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清朝清官的綽號後面,都有一把辛酸淚

2021-02-13 漢周讀書

于成龍畫像

01

半鴨知縣

于成龍,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康熙朝著名清官。

早在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就走上了仕途,那一年,他被任命為廣西羅城縣知縣,雖然在任上幹得很出色,但是直到康熙六年,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後來,于成龍遷任湖廣黃州府同知和知府,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等職,康熙二十年(1681年)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于成龍為官二十多年,三次被舉「卓異」,政績卓著,廉潔刻苦,康熙贊他「清官第一」,為官期間深受百姓愛戴,死後康熙帝親自為他撰寫碑文。

所謂「卓異」,字面的意思是指傑出之人,在清朝,這兩個字是榮譽的象徵——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績突出、才能優異者稱為卓異。

于成龍三次被舉「卓異」,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

早在羅城縣當知縣的時候,于成龍就因清廉而遠近聞名,而清廉二字,往往是窮,甚至是一貧如洗的代名詞。

那時正值清朝初立不久,經多年戰亂,廣西百姓窮困潦倒,匪盜橫行,派到那裡的官員,寧願不當官,也不願去上任。

于成龍不怕,毅然赴任,因為那時他年紀不小了,也許這是他這輩子唯一的機會。

到了那旮旯才知道,羅城的窮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所謂的城連城牆都沒有,縣衙也沒有,他只好在一間破敗的草房子裡辦公,草房子四周,長滿了一人多高的雜草——公廨在叢篁深箐間。

困難嚇不倒他,他一上任,就「平寇盜,墾土設學」,練鄉兵維護治安,請朝廷減賦稅,設立救濟院等,多措並舉之下,漸漸民以大安。

有一年,兒子到羅城去看他,回去的時候,窮得連自己都吃不飽飯的堂堂於知縣,實在沒有盤纏給兒子,想起廚房還有一隻鹹鴨,只好切下一半,叫兒子帶在路上吃,從此人謂之「半鴨知縣」。

後來,雖然官兒越做越大,但他清廉依舊,為了給當時腐敗的官場樹個榜樣,他的生活,甚至比之前更苦,僕人也跟著他吃苦,因為他常常把糠摻雜在米裡,煮粥與僕人共吃。

至於「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則更是他的日常,於是又得了個「於青菜」的綽號。

與其他東西相比,青菜還算是高檔食物,很多時候,吃一頓青菜對他來說也是奢侈,「無從得蔬茗」的時候,他下班後就來到總督衙門後面,採摘衙門後面的槐樹葉為食,把那些槐樹都採成了禿子。

湯斌畫像

02

豆腐湯

這裡的「豆腐湯」不是一個湯,而是指一個人,一個叫湯斌的人。

據《清史稿》,湯斌是河南睢州(今河南睢縣)人,生於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

出身閥閱舊族的湯斌家教很嚴,15歲前就讀完了《左傳》、《戰國策》、《公羊》、《史記》、《漢書》等書,很有學問,順治九年考中進士,初為宏文院庶吉士,授國史院檢討。

順治十二年,出任陝西潼關道員的時候,湯斌的身上,就打上了清廉的烙印,上任時,與其他官員八抬大轎、前呼後擁不同的是,他僅買了三頭騾子,主僕兩人各騎一頭,另一頭用來馱行李。

