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適圈前,你一定要搞懂這4點

2021-02-07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很多人還未到達「舒適」狀態,卻誤以為自己身在舒適圈,慌慌張張地跳出去。

作者:國館,來源:國館文化(ID:guoguanwenhua),經授權發布

這幾年有一個詞非常流行,叫「跳出舒適圈」。

很多人認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會變得頹廢,不知上進,最終被社會和時代所拋棄。



尤其人到中年,這種焦慮越來越嚴重,「再不改變就真的來不及啦」,於是許多人紛紛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挑戰新領域。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


當全職太太多年,驟然婚變,她完全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但痛定思痛之後,她還是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從超市售貨員,到奢侈品導購,再到企業調查員,羅子君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了成績。

不少人看完劇後,以羅子君為榜樣,紛紛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去挑戰自我。


但現實生活總比小說、電視劇要殘酷許多。


大多數人沒有唐晶這樣事業有成、還願意耐心引導朋友的閨蜜,也沒有賀函這樣目光長遠、有膽有識的知己。


不少人跳出舒適圈卻跌得鼻青臉腫,難道不該跳出舒適圈嗎?


你可能並不知道

如今,「跳出舒適圈」似乎成了大眾趨之若鶩的成功學。人們紛紛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去挑戰新事物、新領域,好像只有不舒適才是成長。朋友的姐姐一畢業就回家鄉,在體制內工作了十幾年,大事小情基本上都順順利利的。就是因為前段時間刮起來的這股「跳出舒適圈」風,讓她平靜的小日子泛起波瀾。她深信自己的生活太過安逸,如果一直待在舒適圈裡,不僅會錯過世界的精彩,還有可能被時代淘汰。經歷過一個月的焦慮、掙扎後,她毅然辭去這個「鐵飯碗」,獨身前往廣州打拼。但企業工作與體制工作相差太大,她的工作經驗用處並不大,年齡上又沒法跟應屆生競爭,因此處處碰壁。現下,她已經回了老家,幫著父母照料店裡的生意,正另尋出路。家裡人罵她是閒出病來,她自己也十分後悔,但她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努力跳出舒適圈,不但一無所獲,反而讓自己的生活一塌糊塗。其實,這些人之所以受挫,是因為陷入了「舒適圈」誤區。所謂舒適圈,指的是「在某個區域內,一個人表現出舒服、放鬆、穩定、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能夠用習慣性的行為模式去處理各種情況。」很多人還未到達「舒適」狀態,卻誤以為自己身在舒適圈,慌慌張張地跳出去。阿年畢業後就去當了電器銷售,口才好,人也勤懇,才一年出頭就積累下不少客戶。小有成就後,他決定自己創業,成立線上商城銷售電器。但實際上,他只擅長談客戶,對於財務、技術、運作等方面,他一竅不通。所有人都勸他不要冒險,他卻認為自己深諳門道,還有客戶欣賞他,與其給別人打工,不如自己當老闆,至於不懂的那些,聘請人才就是了。當然,現實也狠狠地打了阿年的臉,苦心經營了兩年多,不斷往裡頭砸錢,但商城一直在虧損。像阿年這樣,還沒出師就想著當師傅,只能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那些挑戰自我舒適底線並且獲得成功的人,從來不會在毫無準備之下往另一個全新領域跳。果敢、富有如股神巴菲特,對待舒適圈外的一切仍然小心翼翼。「我們要確定我們選的是對的,但是對於不懂的我就不投資。」(來源:廣州日報)待在舒適圈內仍然能夠發展公司,名利雙收,又何必非往外折騰。千萬別以為跳出舒適圈,就能夠磨礪自己,走上人生巔峰。

