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淺慧
再次看《何以為家》這部電影,都依然阻擋不了揪心的劇情讓人悲憤難過,潸然淚下。
這部電影不在於背景音樂襯託得情景有多恢弘多黑暗,不在於情節有多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更不在於主角是否哭得撕心裂肺魂穿歲月。相反,它僅僅平鋪直敘地表達,僅僅表達主角從無奈到絕望再到反抗的過程,似乎不足為奇。
圖片來自網絡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描述了,贊恩一家七八口人,除了父母之外其他都是孩子。贊恩一家都是黑戶,沒有社會保障,僅僅只能生活在充斥著暴力,虐待和辱罵當中。贊恩從小就要出來工作補貼家用,即使對這個家厭惡至極,但弟弟妹妹的存在就是他最大的慰藉。而一切都因為妹妹薩哈被父母逼迫嫁給商販為妻,贊恩再也無法強迫自己繼續待在這個暗無天日的家裡,遇到了另一位黑戶單身母親好心收留,然而這位母親也一樣為生活所迫,因為非法入境的緣故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幼兒。贊恩帶著那位母親的孩子一路尋找,不斷靠著自己對生存的小聰明賺一丁點的錢。後來在途中得知自己的妹妹薩哈離開了人世,如當頭一棒,贊恩被怨恨蒙蔽了雙眼,操起刀砍傷了妹妹嫁的商販。最後,贊恩決定起訴自己的父母。
「願世界上的孩子,都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何以為家》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孩子日,也叫做「無巴掌日」,在愛孩子,和保護孩子的願望背後總是值得令人沉思。
女孩在社會中是弱勢群體。
「慎重和檢點就是女孩子的最好才智。」英國的夏洛蒂·勃朗特說。
她們通常會成為受害的一方,甚至如果缺乏保護措施方面的意識,不自愛,就有可能造成對自己一輩子的傷害。女孩的身體很敏感,也很脆弱。
偶爾有一些大學門口停著價值不菲的轎車,引擎蓋上面會放著幾種價格不一樣的飲料瓶。這是車主像大學女學生發出「援交」的信號。而路過的女生如果想要錢,就拿走與自己差不多身價的瓶子進行交易。
這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愚蠢行為。大學女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卻因為金錢拋棄自己的身體健康,用肉體出賣靈魂。這是思想上的漏洞,與素質無關。她們缺乏自愛,與印度少女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同,她們是可以防範的情況下放棄保護,而印度少女是應該打破「被強」很平常的陳規成說。
兩者都是無知的結果,是對自身的傷害,也是對未來的損耗。
在電影裡,薩哈才十一二歲,因為商販每次都會託贊恩帶一點小零食給薩哈,薩哈從一開始就沒覺得以後嫁給這個男人有什麼問題,也是合情合理的發展。
圖片來自網絡
有多少女孩子抱著感激之情對待對方的小恩小惠,卻永遠將這些過濾成大恩大德?然後將自己掏心掏肺地付出,得到一點雨露就滋潤,得到一點陽光就燦爛?
「天下怎麼會有免費的午餐?」這種小計謀不過是將你步步為營,圈圈捆綁而已。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走出舞會而不致感冒,這對女人來說是一件大事;可是她們的心一旦充滿了熱情,她們的身體就變成了鋼筋鐵骨。」 只有清醒的頭腦,只有有系統的防範意識,只有謹慎的行事風格,女孩子才能在險惡的社會中生存。
「你知道你站在這裡是為什麼嗎?」法官問。
「是的,我要起訴我的父母。」贊恩答。
「為什麼要起訴你的父母。」法官問。
「因為他們生了我。」贊恩答。
這不是家醜不可外揚,對於生而不教的可悲和無知。
其一,生而不教,當然不只停留在完全不會教育的程度上,而是「會不會教」的問題上。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從出生降臨就沒有選擇的權利。
有這麼一則寓言:一天晚上,老爺爺與孫子們聊天,老爺爺說:孩子們,在人們的內心深處,一直住著兩隻狼。這兩隻狼一直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戰鬥。一隻是惡狼,它代表著畏懼,虛偽和謊言,另一隻是善良的狼,它代表著勇敢,誠實和愛。聽完爺爺的話後,孩子們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一個孩子問道,最後哪一隻贏了呢?飽經滄桑的爺爺回答道:你餵過的那隻。
孩子一開始沒有辦法分辨善與惡的能力,是由家長引導的。
其二,生而不教,是沒有撫養條件卻將孩子生下來,又無法教育他們。這樣的父母是自私甚至沒有人性的,這與拋棄兒童又有何不同呢?住在陰溝之中,不過讓他們屈服於生活認為自己不過是地上的腐肉罷了。
圖片來自網絡
贊恩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枕著枕頭睡覺。」
我想,我們是幸福的。我無法想像他單薄又瘦弱的身影,肩上曾經承擔多大的責任與壓力,才讓他的眼睛猶如歷經滄桑。他的垂眸,是無力與空洞的,他希望弟弟可以過得好一點相信人販子的話,他被生活欺騙,被折磨。我們又如何能無視別人的痛苦不學會反思呢?
《何以為家》,「願世界上的孩子,都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深淺慧,二孩寶媽,專注兒童文學、育兒領域寫作,分享教育、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