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怎麼裱紙及成畫的裝裱

2021-02-25 書畫森林

一、裝裱

1、畫工筆畫怎樣過稿、怎樣裱紙?

(1)選好紙或絹,裁得比素描稿四周大出一至兩個公分,準備以後裱紙時塗膠水或漿糊用。

(2)素描稿放在熟紙或絹的下面,用HB的鉛筆輕輕地把稿子描下來,輪廓要描清楚,筆痕不要太重,以免將來勾墨線時壓不住拷貝留下的鉛筆線。

(3)找一張普通白紙裁得同素描稿一樣大,用來做襯紙。因熟紙或絹一般都很薄呈半透明狀,下面襯白紙,作畫時容易看清畫面效果。把襯紙打溼讓其完全漲開再用漿糊或膠水貼在畫板上。

(4)待襯紙幹後,把拷貝好的正稿放在上面用噴嘴或噴壺把紙噴溼,等紙完全漲開趁溼把畫紙四周反面塗上一至兩公分的膠水或漿糊粘牢,幹後就可以作畫了

2、怎麼把紙裱好

裱紙對於畫工筆畫來講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不注意會造成漏礬,給以後的工作帶來不便。

在整個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稿用紙一定要比素描稿四邊大出一至兩公分,用來塗膠水或漿糊,要不然畫面會變小。

(2) 畫板平放在桌面上,往紙或絹上噴水要適量,太多的水會衝掉畫紙表面的膠礬水,還會把紙漲裂。噴水太少,紙或絹不能完全漲開,在作畫時,紙面還會不平整。所 用的噴壺或噴嘴噴出的水最好是霧狀,這樣比較均勻。水在紙面最好是薄薄噴一層,讓水滲到紙裡去以後,再用膠水或漿糊粘到畫板上。

(3)畫紙上有水時,不要用手摸,更不要用布擦或用吸水紙吸,這樣會造成漏礬。

3、為什麼工筆畫要把紙或絹裱在畫板上畫?

不論是熟紙或是熟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溼漲、幹縮。每當紙上有水時紙會漲大,幹了以後恢復原樣。生宣紙或生絹不存在這個問題,水在生紙上很快就會滲化, 漲、縮不明顯,所以畫寫意畫不需要把紙裱起來。熟紙熟絹上過膠礬水,水在紙面上不滲化,當畫面上某個部分開始渲染有水時,有水的地方紙面變松高低不平,染 的地方越多,紙面就會越不平整,染上去的顏色會隨著紙面凸凹出現水漬,顏色是上不勻淨的。所以在作畫以前,先把紙噴溼,讓紙或絹漲開,然後趁溼把紙的四邊 塗上膠水或漿糊裱在畫板上。待幹後紙完全平整,乾濕都不會變形了,作起畫來才方便。

一幅完整的工筆畫,需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於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畫大多畫在易破碎的宣紙上或絹類物品上的。裝裱也叫「裝磺、「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後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裝裱還可以分為原裱和重新裝裱,原裱就是把新畫好的畫按裝裱的程序進行裝裱。重新裝裱就是對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於管理收藏保管下善,發生空殼脫落、受潮發黴、糟朽斷裂、蟲蛀鼠咬的傳世書畫及出上書畫進行裝裱。經過裝裱的書畫,牢固、美觀,便於收藏和布置觀賞。而重新裝裱的古畫,也會延長它的生命力。

古人說:「古蹟重裱,如病延醫……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手而斃。」 那麼中國畫裝裱的程序是怎樣的呢?一般是先用紙託裱在繪畫作品的背後,再用絞、絹、紙等鑲邊,然後安裝軸杆成版面。傳統的裝裱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三大類。原裱的繪畫不論畫心的大小、形狀、及裱後的用途,都只有託裱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只是畫心的託裱是整個裝璜工藝中的重要工序。而舊書畫的重新裝裱則就相當困難了。首先要揭下舊畫心,清洗汙黴,修補破洞等,再按新畫的裝裱過程重新裝裱。

