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2020-12-16 紅網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筆者最近在關注《超級網紅節》這個節目,其中一期是討論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新媒體必將是時代的趨勢,文字類的傳統媒體生存面臨著很大危機,甚至做了半輩子的傳統媒體人,開始接觸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新媒體,這樣來自時代的壓力,是不是告訴我們只有不停地走,才能不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

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跳出這個舒適圈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這可謂見仁見智。

古人云,三十而立,年輕的時候就是需要我們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人生這短短幾十年,應該逼著自己走出小圈子,去看看真正優秀的世界到底是怎樣運行的。很多時候,人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在碰壁之後,總是會不自覺地退縮到自己的舒適區域。現實不像童話,結局總是難盡如人意,無論哪個獲得成功的人,都會經歷過那麼一段難熬的時間。網易創始人丁磊拋棄安穩的工作去創業,馬雲放棄教師職業去創業,曾一度養不起員工。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在該奮鬥的年紀不要停滯不前,舒適圈其實是一個危險的環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禁錮你的籠子,所以趁年輕主動跳出舒適圈,增強一些適應力,多學點東西總沒有錯。

但是當一些人度過了而立的年齡,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齡,如果你還在對他們說,請踏出舒適圈,也許你的初衷是好的,但也許這些都會成為他們的負擔。畢竟,努力奮鬥了那麼久,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這個舒適的環境,在某一行業終於有所成就,現在跳出去面對一個新領域從頭開始,這樣的意義在哪?奮鬥多年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能讓自己過得舒服嗎?就像比爾蓋茨從不善於交際,只是自己悶聲搞計算機,結果影響了世界,如果你現在突然告訴他,你需要重新接觸陌生的領域,踏出舒適圈,那我覺得大可不必,儘管現在一輩子只幹一份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盲目地去轉行,跳出舒適圈就會真的變成跳坑 。

走出舒適圈,本質是面對自己不擅長的東西,這客觀上來說是好的,但濫用這個就沒有道理了。濫用的舒適圈,對於一些人是激勵,但對一些人卻是毒雞湯。因此,要不要走出舒適圈,不光是一個有沒有勇氣挑戰自我的問題,而是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認真權衡之後才能做出選擇,而這種選擇正確與否,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驗證。這也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文/崔杏華(新鄉學院)