盲目跳出舒適圈的人

大多數人想跳出舒適圈,並不是出於對自己現狀的清醒認知。純粹是被滿天飛的雞湯文洗腦,眼看著別人都跳出去了,自己也不能落後,便硬著頭皮跳。或許有些人的確是害怕跟不上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但要警惕哪些焦慮是被強加的。自從有了網際網路,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平臺分享自己的日常,也能夠窺見別人的人生。虛榮心使然,人們更願意曬出自己優秀、完美的一面,甚至有人為了炫耀而虛構。在這個虛構的世界裡,月薪兩三萬、豪宅豪車、全球旅行等高配變成了標配,天天看著別人的標配幸福,普通的我們難免會羨慕嫉妒恨。但顯然,目前的生活無法讓我們趕上這場「標配」比拼,我們害怕被拋棄,焦慮由此而生。那些我們本不需要的高配,通過「標配化」變成必需品,實則是落入了焦慮圈套。有明確價值觀的人,或許會對這些酒池肉林嗤之以鼻,但跳出舒適圈同樣存在一個陷阱,那就是對自己的過分自信。做出改變之前,盲目自信自己有能力應對任何陌生環境、陌生人、陌生情況,對風險估計不足,卻只想著進一步就能得到海闊天空,暫時把車貸房貸和奶粉錢撇到一邊。飽受折磨時,又把「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死人的」奉為圭臬,到頭來才發現,這句話不過是領導讓員工老老實實996的漂亮說辭,自己不過是在瞎折騰。失敗時還要安慰自己,好歹積累了經驗,但先前領域所積累的經驗,難道是一文不值的嗎?正如作家蔡瀾所說:「把自己已經取得成績和生活習慣妖魔化,真的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逃離舒適圈前

需要了解的4個問題  

有些人因為跳出舒適圈而開拓了邊界,有些人卻因為跳出舒適圈而寸步難行。內向的人不適合做公關,衝動的人不適合當領導,猶豫的人不適合去創業。選擇圈子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是否能在新的圈子裡迅速立足。《哪吒之魔童降生》的導演餃子,原本打算學醫後捧著鐵飯碗過日子的。接觸動畫製作後,才發現了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但他並沒有盲目轉行。「我在網上找了許多當時從業人員的作品,並與自己做的內容進行對照。一番批量比較後,我覺得自己的希望還是比較大的。基於這種判斷,我才選擇了轉行。」如果沒有提前了解動畫行業,學習動畫技術,或許就不會有醜萌卻不認命的哪吒。所以,跳出舒適圈之前,必須磨刀擦槍,不帶武器上戰場,純粹是送人頭。在做出改變之前,先問自己,在目前的圈子裡能否感受到幸福,真正的幸福又是什麼。雞湯文勾勒出再宏偉的藍圖,也抵不過自己認可的價值。搞清楚這些問題,再決定要不要、有沒有必要跳出舒適圈。

或許你還想看

你的舒適區,正在殺死你

我為什麼鼓勵你跳出舒適區?

你的舒適區,就是你貧窮的根源

你是如何被『跳出舒適區』毀掉的

為什麼你要遠離舒適圈,看完頓悟

真正會學習的人,從來不會跳出舒適圈

真正的成長,是始終遊走在「舒適區邊緣」

不跳出舒適區,你看再多的書也不會有長進


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作者簡介:國館,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內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公眾號:國館文化(ID:guoguanwenhua),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經授權發布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商務合作微信:fushusz(備註品牌),知乎@富叔,頭條號、微博@富書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富書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富書生活館,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質量