相關焦點

  • 工筆畫怎麼裱紙 及成畫的裝裱
    2、怎麼把紙裱好 裱紙對於畫工筆畫來講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不注意會造成漏礬,給以後的工作帶來不便。 3、為什麼工筆畫要把紙或絹裱在畫板上畫?不論是熟紙或是熟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溼漲、幹縮。每當紙上有水時紙會漲大,幹了以後恢復原樣。
  • 基礎 | 工筆畫怎麼裱紙 及成畫的裝裱
    因熟紙或絹一般都很薄呈半透明狀,下面襯白紙,作畫時容易看清畫面效果。把襯紙打溼讓其完全漲開再用漿糊或膠水貼在畫板上。(4)待襯紙幹後,把拷貝好的正稿放在上面用噴嘴或噴壺把紙噴溼,等紙完全漲開趁溼把畫紙四周反面塗上一至兩公分的膠水或漿糊粘牢,幹後就可以作畫了2、怎麼把紙裱好裱紙對於畫工筆畫來講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不注意會造成漏礬,給以後的工作帶來不便。
  • 【如何裱紙:紀梵】如何裱好水彩紙
    作者:@紀梵水彩              在學習的開始,裱紙成了我的第一堂課,用的水多了,紙就皺了,怎麼辦很不知所措,網上說需要裱紙,但是它們沒說仔細的去說應該怎麼去做。三言兩語一帶而過,總是裱不太好,用起來也是皺皺巴巴,要不然就是膠就開了,粘不住。當時以為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拿著膠條粘到紙上不就完了嘛,哪有那麼複雜,但是,直到我 失敗了好多回以後,終於知道了,裱紙啊,還真的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如何裱好水彩紙,這就成了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去辦的難題。       下面我就開始仔細講講裱紙的技巧,如何很快有很好的,裱好水彩紙。
  • 裱以糊就——淺談書畫裝裱中的漿糊
    在今天, 文博部門的書畫修復工作遵循新的修復理念,對書 畫文物保護領域的黏合劑——漿糊的製作要求更85 高。其中包括:漿糊對紙張的副作用要降到最低;漿 糊在使用上要能做到可逆,不影響裱件日後的重 裝;漿糊在使用時要能達到糊性適中,漿糊的穩定 性和黏性均達到對裱件最有利的條件。
  • 【裱畫知識】三分畫七分裱
    圖中裝裱師正在「揭裱」,就是將原來裱畫的背紙和託紙都揭掉,以便於重新進行裝裱。  裝裱主要有「託」、「裱」、「裝」三大基本工序。「託」是裝裱的第一道工序,一般稱「託畫」或「託畫心」,是指用漿糊在書畫家的作品背後加託一層宣紙。
  • 三分畫,七分裱,吳裝蘇裱知多少!
    以沈周、文徵明、唐寅與仇英為代表的明代「吳門畫派」文人畫,尚意趣、精筆墨,繼承「士氣」的元人繪畫傳統,表現自己的品格情懷。文人畫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吳裝蘇裱・世代風雅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著文人思想,而書畫裝裱藝術也講求「技在畫裡,藝在畫外」,反映了中國傳統的重視「內在美」的審美觀。這也是藝術格調高雅的文人畫與書畫裝潢意境的內在統一。選料對蘇裱作品是至關重要的。
  • 人靠衣裝,畫要裱裝,認識書畫手工裝裱的種種好處……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人靠衣裝、馬靠鞍裝、佛靠金裝、畫靠裱裝」,書畫作品也是這樣,經過裝裱後的書畫作品平整堅挺,易於舒捲張掛,不僅能給作品帶來保護作用,而且還能增加視覺上的美感效果,也只有裝裱之後的作品,才能發揮作品最大的效果。
  • 裝裱書畫:為什麼要用傳統漿糊,而不用膠膜機裱?
    起初,古人只是將書畫簡單的加厚、加固,即在書畫作品的背面用麻紙布帛等粗料粘託裱褙。後來隨著書畫裝裱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在書畫作品四周鑲嵌綾絹等絲織品裝飾外緣,並在背面託紙使其加固定型的完整裝裱工藝。經過裝裱後的書畫作品平整堅挺,易於舒捲張掛,且方便收藏和流傳。
  • 三分畫,七分裱,收下這份畫框裝裱指南
    經此遭遇,後來在參觀展覽、藝術工作室時,每每見到與畫作相得益彰的精美畫框,總是迷戀不已。中國古語「三分畫,七分裱」所言非虛,更深刻認識到畫框裝裱實為一門藝術。也常暗自琢磨,新時代的 畫框裝裱,怎樣裝出現代感,讓陳列更具藝術範?
  • 字畫裝裱:書畫裝裱款式大全,8種款式要了解