所謂行李,不過是兩副破舊的被褥,和一個竹製書箱。

除陝西潼關道員,湯斌先後擔任過翰林院侍講、《明史》總裁、內閣學士、江寧巡撫、太子胤礽的輔導大臣、工部尚書,死於工部尚書任上。

被康熙選為太子的輔導大臣,前往京城時,蘇州百姓捨不得他離開,哭泣挽留,但沒有成功,就停市三天,攔路燒香為他送行。

從走上仕途那天起,湯斌沒貪過一錢銀子,全靠俸祿養家餬口。

清朝官員的工資不高,最高級別的正一品,年俸也才一百八十兩銀子。

湯斌還不是正一品,所掙的那點工資,要想養家餬口,實在是勉為其難。

于成龍「終年不知肉味」,湯斌又何嘗不是如此,早在陝西潼關道和江西嶺北道任職時,他就養成了不沾葷腥的習慣,比和尚還和尚,所謂菜餚,只是一碗豆腐湯。

由於一日三餐都只有一碗豆腐湯,湯斌便得了個「豆腐湯」的綽號。

他苦,家人也跟著受苦,妻子馬夫人竟然只有一件破爛的夾襖,轉身時還得慢點,稍微快了點,就有棉絮散落。

堂堂朝廷命官的夫人,簡直穿得像個叫花子!

在江南當官時,堂堂江寧巡撫家,竟然連雞都不準吃。

有一次,湯斌檢查家裡帳本,發現有一天竟然買了一隻雞,急忙把僕人叫來,問是哪個買的。

原來,長子湯溥實在饞得沒法,或者是見爹爹太辛勞太消瘦,就讓僕人買了一隻雞。

兒子不知道,他犯了老爹的大忌。

湯斌馬上讓僕人把老大叫來,令他跪下,破口大罵:「江蘇不是咱們老家河南,這裡什麼都貴,雞也很貴,你想吃雞,就回老家吃去!」 

他還把這事上升到了一個原則性的高度——讀書人吃不得苦,將來如何安身立命!

命兒子跪誦完《朱子家訓》,他真的把兒子趕回了河南老家。

處理完兒子,他又把買雞的僕人打了一頓。

在京城當工部尚書時,湯斌還得了個「羊裘尚書」的外號,因為上朝時,他總是披著一件破舊的羊皮襖。

值得說明的是,清官並不意味著什麼都好,有的官員雖然清廉,卻往往無能,所謂「有廉缺才」。

也是著名清官的張伯行,就是個「有廉缺才」的典型,當他康熙四十八年從福建調任江蘇巡撫,整個路費僅花了一兩銀子。

如此清廉,簡直令人不可思議,以至於人們說他是「矯廉」,言外之意是故意做給他人看的。

清廉倒是清廉了,張伯行也始終如一,做到了他那句「我為官,誓不敢取民一錢」的名言,但工作能力實在差勁,以至於他所管轄的江蘇省內,「盜賊出沒,案件堆積如山」。

康熙皇帝雖然很讚賞他的清廉,卻也恨他的無能,給了他這樣的評價——張伯行操守雖清,為人糊塗,無辦事之才。

而雍正更是對之前的「清官政治」,對「凡清必好」、為清而清的社會風尚不以為然,曾直斥張伯行為木偶。

所以,像于成龍和湯斌這樣,既清廉又有才幹,都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的清官,更顯得難能可貴。

