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迷惘期:跳出舒適圈的那一刻,你才能改寫你的人生

2021-01-09 聽夜雨談教育

原創聲明:歡迎來到百家號(夜雨),今天我們講述:大學迷惘期:跳出舒適圈的那一刻,你才能改寫你的人生。

無論是從主觀還是客觀角度來看大學時期都是每個人人生階段最美好的時期吧。生活壓力父母無條件地為你承擔了;雖說是學習階段卻也再無高中無法喘息的學習壓力了;時間充裕你想要幹什麼都可以得到滿足,最幸福的是這個時期我們可以純粹地追求自己喜歡的人,喜歡的事,夢想更是只要自己願意去努力去奮鬥,實現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時期,卻有著千千萬萬的人會遭遇迷惘期。

我們這裡所說的迷惘期還不是面臨畢業考研找工作的迷惘,而是在大一第二學期和大二第一學期的這一年。按理而言這一年學校該習慣的都已經習慣,想要嘗試得事情也都可以容易地嘗試了,想要完全地享受生活也是沒有什麼1問題的。而且說實話也確實在那一個時間段,有許多同學是享受著自己安逸的舒適圈的。可是與此同時那群迷惘的同學反而會因為這樣一個看似一切稱心如意的舒適圈而痛苦不堪。沒錯他們可以一如既往地舒適下去,可是在那一個過程裡內心會越來越感覺到空虛:沒有學習壓力了,回頭一看自己好像也沒有學到什麼實際性的知識;結交了許許多多所謂志同道合的朋友,享受生活是默契極了,志向呢,好像都有意識或是無意識地拋諸腦後了。

意識到了安逸的生活正一步一步地軟化自己曾經費盡努力鋒化的刀刃,開始害怕,開始不知道自己要怎樣繼續自己的腳步。轉望身邊一直嚴於律己的朋友,明明是一起學習的,可是他們該考的證都已經拿到了,更不可同語的是人家還在努力地考取各種其它證書充實自己,而自己呢,該拿的證都還處於可望不可及的地步。然後一個又一個疑問不斷地牽動著自己迷惘的心:怎麼辦?該怎樣做?還來得及嗎?

當然來得及,解決辦法也非常地簡單明了,就是最近網絡流行的那就話:跳出你的舒適圈,你的人生就改寫了。可怕的不是你處於迷惘期,也不是你長期處於舒適圈,而是你處於舒適圈卻不自知或是你樂於待在被美好假象遮蓋著的舒適圈。當你明白自己迷惘是一位舒適圈讓你軟化了進取的鋒刃,你也下定決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了,那麼一切都為時未晚。這時也許你會疑惑了,舒適圈又該怎樣跳出來呢?

沒錯,自己形成的舒適圈是那樣的安逸,那樣的舒適,可是你需要去問問自己是如何可以擁有現在的舒適圈的?這樣的舒適圈你又可以待多久?有一天你的舒適圈被客觀因素打破了,生活開始展露它猙獰的本來面目,你想起了你的美好夢想,可是你連生活都應付不了了,你的夢想又要如何去追逐呢?你願意你可以坦然地接受這樣的結果嗎?我猜你是不願意的否則你現在又如何會面臨迷惘期呢?既然不情願那就改變啊。

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自律自控還要努力自信。每天都主動地去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不論學習是否無趣都要微笑著堅持下去。你想想你高三挑燈夜戰時候為自己描繪的未來藍圖,想想你背後咬牙堅持,揮灑血汗的父母親對你的期盼,你要知道你的未來道路上的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然後那些你想做的而不敢做的事情你還有猶豫的理由嗎?你真的還不想跳出你的舒適圈嗎?不,當然不會,比如我自己現在就是在努力地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因為我是真的想要改寫自己這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生了。

