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心理臨界點」的秘密:每一個「膽小」的孩子,都能有讓你驚訝的勇氣

2021-02-08 六媽羅羅



之前有一次陪六六去打卡一家室內遊樂場。


這個遊樂場裡有一個封閉螺旋式的滑滑梯。看過孩子玩這種滑滑梯的家長都知道,其實在裡面滑的速度不快,但是從外面看卻很嚇人,又高又長,很多沒滑過的小朋友第一次都不敢滑。


那天也有一個小姑娘,很想試試,但是又不敢,好幾次走到旁邊,把頭伸進去探頭探腦地看一看,有一次都把一隻腳放進去了,最後還是退了回來。


我在旁邊看著孩子的反應,就知道她現在處於我們常說的「心理臨界點」上。


什麼叫「心理臨界點」呢?


我覺得這是每個父母都應該了解的一個概念。簡單來說,它是一個重要的心理節點,在這個節點上面對恐懼的時候,我們雖然會感到害怕,但是仍然可以有所行動至少,還可以往前邁一小步。


其實,每個人,包括我們大人,都經常會處於這樣一種「心理臨界點」上。就像前段時間我去參加火星演講會的時候,每次上臺前,我都能感受到自己心裡這種臨界的狀態。但是偏敏感謹慎的「藍色孩子」的心理臨界點表現會更為明顯(關於什麼是藍色孩子,我以前寫過一篇《你不知道了吧?我的孩子不是內向,是藍色性格!》),或者說,家長更容易時刻關注並且為此焦心。


當家長看見孩子處於這樣一種狀態時,常見的做法有兩種:


一種是在旁邊催促,「快點下來,不用害怕,我在下面接著你」,就像這個女孩的爸爸做的一樣;另一種是心疼孩子,「寶貝害怕,算了,你還小,等長大一點再來」。


這兩種做法得到的是同一種結果:孩子不滑了,下一次看見這個滑滑梯,她還是一樣害怕。


在心理臨界點上,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學遊泳的時候,站在水裡,教練告訴你深吸一口氣,往前倒把頭放進水裡,你就可以漂起來。


這時候你最不希望的應該就是有人直接推你一把,或者一直在旁邊說「快點快點、別怕別怕」,這讓你沒有時間面對心裡的恐懼。當然如果你真心想學遊泳,也不會希望教練說,算了吧,上來吧,給你一個後退的理由。


這時候你最需要的,可能就是在水裡一個人安靜地站一會兒,慢慢地深呼吸幾次,最好沒有人注意到自己這種「慫樣」。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長。然後,你可能就鼓足勇氣,一頭紮下去了。


同樣的,孩子在心理臨界點的時候最需要的其實是:時間。他們需要時間來適應自己的害怕。這個時候說的太多、推得太厲害,孩子反而會退縮、逃避。


家長可以做什麼呢?陪伴,和輕柔的幫助。但是不要催促孩子,也不要主動給孩子提供後退的選擇。


六六第一次玩這種螺旋滑滑梯的時候,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狀態。我知道她需要一點時間,就跟她說:這個看起來有點嚇人啊,我們可以先坐在這裡看看其他的小朋友玩。


我還記得那個滑滑梯是半透明的,她可以看到裡面的小朋友其實滑得很慢,看了一陣就不是那麼害怕了,覺得自己也可以試試。但是再一次坐到滑梯口的時候,她還是猶豫了。我就從滑梯下面往上鑽了一點,讓六六可以看到我,然後六六就鼓起勇氣滑下來了。


為什麼認識到孩子的「心理臨界點」很重要呢?因為父母可以通過調整心理臨界點,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有時候孩子非常抗拒做一件事,嚇得直接跑走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意識到,孩子的害怕或者擔心,超出了他能承受的臨界點。這個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往回退一退,去尋找到這個臨界點。當他們在一個臨界點上適應了,我們又可以適當地向前推一推。


我一個朋友跟我說過她帶女兒上運動課的經歷。


她女兒上幼兒園前,幾乎沒太離開過媽媽身邊。所以女兒一聽說要單獨在教室裡上課,就堅決不肯進門,不管她怎麼跟女兒解釋,媽媽就在外面,透過玻璃門就可以看到媽媽,女兒就是不同意。


