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一村民用倆小時挖出一個「大腳板苕」!

2020-12-13 樂山小城大事

近日,樂山市夾江縣的村民冷正華的家人從地裡挖出了一個約40斤重的「腳板苕」,引得全村人嘖嘖稱奇。

日前,小編來到冷大爺的家裡,他迫不及待地擺出了前幾天剛收穫的「腳板苕」。「腳板苕」外觀比較完整,表皮油潤,由10多個大分叉組成,這些大的分叉又延伸出了更多的小分叉。

大家你看看我摸摸,都很好奇。有熱心鄰居搬來了臺秤,要秤秤它到底有多重。

冷大爺的兒媳婦黃桂芳說:「剛挖出來的時候還要重一點,放在家裡幾天時間水分蒸發了一點,現在過了一個星期還有近40斤。」

黃桂芳說,腳板苕的種子是今年4月種在家門前的枇杷地裡的。日前,眼看其到了成熟的時候了,她便準備將其挖回家。當時,她用工具把土刨開,刨了20多分鐘發現腳板苕僅露出了一小頭,她突然感覺到,自己在挖的可能是個大傢伙。為了不挖壞,她小心翼翼地足足挖了近兩個小時,終於把整塊莖全部挖了出來。

87歲的冷大爺介紹說:「我們家種腳板苕很多年了,往年最大的只有幾斤,沒想到今年的腳板苕出了一個奇蹟,40斤,一輩子都沒有看到過這麼大的腳板苕。」

小編上網查了一下,腳板苕屬於薯蕷科,別名有淮山、火苕、毛薯、雞窩薯等。腳板苕因其地下塊莖扁,塊莖呈腳板狀或不規則的團塊,質堅體重形似腳掌而得名。

黃桂芳說自己也覺得奇怪,今年她種植方法都和往年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她猜測是由於給枇杷樹施過肥,有可能「腳板苕」根系發達,充分吸收了枇杷樹的肥料,才長成了這麼大的「大個兒」。

