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滿清第一清官,號清朝文正第一人,卻摳門到連雞蛋都捨不得吃

2020-12-23 騰訊網

他是滿清第一清官,號清朝文正第一人,卻摳門到連雞蛋都捨不得吃

清官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公正廉明。說通俗一點就是老百姓來打官司,能夠秉公處理。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清官有狄仁傑、包青天、海瑞等等,當然,清朝也有。而且康乾盛世時代,還出了不少清官。比如被康熙譽為廉吏第一的于成龍,還有被稱為天下第一清官的趙申喬。

但事實上,清朝還有位有名的清官,此人絕不亞于于成龍、趙申喬,甚至可以說他才是滿清第一清官。他就是湯斌。

湯斌,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理學家、書法家,被尊為「理學名臣」。他十分相信王陽明,因為王陽明倡導「知行合一」「經世治用」,而他正想有所作為,他不想做隱士,他想入世入仕、想拯救民眾於水火。而湯斌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清官,一生為官清廉。

公元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湯斌「內升外轉」為陝西潼關道副使。上任時他僱了3頭騾子,一頭馱行李書箱,一頭僕人湯本騎,一頭自己騎,像個趕考的窮書生。

潼關進關時湯斌言明身份,「我姓湯,新任的潼關道副使」。然而潼關守衛見他主僕二人落魄模樣,嘲笑說:「把你放到鍋裡煮,也煮不出個官味來。」

其實,湯斌這樣的人、騾、行李、書箱組成的陣勢排場,確實讓人難以相信是新官到任。沒辦法,湯斌只好出示名帖、憑文、牌票,最後守衛才相信。

後來湯斌在潼關處理積案,打擊土豪劣紳、流氓地痞,潼關各州縣的土豪惡霸紛紛收斂自己為非作歹的行徑。流民紛紛來歸,昔日的荒田成為糧倉,百姓始能安居樂業,僅三年時間,潼關成「天下第一堡壘戶」。於是「湯青天」的美譽便傳了下來。

之後湯斌又出任江蘇巡撫,第二年揚州一帶大旱,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湯斌想都沒想立刻下令各縣打開官倉賑災,又發動全省文武百官踴躍捐獻,不過還是杯水車薪。於是,湯斌下令江蘇布政使從國庫撥出存銀五萬兩,派人到盛產稻米的湖廣一帶採購大米。

因為國庫銀子是不能隨便動的,所以,當時一些官員就勸湯斌說:「國庫的銀兩你不能私自動用,要動用的話應該給皇上上書,如果私自動用,皇上怪罪下來,你承擔不了。」

結果湯斌說:「如果我們現在上奏章,等皇上批准下來,災民早就餓死了。現在先用著,我們的皇上非常仁慈,他不會怪罪我們。他要怪罪下來,罪過由我一人承擔,就是免去我的職務,但能救整個揚州的災民也值了。」

事實上,清官除了為民以外,還有一個特點是剛正不阿、不趨權貴,湯斌也是。當時明珠為大學士,在朝中當權,權勢燻天。前任江蘇巡撫也是明珠黨羽餘國柱告訴湯斌,說朝廷免除江南賦稅,都是大學士明珠盡力促成的。意思是叫湯斌日後要巴結明珠。但湯斌堅決不予其為伍,結果得罪了明珠,於是遭到明珠及其黨羽的陷害。

後來,湯斌離任蘇州時,蘇州百姓哭泣挽留未成,停市三天,十餘萬民眾焚香為其送行。於是湯斌激動地說:「愛心有心,救民無術。」結果明珠就抓住這一句話來誣陷他,說是誹謗語。最後康熙帝給予湯斌降五級的處分。

當然,清官除了清政廉潔,勤政愛民,能夠為老百姓做好事實事,剛正不阿,不依附權貴外,其實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節儉樸素,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小氣、摳門。其實,清官都有這個特點,比如海瑞,不用多說。還比如于成龍,身為方面大員,每日糙米青菜,一年到頭都不見個肉星兒,被老百姓稱為「於青菜」。