她說她知道這個要求超過女兒的臨界點了,硬推即使把女兒推進去了,但肯定要經歷撕心裂肺地掙扎害怕,以後可能有更多的分離焦慮。


所以就想到了後退一步,跟老師商量,她坐在女兒後面不出聲。上了幾節課女兒適應後,她就挪遠一點,坐到教室角落裡。再過了兩節課,女兒同意讓自己最喜歡的娃娃代替媽媽坐在教室裡陪自己。


六六小時候第一次餵馬,也明顯表現出了害怕。我也是讓她先退到門口看我喂,然後再跟她保證在離馬一米的地方,馬絕對不會踢到咬到她。在很多情況下,她都是這樣很平穩地適應和克服了自己的害怕。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臨界點。


大膽的孩子可能出現的不是那麼頻繁,也許是在坐過山車之前,這樣的躊躇觀望看起來顯得比較正常。對於偏敏感謹慎的孩子來說,這個狀況出現的會更多一點,家長也會更憂心。但是,看見一個孩子,用他小小的身體,去克服大大的恐懼,是讓人感動的一件事。


你會發現,當方法用對了,每一個孩子身體裡,都藏著很多很多的勇氣,他們都是小小的勇士。只是,看似「膽小」的孩子,他們心裡的小勇士,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肯走出來。



當孩子害怕的時候,家長很容易覺得孩子「慫」,因為在我們眼裡,孩子害怕的東西,實在太不值得一提了。


我們不妨想想,當你第一次學遊泳、第一次坐過山車、第一次發表演講的時候,你不慫嗎?我們每個人都害怕未知的、不能掌控的事情。孩子現在所害怕的事情,坐一個很高的滑滑梯,在親戚朋友面前唱首歌,甚至只是一輛大車開過的聲音,對於小小的他們而言,就是未知和不能掌控的,他們的害怕和我們的害怕完全一樣。 


不要俯視孩子,不要輕視這些害怕,請蹲下來,用他們的角度看世界。


我算比較少感到恐懼的那種人,但在有些時候依然會感到害怕。比如火星演講會最後的演出,我本來安排在第五個,後來硬是跟導演商量把我放在最後一個,希望更熟悉稿子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給自己爭取適應的時間;比如在三亞亞特蘭蒂斯蹦海神一躍的時候,雖然Danny等在旁邊,我還是會讓其他更勇敢的遊客一個個的插在我前面,讓自己多適應一會兒。所以,我理解孩子的害怕,也感謝所有人在我害怕時,所給我的那些時間。


順便提醒大家一件事,昨天的《近期開團總預告+非常重要的一個調研》不僅把紗布巾,書包等日常團品的團期大家說了一下,還把大家關心的比如成人雙肩包啊,藜麥啊,英語線上課啊之類的產品進行了交待。當然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投票,希望親愛的們願意花一兩分鐘時間去點點點下你的答案,那些數據會影響到咱們未來所有的訂貨和選品。


感謝,比心。


 