說到如何處理這個大塊頭,黃桂芳表示先讓大家看看,拍拍照片。適當的時候分給親戚朋友,大家一起來分享。

來源於:夾江發布

相關焦點

  • 樂山夾江現40斤重腳板苕 村民花費兩小時挖出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日,樂山市夾江縣村民冷正華的家人從地裡挖出了一個約40斤重的腳板苕,引得該村人嘖嘖稱奇。冷正華家收穫的腳板苕外觀完整、表皮油潤,由10餘個大分叉組成,大分叉又延伸出了小分叉。村民冷正華家中挖出的腳板苕 供圖 夾江縣委宣傳部  冷正華的兒媳婦黃桂芳說:「剛挖出來的時候,這個腳板苕還要重一些,這幾天放在家裡水分蒸發了一點,現在還有近40斤。」
  • 家鄉浠水 那苕種,那苕秧,那苕藤,那苕果兒,那無限的相思!讓你會心開一個玩笑,看吶,好大個苕!
    苕跟蕎麥高粱芝麻黃豆一樣,劃歸五穀雜糧之屬,不種田裡,也不種地裡,只能種在山坡、田邊或地頭。即使如此,苕的地位也略勝一籌,別的雜糧挖個坑放個營養缽也許就是它安身立命之所,種苕之地卻是一壟一壟的,既平整又深厚,雜草除淨,土質疏鬆,實在是被人偏愛的。再來看選種。每年種冬之際,苕從地裡被翻出,那些個頭大表面糙的,當之無愧地留下來做苕種了。
  • 周增光:用「鐵腳板」為村裡爭了光
    近兩年來,相繼榮獲省市人居環境整治典型示範村、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掃黃打非示範村等一系列榮譽,村黨員幹部的一雙雙「鐵腳板」和一副副「熱心腸」,被群眾銘記點讚,其中有個叫周增光的小夥子,微信運動步數在村兩委班子成員中經常霸佔榜首,村裡領導誇讚他,用「鐵腳板」為村裡爭了光。
  • 樂山一河灘現大量古銅錢 村民挖出開元通寶賣50元一枚
    前不久,在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境內岷江邊驚現大量古銅錢,附近不少村民前來河灘地裡 「 挖寶貝 」。目前,當地相關部門已發布公告稱,河道中挖出的古代銅幣屬於國家所有,將依法進行追繳。目前,當地相關部門已發布公告稱,河道中挖出的古代銅幣屬於國家所有,將依法進行追繳。村民忙著挖銅錢開元通寶賣50元一枚寬闊的岷江河灘地上,不少人手中拿著鐵鏟、釘耙、鋤頭,在裸露的石頭縫中邊挖掘邊尋找著什麼……原來,他們在尋寶——挖銅錢。
  • 四川一河灘現古銅錢,有村民挖出開元通寶,官方:屬於國家所有
    16日,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岷江邊,驚現大量的古銅錢,附近村民得知這一消息後,不少村民前往河灘趕去「挖寶」!村民們散布在江邊淺淺的河道上,有的彎腰,有的蹲著,他們仔細地搜尋著,生怕錯過一個銅錢。村民們挖出的銅幣多以唐代的開元通寶和清朝乾隆通寶為主價值不菲。
  • 河南中牟河裡挖出大量宋代古幣 眾村民淘金(圖)
    11月30日下午,中牟官渡鎮小王村賈魯河地段,河道治理施工隊從河裡挖出古錢幣,消息不脛而走,附近村民紛紛趕來「淘金」。有年長者稱,70多年前,該地段曾有多艘走私貨船在該地域沉陷。12月1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米寬的賈魯河兩岸,聚集了近百名村民,坑坑窪窪河灘上都是淤泥。村民們穿著膠鞋把淤泥抓在手裡,尋找著裡面的「寶貝」。「我找到了一大串。」一村民歡呼。
  • 村民挖地挖出10多條"兩頭蛇", 嚇死!還以為是大蚯蚓呢……
    4月1日上午10點多,,天元區雷打石鎮龍巖村一村民小唐在田裡挖土時,挖出一個約半米深的土坑,突然翻出10多條扭成一團的「大蚯蚓」,每條大約有筷子粗細,長度約為12釐米。此時,小唐還以為是大蚯蚓,準備將「大蚯蚓」丟到一邊,靠近一看竟發現它們是蛇,背部有鱗呈黑褐色,腹部呈紅色,且蛇身兩端都有一個「頭」,其中一個頭還不時吐出信子,這可把小唐嚇了一跳。(把小編也下來一跳!
  • 樂山夾江戴好疫情低風險區「鬆緊帶」
    就在幾小時前,四川省衛健委首次公布了全省183個縣(市、區)疫情分區分級情況,夾江被劃分為「低風險地區」。「根據要求,低風險地區要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同時加強對疫情的監測」,夾江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風險級別劃分給夾江戴上了「鬆緊帶」,生產生活要「鬆綁」,監控防範要「緊綁」。
  • 村民挖出一堆木炭,考古隊連挖15年,出土一件山西「鎮館之寶」
    特別是在陝西省,因為陝西省是全國最為著名的文物大省,西安更是十三朝古都,在土地下面埋葬了大量的帝陵,當然更多的則是一些王公貴族,為此在幾十年前的時候,西安土地下挖出文物或者墓葬