湯斌也是,甚至更厲害。由於他每餐都有一道豆腐做的菜,結果久而久之,蘇州老百姓又給他起了一個「豆腐湯」的雅號。還有一個故事。

有一天,這位老先生有一天心血來潮,查看家中帳本,發現上面開了一隻雞蛋,頓時大怒:「我來到蘇州還從來沒有吃過雞蛋,到底是誰買的?」

下人回答說是公子。結果他把兒子招來,罰跪在庭下,甚至還說:「你以為蘇州的雞蛋與河南是一樣的價錢?你想吃雞蛋,就回河南老家去。」而對於買雞的僕人也處以杖責。

這就讓人無法接受了,小氣的連雞蛋都捨不得買。他的夫人坐的轎子,裡面襯裡都破了,從外面就能看見露出的棉花。做了最富庶的江南地方的大員,直到離任,只買了一部二十二史,說是比老家便宜。據說最後湯斌去世的時候,家裡僅剩下八兩俸銀,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

這怎能不是清官?

湯斌逝世後被追贈湯斌為「太僕」,諡曰「文正」,追諡其諡號「文正」,這是古代社會對良臣的最高諡號。

據《清史稿·湯斌傳》記載,清朝從順治皇帝1644年入主中原後,至1911年宣統皇帝遜位,歷267年傳十世,共有八位名人被大清賜諡為「文正」。康熙朝湯斌則被列位八大文正之首。號稱「滿清文正第一人」。

