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核心功法,看到賺到!

2021-02-23 太極拳公開課

人們一直認為打太極拳是慢悠悠的、軟綿綿的,因此比喻做事為打太極拳。許多人覺浸在「用意不用力「的要領裡,認為打太極拳只用意不用力,練起拳來也慢悠悠、軟綿綿的。打太極拳為什麼要慢?有人說是「物極必反」,意思是說慢到極點就是快,實際上,你不動,就不會產生效果。打太極拳真的不用力嗎?其實是指不用拙力,意與力是相互作用的,反過來,沒能力,意也就沒有作用。太極拳高手陳發科先生曾說過,「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拙力,但不說用意不用勁,太極拳可稱為「棚勁拳」。這裡所說的棚勁,就是太極拳的核心功法——肢體放長,沒有肢體放長,打起太極拳來就會軟綿綿的,缺乏內勁。

第一,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所謂頂虛領,是把頭、頸向上虛虛領起。氣沉丹田,則是意想氣沉入丹田,即小腹放鬆成圓形。從人體解剖上講,頭上頂脊柱上拔,丹田下沉,尾骨下附,使脊柱產生上下的爭力,從而帶動脊部上下筋肉拉伸。長期鍛鍊,筋肉才會被拉長,增加肌肉力量,俗話說「筋長力大」,「力發於脊」亦在於此。在練拳時,不僅意識上有頭尾朝相反方向拉開之意,實際上,頭微微用力上頂,尾骨微用力下墜,也是肢體放長的要點之一。

第二,含胸拔背,沉肩墜肘。

含胸要求胸部既不凸出,也不凹進,使胸成為脊背拔長的支柱,並依靠支柱加以放長。沉肩的作用是將臂部下塌,使臂生根,同時墜肘,使肘與肩部之間達到放長,當手臂進行纏絲運動也是以墜肘為中心的,同時墜肘和腕又可以使肘與腕之間放長,因此沉肩墜肘和挫腕是整個手臂的放長,,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其實質為背部筋肉相互拉伸,使背部如同弓背,背部筋肉左右拉伸;墜肘,使手部肉與肩部筋肉因拉伸而連結成一體,太極中的背如弓亦在於此。這樣背脊動,手就會被帶動,所以說纏絲是脊帶手而動的。練拳時,又肘應微用力下沉且有橫撐之力,雙肩下沉且相互內抱,這樣才能與頭尾相爭構成十字勁,即上下左右的勁力相爭,這才是太極拳因放長而產生的彈性棚勁。

第三,松腰圓檔,開胯屈膝。

這是指腿部的放長。腿因站立,放長比較難,開胯屈膝就可以在這一特定的姿勢下圓檔,用螺旋式的運動來變換虛實。這主要表現在膝的旋轉上,當腿向外旋轉時,使外側處於放長而側則為收縮,這種腿的旋轉配合著手、臂、身成為全身的旋。從人體解剖上講,因開胯、屈膝,腿上的筋肉被拉長,胯部的筋肉也被拉長,日久,這兩部位的筋肉被放長,力量增大,同時因為胯、腿筋肉被拉緊,使其與背部筋肉相連接,成為全身的整體運動,脊柱動,腿也跟著動,這就是常說的「上動下自相隨」。實際練太極拳時,雙胯須用力左右相爭,前後相爭,以使腿部筋肉放長。練拳時,把以上三種要領合一,就是太極拳的肢體放長。因為身體的筋肉被拉長,如同皮筋被拉長,對方碰上拉緊的皮筋,就會產生反彈力,這就是太極拳的棚勁。為保持這種棚勁,練拳時就不能快,因為一快,就不能保持筋肉的拉伸,棚勁則散架。只有慢慢地動,才能保持棚勁不散,習慣了後,才可以漸漸地快,這就是「以慢制動」的根本所在。而不是慢去打人,那樣只能成為挨打的靶子!

有了棚勁,就可以練出其它的捋、擠、按、靠、採等勁。例如,在全動之下,掌心由外向內纏絲,為捋勁;雙手同時將棚勁交叉向外棚出,為擠勁。掌心向下圈沾著一點而不離開的下棚勁,為按勁。實質發勁是在頭尾相爭,沉肩墜肘,由脊柱引導下,通過手的偉遞,有身體去撞人,勁由脊發出。從人體解剖上,發勁實質是脊柱頭尾相爭被拉長,手、胯、等均被拉長,如同一張拉開的弓,發勁時,將脊柱突然放鬆,手、胯 、腿也放鬆,如同弓箭射出,將手射在對方身上,這就是發勁,也稱射法。所以有推手或散手時,必須保持這種棚勁,這樣練太極拳會很累,也就是過去太極拳宗師說的打十幾遍拳就苦不堪言的道理。而現在練太極拳打十幾遍,體力消耗也不大,以這樣的練法去搏擊,也許是太極拳難以實戰的原因之一吧。