朋友,你呢?跳出來吧,圈外的風景才是真正的美麗,不要輕易否定自己人生的百萬種的可能性。

註:文/百家號(夜雨)原創,圖/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人,都是耍流氓
    假如你每次都能認真地完成每一份工作,可能三年之後,你完全可以勝任一個廣告策劃的崗位、一個公關的崗位或者活動策劃的崗位。 重點是,你並沒有強迫自己跳出所謂的舒適圈,你只是在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而已。是這些工作本身讓你自我進化了。 萬金油是貶義詞,跳出舒適圈為什麼就是褒義詞?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  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跳出這個舒適圈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 朱雨瑩:跳出舒適圈
    文科那半邊高高揚起,穩居年級前列;理科那一片,尤其是數學,成績慘不忍睹。作為母親,我知道女兒確實有一些文字天賦。這讓她在學習語文、政治、歷史之類的學科時如魚得水。同學和老師的誇獎構建了一個學習的舒適圈,女兒待在裡面,不願意跳出來。 前陣子趕上疫情放假,我和孩子她爸輪番上陣,給女兒的數學進行了系統的補缺補差。
  • 跳出舒適圈的五個理由
    當青春逝去,躺在搖椅上和孩子聊起自己的青春時,發現竟沒有些許值得讓自己回味的激情時刻,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給自己五個理由,讓我們提高自己對經歷、對嘗試的開放性,跳出這個溫水煮青蛙的舒適圈吧。
  • 跳出舒適圈,主宰自己的生活!
    打破原有的,跳出固有的圈圈,重新建立新的東西,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你偷過的懶,總會有需要還回去的時候。敢於跳出舒適圈,做不同的努力,不同的改變,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在工作中她看到自己的短板,也不甘心只做點小買賣,所以她決心要作出改變,那就必須跳出原有的舒適圈,不斷學習,追求進步。要想做出改變,意味著要放棄原有的,開啟人生的新一頁,這個放棄也意味著原來穩定的收入也會一併失去,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必須從低學起,生活的保障也會一下子失去平衡。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
  • 面對「跳出舒適圈」的鼓勵,我有困惑
    我深知很大的原因是過了兩年大學的安逸生活,想要跳脫這個舒適圈很難,但跳出來又不知該往何處去,找個目標很難。我不願平平庸庸的度過大學生活,想為社會、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有時想嘗試一下新事物,考慮著考慮著就放下了,覺得也沒那麼重要,於是每次都在思索中放棄了。我想知道怎樣不糊塗的度過大學生活,怎樣才能不浪費這隻有一次的青春。
  • 年入百萬和年入十萬,哪種更願意跳出舒適圈?
    就像離開大學,進入社會,我們就是從一個舒適圈,跳到了另外一個陌生的環境,這個過程多少有些不適應,可能開始的時候有些牴觸,到最後依舊習以為常。 但是有些人在大學甚至更早就開始不斷跳出生活的舒適圈。
  • 應不應該跳出舒適圈?你會跳嗎?為什麼
    關於該不該跳出去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有很多的不同的意見。那麼你覺得人到底應不應該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要不要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有些人說,其實不應該跳出,因為在你舒適圈裡面,你會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都會覺得非常的得心應手,然後也很從容,這個時候你其實是挺厲害的一個人。
  • 楊冪靈魂性拷問:「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別鬧,舒適圈挺好的
    從被宣布的那一刻你的心跳和呼吸就已經在加速,更別提你會有一個安靜的靈魂。你能睡一個好覺就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所以圈外的世界,是一個可以讓你心驚膽戰的地方,而圈內的世界是哪個可以安靜的地方。綜藝節目《密室大逃脫》第一期中楊冪在面對是否關閉母親模擬系統的時候,楊冪問道:「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為什麼不要這個泡沫?」
  •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通俗地說,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你給自己劃定的圈子,把一切你駕輕就熟的、能夠輕鬆搞定的、沒有挑戰的東西劃歸在內。舒適區意味著安全舒適,能起到避風港的作用。但待在舒適區裡,也代表停頓止步,會導致我們不思進取,故步自封。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那麼,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呢?