後來,清代散文學家方苞讚譽湯斌,「國朝語名臣,必首推睢州湯公」,「清官冊上的第一名」,真正「清朝第一清官」,臺灣史學家高陽稱他為「天下清官第一」。

所以,湯斌清朝第一清官,名不虛傳。

朋友,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每一個清朝清官的綽號後面,都有一把辛酸淚
    于成龍為官二十多年,三次被舉「卓異」,政績卓著,廉潔刻苦,康熙贊他「清官第一」,為官期間深受百姓愛戴,死後康熙帝親自為他撰寫碑文。所謂「卓異」,字面的意思是指傑出之人,在清朝,這兩個字是榮譽的象徵——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績突出、才能優異者稱為卓異。于成龍三次被舉「卓異」,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
  • 于成龍為什麼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
    今天要說的這位,是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龍。清廉是他的標籤,但是清廉並不是他的全部。于成龍生於明朝末年,在崇禎時期就參加了科舉考試。由於在鄉試前,他親眼看到太原考官收受賄賂,年輕氣盛的于成龍在試卷上直抒胸臆、痛陳時弊,結果自然是名落孫山。到了清朝之後,他又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都未能通過鄉試這一關,更不用說進京趕考了。
  • 先貶後褒,忠奸難辨——清代八大文正公之湯斌
    「文正」是封建皇帝對文官死後依其生前事跡給予的最高諡號。清朝268年,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僅有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人。湯斌(1627-1687),字孔伯,號荊峴,河南睢州(今河南睢縣)人。
  • 清朝最後一位文正:狀元出身,光緒皇帝老師,北大首任校長
    「文正」是文人大臣的最高諡號,是無數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對象。當年,明朝大臣李東陽在死前獲知皇帝有可能會授予他「文正」諡號時,感動得老淚縱橫。 清朝享國近300年,一共授予了8位大臣「文正」諡號。這8位大臣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
  • 文正是如何在宋代成為第一諡號的
    有宋以來,「文正」這一諡號聲名鵲起,成為了頂級甚至可以說是第一的諡號。也有了「生晉太傅,死諡文正」,以及「本勳勞,則忠獻為美;論德業,則文正為大」(注1)之類的說法。「文正」是如何在宋代成為第一諡號的呢?這其實與北宋的政治文化緊密相關。宋代之前,諡號本是大臣死後獲得的殊榮。
  • 老公太摳門,出軌都捨不得花錢,來講述我的奇葩婚姻.||真實故事
    但爸爸從小生活在農村,家裡特別窮,據說窮到連油鹽都吃不起。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所以一直很節儉,對郭鵬要求也極為苛刻。郭鵬讀小學時,有次放學回來特別餓,媽媽給他錢,讓他買個燒餅墊墊肚子。她爸媽是醫生,她是家裡的獨女,生活環境沒有多富裕,但從來不用為吃一個燒餅發愁。所以聽完這些,她只剩心疼,也理解了他在花錢上的縮手縮腳。雖然楊芹有些不太適應郭鵬的消費觀,但她願意試著去理解他。
  • 清朝滅亡後消失的滿清十大貴族姓氏,你都知道哪些?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如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大清入主中原後,曾有十大貴族姓氏,權利和地位都要高於其他姓氏的人。而在滿清滅亡後,曾經的十大姓氏幾乎都改為了漢姓,以下為滿清十大姓氏:
  • 清末光緒皇帝吃的雞蛋6000塊一個,從一個雞蛋中看清朝的國運已衰
    村騙鄉,鄉騙縣……這騙不是沒有法律管,統計都是立了法的,可是,誰以騙而定過罪,入過獄,吃過 ?萬千愚氓群眾,千萬社會精英,卻無一個說真話的麼?萬千愚氓群眾,千萬社會精英,卻無一個說真話的麼?皇帝赤身裸體,穿行於街市,無數人都捧,可是終究有一個小孩說皇帝沒有穿衣服。光緒吃的明明是「臭雞蛋」,卻人人都說他是吃「高麗參」,沒一人給個真話。
  • 從清朝皇帝的陵墓中,就能看出滿清的盛衰
    雍正前面的幾位皇帝都葬在一處,就是東陵,到了雍正這,他自己相中了一塊好地方,於是,決定不和他的先人們葬一塊。當年,雍正認為他當初所選的東陵「九朝鳳陽山」,「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帶砂石」,所以,廢而不用,後來選中易州太平峪,是因為此地「為上吉之壤」。
  • 清朝最冤清官,被自己老婆坑慘,腰斬時寫下7個「慘」字
    自古以來清官,都是人們所稱讚的對象,但編者今天所要介紹的這位,卻是清朝清官中最慘的一位,這位清官便是清朝河南道學政俞鴻圖。據清史資料記載,俞鴻圖表字麟一,家族世代定居於浙江海鹽。隨後俞便被吏部委派到地方上去做官。因俞在地方上做官時清正廉明,注重民生實業的發展且愛民如子,所以在雍正執政的第十年,他便被雍正欽選為庶吉士,負責為雍正帝草擬詔書。替雍正起草詔書,自然就有了與皇帝親近的機會,相伴時間久了,雍正帝深感俞鴻圖其人十分正直,隨之雍正帝便又把他外放為河南道學政。