  • 一名基層黨員的抗疫「鐵腳板」是如何練成的?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11日電題:一名基層黨員的抗疫「鐵腳板」是如何練成的?新華社記者張嘯誠、杜剛1月底以來,並不熱愛運動的阿曼吐爾·依沙木丁,為抗「疫」幾乎每天步數超過2萬步,村民們誇他練就了一雙「鐵腳板」。
  • 它似紅薯,一棵可收10斤,卻被網友說比豬肉還貴,您認識嗎
    在農村,越來越多的農民種植粗糧,不過隨著種植量的不斷增加,粗糧的價格也變得非常的低,一些農戶甚至還出現了虧本的情況,農民也想著辦法來彌補虧損,引種新的品種,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方式,一些很不尋常的粗糧也漸漸的走入人們的視線。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粗糧,它似紅薯,一棵可收10斤,卻被人們說比豬肉還貴,您認識嗎?
  • 地道名吃夾江腐乳!12道工藝成就美味,唇齒留香一吃難忘
    而夾江的腐乳,正是其中翹楚。夾江腐乳,在清朝鹹豐年就有了,但凡吃過這美味腐乳的人,無不感嘆這味道真的絕了!用筷子夾出來一塊,那股鮮香就像是從現場飄過來的,一下子勾起食慾。沾一點放入嘴裡,細膩的一抿就化了,鮮爽席捲口腔。
  • 夾江的美食地圖,好吃的寶藏小城
    夾江,一座好吃到讓人吃醋的寶藏小城。夾江縣因青衣江在此形成「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江碧水自中流」的絕妙景觀而得名。在老饕面前,提到夾江,腦子裡旋轉的不是走向,而是美食地圖。千年紙鄉,西部瓷都。還有夾江最近超火的鐵路軌道,成為了很多人拍照打卡的聖地。01夾江人的幸福感從多樣的早餐開始在快節奏的城市,早上很難認真停下來去吃一頓早餐。
  • 【美食美篇】在土灶裡面烤苕
    文∕趙青蓮    今天早上,我到菜場轉悠,見到一個老漢攤子前擺著幾個大 苕,很感興趣,思緒一下子想起了童年時代挖苕的樂事。那時,有苕吃,自然是增添了很多開心事,很多種吃法可以讓我們百吃不厭。往往在新苕還沒有上市的時候,母親便去田裡,挖一籃子小苕,削皮後,放在米飯底下,等飯炒好以後,小苕香噴噴的,軟潤甜膩,越吃越香。
  • 超市 | 一塊裹著油辣子的川味腐乳,夾江腐乳竟然火了150多年!
    就連不愛吃腐乳的人,也都愛上了夾江腐乳,上架之後短短的時間就擁有了回頭客!夾江腐乳的製作非常謹慎,一年限產5000壇,不求多,但必須每壇都拿的出手。每一塊腐乳都必須經過百年前12道工藝製作,達到「盤中疊玉壘,箸下繞乳香」,讓吃到的人都稱讚其美味。先要挑選外形飽滿、色澤光亮的黃豆,需浸泡8小時,清洗去雜。用傳統石磨磨漿,濾豆渣後用大火熬製,點滷攪拌製成豆腐。
  • 夾江人最愛吃的豆腐腦居然有三種不同風格?80%的夾江人都表示不曉得
    推薦:王記豆腐腦(夾江城區吉慶街)、六六豆腐腦(夾江城區吉慶街)、淑明豆腐腦(夾江城區小東街)  完美組合:雞絲豆腐腦+蒸餃  豆腐腦是夾江人早餐最喜愛的食物  夾江豆腐腦可不同於其他豆腐腦,一定要搭配上蒸餃才算最完美的組合。蒸餃全是手工擀皮,皮薄綿軟,肉餡鮮美,再配著店家的紅油蘸料,真是一個「爽」字了得。
  • 湖北:用好大數據 不丟大腳板
    圖為近日,該市點軍區紀檢監察幹部到聯棚鄉泉水村向村民了解產業扶貧資金落實情況。唐強 攝「您家是哪年脫貧的?區裡摘帽後,後續發展項目保障得怎麼樣?」初冬時節,在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王家村水庫邊,該區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來到村民王明崇家,詳細了解脫貧後「四不摘」落實情況。
  • 【鄉土-散文】隨風飛揚|宰苕藤的女人
    整整過了一千年,黔江縣令翁若梅才在一個饑荒年,把紅薯從他的老家福建帶到我們的家鄉來。從此,這土家苗寨的山山嶺嶺田間地頭,才有了除包穀、洋芋、高粱、黃豆、小麥、蕎子之外的又一個主糧——紅苕。 禾花也許沒讀過李白的詩,也不知道紅苕是哪時候傳到黔江來的。她只曉得,她們家祖祖輩輩,都和紅苕洋芋有著過命的交情。
  • 腳板蘿蔔
    富水出口,遼闊河面上,兩岸過水鄉親,笑語不斷,一篙緊著一篙;門市部三尺櫃檯,南貨百貨,琳琅滿目;隔壁農資倉厙,大擔小擔,你來我往。.真是:一篙撐笑語,三尺暖鄉情。經人帶路,在渡口河堤邊不遠,一個商鋪後面,找到一戶賣腳板蘿蔔的人家。水泥兩層樓房,座北朝南,靠河堤一側是邊門。一後生開門,先要答應其價錢,出價:每斤4元。然後,再帶進樓內。緊挨廚房的牆邊,幾個大缸,一米多高,兩人才能合圍,牆上一扇窗,被大樟樹樹蔭遮擋著,木蓋上縫隙用舊衣塞得嚴嚴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