相關焦點

  • 他是滿清第一清官,號清朝文正第一人,卻摳門到連雞蛋都捨不得吃
    他是滿清第一清官,號清朝文正第一人,卻摳門到連雞蛋都捨不得吃 清官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公正廉明。說通俗一點就是老百姓來打官司,能夠秉公處理。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清官有狄仁傑、包青天、海瑞等等,當然,清朝也有。而且康乾盛世時代,還出了不少清官。
  • 清朝最冤清官,被自己老婆坑慘,腰斬時寫下7個「慘」字
    自古以來清官,都是人們所稱讚的對象,但編者今天所要介紹的這位,卻是清朝清官中最慘的一位,這位清官便是清朝河南道學政俞鴻圖。據清史資料記載,俞鴻圖表字麟一,家族世代定居於浙江海鹽。俞鴻圖的所作所為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在河南眾多寒門學子的眼中,他就是一位無比正直的大清官。雖然俞鴻圖本人做事很嚴謹,但他還是被一些有心人鑽了空子。那些想通過走捷徑來考取功名的富家子弟,眼看從俞鴻圖這裡行不通,便開始打起俞鴻圖枕邊人的主意。他們想到了賄賂俞鴻圖最寵愛的小妾林氏。富家子弟們私下裡送給林氏萬兩白銀,希望對方能提前洩露考題。
  • 雍正非同一般的用人之道:不喜歡用清官,清官難堪大任
    在我國古代史中,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總共統治全國268年,算上入關前,一共有12位皇帝,入關前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還只是致力於開疆拓土,爭地盤,等順治帝入關穩定大清朝的統治後,清朝統治才逐漸走向正軌,不過要說從順治帝開始的10個清朝皇帝中,最為佩服的是雍正皇帝。
  • 民警怒斥持刀男:清官不斷家務事?那是明朝清朝的事!
    「什麼清官不斷家務事,那是明朝清朝的事!民警們果斷採取措施一人持槍、兩人持盾奪下男子手中的刀將其制服男子還試圖反抗最燃的一幕出現了——民警衝男子霸氣喊話:「什麼清官不斷家務事那是明朝和清朝的事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相關的法律法規!」
  • 《紅樓夢》解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是什麼意思?
    的意思,今晚給大家解讀曹雪芹在全書開篇處題的一個絕句的意思——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個絕句,只看字面意思就為曹雪芹感覺心酸不已,我讀完此書,覺得能解其中味的人確實不多,不過還好,曹公的這把辛酸淚,我解其中味。最近我發布的《紅樓夢》解密系列文章,就是為了把曹雪芹這一把辛酸淚,說與世人知!因為世人解讀《紅樓夢》普遍都解讀的亂其八糟,根本不是原作者曹雪芹的意思,其中包括一些知名紅學家也是如此,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 龍珠超:這些角色綽號中,悟空的最難聽,悟飯令人辛酸
    給動畫角色起綽號一直以來都是粉絲們的愛好,龍珠中的人物綽號眾多,很多綽號的使用率甚至已經超過了本名,這些綽號有的是調侃有的是吐槽,同時也有諧音梗
  • 清朝4大名臣真實故事:曾國潘屠城綽號剃頭,一人靠女人發家!
    儘管清朝是歷史中最不願意提及封建朝代,但不可否認,即便是晚清第一艘輪船,第一所兵工學校,第一批留洋學生無不以為意味著清朝名臣在挽救危亡所做的努力! 而在這背後,就包括了晚清最著名的4大名臣!
  • 「清官尤可恨」
    王子今進而解釋道,清官迷信是民眾政治力量微弱的表現,但是,把政治生活中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清官的政行上,自己不再有任何積極的作為,則又為數千年暴君與酷吏的橫行提供了條件,這無疑會進一步削弱民眾的政治力量,由此形成惡性循環。跳出「政治層面」,從「人的層面」看清官迷信時,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清官迷信的基礎是人格的自我壓抑,它意味著自卑自弱意識的強化,以及對自在且自為的「人」的品格的自我毀棄。
  • 于成龍為什麼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
    清朝初年,政治上還是比較清明的,其中誕生了不少廉潔奉公的好官員。
  • 說多了都是淚!網紅朋友圈越「漂亮」,背後辛酸越多…
    ,所以你看到的都是假胸。看似輕鬆,只是做做飯,其實也有很多不為人道的辛酸。辛酸1   做飯1小時,擺盤3小時其實光擺盤就需要大量時間,然後再拍照,等拍完照菜都涼了。辛酸2  美食的背景都是騙人的我們看到的精緻布景的美食照片,不少都是假的。
  • 清官之惡
