,從此司馬家的人比皇帝還皇帝了。隔年,司馬師病死,弟弟司馬昭又繼承了一切。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路人真的知道司馬昭之心嗎?
    那當然最終的結果就是皇帝死了,最後司馬家造反了。因為皇帝經常用一句話來形容司馬昭的野心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比喻他的野心,但是司馬昭之心,真的路人皆知嗎?司馬昭真的貪戀這至高無上的權力嗎?小編覺得答案是否然的。嘉平六年,權傾朝野的司馬師廢了皇帝曹芳,「提拔」了曹髦當魏國的皇帝。
  • 司馬昭:三國時期的形勢預判高手,走的每一步棋都是環環相扣
    歷史上高貴鄉公曹髦說過一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還有一句話評價司馬昭更貼切:「司馬昭之謀,無人能敵,」當然了,這句話是有些誇張的成分,不過大家或許不知道歷史中司馬昭憑什麼能夠執掌曹魏政權那麼多年,憑藉的不光是他那陰險毒辣的性格和能謀善變的城府,更關鍵是司馬昭是一個形式預判高手。
  • 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救了司馬昭,反被司馬昭殺死,還被夷滅三族
    要說三國時期誰才是最終的贏家,答案當然是司馬懿。「冢虎」與「臥龍」齊名,他不僅熬死了曹家三代領導人,還靠死了自己的眼中釘諸葛亮,看來再多的陰謀算計、雄韜偉略都比不上長壽二字。沒想到司馬懿一直在暗箱操作,他早就想殺了曹爽奪權,終於在公元249年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把曹爽和他的同黨全部斬殺,從此司馬懿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公元251年,73歲的司馬懿病逝,權力交接給了大兒子司馬師,司馬家族依然是魏國權力的象徵。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為何不跟司馬師爭權,還能繼位呢?
    最為典型的是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嫡之爭,最終李世民勝出,而李建成、李元吉家破人亡!您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這司馬昭的權力欲可不比李世民差,為什麼司馬昭沒成為曹魏時期的李世民而取代大哥呢?福認為,一言以蔽之是團結就是力量,具體來說原因有三:第一、司馬師太強了,太狠了。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何說曹髦是史上最有骨氣的傀儡皇帝?
    公元260年6月1日夜,魏國第四任皇帝曹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辱廢,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三人聽後大驚失色。王經勸告說:「司馬家掌握大權已經很久了,陛下無兵無甲,宮中連宿衛都空缺,怎麼討伐?如果去討伐必將遭致大禍。」王經力勸曹髦不要前去送死。
  • 在權力面前,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反目成仇
    王室爭權,手足相殘,自古有之。甚至小百姓家庭為了一畝三分地,那點微薄的家產大打出手,也絲毫不足為奇。漢末三國,世道混亂,這種爭權奪利的事情就更是屢見不鮮。比如袁紹的兒子,比如劉表的兒子,比如曹操的兒子。
  • 司馬昭之心如何實現?司馬家如何一步步欺負孤兒寡母篡奪曹魏皇位
    可謂中國歷史上排名前幾的大陰謀家。五月初六,曹髦喊出那句流傳千古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手提寶劍,帶領著宮裡的衛隊和一些太監等數百人,殺向了司馬昭的府衙。司馬昭對此早有準備,他讓心腹賈充率領數千名禁軍去劫殺曹髦的隊伍。兩軍相遇,曹髦聲稱要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賈衝所帶兵將都不敢迎戰,賈充呵斥諸將說:「司馬公養你何用,正為今日!」
  • 謀朝篡位實屬迫不得已,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不應該受人唾罵
    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話語,千百年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野心之大,基本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也因為司馬家篡奪曹魏之後,西晉很快滅亡,並由此引發了華夏史上第一次大混亂,所以整個司馬家的人基本都受到了唾罵,尤其是弒君的司馬昭!可是事實上,司馬昭謀朝篡位是迫不得已的,他本不應該受人唾罵。 為何說司馬昭謀朝篡位是迫不得已的,而且他不應該受到唾罵?
  • 史上最牛的官二代:誰是三國裡最腹黑的大BOSS?
    司馬懿穿越到現代,絕逼是不亞於巴菲特的頂級投資高手(釋老毛:忍與決斷——活得長最重要)。在時機未到時能隱忍十年,假痴不癲,詐病賺曹爽;時機一到,動如雷霆,發動高平陵之變,一招斃命,成為魏蜀吳三國之終結者。民國奇人、《厚黑學》作者李宗吾評價司馬懿:曹操心黑,劉備臉皮厚,孫權既黑且厚,但不徹底。故而天下三分。唯獨司馬懿出山,又黑又厚,集大成者,故而三國歸晉。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沒有多久,司馬師就病死了,一切權力又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剷除異己,打擊政敵。曹髦雖然年少,「才慧夙成,好問尚辭」,有文帝曹丕之遺風(「蓋亦文帝之風流也」)。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
    在權力面前,自古兄弟相爭都是經常出現的事情,甚至出現血腥暴力事件,像我們熟悉的曹丕和曹植,楊勇和楊廣、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承乾和李泰,甚至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尤其是三國時期的曹丕和曹植,為了爭奪曹操的繼承人,可以說也是互相傷害
  • 「手天使」不過是性服務的噱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這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手天使服務,只是用手,說是解決殘疾人士的生理需求。這畢竟是隔靴搔癢吧,不是真正意義的解決人的生理需求。就像擺一盆塑料花在家中,而非真正的養花,只是不過用來裝飾性點綴美化罷了。本來無愛的性就是不道德的,這手服務加退而求其次,就是更加不道德。
  • 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為何沒有反目成仇?看完...
    三國時代的最終勝利者是司馬家,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最終走上了老東家曹操的路線,控制了曹魏的政權,最終得到了天下,讓三家歸晉,不過晉朝的建立是經過司馬懿祖孫三代人的經營才成功的,這與曹操經過父子兩代人就奪得天下,無疑是多耗費了很多時間,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死後,司馬家的權力經過司馬師和司馬昭之後,才來到司馬炎的手中建立了晉朝,那麼在司馬懿去世後
  • 司馬昭很清楚其中原因
    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東漢中後期演變成了魏國和蜀國的兩國鼎立,吳國漸漸沒落了。以劉備為首的蜀國的謀士是諸葛亮,以曹丕為首的魏國的謀士是司馬懿。著名的故事——空城計就發生魏國和蜀國之間,確切的說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博弈。但是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停止了伐蜀,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