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生活】大人才會喜歡吃的抱子甘藍

2021-02-13 德國生活報

關愛不帶貨還在自己公號有問必答的珍稀公主神經君,從訂閱「飛面神經FSM"並給本公號加星標(方法見文末),在喜歡的文章下面點「贊」和「再看」以及轉發朋友圈開始。

當然打錢也不是不行。

每一位懷揣著炙熱的大中華料理吃貨心的盆友第走進任何一間德國超市的蔬菜區,看著萬年不變的有限的幾個蔬菜品種(土豆胡蘿蔔大蔥白蘿蔔西芹大白菜包菜黃瓜番茄白蘑菇+陌生的德國蔬菜),都不免仰天長嘆一聲掬一把熱淚,轉身又奔中國超市。

但斯人如我,住得離中國超市太遠,又懶得總進城。時間長了,總結了一點西菜中做的心得,也想跟盆友們分享一下。

之前發過一篇Grünkohl入餡,竟然是薺菜的味道!(點擊左側藍字直接閱讀)。

前幾天出了「西菜中做」的第一篇西菜中做(一):不容錯過的雞油菌(點擊左側藍字直接閱讀)。

今天是第二篇。說說秋冬時令蔬菜抱子甘藍(Rosenkohl,字面意思是「玫瑰捲心菜」)。

說到抱子甘藍,因為在國內少見,很可能有盆友沒留意過。

它富含維他命和其它微量元素,是廣受追捧的「抗癌"健康食品之一。(註:請理智對待所謂"抗癌」功效。以神經君有限的能力辨別不了這種說法的真假,大家就看個樂呵。)

如果單看題圖,感覺不到它的真實大小。加上名字Rosenkohl裡含Kohl(捲心菜)這個詞,難免會誤以為是我們常見的捲心菜那樣的尺寸。

其實不然。下圖中有跟其他蔬菜的對比,顯得更直觀一些:

看見了嗎?橫穿畫面的那一枝。它們一串一串地那樣環繞在主莖上長著,大小不過是牛油果的核那樣,所以也叫迷你捲心菜。

在地裡長這樣:

圖源:Von Gohnarch,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444869

去超市買的話,一般都是分裝成小小的一網袋那樣裝著,一頓的量,大概兩歐左右。

報子甘藍本身的味道有一點苦,但是不重,很輕微,完全沒到苦瓜那個級別

因為它微苦,所以我說它是大人才會喜歡吃的蔬菜。就像香菜或苦瓜,小時候怎麼都想不通為什麼要吃這種難吃的蔬菜。後來有一天,毫無來由地,忽然就愛了。

在西餐裡,常見的做法是做沙拉,或者水煮了做配菜。我們公司食堂有時候會做,光是顏色就能看得人胃口全無,對它敬而遠之。

水煮報子甘藍。

圖源:https://www.jans-kuechenleben.de/rosenkohl-kochen/

後來有一次在外面吃飯,好像是都柏林哪家烤肉店。點了一道烤排骨,上來用烤過的報子甘藍配著(如下圖)。排骨稍有點油膩,配上焦香微苦的報子甘藍,一切恰到好處,徹底徵服了我。

從此我就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變成了它的鐵粉。

從這道震撼靈魂改變我對報子甘藍偏見的菜可以總結出一條黃金原則:

報子甘藍做得有一點焦,配著稍微油膩一些的東西,怎麼吃都合適。

那自己在家具體怎麼做呢?

當然我們可以仿照上面都柏林烤肉店的配搭,烤肉配烤報子甘藍,再喝杯啤酒。

要達到上圖的效果,不一定要用燒烤爐,用烤箱就行。

簡易做法:把報子甘藍一切兩半,用適量食用油(最好不要用花生油,有味兒)鹽和黑胡椒碎拌勻,切面朝上平鋪在烤盤裡,放中層,上下火150度烤個二十分鐘(具體時間大家注意根據自己的烤箱調整),到切面焦黃就可以拿出來。適合做配菜。

如果沒有烤箱或者想更中式一點,可以參考我按照上面的黃金原則開發的報子甘藍肉末炒飯

原料(約產出兩人份的炒飯):