    這部劇筆者也在追,很好看,政治鬥爭和家長裡短都拍得很有意思,很真實,有生活氣息。目前為止,市委書記李達康這個角色成為了這部劇的「流量擔當」,為人正直,行動力強,脾氣火爆,幾乎成為了人民心中的好官榜樣。然而在筆者看來,李達康是清官,但算不上好官,相對於以權謀私、鑽營取巧之徒,李達康的清廉、耿直實在是難能可貴,但實際上,作為一個官員,李達康的缺點同樣顯而易見。
  • 漢學|「清官尤可恨」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王子今進而解釋道,清官迷信是民眾政治力量微弱的表現,但是,把政治生活中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清官的政行上
  • 「弟弟一哭,我就害怕」一篇作文,牽扯出二胎媽媽的一把辛酸淚
    01「弟弟一哭,我就害怕」一篇作文,牽扯出二胎媽媽的一把辛酸淚一位老師曬出一篇學生的作文,作者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女孩說,弟弟出生以後,媽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弟弟身上。在家裡,只要弟弟一哭鬧,媽媽就會第一時間責罵她。而很多時候,媽媽都冤枉了她,她想儘自己所能幫助弟弟,但弟弟還小,並不能理解姐姐的意思,可哭鬧的聲音讓媽媽本能地認為是姐姐在欺負弟弟,讓女孩百口莫辯。
  • 和愛情無關,滿紙辛酸淚
    還有像李商隱《無題》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句原本是表達的愛情,但是現在大多數時候卻被用來表達老師的無私奉獻,兩者相對比同樣是差異很大。而我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同樣如此,尤其是其中「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更是被很多人天天掛在嘴邊,用以像心儀的女子表達愛情,但實際上卻理解錯了意思,這句話其實和愛情無關。
  • 萬曆十五年:明朝由盛轉衰,送走了清官海瑞和名將戚繼光
    《萬曆十五年》我知道關注我的很多書友都對歷史感興趣,我也知道在各個朝代的粉絲當中,我們明朝的粉絲可能是最多的!這可能跟很多人不喜歡清朝有關係,覺得清朝在很多方面都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正所謂「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直以來,明朝給大家印象最深的皇帝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頂多再能加上一個煤山自縊的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
  • 窮酸清官回鄉怕被嘲笑,裝五大箱磚撐門面,乾隆帝:換成真金白銀
    尤其是在封建社會當中,清官往往非常難做, 手中沒有錢來疏通與上司的關係,上司在皇帝面前誣告你一番,幾十年的寒窗苦讀也就此功虧一簣,這確實是現實的無奈。 而一談到清朝人們除了想到康熙帝和乾隆帝這兩位締造康乾盛世的君主外,恐怕對和珅這位大貪官也有所耳聞,他憑藉著戶部尚書,吏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職位大肆斂財,成為清朝乃至世界的首富。
  • 廉吏于成龍: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去世時南京人民為之巷哭
    在中央一套播出的歷史劇《于成龍》獲得了廣泛好評,大有成為經典古裝劇的潛力,劇中主人公于成龍愛民如子、心繫百姓,又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儼然是新時代清官能吏的代表。其實,很多年前,《成龍一代清官》、《成龍清官》等作品就已經出版。
  • 《鐵齒銅牙紀曉嵐》和珅:如果不是因為安明,我會是一名清官
    在歷史上,和珅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一人身兼十多個中央重要的職務,他死後家中抄出來的錢財,相當於清朝13年的國庫收入總和。然而,你或許不知道的是,和珅曾經也是一名清官,卻因為一件事情,從此走向了腐敗之路。
  • 嘉慶帝抹淚?看過就知道清朝為啥挨打了
    好些外國藏家,經常愛不釋手的感嘆:清朝皇帝打獵都有這麼牛的裝備,打仗怎麼會這麼慘?但比這更雷的,卻是《軍器圖說》接下來的命運:一部本可強兵的寶典,被用於服務皇家娛樂活動還不算,到了乾隆皇帝瘋狂毀書的年代,更是一度被禁毀近百年。以至於鴉片戰爭爆發前,正玩命備戰的林則徐,被人問起《軍器圖說》裡記載的軍火裝備,竟都滿頭蒙圈,鬧了大大的笑話。
  • 精選文章|「倒黴」綽號不「倒黴」
    很多人都曾有過被起綽號的經歷,每一個綽號不論或好或壞,總有它的來源和故事。下面這位小作者分享了他綽號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個讓他「又愛又恨」的綽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