    只有經過託裱畫心,使之平貼,再依其色彩的濃淡、構圖的繁簡和畫幅的狹闊、長短等情況,配以相應的綾錦紙絹,裝裱成各種形式的畫幅,使筆墨、色彩更加豐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藝術性。 書畫保存,不裝裱可不是個好方法。本文帶大家看看立軸、對幅、條屏、通景屏、鏡片、冊頁、橫披、手卷裝裱過後,都是什麼樣子。
  • 《盧青說畫,自說自畫》不是很成熟的畫,裝裱起來感覺也很好
    民間有句俗語『三分書畫七分裱』。這是強調裝裱對於一幅字畫的重要作用。有人就誤會了,認為裝裱比畫面本身還重要。有點輕視了書畫家了。其實不是只有中國書畫重視裝裱。我看到西方也有這種觀點,他們說『畫框是對畫家的獎賞』。而攝影作品在展覽時也要裝上框子。
  • 收藏 | 書畫裝裱款式大全
    裝裱也叫「裝磺、「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即以各種綾錦紙絹對古今紙絹質地的書畫作品進行裝裱美化或保護修復。在宣紙和絹素上所作的書畫,因其墨色的膠質作用,畫面多皺摺不平,易破碎,不便觀賞、流傳和收藏。
  • 書畫裝裱離不開漿糊,好漿糊才能裱好畫,教你手工古法製作漿糊
    古人曾謂:「三分畫七分裱」、「人靠衣裝,馬靠鞍」,好的裝裱,不僅能給作品帶來保護作用,而且還能增加視覺上的美感效果,其用意均是在闡述裝裱藝術的重要性,其中裝裱最重要的材料就是宣紙和漿糊。餘往往入少細研薰陸香末,出自拙意,永去蠹而牢固,古人未之思也」;明代周嘉胄就在《裝潢志》就有關漿糊使用的說明,「表之於糊,猶墨之於膠,墨以膠成,裱以糊就。膠用善則靈液清虛,糊用佳則卷舒溫適。調用之宜、妍媸攸賴」;漿糊使用得當,好漿糊才能裱好畫,確實如此漿糊製作主要分為洗粉、衝制、使用前的調配等階段。
  • 手工書畫裝裱是如何煉成的,一人簡說
    隨著時代的發展,漿糊的製作、防腐裝裱用紙的選擇,以及古畫的除汙、修補、染黃等會在一些古籍中看到。有些是專業書籍,有些是書家畫家的個人雜記。其中有一本比較專業,也比較好找到的裝裱技巧書。明代周嘉胄著有《裝璜志》如果想要了解裝裱,一定必讀這本書。三分畫,七分裱其實不止是三分畫,七分裱。
  • 名人字畫要不要裱?
    為了能讓名人字畫保存的時間更久,更能耐得住歲月的摧殘,所以才出現了裝裱工藝。 名人字畫裝裱簡單地說就是將名人書寫、畫好的字畫作品配以宣紙、綾、絹、宋錦等裝裱材料再用天然麵粉製成的糨水粘料黏在一起,以實現良好的展示、保護和收藏的目的。優秀的字畫裱件具有形美、挺拔、柔軟和保存壽命長等特點。
  • 人靠衣裝,畫仗裱褙.
    依據現代漢語詞典,裱畫更為精準的表達是「裱褙」,亦作「裱背」。拆解開兩字,分開了解:書畫的正面向外者,謂之裱。簡單記憶:礻字旁代表裝裱用綢緞,而右邊表就是畫表面。無染素紙襯託其背者,謂之褙。礻字代表的綢緞,粘連著無字畫的那面。所以,但凡裱褙都是雙面的工藝噢。掛軸的畫作部分稱為畫心。
  • 「三分畫七分裱」,中國獨門絕技,能讓破損字畫起死回生!
    古代稱裝裱為「裱背」,亦稱裝潢,又稱「裝池」。書畫裝裱既是我國傳統工藝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書畫藝術獨有的表現方式。精美的書畫作品是書畫本身加上優良工藝裝裱結合的產物,其缺一不可。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精美的裝裱會使畫作更加具有藝術觀賞價值。關於裝裱工藝在行業內一直保持著三個原則:裝飾性、保護性、實用性。
  • 一裱千年!上饒俞文軍,以手工裝裱技藝,為字畫增色添彩
    俞文軍在欣賞自己的書法作品俞文軍裝裱演示俗話說,「三分畫心,七分畫裱」,鮮花也要綠葉扶。俞文軍裝裱演示俞文軍的字畫裝裱是傳統手工技藝,這在上饒為數不多。他的文錦齋,選料精良、配色文雅、裝制熨貼、整舊得法、形式多樣、裱工精妙,受到書畫人士推崇。
  • 如何自己裱裝書畫作品
    品訂裱式 畫心修整後,根據字畫的幅度大孝形狀及內容分別裝裱成畫片、條幅、手卷和冊頁等形式。①畫片。字畫四周鑲嵌綾絹、扶背後裝入鏡框的稱「畫片」,也稱「鏡心」,有橫式和立式兩種。橫式的裱綾,上下兩條邊大小相同,兩條立柱應比上下的兩條綾邊寬。立式的兩條綾邊相同,天頭要比地頭略大。②條幅。俗稱「中堂」。立式畫心可裱成一色、二色或三色條幅。
  • 裱畫記《三》—裝裱款式--手卷
    手卷的裝裱分為大鑲和小鑲兩種形式。大鑲手卷比較複雜,其引首,畫芯和託尾三部分都鑲以「綾圈」中,並與天頭一起以隔界相連接。明代*周嘉胄云:「每見宋裝名卷,皆紙邊,至今不脫,今用絹折邊,不數年便脫,切深恨之」。可見周嘉胄不贊成以絹綾裝裱手卷,只因「不數年便脫」。但採用紙鑲,雖具永不脫之優點,卻又有不甚牢固和「無華」之弊。以絹綾鑲的書畫裱件的確比紙鑲的書畫裱件更容易脫落,或出現綾絹與託紙分離的現象。這是因為綾絹與紙相託或鑲接不及紙與紙相託或鑲接牢固的緣故。但這並非是絕對的,亦有百年以上綾絹鑲的書畫裱件至今不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