有人說,太極拳講究放鬆,為什麼要拉緊筋肉去練拳「所謂放楹,實質是放長身體達到的鬆開,由鬆開的放長而使身體產生彈性,彈性加強,即成為棚勁,這種彈簧力就是太極中的剛勁,剛柔相濟的關鍵是肢體放長後,動作的落點用剛勁,其過程中則用柔勁,可見這种放松是在放長下的放鬆。如果關節肌肉繃緊,則無法放長,這就是緊中有松,松中有緊的「棉裡藏針「。只有多花時間練肢體放長,才能練出真功,而天天去盤鬆散的架子則無濟於事。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或刪除。

往期回顧

練太極拳時的「第三隻腳」,你有麼?

冬天這樣晨練不可取,已有多人中招!

諾貝爾重大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

太極拳看是否練出了太極勁,不用看別的,看手指細節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天道十大功法,您的健康密碼
    每天都收到粉絲們私聊我的信息,說練天道免費功法的健身效果比單純練太極操好多了,許多人還說要報名參加天道內勁太極拳的培訓班,把真正的國粹繼承發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許多人因為功法太簡單,以至於看到之後一笑而過,甚至乎隨口來一句「什麼破玩意」,是的道可道非常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下士必定會嘲笑一番的,心性不夠的人,無論如何也學不到高妙之物。
  • 傳統功法:站樁與核心力量
    中國傳統武術功法中有一種理論叫「三節「理論。其中「三節」講的就是人體核心區域的劃分。三節者根、中、梢也。身體立正兩手上伸則兩臂為梢節,從頭至臂為中節,自胸至足為根節;梢節又分三節:手腕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
  • 從太極大師馬保國的「點到而止」談起,破解太極拳的密碼
    >近日,太極大師馬保國真是狠狠地掙到一把熱度:他與搏擊愛好者王慶民切磋被KO後,發了一段視頻,介紹太極功夫的「點到為止」,他說自己已經把右拳放到對方的鼻子上而沒有打他,並且示意對方:如果按照傳統功夫的標準,對方已經輸了,馬大師當時如果發力,會把對方的鼻子打骨折了云云……看比賽視頻,我們不難發現,馬大師的功法講究的是小碎步
  • 張氏太極拳簡介
    時任國民政府河南省國術總教官、兼駐豫部隊、省保安司令部、省國術館、河南大學國術主教官等職。精研《靈臺儀象志》及人體科學、中醫經絡學等科學原理,結合「金鐘罩、鐵布衫」,創編了流傳至今的張氏太極拳(兩套拳術)及十一層練功法,適合各年齡段漸進式習練。
  • 太極拳套路中的核心要素
    練習太極拳套路除了始終要貫徹太極拳的身法要領外,還須把握四大核心要素,即:腰為主宰;虛實變換(動步重心定
  • 八段錦和太極拳的區別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八段錦和太極拳之間的關係。八段錦之前我有做過介紹,是目前健身氣功裡面流傳最廣的功法。由於招式簡單容易上手,尤其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謂是氣功入門築基不二之選,在中醫界,國學文化界及健身愛好者之間廣為習練,現就不多做贅述,今天主要介紹一下家喻戶曉的太極拳。
  • 優秀傳統功法紅砂手的來歷
    然而,這門功法究竟是怎樣傳下來的呢?這是許多紅砂手愛好者所共同關心的問題。根據功法傳人夏玉民老先生介紹,紅砂手功法的創始人是江西饒州武術名家張振南。因張欽霖氏乃楊家太極門內高徒,於內功吐納之術素有心得,且能與太極拳式融會貫通,技藝已臻精妙,見張振南好學虛心,習藝刻苦,便將心法秘訣傾囊相授。得此際遇,張振南的武藝兼修內外,更是百尺桿頭,有所長進,可以說是為日後創編紅砂手功法打下了基礎。
  • 張氏忽雷太極拳簡介
    張氏忽雷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的一個流派,是太極拳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 太極拳聽勁如滾鐵圈
    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你一定很少看到像我們小時候的一個景象:清晰記得兒時滿大街的娃娃,無論農村還是城市,都可以看到他們飛奔的身影,帶著一串愉悅的笑聲,從胡同這一頭響徹到另一頭。這個太牛了看到他們就想起自己小時候,一樣的窮,一樣的快樂在太極拳裡,以及其他武術的高層修煉中,聽勁是無比重要的,無論在推手還是散手中聽勁的作用都十分關鍵,有了良好的聽勁才可以應對各種情況,做好攻防。
  • 太極拳的「鬆柔、松沉、松隨、松放」四大境界