你若喜歡,為富叔點個

相關焦點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  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跳出這個舒適圈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
  • 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人,都是耍流氓
    今天鼓勵我跳出舒適圈的是你,明天告訴我要工匠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也是你。 大學的一次職業發展課請來過一位資深的HR,她只對我們說了一件事:未來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四個字,一專多能。 一專,就是你有看家的本事,這是你吃飯的手藝。
  • 楊冪靈魂性拷問:「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別鬧,舒適圈挺好的
    從被宣布的那一刻你的心跳和呼吸就已經在加速,更別提你會有一個安靜的靈魂。你能睡一個好覺就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所以圈外的世界,是一個可以讓你心驚膽戰的地方,而圈內的世界是哪個可以安靜的地方。綜藝節目《密室大逃脫》第一期中楊冪在面對是否關閉母親模擬系統的時候,楊冪問道:「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為什麼不要這個泡沫?」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這些現象的產生,正是因為在自我的舒適圈。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對未來的規劃,沒有了對生活奮鬥的動力。人最可怕的就是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圈,不願意跳出,不願意改變與嘗試,只願在自己的舒適圈安逸自由舒適。身邊也會遇到類似這樣的朋友,總會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
  • 朱雨瑩:跳出舒適圈
    不久前,女兒的月考成績出來了,位列班級第二。女兒很高興,因為這是她進入初中以來,第一次進入班級前三。對於這個結果,其實我並不意外。 女兒今年初一,在此之前的很長時間裡,她的成績就像一個嚴重失衡的蹺蹺板。文科那半邊高高揚起,穩居年級前列;理科那一片,尤其是數學,成績慘不忍睹。作為母親,我知道女兒確實有一些文字天賦。
  • 「喪王」李誕:與其跳出舒適圈,不如擴大舒適圈
    自從這個詞語出現以來,人們的普遍觀點都是跳出舒適圈。簡而言之,就是人不能活得太鹹魚。要始終保持激情,去尋找生活的挑戰。這是人性,也是最基本最根本的需求。02前面我們提到過,之所以要脫出舒適圈,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了尋求進步。但是進步並不僅僅只有「跳出」舒適圈這一種辦法。
  • 如果你是普通人,想變得優秀,我勸你一定不要跳出舒適圈
    看過不少勵志的書籍,很多作者每日恪守著自己的學習計劃,比如張萌大冬天的六點起床,冒著呼呼的寒風,去教室學習。但說實話,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性情懶散,比較貪玩,根本做不到人家,那麼自律。也許吧,為了變得優秀,我們會經常給自己制定一些計劃。剛實施時,大家熱血沸騰來著,很認真地執行。但是過了三天,一星期,就洩氣了。
  • 跳出舒適圈的五個理由
    當青春逝去,躺在搖椅上和孩子聊起自己的青春時,發現竟沒有些許值得讓自己回味的激情時刻,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給自己五個理由,讓我們提高自己對經歷、對嘗試的開放性,跳出這個溫水煮青蛙的舒適圈吧。
  • 跳出舒適圈,主宰自己的生活!
    打破原有的,跳出固有的圈圈,重新建立新的東西,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你偷過的懶,總會有需要還回去的時候。敢於跳出舒適圈,做不同的努力,不同的改變,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在工作中她看到自己的短板,也不甘心只做點小買賣,所以她決心要作出改變,那就必須跳出原有的舒適圈,不斷學習,追求進步。要想做出改變,意味著要放棄原有的,開啟人生的新一頁,這個放棄也意味著原來穩定的收入也會一併失去,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必須從低學起,生活的保障也會一下子失去平衡。
  • 年輕人跳出舒適圈,升華還是墮落?
    在近日熱播的《幻樂之城》裡,易烊千璽用作品講述了少年打破舒適圈的決心。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跳出舒適圈,最新一期《幻樂之城》裡,觀眾不難發現大張偉強調自己的「綜藝感」,作為導演的伊能靜則強調自己想要的是「電影感」,兩人都想堅持自己的「舒適圈」。其實,堅持舒適圈或跳出舒適圈,只是個人的不同選擇。作為年輕人的我們,面對舒適圈應該怎麼辦呢?
  • 「跳出舒適圈後,我失業了」
    其實和我的那些來訪者們一樣,「小菲們」都被別人定義了成長的標準,從而被動地想要跳出舒適圈,而這正是心理學上計劃行為理論中社會主觀規範所產生的影響。跳出舒適圈後,不舒適的除了你,還有你的工作,你的舒適圈就會逐漸縮小。」
