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該不該跳出舒適圈?

2020-12-18 精要大學

其實每個男生的心裡應該都有一個英雄夢,每個女生心裡也應該裝著一個公主夢。

我們為什麼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呢?

羅諾羅亞.索隆,曾經說過,在我們生活的道路上沒有什麼人能一輩子一帆風順,災難和阻礙才是常態。

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代表著我們要主動出去面對這些挑戰,挑戰我們的大腦、挑戰我們的精神意志,這樣才能讓我們一步步變得強大,因為如果我們自己不去面對它們,總有人會替我們去面對,這個人有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伴侶等等。

因為呆在裡面就意味著我們永遠都需要他人的保護,等到災難來臨的那一天 ,我們無法去承受,就只能將這份災難讓我們身邊的其他人替我們承受。如父母生病,看不起病,朋友伴侶需要你的時候,完全幫不上忙等。

這裡所指的舒適圈是現在安逸的生活,如果我們不跳出去看一看,永遠不知道井外的天空有多麼浩瀚。其實從小到大我們每一次對於我們自己的挑戰都是在跳出安逸圈,比如說很小的時候,本來我們每天坐著就很舒服了,去哪都有父母可以抱我們、可以背我們。想像一下一個人雙腿健全身體健康,但是就是不去學會走路。未來面對這個現實的世界,誰會給你工作,誰會看得起你,還談什麼戀愛,談什麼享受?

這個世界上唯一不會停止增長的就是年齡,隨著我們的年齡增長,我們的欲望越來越多,責任越來越重,一直待在曾經窄小的舒適圈裡,我們真的能夠感到開心嘛。趁自己還年輕走出舒適圈去歷練自己同時也是在不斷擴張圈子。以避免年老時不會因為圈子裡的空間不夠了、食物不夠了、柴火不夠了等,而躲在角落裡畏畏縮縮。那時鄰居會說你不孝順,父母醫藥費都掏不出來;另一半會說你窩囊廢,做不了這個家的頂梁柱。到那時候後悔一切全都晚了。

這個世界上甘於平庸的人非常非常多,而他們很多都在我們的身邊,當我們想要往出跳的時候,會拖住我們的身體,告訴我們要他們一樣,以尋求安全感。我們的青春不應該因為他們而荒廢,因為我們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去負責,青春其實就兩句話,第一句『不害怕』,第二句『不後悔』。