新鮮報子甘藍:一小袋,隨便哪個超市買的都行。

胡蘿蔔:兩根。配色用。

絞肉(種類隨意,推薦豬肉牛肉混合,因為油脂會比牛肉多,可以跟報子甘藍的微微苦味更好地配合):200克

洋蔥:一個,切小粒。不愛洋蔥味的可以買淺色的那種,主要用來調味。

雞蛋:一到兩隻(可選)。

大蒜粉(超市調料區有賣,也可用新鮮大蒜切碎代替):少許

生薑粉(超市調料區有賣,也可用新鮮生薑切碎代替):少許

鹽:少許(按個人口味調節,也可以再加耗油花椒辣椒等其它調料,看你喜歡)

米飯:兩人份。剩飯或者現煮的飯都行。

步驟一:

胡蘿蔔切片。摘去報子甘藍最外層洗不乾淨的葉子(看情況,有的買回來品相好的洗洗就行),一切四瓣:

步驟二:

空鍋燒熱,不放油,中高火,下報子甘藍幹燒和胡蘿蔔片,撒一點鹽,適當翻炒,到報子甘藍切面都稍稍有點焦黃為止。盛起來待用。

步驟三:

放油,下洋蔥碎,大火,煎到透明到焦黃,達到我的偶像田螺姑娘所說的|美拉德反應|(點左邊藍字可以複習田螺姑娘的課程)。

步驟四:

把雞蛋打散倒入,等蛋漲起來用筷子攪開,讓碎蛋塊稍微煎出點顏色。盛出待用。

步驟五:

下少許油,放入肉末,用鏟子壓散,放點鹽和花椒等你喜歡的調料,炒香。然後倒入前面待用的報子甘藍胡蘿蔔洋蔥和雞蛋,稍微炒炒,下米飯,繼續炒,到下圖的效果就可以盛起來開飯了。如果覺得前面的鹽沒有放足,出鍋前可以補一點。

步驟六:開飯。

也許會有人問:是不是還得炒兩個菜啊?

不炒。

我給隊友宣揚所謂「中餐西吃」的道理,向來都是糊弄一鍋,然後按照西餐的格式,一人分一盤子開吃。畢竟他給我做西餐的時候也只有一個菜。

又公平有省事,營養也不欠缺。完美。

後註:我暫時想不到還有什麼可以發揮到中餐的其它德國蔬菜了。所以這個系列先告一段落。

如果你們有好主意,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注意:是本公號「飛面神經FSM"原文的評論區,轉載文章下面的評論我不一定看得到)分享,等我實踐過會再來發文。直接向我投稿也可以,就是給不起稿費。

就醬,Ramen!

若無特別標註,則本文使用的圖片來自Unsplash。

最近有朋友反應有時候找不到本公號。這是微信的新推送規則所致。要保證第一時間接到推送,有三個方法:
一,勤奮閱讀本公號每一篇文章,微信算法會識別到你對本公號的喜愛,有更新第一時間給你推送。
二,經常在看過的文章下面點擊「再看」和「贊」,微信算法會識別本公號是你喜歡的選項,第一時間給你推送更新。三,給公號加星標:點擊標題下的藍字「飛面神經FSM"打開公號頁面,然後點擊右上角三個點處(如下圖),選擇「設為星標」。

朋友圈轉發請直接文章右上角,選擇「朋友圈分享」。公眾號轉載請發私信開白名單,轉載需保留作者、來源以及本公號二維碼信息。如果有興趣及時得到更新,敬請關注本公號「飛面神經FSM」(微信號:F_S_M_CN)。
也可在微信搜索「飛面神經FSM",或掃以下二維碼直接關注:

點擊「贊」和「在看」,賦予神經君寫下去的信心

相關焦點

  • 抱子甘藍
    有一種說法,說是抱子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我想,地中海的氣候屬於涼夏型氣候,那麼,抱子甘藍應該是喜歡寒涼氣溫的。接下來的大半年裡,我對抱子甘藍的觀察也證實了這種推測。天太熱時,我看到它們並不怎麼長,但一入秋,等天氣轉涼之後,它們的主莖就突然變粗,葉柄突然大幅度加長,葉面像蒲扇一樣擴展開來,隨後便在葉柄處結出了一個個結結實實的小葉球。
  • 抱子甘藍是什麼?是甘藍嗎?
    抱子甘藍,別名芽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看上去就像「迷你」捲心菜,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由於長於菜葉「腋下」,所以才形象地稱為抱子甘藍。抱子甘藍中富含蛋白質,所以生活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的人、處於生長發育的兒童、年紀較大的父母、血壓較高的人都適宜吃抱子甘藍,來緩解自身的不適症狀。抱子甘藍不僅低卡,蛋白質含量在蔬菜家族中也算是很高的。這些小圓球們還含有超高的維生素,只要100g就能滿足你一整天的維他命C的需求 。
  • 抱子甘藍:十字花家族的抗癌能手
    中國於20世紀末開始引進並種植抱子甘藍,曾是時興一時的蔬菜,而如今在中國的許多大城市才偶有種植。這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首先,傳統的抱子甘藍種植是,極易產生成活率偏低的情況,大大佔用了有限的種植土地,不利於農業上的進一步推廣。
  • 抱子甘藍,聽說這個菜賊減肥!
    抱子甘藍植株中心不生葉球,而在莖的周圍葉腋產生小葉球,故稱抱子甘藍。抱子甘藍的芽球形狀珍奇,是像小核桃一樣的微型甘藍,風味獨特,美味可口,纖維少,品質優良,營養豐富。最常見的做法:一道清炒抱子甘藍是一道家常菜,最近幾年經常出現在餐桌上,抱子甘藍味道好,營養也豐富,有助於腸道的排毒功能,抱子甘藍小小的一枚,卻十分飽滿,像極了縮小版的包菜,卻比包菜好吃。抱子甘藍的吃法很多,像熱炒,涼拌,沙拉,烤著吃,或者煮湯等,味道都別有不同,這次呢,用清炒的方式做這個食材,味道清爽,做法簡單。
  • 很Q很有愛的綠色健康蔬菜——抱子甘藍
    生活處處充滿著驚喜,我們需要不斷去挖掘、去發現。小編喜歡為大家推薦一些美味的菜式、一些新奇的廚房趣事、一些新鮮的美食發現。。。
  • 抱子甘藍種子及栽培技術
  • 世界是捲心菜的兄弟——抱子甘藍
    抱子甘藍,別名芽甘藍、子持甘藍。
  • 引起影響抱子甘藍產量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影響抱子甘藍產量的原因是什麼?王紅旗抱子甘藍屬於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別名芽甘藍、子持甘藍 ,抱子甘藍小葉球蛋白質含量居甘藍類蔬菜之首。經檢測,每 100 g 食用部分中含有粗蛋白 4.9 g,脂肪 0.4 g,糖類 8.3 g,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礦物質 。
  • 小小捲心菜(抱子甘藍)創意做法九款
    把抱子甘藍全部掰成薄片放入一個大碗中。2. 把事先準備好的初榨橄欖油、檸檬皮屑、檸檬汁和黑胡椒分別加入碗中,與抱子甘藍薄片一起攪拌均勻。3. 再把蘋果丁、帕瑪森芝士、核桃粒、蜂蜜、海鹽倒入攪拌。4. 靜置5分鐘讓調味浸入抱子甘藍中,即可享用。
  • 【德國生活】巧切報子甘藍(特別適合爆炒);德超有賣現成的豬油
    關愛不帶貨不打廣告還在自己公號有問必答的珍稀公號主神經君,從訂閱「飛面神經FSM"並給本公號加星標,在喜歡的文章下面點關於報子甘藍Rosenkohl,我曾經寫過文章介紹過烤制配肉和炒飯兩種做法:《西菜中做(二):大人才會喜歡吃的抱子甘藍》(點擊左側藍字閱讀)。
  • 抱子甘藍炒龍利魚柳,清淡不油膩的健康美味佳餚