相關焦點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  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跳出這個舒適圈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 楊冪靈魂性拷問:「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別鬧,舒適圈挺好的
    綜藝節目《密室大逃脫》第一期中楊冪在面對是否關閉母親模擬系統的時候,楊冪問道:「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為什麼不要這個泡沫?」關閉母親模擬系統意味著以後就真的看不到去世的母親了,雖然看到的是虛擬的,但是起碼可以讓孩子的童年是沉浸在一個有母親愛的世界裡,而不是一個要接受母親去世的事實的痛苦裡。
  • 跳出舒適圈的五個理由
    當青春逝去,躺在搖椅上和孩子聊起自己的青春時,發現竟沒有些許值得讓自己回味的激情時刻,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給自己五個理由,讓我們提高自己對經歷、對嘗試的開放性,跳出這個溫水煮青蛙的舒適圈吧。
  • 跳出舒適圈前,你一定要搞懂這4點
    作者:國館,來源:國館文化(ID:guoguanwenhua),經授權發布這幾年有一個詞非常流行,叫「跳出舒適圈」。很多人認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會變得頹廢,不知上進,最終被社會和時代所拋棄。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這些現象的產生,正是因為在自我的舒適圈。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對未來的規劃,沒有了對生活奮鬥的動力。人最可怕的就是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圈,不願意跳出,不願意改變與嘗試,只願在自己的舒適圈安逸自由舒適。身邊也會遇到類似這樣的朋友,總會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
  • 朱雨瑩:跳出舒適圈
    女兒很高興,因為這是她進入初中以來,第一次進入班級前三。對於這個結果,其實我並不意外。 女兒今年初一,在此之前的很長時間裡,她的成績就像一個嚴重失衡的蹺蹺板。文科那半邊高高揚起,穩居年級前列;理科那一片,尤其是數學,成績慘不忍睹。作為母親,我知道女兒確實有一些文字天賦。這讓她在學習語文、政治、歷史之類的學科時如魚得水。
  • 是時候跳出「舒適圈」了?「姿勢」不對一樣不成功
    很顯然,認為「跳出舒適圈」就可以發展、就可以進步,就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這種理解或者解讀是有問題的。要知道,跳出舒適圈是一種基於成長的方向性選擇,是方向而不是結果。不要以為跳出舒適圈就一定或有好的轉機。
  • 「跳出舒適圈後,我失業了」
    前段時間,在銀行工作了五年的師姐宣布,她準備跳出舒適圈。師姐覺得圈裡的生活正在讓她越來越頹廢,失去了以往的上進心。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師姐離開銀行,加入了一家初創企業。「我想要變得和××一樣優秀,我是不是該跳出我的舒適圈?」他們的問題聽起來都對,我們確實該努力一些,嘗試些新鮮事物,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 「喪王」李誕:與其跳出舒適圈,不如擴大舒適圈
    自從這個詞語出現以來,人們的普遍觀點都是跳出舒適圈。簡而言之,就是人不能活得太鹹魚。要始終保持激情,去尋找生活的挑戰。這是人性,也是最基本最根本的需求。02前面我們提到過,之所以要脫出舒適圈,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了尋求進步。但是進步並不僅僅只有「跳出」舒適圈這一種辦法。
  • 讓你跳出舒適圈的人,都是耍流氓
    重點是,你並沒有強迫自己跳出所謂的舒適圈,你只是在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而已。是這些工作本身讓你自我進化了。 萬金油是貶義詞,跳出舒適圈為什麼就是褒義詞? 常常能發現,人就是個自我矛盾的生物。
  • 都說要跳出舒適圈,跳出來為什麼更迷茫!想好這三個問題在跳!
    這是個很尷尬的問題,聽別人說,人不能一直活在舒適圈,自己就巴不得的跳出來,想證明自己離開舒適圈也可以活的挺好,結果,出來之後,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不但沒證明自己,還陷入了迷茫的境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思考幾個問題;什麼是舒適圈?
  • 跳出舒適圈,挑戰極限
    還記得之前有個很火的視頻嗎?視頻是河北省唐山市取消了所有路和橋的收費站,收費員面臨著下崗重新就業的問題。視頻中當地官員給他們開會,做思想工作,這些下崗職工不能被說服,其中一個收費員說:「我今年36了,這麼大年齡,讓我去端盤子我也端不了啊,這麼多年我就只會收費。」
  • 跳出舒適圈,主宰自己的生活!
    打破原有的,跳出固有的圈圈,重新建立新的東西,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你偷過的懶,總會有需要還回去的時候。敢於跳出舒適圈,做不同的努力,不同的改變,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在工作中她看到自己的短板,也不甘心只做點小買賣,所以她決心要作出改變,那就必須跳出原有的舒適圈,不斷學習,追求進步。要想做出改變,意味著要放棄原有的,開啟人生的新一頁,這個放棄也意味著原來穩定的收入也會一併失去,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必須從低學起,生活的保障也會一下子失去平衡。
  • 應不應該跳出舒適圈?你會跳嗎?為什麼
    可能很多人都有想過一個問題——自己好像不知不覺中已經在某個圈子裡面,太過習慣、太過安逸,然後就錯過了很多豐富、精彩的生活,也希望可以改變一下自己,跳出自己比較舒服的圈子,去冒險,去嘗試更多新鮮的東西,也收穫更多。每個人應該都有想過這一點,但是真的勇於去跳出自己裙子的人並不是很多。
  • 睡前思考:跳出舒適圈真的好嗎?
    當你享受安穩的時候,總有人會對你說跳出「舒適圈」,就好像跳出「舒適圈」就是我優秀、我獨立、我成長、我高貴、我氣質、我個性.......的標籤。當你反駁的時候,總有人列舉不少名人的案例來告訴你,只有跳出「舒適圈」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變得更加優秀。於是乎,馬雲辭去老師,走上漫漫創業路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最終才成就了阿里巴巴的偉業;王健林放棄公務員工作,下海經商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才最終成就了地產巨頭「萬達集團」;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跳出學校裡的「舒適圈」,才創造出了改變世界的蘋果公司。
  • 年輕人跳出舒適圈,升華還是墮落?
    在近日熱播的《幻樂之城》裡,易烊千璽用作品講述了少年打破舒適圈的決心。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跳出舒適圈,最新一期《幻樂之城》裡,觀眾不難發現大張偉強調自己的「綜藝感」,作為導演的伊能靜則強調自己想要的是「電影感」,兩人都想堅持自己的「舒適圈」。其實,堅持舒適圈或跳出舒適圈,只是個人的不同選擇。作為年輕人的我們,面對舒適圈應該怎麼辦呢?
  • 面對「跳出舒適圈」的鼓勵,我有困惑
    這幾天,我在思考以前我是怎麼走過的:高中時要考大學,這姑且能算是一個目標,於是就努力奮鬥拼搏;大一時要選專業,但是也不知要選那個,只是知道要成績好才有選擇的權力,於是也努力學習。但當這些都過去的時候,似乎我就沒有動力了,找不到方向,就這樣複製著一天又一天,在本該朝氣蓬勃的年紀裡竟然過得死氣沉沉。
  • 如果你是普通人,想變得優秀,我勸你一定不要跳出舒適圈
    我舉個例子。你平時都不喜歡看書。小時候班級考試,你都是倒數第一第二。這樣的你,長大以後,不甘心自己在學校做個學渣,走進社會,還做一個工渣。所以你奮發圖強,逼迫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從此刻起,堅持每天學習,在五年以內成為一個知識分子,用智慧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結果很令人沮喪,你買了一堆書籍,一開始,迫不及待,想把它們啃完。
  • 大學生該不該跳出舒適圈?
    我們為什麼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呢?羅諾羅亞.索隆,曾經說過,在我們生活的道路上沒有什麼人能一輩子一帆風順,災難和阻礙才是常態。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代表著我們要主動出去面對這些挑戰,挑戰我們的大腦、挑戰我們的精神意志,這樣才能讓我們一步步變得強大,因為如果我們自己不去面對它們,總有人會替我們去面對,這個人有可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伴侶等等。
  • 乘風破浪的姐姐:跳出舒適圈,你會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無論是男女朋友還是夫妻,相處久了,雙方都會形成一些慣性思維,這就是愛情的舒適圈。比如:在愛情中,一方習慣於付出,另一方習慣於接受,在一段時間內雙方都會覺得習以為常,但是如果有一天付出的一方覺得委屈,不在想要付出,被動接受的一方一時也會處於極度的不習慣,這就會爆發矛盾,愛情也許就會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