  • 是時候跳出「舒適圈」了?「姿勢」不對一樣不成功
    現在,網傳大量關於「跳出舒適圈」的言論,孤立大家勇於跳出舒適圈,以便能夠更行更好的突破與發展。仿佛「跳出舒適圈」是一劑萬能藥,只要選擇了,就會有很好的結果。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前不久,有朋友就抱怨:「都說跳出舒適圈,我跳出來了,但是各種不適應,接著換了兩份工作,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 應不應該跳出舒適圈?你會跳嗎?為什麼
    關於該不該跳出去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有很多的不同的意見。那麼你覺得人到底應不應該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要不要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有些人說,其實不應該跳出,因為在你舒適圈裡面,你會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都會覺得非常的得心應手,然後也很從容,這個時候你其實是挺厲害的一個人。
  •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通俗地說,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你給自己劃定的圈子,把一切你駕輕就熟的、能夠輕鬆搞定的、沒有挑戰的東西劃歸在內。舒適區意味著安全舒適,能起到避風港的作用。但待在舒適區裡,也代表停頓止步,會導致我們不思進取,故步自封。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那麼,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呢?
  • 睡前思考:跳出舒適圈真的好嗎?
    當你享受安穩的時候,總有人會對你說跳出「舒適圈」,就好像跳出「舒適圈」就是我優秀、我獨立、我成長、我高貴、我氣質、我個性.......的標籤。當你反駁的時候,總有人列舉不少名人的案例來告訴你,只有跳出「舒適圈」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變得更加優秀。於是乎,馬雲辭去老師,走上漫漫創業路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最終才成就了阿里巴巴的偉業;王健林放棄公務員工作,下海經商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才最終成就了地產巨頭「萬達集團」;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跳出學校裡的「舒適圈」,才創造出了改變世界的蘋果公司。
  • 乘風破浪的姐姐:跳出舒適圈,你會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但她們卻來這個唱跳的舞臺進行比賽,無疑是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讓觀眾看到了她們的另一面,就目前網友的討論熱度來看,她們也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和喜歡!明星在節目中是這樣,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只有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你才會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 面對「跳出舒適圈」的鼓勵,我有困惑
    這幾天,我在思考以前我是怎麼走過的:高中時要考大學,這姑且能算是一個目標,於是就努力奮鬥拼搏;大一時要選專業,但是也不知要選那個,只是知道要成績好才有選擇的權力,於是也努力學習。但當這些都過去的時候,似乎我就沒有動力了,找不到方向,就這樣複製著一天又一天,在本該朝氣蓬勃的年紀裡竟然過得死氣沉沉。
  • 跳出舒適圈,挑戰極限
    這樣的說法讓人哭笑不得,可這也是事實。像在國家機關單位,事業單位,有一部分人習慣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只是做好本職工作,並沒有想著進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所有的工作都不是鐵飯碗,沒有競爭和能力提升意識容易被淘汰。你所謂的安逸,會慢慢毀掉你的生活。而我們要做的是:跳出所謂的舒適圈,時刻保持危機感,多去學習,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
  • 大學生該不該跳出舒適圈?
    我們為什麼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呢?羅諾羅亞.索隆,曾經說過,在我們生活的道路上沒有什麼人能一輩子一帆風順,災難和阻礙才是常態。如父母生病,看不起病,朋友伴侶需要你的時候,完全幫不上忙等。這裡所指的舒適圈是現在安逸的生活,如果我們不跳出去看一看,永遠不知道井外的天空有多麼浩瀚。其實從小到大我們每一次對於我們自己的挑戰都是在跳出安逸圈,比如說很小的時候,本來我們每天坐著就很舒服了,去哪都有父母可以抱我們、可以背我們。想像一下一個人雙腿健全身體健康,但是就是不去學會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