青春年少時誰還沒個夢想,要勇敢地跳出去,成為最想成為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
  • 「跳出舒適圈後,我失業了」
    「我想要變得和××一樣優秀,我是不是該跳出我的舒適圈?」他們的問題聽起來都對,我們確實該努力一些,嘗試些新鮮事物,才能成為更好的人。如果當初選擇自己舒適圈裡喜歡的專業,生活會不會有些不一樣?不斷跳出舒適圈的自己,到底得到了什麼?小菲得到的一切,似乎都是她的主動選擇,可事實上,小菲一直都在被動地被推向遠離自己內心舒適區的方向。她取得了成功,卻也失去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 想自我成長,想激發潛力,這舒適圈我該不該跳
    看了無數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大家對這個都應該有感觸吧,小編同樣也是,恰好今天吃飯聽到隔壁桌的一幫學生談論關於舒適圈的問題,當時就覺得這個我真的很有感觸,包括在網上,很多人也說想要真正的獲得自我成長,想要激發潛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跳出舒適圈,如果一直待在父母的眷顧之下,那一直都長不大;小編當然不否認這一點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  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跳出這個舒適圈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 「喪王」李誕:與其跳出舒適圈,不如擴大舒適圈
    當然,我也不例外。直到最近看《做家務的男人2》時,李誕說出了自己的理解:不是跳出舒適圈,是擴大舒適圈。對此,深以為然。02前面我們提到過,之所以要脫出舒適圈,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了尋求進步。但是進步並不僅僅只有「跳出」舒適圈這一種辦法。
  • 你該跳出舒適圈了
    每天刷著短視頻渾渾噩噩,一個人如果這樣就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了。人是很奇怪的,在惡劣的環境下,在不滿意的生活狀態下,每天抱怨著,但是到了真正可以改變的時候卻又不願做出改變。顯然已經習慣了這個舒適的圈子,但是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只有走出舒適圈 才可以增加把我命運的機會,待在舒適區 只會讓你越來越「不舒適」。
  • 年輕人跳出舒適圈,升華還是墮落?
    在近日熱播的《幻樂之城》裡,易烊千璽用作品講述了少年打破舒適圈的決心。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跳出舒適圈,最新一期《幻樂之城》裡,觀眾不難發現大張偉強調自己的「綜藝感」,作為導演的伊能靜則強調自己想要的是「電影感」,兩人都想堅持自己的「舒適圈」。其實,堅持舒適圈或跳出舒適圈,只是個人的不同選擇。作為年輕人的我們,面對舒適圈應該怎麼辦呢?
  • 跳出舒適圈,主宰自己的生活!
    打破原有的,跳出固有的圈圈,重新建立新的東西,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你偷過的懶,總會有需要還回去的時候。敢於跳出舒適圈,做不同的努力,不同的改變,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在工作中她看到自己的短板,也不甘心只做點小買賣,所以她決心要作出改變,那就必須跳出原有的舒適圈,不斷學習,追求進步。要想做出改變,意味著要放棄原有的,開啟人生的新一頁,這個放棄也意味著原來穩定的收入也會一併失去,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必須從低學起,生活的保障也會一下子失去平衡。
  • 是時候跳出「舒適圈」了?「姿勢」不對一樣不成功
    現在,網傳大量關於「跳出舒適圈」的言論,孤立大家勇於跳出舒適圈,以便能夠更行更好的突破與發展。仿佛「跳出舒適圈」是一劑萬能藥,只要選擇了,就會有很好的結果。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前不久,有朋友就抱怨:「都說跳出舒適圈,我跳出來了,但是各種不適應,接著換了兩份工作,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 《海上鋼琴師》我們該不該走出舒適圈?
    我認為,當我們走出舒適圈的同時,也要保持內心舒適圈的建立。現代人的舒適圈往往意味著停滯不前,不思進取,學習、工作得過且過。從個人長遠發展角度來看,不跳出舒適圈,對個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打破舒適圈,走出去,才能煥然一新,有全新的認識、發現,收穫嶄新的面貌,擁有新生活。
  • 應不應該跳出舒適圈?你會跳嗎?為什麼
    關於該不該跳出去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有很多的不同的意見。那麼你覺得人到底應不應該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要不要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有些人說,其實不應該跳出,因為在你舒適圈裡面,你會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都會覺得非常的得心應手,然後也很從容,這個時候你其實是挺厲害的一個人。
  • 朱雨瑩:跳出舒適圈
    同學和老師的誇獎構建了一個學習的舒適圈,女兒待在裡面,不願意跳出來。 前陣子趕上疫情放假,我和孩子她爸輪番上陣,給女兒的數學進行了系統的補缺補差。過程是壓抑的,女兒的思維是典型的文科感性思維,對於理性判斷和數字分析總是頗為吃力,有一段時間,女兒有些厭學。但好在,在我的鼓勵下,女兒跳出了舒適圈,在這片陌生的深水區咬牙堅持下來了。 這次的月考結果,是對女兒努力的最好嘉獎。
  • 《「榆」樂fan秀》:人應不應該跳出舒適圈?
    《「榆」樂fan秀》:人應不應該跳出舒適圈? 可能有很多人都有想過一個問題——自己好像不知不覺中已經在某個圈子裡面,太過習慣、太過安逸,然後就錯過了很多豐富、精彩的生活,也希望可以改變一下自己,跳出自己比較舒服的圈子,去冒險
  • 跳出舒適圈的五個理由
    熟悉舒適的一切,抹除了我們想要跳出這個圈的理由。我們就享受著有原因的不上進,還欺騙自己說這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給自己五個理由,讓我們提高自己對經歷、對嘗試的開放性,跳出這個溫水煮青蛙的舒適圈吧。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當然,人都會有惰性,有些人會不安於現狀,會讓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斷的拼搏,不斷的前行;有些人安於現狀,生活在自我的舒適圈選擇了安逸和滿足。其實當一個人在自我的舒適圈生活久了,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對未來的規劃是麻木的。時間長了,反而會厭倦社會的百態。情緒就受到了幹擾,總會覺得在生活上事事不如意,工作上煩惱不斷。
  • 我們該不該「走出舒適圈」,應該怎麼走?
    最近有網友留言問:雞湯上總是說要走出舒適圈,那我們到底該不該走出舒適圈去?雞湯對你大喊:走出舒適圈。你聽完是不是有這種感覺:我過得這麼舒服,原來是錯的。隨後覺得自己應該越級而立,應該得挑徹底不會幹的事兒幹?
  • 楊冪靈魂性拷問:「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別鬧,舒適圈挺好的
    舒適圈的舒適不就是我們一直所嚮往追求的生活嘛?舒適圈,在很多人眼裡就是頹廢,無目標,得過且過的代名詞。但是在我看來舒適圈之所以叫舒適圈,是因為他能讓我們在這圈裡有安全感,能從容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還能有所報酬,在這個圈裡能實現你的物質精神追求。這麼舒適的圈,為什麼要跳?
  • 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人,都是耍流氓
    又是舒適圈。 現在有種很奇妙的現象,就是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似乎是一種政治正確的事,誰要是一臉坦然地趴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度日,會被冠以不思進取的標籤。 自帶生長屬性的舒適圈 我曾經看過一個深度分析蘋果發展歷史的課程。
  • 面對「跳出舒適圈」的鼓勵,我有困惑
    但當這些都過去的時候,似乎我就沒有動力了,找不到方向,就這樣複製著一天又一天,在本該朝氣蓬勃的年紀裡竟然過得死氣沉沉。我深知很大的原因是過了兩年大學的安逸生活,想要跳脫這個舒適圈很難,但跳出來又不知該往何處去,找個目標很難。我不願平平庸庸的度過大學生活,想為社會、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 大學迷惘期:跳出舒適圈的那一刻,你才能改寫你的人生
    按理而言這一年學校該習慣的都已經習慣,想要嘗試得事情也都可以容易地嘗試了,想要完全地享受生活也是沒有什麼1問題的。而且說實話也確實在那一個時間段,有許多同學是享受著自己安逸的舒適圈的。可是與此同時那群迷惘的同學反而會因為這樣一個看似一切稱心如意的舒適圈而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