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不帶貨還在自己公號有問必答的珍稀公號主神經君,從訂閱「飛面神經FSM"並給本公號加星標(方法見文末),在喜歡的文章下面點「贊」和「再看」以及轉發朋友圈開始。
當然打錢也不是不行。
每一位懷揣著炙熱的大中華料理吃貨心的盆友第走進任何一間德國超市的蔬菜區,看著萬年不變的有限的幾個蔬菜品種(土豆胡蘿蔔大蔥白蘿蔔西芹大白菜包菜黃瓜番茄白蘑菇+陌生的德國蔬菜),都不免仰天長嘆一聲掬一把熱淚,轉身又奔中國超市。
但斯人如我,住得離中國超市太遠,又懶得總進城。時間長了,總結了一點西菜中做的心得,也想跟盆友們分享一下。
之前發過一篇Grünkohl入餡,竟然是薺菜的味道!(點擊左側藍字直接閱讀)。
前幾天出了「西菜中做」的第一篇西菜中做(一):不容錯過的雞油菌(點擊左側藍字直接閱讀)。
今天是第二篇。說說秋冬時令蔬菜抱子甘藍(Rosenkohl,字面意思是「玫瑰捲心菜」)。
說到抱子甘藍,因為在國內少見,很可能有盆友沒留意過。
它富含維他命和其它微量元素,是廣受追捧的「抗癌"健康食品之一。(註:請理智對待所謂"抗癌」功效。以神經君有限的能力辨別不了這種說法的真假,大家就看個樂呵。)
如果單看題圖,感覺不到它的真實大小。加上名字Rosenkohl裡含Kohl(捲心菜)這個詞,難免會誤以為是我們常見的捲心菜那樣的尺寸。
其實不然。下圖中有跟其他蔬菜的對比,顯得更直觀一些:
看見了嗎?橫穿畫面的那一枝。它們一串一串地那樣環繞在主莖上長著,大小不過是牛油果的核那樣,所以也叫迷你捲心菜。
在地裡長這樣:
圖源:Von Gohnarch, CC BY-SA 3.0,去超市買的話,一般都是分裝成小小的一網袋那樣裝著,一頓的量,大概兩歐左右。
報子甘藍本身的味道有一點苦,但是不重,很輕微,完全沒到苦瓜那個級別。
因為它微苦,所以我說它是大人才會喜歡吃的蔬菜。就像香菜或苦瓜,小時候怎麼都想不通為什麼要吃這種難吃的蔬菜。後來有一天,毫無來由地,忽然就愛了。
在西餐裡,常見的做法是做沙拉,或者水煮了做配菜。我們公司食堂有時候會做,光是顏色就能看得人胃口全無,對它敬而遠之。
水煮報子甘藍。
圖源:https://www.jans-kuechenleben.de/rosenkohl-kochen/
後來有一次在外面吃飯,好像是都柏林哪家烤肉店。點了一道烤排骨,上來用烤過的報子甘藍配著(如下圖)。排骨稍有點油膩,配上焦香微苦的報子甘藍,一切恰到好處,徹底徵服了我。
從此我就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變成了它的鐵粉。
從這道震撼靈魂改變我對報子甘藍偏見的菜可以總結出一條黃金原則:
報子甘藍做得有一點焦,配著稍微油膩一些的東西,怎麼吃都合適。
那自己在家具體怎麼做呢?
當然我們可以仿照上面都柏林烤肉店的配搭,烤肉配烤報子甘藍,再喝杯啤酒。
要達到上圖的效果,不一定要用燒烤爐,用烤箱就行。
簡易做法:把報子甘藍一切兩半,用適量食用油(最好不要用花生油,有味兒)鹽和黑胡椒碎拌勻,切面朝上平鋪在烤盤裡,放中層,上下火150度烤個二十分鐘(具體時間大家注意根據自己的烤箱調整),到切面焦黃就可以拿出來。適合做配菜。
如果沒有烤箱或者想更中式一點,可以參考我按照上面的黃金原則開發的報子甘藍肉末炒飯。
原料(約產出兩人份的炒飯):
新鮮報子甘藍:一小袋,隨便哪個超市買的都行。
胡蘿蔔:兩根。配色用。
絞肉(種類隨意,推薦豬肉牛肉混合,因為油脂會比牛肉多,可以跟報子甘藍的微微苦味更好地配合):200克
洋蔥:一個,切小粒。不愛洋蔥味的可以買淺色的那種,主要用來調味。
雞蛋:一到兩隻(可選)。
大蒜粉(超市調料區有賣,也可用新鮮大蒜切碎代替):少許
生薑粉(超市調料區有賣,也可用新鮮生薑切碎代替):少許
鹽:少許(按個人口味調節,也可以再加耗油花椒辣椒等其它調料,看你喜歡)
米飯:兩人份。剩飯或者現煮的飯都行。
步驟一:
胡蘿蔔切片。摘去報子甘藍最外層洗不乾淨的葉子(看情況,有的買回來品相好的洗洗就行),一切四瓣:
步驟二:
空鍋燒熱,不放油,中高火,下報子甘藍幹燒和胡蘿蔔片,撒一點鹽,適當翻炒,到報子甘藍切面都稍稍有點焦黃為止。盛起來待用。
步驟三:
放油,下洋蔥碎,大火,煎到透明到焦黃,達到我的偶像田螺姑娘所說的|美拉德反應|(點左邊藍字可以複習田螺姑娘的課程)。
步驟四:
把雞蛋打散倒入,等蛋漲起來用筷子攪開,讓碎蛋塊稍微煎出點顏色。盛出待用。
步驟五:
下少許油,放入肉末,用鏟子壓散,放點鹽和花椒等你喜歡的調料,炒香。然後倒入前面待用的報子甘藍胡蘿蔔洋蔥和雞蛋,稍微炒炒,下米飯,繼續炒,到下圖的效果就可以盛起來開飯了。如果覺得前面的鹽沒有放足,出鍋前可以補一點。
步驟六:開飯。
也許會有人問:是不是還得炒兩個菜啊?
不炒。
我給隊友宣揚所謂「中餐西吃」的道理,向來都是糊弄一鍋,然後按照西餐的格式,一人分一盤子開吃。畢竟他給我做西餐的時候也只有一個菜。
又公平有省事,營養也不欠缺。完美。
後註:我暫時想不到還有什麼可以發揮到中餐的其它德國蔬菜了。所以這個系列先告一段落。
如果你們有好主意,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注意:是本公號「飛面神經FSM"原文的評論區,轉載文章下面的評論我不一定看得到)分享,等我實踐過會再來發文。直接向我投稿也可以,就是給不起稿費。
就醬,Ramen!
若無特別標註,則本文使用的圖片來自Unsplash。
點擊「贊」和「在看」,賦予神經君寫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