    抱子甘藍炒龍利魚柳By 斯佳麗WH家裡都挺喜歡吃龍利魚的, 因為它全部都是魚肉 還沒有刺,特別適老人和孩子吃。家裡還有些抱子甘藍,剛好用來搭配它。抱子甘藍的外觀看似很迷你的蔬菜,其實往往營養價值並不「迷你」,它含有硫配糖體,能抗癌防中毒;而其含有的維生素多元,養生效果好;同時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排便, 因此是不可多得具有顏值同時也有內涵的蔬菜之一。 用它與龍利魚柳一起炒, 葷素搭配, 營養更為豐富,口感更為多層,色彩更為豔麗, 是道清淡不油膩的健康美味佳餚。
  • 盆栽一株抱子甘藍,結出一捧拇指大的白菜「心」!
    有沒有一個很愛你的人,每次吃白菜的時候,他會把最嫩爽的那一口白菜「心」夾給你?有沒有一個你很愛的人,每次吃白菜的時候,你會把最嫩爽的那一口白菜「心」夾給他?小時候,臺長的爸媽都是把菜心夾給了我;現在,臺長每次都是把菜心夾給爸媽或者孩子。感受愛,可以是在時時刻刻。比如,今天咱們要聊一聊陽臺種菜話題:抱子甘藍!
  • 美味的「抱子甘藍」,掌握越冬栽培技術,肉質細嫩,輕鬆獲得豐產
    抱子甘藍,又被大家稱為芽甘藍,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類蔬菜的一個變種。抱子甘藍莖直立,植株外形很象不結球甘藍,植株高大,其中心不著生葉球,葉腋間著生許多小葉球,如子依附於母懷,故被形象稱作抱子甘藍。根據葉球大小,抱子甘藍可以分為大抱子甘藍和小抱子甘藍兩種類型。大抱子甘藍小葉球直徑大於1釐米,小抱子甘藍小葉球小於1釐米。抱子甘藍的食用方法多樣,可以炒食、鮮食、速凍等。
  • 抱子甘藍應該如何栽培,老農告訴你這幾點經驗,快來看看吧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抱子甘藍的栽培。抱子甘藍屬十字花科蕓薹屬作物,是甘藍的同類。其生育特徵是:莖伸長葉片下的腋芽發育成球狀,數個小芽球著生在莖上,形狀獨特,恰似孩子依偎在母親身邊,故因此而得名。抱子甘藍較普通甘藍纖維少,品質柔嫩,甜味較濃,且富含各種營養成分。
  • 超漂亮的一個蔬菜,抱子甘藍的詳細種植步驟及注意事項
    抱子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地區,記得多年前超火的一部經典美劇《 Friends》中也有它的靚影。
  • 源自地中海沿岸的綠色蔬菜——抱子甘藍,蔬菜沙拉的主要食材之一
    前言 抱子甘藍又名芽甘藍、子持甘藍,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是歐洲、北美洲國家的重要蔬菜之一。生長習性 莖幹直立,植株高大,葉片為長柄匙狀葉,每葉的腋芽均可以形成桌球大小的完整甘藍球,每個小葉球均由40多片球葉包裹而成。喜冷涼氣候,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22℃。耐寒性強,可耐-3℃的短期低溫而不受凍害。但耐熱性較弱,溫度高於23℃,結球不良。不耐乾旱,適宜在黏質、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培。
  • 米其林三星餐廳招牌菜|香嫩鹿肉配抱子甘藍菜
    難度難 💪   30分鐘準備   15分鐘烘焙時間   0分鐘靜置時間食材份數:-3+500 克 鹿背脊肉 (剔除脂肪)2 茶匙 野味佐料500 克 抱子甘藍30 克 松子仁150 毫升 野味或蔬菜高湯20 克 黃油
  • 羽衣甘藍、孢子甘藍、洋薊...網紅「洋」蔬菜,你了解多少?
    在這些點擊量超高的菜單中,有幾款看起來不太眼熟的「洋」蔬菜出鏡率尤其高,其中的代表就是羽衣甘藍、抱子甘藍、洋薊、蘆筍。減脂利器羽衣甘藍,擺盤神器抱子甘藍,地中海之星洋薊和牛排搭檔蘆筍,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的身世吧!羽衣甘藍在德國是一種冬季常見的大眾蔬菜,又叫「綠菜」,食用時通常醃製成酸菜。
  • 春天鮮美的味道---筍片炒抱子甘藍
    抱子甘藍,迷你的小包菜,以前只在國外的電影裡見過,而第一次接觸是在馬來西亞吃到,就立刻被它迷住了,除了外表
  • 甘藍=包菜?
    當我過渡到「白菜一甘藍」這一對牽手成功的案例時,從教室的某個角落傳來一聲:「老師,什麼是甘藍」,我下意識地回答:「甘藍就是我們吃的包菜呀」。雖然學生被我機智的回答給「搪塞」過去了,但說實在的,剩下的半節課我都在想甘藍與包菜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