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就是當一個人接受了別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那麼就會更容易接受更大的要求。這一點職場新人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不敢拒絕而接受不合理的請求,避免被登門檻。當同事要求你幫他做一些小小的請求的時候,你就要思考這些要求是否會給你帶來困擾,因為這些要求只是開頭,後面還有會更多更大的要求等著你。
我們想像中的別人對自己的強烈關注,多半真的只存在於想像中,這個無形的聚光燈也只存在我們心裡,這種高估別人對自己注意程度的現象被稱為「聚光燈效應」。
在職場中,一旦我們犯了錯,就算那點錯對現實沒什麼影響,我們也容易疑神疑鬼思前想後,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影響工作效率,這個就是聚光燈效應,別人其實根本沒注意到你犯錯的瞬間,都是你自己想多了。
你沒有你想像中那樣受到別人關注,認識到這點能讓你在公共場合感到更自在,也能讓你更自由地做自己。而且如果你知道犯錯的實際後果沒自己想的那樣嚴重,當你真的犯錯的時候也會覺得好受點。心理學家是這麼說的:當你失誤的時候,你可能還是多少會覺得尷尬不自然,但是你至少能知道你在主觀上誇大了後果。
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比如,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會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等等。
在職場中,往往表現為這樣:當你遇到不順的時候或者跟同事有誤會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別人是在針對你的錯覺(少部分確實是這樣),但大部分情況是,你的主觀判斷成分居多。可能是對他人的不了解或者自我保護意識,往往我們會把原因歸結到別人身上,但推己及人,換位思考一下,有時候,產生這樣的原因,大部分可能是做事風格、觀念等理念不同而產生的問題,從而產生不合。換位思考下,其實事情也沒那麼壞,同事也沒那麼居心叵測。
設防心理是指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範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這是怕別人奪走你的秘密。為了這些,你要設防。
適度的設防心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以幫人們分辨是非真偽優劣以及防止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等等。所以提倡在職場社交過程中謹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在職場交往中一點也不設防是很難適應職場生活的,但同時我們還是要相信職場上善良的人佔多數,與人交往時要以信任、尊重和愛的態度和行為去對待他人,相信他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
從眾效應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懷疑、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這在效應在職場中比較常見,如別人努力工作你也努力工作;別人上班偷懶自己也跟著偷懶;對領導的意見進行投票時,你因為懼怕自己的意見對今後發展不利而選擇贊同大多數人的意見;同事們下班之後都選擇加班,你也不好意思離開從而選擇留下來被動加班。
不難看出,從眾並非完全是一個貶義詞,從眾效應在職場中所產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如何在職場中做出正確且合理的決定,這就需要我們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避免「盲目從眾」。
刻板效應,又稱定型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理現象。
刻板印象一經形成,就很難改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慮到刻板印象的影響,例如,市場調查公司在招聘入戶調查的訪員時,一般都應該選擇女性,而不應該選擇男性,因為在人們心目中,女性一般來說比較善良、較少攻擊性、力量也比較單薄,因而入戶訪問對主人的威脅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強力壯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門訪問,則很容易被拒絕,因為他們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一系列與暴力、攻擊有關的事物,使人們增強防衛心理。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畢竟只是一種概括而籠統的看法,並不能代替活生生的個體,因而「以偏概全」的錯誤總是在所難免。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在與人交往時,「唯刻板印象是瞻」,像「削足適履」的鄭人,寧可相信作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經驗,就會出現錯誤,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自然也就無助於我們獲得成功。
職場不容易,但要生存卻又不得不踏入職場。雖然暫時可能有很多問題,但隨著時間、隨著閱歷的增加,很多問題都會逐漸迎刃而解的,別擔心,別著急,時間會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