    Read More
      讓孩子克服膽小,有時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育兒乾貨 I 好物分享 I 誠意滿滿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5個方法幫孩子克服膽小心理,變得自信
    你家孩子有沒有這樣一個現象,平時在家大大咧咧,但是一到外面就變得特別膽小,甚至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遇到陌生人就喊「媽媽飽」。除了不敢面對外面的朋友,在家有時也很膽小,比如怕黑不敢獨睡、有打雷和閃電也會嚇哭,很多家長為孩子膽小犯愁,這樣的心理素質,怎麼去上學,怎麼能自己面對外面的大環境呢?一、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膽小、害怕?
  • 孩子太膽小?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輕鬆幫孩子解決困難
    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有過一段膽小的時間,只不過時間的長短不同而已。我的閨蜜小玲最近就很頭疼,因為她的兒子真的是太膽小了。平時晚上睡覺,兒子總要開著臥室的燈,不然就會怕到睡不著。很多家長都覺得,總是害怕的孩子就是膽小,甚至還會稱呼孩子為「膽小鬼」,有的時候,家長還會責罵孩子。實際上,比起責罵,家長更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是否出現了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膽小的孩子快速變身小超人吧。
  • 孩子膽子小?家長不要擔心,5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4、牴觸陌生環境,孩子只要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就非常不適應,做什麼都放不開,畏手畏腳的。5、不愛說話,也不愛表現自己,老師提問站起來也扭扭捏捏的。那麼孩子為什麼孩子會如此膽小呢?1、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太過嚴厲,這會導致孩子做事畏首畏尾,放不開手腳,甚至產生自卑心理。2、太過護著孩子,一家人把孩子當成「掌中寶」,什麼事都幫孩子解決,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孩子不膽小就怪了。
  • 孩子膽小懦弱,家長先別著急,4個小辦法幫孩子解決膽小問題!
    事事都不讓他們做。這可能會讓孩子無法無天,但也很有可能會讓他們變得過分依賴父母,也是他們變得膽小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過分依賴父母,什麼都是父母來做,和陌生人說話不想說,覺得父母可以替他。孩子膽小的原因有很多,以上是很有可能的三個原因。
  • 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要決定改變一個人生的角色(例如當全職媽媽、換跑道、創業、離婚、退休等等),是十分需要勇氣的事。跨那一步,心理的障礙總是比現實的困難還來得更大。我過去也覺得自己超級勇敢。畢竟經過聯考制度的洗禮,過五關斬六將,到了研究所時我覺得很多事情應該是難不倒我!
  • 孩子膽小懦弱,家長盲目推他前行,只會讓孩子更加膽小怕事!
    許多家長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中也流露出一絲絲的擔憂,孩子從小就膽小怕事,長大了能有所改善?若依舊沒有改變,該怎麼辦?是不是需要趁孩子還小,早早地糾正孩子膽小的習慣呢?家長心裡非常明白,若孩子一貫膽小,是會影響了其今後的生活、社交和工作的。
  • 孩子膽小內向怎麼辦?4步教育法了解一下,幫助孩子戰勝膽小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鄰居前兩天衝著孩子大發雷霆。原來此前孩子的班級通知有演出晚會,希望家長們積極配合。鄰居想到這是一個鍛鍊孩子膽量的機會,於是和孩子商量後報了名。
  • 孩子膽小怎麼辦?家長從這3個方面,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心理
    我家孩子很膽小,不敢跟人交流、不敢跟小朋友玩。」陳女士家的的女兒今年6歲,已經是上中班的小朋友了,這麼長時間以來,孩子還總是在早上上學的路上哭鬧著不肯去上幼兒園。問她喜不喜歡跟小朋友玩,回答說:「喜歡。」
  • 當別人說自己孩子「膽小」、「害羞」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當這些評價和標籤足夠多的時候,這些孩子會覺得「可能我就是這樣的人吧」,不知不覺就往這些人靠。在學校裡不敢舉手發言;參加活動時永遠是最後一個;去別人家做客時,只會坐在沙發上玩手機。標籤的心理破壞力有多大?
  • 你小時候有秘密基地嗎?國外老媽無意間發現了藏在櫥櫃中的兒子!
    你小時候有秘密基地嗎?別害羞,說來聽聽~我記得在我小時候,一個裝電視的大紙箱子,都能成為我的臨時「藏身所」,在裡面好像完全和世界隔絕開來,擁有了一方自己的小天地。
  • 孩子懦弱膽子小?記住這幾點,讓孩子克服恐懼,充滿勇氣
    ——卡耐基孩子過於膽小有哪些表現?1.害怕獨處,怕黑,怕封閉很多小孩都不敢自己睡,或者睡覺一定要留個小燈,突然停電都會害怕,不過怕黑是大多數人的共性,所以儘量避免把孩子放在單獨黑暗的空間。但是到了以後孩子,面對恐懼的心理會減少,再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失去勇氣。或者有的時候孩子淘氣不聽話了嚇唬孩子的語言:「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丟出去,再也不要你了。」這樣的語言都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總是小心翼翼的。