  • 跳出舒適圈前,你一定要搞懂這4點
    你可能並不知道如今,「跳出舒適圈」似乎成了大眾趨之若鶩的成功學。盲目跳出舒適圈的人大多數人想跳出舒適圈,並不是出於對自己現狀的清醒認知。有明確價值觀的人,或許會對這些酒池肉林嗤之以鼻,但跳出舒適圈同樣存在一個陷阱,那就是對自己的過分自信。做出改變之前,盲目自信自己有能力應對任何陌生環境、陌生人、陌生情況,對風險估計不足,卻只想著進一步就能得到海闊天空,暫時把車貸房貸和奶粉錢撇到一邊。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當然,人都會有惰性,有些人會不安於現狀,會讓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斷的拼搏,不斷的前行;有些人安於現狀,生活在自我的舒適圈選擇了安逸和滿足。其實當一個人在自我的舒適圈生活久了,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對未來的規劃是麻木的。時間長了,反而會厭倦社會的百態。情緒就受到了幹擾,總會覺得在生活上事事不如意,工作上煩惱不斷。
  • 乘風破浪的姐姐:跳出舒適圈,你會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但她們卻來這個唱跳的舞臺進行比賽,無疑是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讓觀眾看到了她們的另一面,就目前網友的討論熱度來看,她們也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和喜歡!明星在節目中是這樣,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只有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你才會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 「喪王」李誕:與其跳出舒適圈,不如擴大舒適圈
    所以,人們推崇跳出舒適圈,尋找更高的自我。當然,我也不例外。直到最近看《做家務的男人2》時,李誕說出了自己的理解:不是跳出舒適圈,是擴大舒適圈。02前面我們提到過,之所以要脫出舒適圈,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了尋求進步。但是進步並不僅僅只有「跳出」舒適圈這一種辦法。
  • 「跳出舒適圈後,我失業了」
    「我想要變得和××一樣優秀,我是不是該跳出我的舒適圈?」他們的問題聽起來都對,我們確實該努力一些,嘗試些新鮮事物,才能成為更好的人。跳出舒適圈後,不舒適的除了你,還有你的工作,你的舒適圈就會逐漸縮小。」
  • 年輕人跳出舒適圈,升華還是墮落?
    在近日熱播的《幻樂之城》裡,易烊千璽用作品講述了少年打破舒適圈的決心。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跳出舒適圈,最新一期《幻樂之城》裡,觀眾不難發現大張偉強調自己的「綜藝感」,作為導演的伊能靜則強調自己想要的是「電影感」,兩人都想堅持自己的「舒適圈」。其實,堅持舒適圈或跳出舒適圈,只是個人的不同選擇。作為年輕人的我們,面對舒適圈應該怎麼辦呢?
  • 大學生該不該跳出舒適圈?
    我們為什麼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呢?羅諾羅亞.索隆,曾經說過,在我們生活的道路上沒有什麼人能一輩子一帆風順,災難和阻礙才是常態。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代表著我們要主動出去面對這些挑戰,挑戰我們的大腦、挑戰我們的精神意志,這樣才能讓我們一步步變得強大,因為如果我們自己不去面對它們,總有人會替我們去面對,這個人有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伴侶等等。
  • 跳出舒適圈,挑戰極限
    你所謂的安逸,會慢慢毀掉你的生活。而我們要做的是:跳出所謂的舒適圈,時刻保持危機感,多去學習,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俗話說:「菩薩合掌念菩薩,求人不如求自己。」投資什麼都不如投資自己,多一樣本領,就可以減少求人的機會。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幫你。
  • 走出舒適圈,是你精彩人生的第一步
    別人的30多歲在奮力拼搏,而你的30多歲在「得過且過」。最後,等待你的結局只有被辭退。正如馬東在《奇葩說》裡說的:「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你被淘汰了。」而唯一的」救命稻草「,只有主動跳出舒適圈。02『 主動跳出舒適圈,掙脫「惰性」束縛』今年,「李寧」牌運動服因為一系列極具國際範兒的設計引得很多年輕人追捧,又再次贏得人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