    「鬆柔」是太極拳功法中的要求,是對自身而言,是在運動時使身體進入鬆柔狀態。要想做到柔,首先要做到身體的放鬆,松是指肌肉的鬆開,而肌肉的放鬆又必須首先依賴於精神情緒上的放鬆,使精神情緒配合肢體進入鬆柔狀態,而不是鬆懈,一點力也不用。
  • 太極拳手隨身變的三步功法
    近代一些太極拳著作中,也談到了腰的重要性,但沒有提出如何練腰。前輩常說:「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拳架練熟以後,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經過大約一年的時間把腰練出來,使內勁通過腰軸的旋轉,似離心力的傳導而貫注於四端,形於手指。腰是左右的門樞,脊是上下的門樞。練習傳統太極拳在技術上要求腰松、沉、直,脊柱務求垂直中正。腰部只有松沉充分,才可以使上體氣不上浮,下肢穩當有力。
  • 尾閭的特殊功法
    在周天功法中;『能做到真氣打通任督二脈,功夫已做了一半,腰不鬆開,尾閭就難到位置。』因此做到:1, 打太極拳,尾閭的鬆緊,是周身放鬆,氣機節節貫通的主要關口,大小周天,每個拳式中都涉及到尾閭。尾閭使用不好,你就學不好太極拳。2,尾閭在人的身體中如鐘擺的墜,他的擺動,指揮人體的行動方向,五腹的氣息平衡,脊骨的蠕動,神經系統的循環等等作用。
  • 「腰功」在太極拳習練中的重要性
    太極拳是以腰為中樞上下相隨的全身心運動,收、放、化、發都由腰部為主宰。因此在練太極拳時需要腰部有良好的靈活性和柔韌度。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練習基本功非常的重要,它關係到你的拳術提升速度以及未來拳術的走向。基本功紮實的人,無論練習什麼拳術都會進步很快,比如你讓一個武術冠軍來學習太極拳,他們的學拳速度以及練習起來動作的瀟灑程度,可以趕上一個練習兩三年拳術的人。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的基本功非常的紮實。馬步,弓步是一切武術的基礎,太極拳的弓馬步雖然有所不同,但一樣是組成太極拳套路的關鍵。
  • 美女護士陳彩虹與太極拳的不解之緣···
    可就是這個小小的身軀,卻隱藏著無限的能量,她曾在大學生太極拳這一領域裡斬獲許多榮譽,現又帶動醫院太極拳愛好者們強身健體。△2018年4月學術月活動護理專場上陳彩虹(前排中)帶領姐妹們現場展示八段錦陳彩虹與太極拳的結緣,最早得從2001年剛進大學的迎新生晚會說起。
  • 那是你不知道這三步功法
    近代一些太極拳著作中,也談到了腰的重要性,但沒有提出如何練腰。前輩常說:「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拳架練熟以後,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經過大約一年的時間把腰練出來,使內勁通過腰軸的旋轉,似離心力的傳導而貫注於四端,形於手指。腰是左右的門樞,脊是上下的門樞。練習傳統太極拳在技術上要求腰松、沉、直,脊柱務求垂直中正。
  • 玉氏太極拳養生初級班:功用簡介
    由此可見,筋骨對於人體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其之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到人的強與弱、康與病。玉門太極揉筋功,是通過全身各處的骨關節逐一做圓周轉動,使各骨節處相應部位的筋、肌肉及骨節之間得到互相摩擦而變得舒展松活、更具有靈敏度和彈性。
  • 太極拳的核心精髓秘密到底是什麼,真正知道的人還真不多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但凡拜明師跟高友習拳三五年已入門的太極拳練習者,就不難發現,學練者眾多,誤練亂練瞎練者更不在少數,這部分人不遵從太極拳要領章法肆意而為,實際上早已偏離了太極拳修煉的軌道,失卻了太極拳最核心的東面,沒有了太極拳之魂,愣是把太極拳練成了外家拳(陳拳),練成了軟綿綿的太極操
  • 練太極拳,腰胯怎樣才算鬆開了?
    步驟3:從靜態站樁到動態套路。    把12組配件同時做到位,在靜態姿勢相對容易掌握,所以練套路之前要先練習站樁,先找到同時控制12組配件一起擺放到位的感覺。通過練習站樁找到對整體運動的控制能力之後,再練習套路,在動態運動中把握太極拳整體運動要領,找到同時控制12組配件按照主次有機參與整體運動的感覺。
  • 達摩易經甩手功---祛除百病的健身功法!!!
    達摩易筋甩手功       現在社會上流行的養生保健功法是「達摩易筋甩手功」能促使內臟血流通暢,增強新陳代謝功能,防止體內細胞衰老更具預防感冒之功,可說是一種美好健身運動功法…甩手功是有傳承有系統的,值得學習甩手功的人好好研讀,其所提的次數與要領更是要注意,否則雖是簡易功法也會造成身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