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字子上,河內溫縣(今屬河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司馬昭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景初三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正始元年司馬昭任洛陽典農中郎將。當時正值魏明帝大興奢侈之風以後,司馬昭免除苛捐雜稅,不誤農時,百姓大為喜悅。後轉為散騎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將軍曹爽伐蜀時,以司馬昭為徵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率軍出駱谷,駐紮在興勢。蜀將王林夜間偷襲司馬昭軍營,司馬昭堅持按兵不動。王林終於退走。事後,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禕佔據險要之地而固守,我軍前進得不到作戰的機會,攻堅而不能下,應趕快撤退,以後再作打算。」曹爽等引軍撤退,費禕果然率兵急奔三嶺,截其歸路,魏軍奪得險道才得通過。回到京都,拜為議郎。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
元254年,曹髦繼位,新皇繼位當然要提拔當初助他當上皇位的功臣了,所以兄弟二人在朝中的實力又得到提高。正所謂風水輪流轉,後來,司馬師因眼疾而死,司馬昭為大將軍,手握兵權,專攬國政,並陰謀代魏。公元256年,司馬昭加大都督職銜,允許「奏事不名」,且他的兒子中沒有爵位的都被封為列侯。公元260年,曹髦眼看著自己威權日去,國家政事不能自己做主,就想廢黜司馬昭,對臣子們憤慨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和曹芳一樣,他的計劃也洩露了,曹髦被一個叫成濟的將軍殺死,但是司馬昭為了平息眾怒,又把成濟殺了。立曹奐為天子,改元景元
人慾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洩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同年,司馬師對曹芳有所猜疑,廢曹芳;立曹髦為帝;貶曹芳為齊王,司馬昭參與謀劃定策,晉封為高都侯,增加封邑二千戶。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等在淮南發起勤王,司馬師率大軍東徵,司馬昭兼任中領軍,留鎮洛陽。期間,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時,司馬昭自京都到許昌省問,拜為衛將軍。司馬師死,魏帝曹髦命司馬昭鎮守許昌,令尚書傅嘏率六軍回京師。司馬昭用傅嘏及鍾會的計謀,自己率軍回京。到洛陽後,晉位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助朝政,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辭讓不受。
景元四年(263年)夏,司馬昭準備伐蜀,與眾人商量說:「自在壽春平定叛亂以來,士兵已經六年沒有戰事,製造兵器,修繕盔甲,準備對付吳蜀二虜。如果滅吳,大略計算一下,造戰船,開水道,得用千餘萬個工日,這就要十萬人一百幾十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勢低下氣候潮溼,必然會發生疾疫。當今應先取蜀,滅蜀三年之後,借巴蜀可以順流而下的有利地勢,水陸並進,這就像歷史上晉滅虞定虢,秦吞韓並魏那樣容易了。蜀戰士據統計有九萬,駐守成都及守備後方諸郡的不下四萬,餘下的不過五萬。如今將姜維拖在沓中,使他不能東顧,然後大軍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擊漢中。蜀軍若各自據城守險,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絕。我們可以調集大軍破其城池,派遣散兵佔據村野,劍閣無暇守其險,關頭無自保之力。以劉禪之昏庸,外面邊城陷落,內部女震驚,其滅亡是可以預料的。」徵西將軍鄧艾以為蜀尚無禍亂之機可乘,屢次提出不同意見。司馬昭感到憂慮,派主簿師纂到鄧艾軍作司馬,尋找機會勸說,鄧艾這才奉命。於是徵發四方之兵十八萬,使鄧艾從狄道到沓中進攻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從祁山出發駐軍武街,斷絕姜維的退路,鎮西將軍鍾會率領前將軍李輔、徵蜀護軍胡烈等從駱谷進攻漢中
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264年5月2日),魏元帝曹奐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死,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司馬昭被諡為文王。他的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昭被追封為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