  • 乳山清官 | 李尚卿:天下清官第一
    他到湖南上任時,母親對他說:「兒呀,你是老百姓的後代,事事要為民做主,當清官,別當貪官。你的俸祿是從百姓身上出的,大部分要用於給百姓辦事。我給你立個規矩,每年按時派人回家取錢糧,彌補你家務開銷的不足,以保清廉。」
  • 他是大唐第一清官,窮到連皇帝都忍不了,怒喝:再不貪,這官別當了
    縱觀歷史上著名的清官,留下名字的確實鳳毛麟角,史書上有記錄的清官個數遠沒有貪官那麼多。或許,古人認為兩袖清風本來就是為官者的本分,並不值得炫耀。反倒是那些禍國殃民的貪官,由於對歷史造成了轉折性的影響,所以流傳下來的故事比較多。
  • 清朝滅亡以後,滿清貴族都改成了這幾個姓,也許就在你身邊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滅亡距今也才不過百餘年。那麼清朝滅亡以後,數目龐大的滿清貴族們都去哪裡了?咱們本文就來了解一下。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狼煙四起,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四處攻城略地佔山為王,轉眼間就佔領了明朝大片的土地。
  • 「滿清十三朝」是什麼意思?清朝難道有13位君王?專家:還真有
    記得很小的時候看過一部很早的清朝宮廷電視劇叫《滿清十三皇朝》,當時看完以後,對清朝歷史很感興趣,剛好那時候有少年宮,就去圖書館查了相關史料,卻發現不管怎麼查,清朝皇帝列表都是12位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清仁宗嘉慶,清宣宗道光,清文宗鹹豐,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緒和最後的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怎麼算都只有12位皇帝
  • 李榮浩:金曲獎內地歌手獲得者第一人
    他10歲時得到了第一把吉他,從此與吉他為伴,為琴成痴。因為學琴耽誤了學業,在初二時選擇了輟學。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通過幫別人寫吉他教材,他後來選擇來到了南京與朋友一起做音樂。可是沒想到卻發生了一次可怕的車禍,李榮浩當場被撞成短暫的失憶,根本不記得自己是怎麼出的車禍。
  • 民警怒斥持刀男:清官不斷家務事?那是明朝清朝的事!
    「什麼清官不斷家務事,那是明朝清朝的事!拒不配合警方執法甚至還向民警揮舞菜刀嘴裡還喊著「關你們什麼事」民警們果斷採取措施一人持槍、兩人持盾奪下男子手中的刀將其制服男子還試圖反抗最燃的一幕出現了——民警衝男子霸氣喊話:「什麼清官不斷家務事
  • 奠定清朝百年基業,作為滿清真正首位皇帝,他名聲為何不如兒孫?
    清朝,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專制王朝,談起滿清帝王,人們會說出康熙、雍正、乾隆、光緒、溥儀這些皇帝來,但是對於徵服朝鮮和蒙古,擊碎明朝寧錦防線,正式建立大清的皇太極卻很少提及。按理說,除了努爾哈赤對於大清的象徵意義之外,皇太極是滿清最厲害的皇帝,但他為何沒有孫子、曾孫等人那麼出名?甚至許多歷史小白都不知道大清就這樣一位君主。文治武功不遜於唐宗宋祖的皇太極又是一個怎樣的帝王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位傳奇皇帝。
  • 連滿清皇帝也覺得醜!從金錢鼠尾到陰陽頭,滿清辮子變化史
    此人為了給滿清主子當舔狗,自己一馬當先的把頭髮剃光,晃著腦門子後面的鼠尾巴就去上朝了,他本想表示親近站在滿族官員的隊列裡,結果滿人壓根就看不起他,你個漢人站在滿人的隊列裡幹嘛?把他給趕了出來,漢族的官員們則鄙夷孫之獬的奴顏婢膝,連祖宗都不要的軟骨頭相,所以也不允許他站在自己的隊列。同時被滿漢所排斥的孫之獬兩頭都沒討好,這頭髮剃了短時間又長不回來,既然我剃了,那你們就跟著我一起剃吧!
  • 于成龍是清朝名臣,他為何被稱為「於青菜」
    于成龍字北溟,清朝順治年間的一位著名官員,生卒年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時期山西永寧州人(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于成龍簡介在《中國明清的官》一書中有所記載。而且于成龍簡介能收錄到《四庫全書》中,這實在是很難得的。于成龍一生做過許多官職,比如布政使、巡撫、總督、大學士等職位。
  • 諡號文正,對於古代臣子究竟是怎樣的殊榮,千年來只有32人
    說到追求一個諡號,似乎是古人為官者的必然追求,每個人都渴望死後得到一個名垂千古的諡號。同時臣子的諡號也是有著文武之分的,武官最高的諡號為武忠,例如嶽飛被誣陷致死之後先諡「武穆」,後來平凡諡「忠武」。但是到了西漢時期又恢復了。但是真正的使得臣子熱衷於為官去世之後得到一個好的諡號,是從唐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