  • 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能「忍」的媽媽
    在起床「戰役」勝利後,朋友開始漸漸把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孩子,比如,一周早餐吃什麼,會讓小朋友自己安排,而她自己則負責採購;再比如,小朋友愛美,她把每天穿衣搭配的權利也交給了孩子。慢慢地,孩子會的越來越多,現在幾乎完全不用自己操心了。
  • 孩子只藏腦袋不顧腳丫,就像一隻小鴕鳥,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3~6歲的兒童,隨著機體生長,孩子5歲時腦重量發展為90%左右,到6歲左右神經系統發育也能達到90%。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玩躲貓貓是認知發展的最後階段,也會通過躲貓貓完成走、爬、跑、跳等動作的協調能力。而6歲前孩子躲貓貓有意思的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只藏腦袋不藏腳。
  • 孩子膽小懦弱?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人,試試這4種方法
    如果孩子從小心理比較膽小、懦弱,家長需要及時地進行指導和教育,培養孩子勇敢的性格。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勇敢的人,擁有著自信、堅強的性格。這樣孩子將來的人生道路上,即使遇到一些磕磕絆絆的困難,也會積極面對,從容應對,從而可以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
  • 認識勇氣,做一個真正有勇氣的人!
    關於勇氣,很多人對它都有著不一樣的詮釋。勇氣不是無所畏懼,而是雖然心懷畏懼仍然迎難而上;勇氣不僅僅是一種美德,而且還是各種美德在經受考驗時,也即在最逼真的情形下的一種表現形式;勇氣很有理由被當作人類德性之首,因為這種德性保證了所有其餘的德性……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首關於勇氣的「散文詩」。作者採擷生活中的許多平常的小片段,告訴孩子什麼是勇氣,教孩子如何勇敢的面對各種情況,如何面對未知的下一刻。
  • 孩子缺乏自信,容易成為一個「受氣包」,如何才能讓孩子更有勇氣
    孩子性格懦弱勇氣欠佳,想讓孩子告別「受氣包」,家長應注意引導。上學時,每個班裡都會有一兩個孩子是同學們欺負的對象,他們身材矮小、性格懦弱,常常獨來獨往,就像生活在一片孤島上。提起「爬山」的段子,你一定會想到懸疑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曾一度爆火網絡。
  • 孩子膽小、害羞,不敢跟陌生人說話?4個方法讓孩子擺脫害羞模式
    1、父母的性格可以映射出孩子的性格特點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後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都能在孩子身上找到影子。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的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孩子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會受影響,導致孩子也不愛說話,交際能力欠缺。
  • 揭秘女性高潮背後令人驚訝的秘密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女性高潮背後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揭秘女性高潮背後令人驚訝的秘密。揭秘女性高潮背後令人驚訝的秘密1:性高潮可以減輕疼痛頭痛?或許你需要的是愛愛。如果你的男人覺得戴上安全套沒感覺了,在愛愛之前,不妨適當增加前戲,這樣他就同樣能夠開心了。「高潮」背後的秘密3:近30%的女性難達到性高潮 如果你曾經到高潮有麻煩,你並不是唯一一個。根據計劃生育統計,3個女性裡邊就有1個在做愛的時候達到高潮有困難。同時,有80%的女性更難在自慰中達到高潮。事實上,做愛的時候通過陰莖刺激或者藥物治療都可以促進高潮。
  • 認生來就不膽小,換個角度看孩子的「認生來」,你會發現驚喜
    許多家長習慣於用孩子在日常關係中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活潑開朗。孩子們總是感覺到主動打招呼是快樂的,而認生不敢和人說話的行為是膽小的。但是實際上,孩子認生的行為,跟膽小是沒有半點關係的,而且人生的益處遠遠勝過膽小。由於人生來與孩子的本能,所以是一種警覺和自我保護的行為。
  • 「看到孩子膽小懦弱被人欺負,我恨自己生了他」
    父母一方的強勢或是造成孩子膽小懦弱的原因父母雙方若有一方比較強勢,孩子的性格必然會受其影響。同事家的孩子便是這樣,母親強勢,父親怕母親,什麼都依著母親。而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變得膽小懦弱,在外邊受了欺負也不敢和母親說,因為母親會罵他廢物,嫌他不打回去,像他父親一樣窩囊。父母脾氣暴躁,總是吼罵孩子,也是造成孩子膽小不自信的原因生活當中,總會有一些這樣的父母,脾氣暴躁,沒有耐心。孩子做錯了事,或是表現不好,便是大聲責罵,並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