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鍋土灶熬煮的歲月

2021-01-14 正北方網

從前,鄉下的房子沒有客廳、廚房、臥室之分,有的只是裡屋與外屋。裡屋打南北對面炕,吃飯睡覺,盥洗縫紉,會客打牌……各種活動都可以在炕上進行,每一鋪炕都連接一個土灶,土灶上置鐵鍋,做飯做菜烀豬食,蒸乾糧煮餃子炒醬引子——所有的食物都由土灶來加工。

土灶與火炕僅一牆之隔,一個據守在外屋,一個成了裡屋的貴族。外屋一般都居於整個房子的中央,外屋門即是房門。過去的房子,一進門便是兩個土灶,為了保暖,門對面的牆上只開一扇小窗或是根本不開窗,因此外屋總是黑漆漆的,尤其是冬天,室內外光線差距非常大,去陌生人家,常常一不小心便一腳踏入灶坑裡,就算沒有摔倒,柴灰和火星飛濺,也讓人狼狽不堪,倘蹭到灶門臉子上,長年累月煙燻火燎積下的油黑的柴灰還會把臉孔衣褲染黑,蹭個大花臉弄個大花衣,就更讓人哭笑不得了。

沒有人會燒磚,所有的材料都來自天然。灶和炕都是用土和石頭砌成的,石頭是山上挖出來的,或是河裡淘出來的,土是當地的黃泥,拌上用鍘刀鍘成寸把長的羊鬍子草,我們稱之為「羊就」,用這種黃泥砌灶,結實又堅固,如果有損壞處,只要加一點水把破損處洇溼,再用同樣的黃泥抹一遍,新舊可以毫無罅隙地結合在一處。

用石頭砌灶,需要隨形就勢。鄉下的爺們天生就是泥瓦匠,唯一的工具就是泥抹子,有的連這個工具也沒有,就用鍋鏟子來代替。把石頭堆疊起來,大小石塊的咬合,不同角度的對接,加上黃泥的填補,最終,石頭藏起了形跡,四四方方的灶臺砌起來了。

留灶門是關鍵。灶門小了,要不斷續柴火,麻煩;灶門大了,會燎煙。灶門的大小沒有統一標準,粗糙的爺們難以做精細的活,粗豪的娘們也不喜歡小灶門。定下灶門的位置,用兩塊相對平整的石頭砌在兩側,估量一個高度,兩石之間橫上一塊厚鐵板做支撐,「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那一方空白就是灶門。土灶做得怎麼樣,主要看灶坑門臉,灶坑門大小合適,門臉的泥抹得平整,燒火時既能加入足夠的柴火又不會燎煙,便是上乘之作。

繼續向上砌到鍋臺,最後把鍋安上,土灶就算砌好了。此時還不能把鍋沿四周用泥封好,要點把火試一下。如果火苗呼嘯直奔炕洞,煙更是跑得無影無蹤,則大功告成;如果火苗舔灶門,煙也從灶門竄出來,則要做適當修改:或是把灶門上的鐵板放低些,或是把通向炕洞的「喉嚨眼」墊高些,煙向高處走,灶門的高度不超過「喉嚨眼」的高度,砌出的土灶才「好燒」。

十二印的大鐵鍋,直徑已接近一米,再加上半米左右的鍋臺,鄉村的土灶大多砌成一米半見方,高度達七八十公分。一年四季,一家人的飲食與取暖,全都來自於土灶。

土灶就砌在房門口。倘若有東西兩個裡屋,土灶也便一邊一個,不過,砌灶的時候灶門的位置要做細微的調整——灶門不能和灶門正相對,否則,一家人就會吵嘴鬥氣,不得消停。

繞過土灶,外屋與裡屋相連的那道門叫「過道門」。屋子裡有對面炕的,過道門裡側還有一個土灶,從前孩子多,兩間裡屋都是對面炕,這樣,外屋的四個角就各有一個土灶,後來,年輕人嫌屋子「擠巴」,加上計劃生育一家只有一兩個孩子,裡屋也就只保留一鋪炕了。

大多數人家都是三個灶,三口鍋,一口鍋做飯,一口鍋熬菜,還有一口鍋烀豬食。鍋是大鐵鍋,鍋蓋是純木頭的,或是秫秸的,鍋鏟、勺子都是從當地的鐵匠鋪買來的,刷帚是自家種的刷帚草軋制的,水瓢是葫蘆切成的,這些東西不用時都放在鍋蓋上。

煮粥燜飯蒸饅頭,貼餅子淋片兒湯烙黏火燒,炒瓜子燒開水炸面果,烀醬熬菜餷小豆腐,燉雞蒸肉攥湯子……大鐵鍋無所不能,熬菜時,鍋沿上還可以貼一圈苞米麵乾糧,或者放一個人字形木鍋叉,蒸一盆米飯,鍋叉上鋪上秫秸帘子還可以餾剩飯剩菜,餾乾糧——各種各樣的「一鍋出」讓貧瘠的歲月也曾異彩紛呈。

鐵鍋打點著我們的一日三餐,把奼紫嫣紅煮遍,餵飽我們饕餮的眼睛和飢餓的肚腸。灶坑則是另外一個食品加工點,給我們提供數不盡的風味小吃。

灰火裡燒土豆、燒地瓜,我們從冬吃到春。燒苞米是夏秋季節的主打——去園子裡掰幾棒新鮮的苞米放到炭火上烤,炭火暗淡,便拿秫秸帘子用力扇,扇得柴灰四起,母親大聲吆喝制止,苞米在火炭上虛張聲勢地叫囂、炸響,噴香的味道直抓鼻孔。把燒熟的苞米從灶坑裡撈出來,急不可耐地啃一口,那個香甜,燙得絲絲吸氣也在所不惜。

烤麻雀時,要先把小東西扔到火苗上燎一下,燒掉麻雀身上的毛,然後,撕破肚皮,摘取內臟,撒上一點鹽花,那是難得的美味,記憶之中,跟弟弟幸福地分吃一隻麻雀,也只有那麼一兩次。

麻雀蛋很容易找到,但放到火上一烤,就炸裂、碎掉了,不知是誰的發明,說是可以放到蔥葉裡燒,我找到最大的蔥葉,本想把麻雀蛋塞到蔥葉裡,可是我一次都沒有成功過,麻雀蛋總是那麼嬌氣,輕輕一推就碎到蔥葉裡了。

據說,燒雞蛋如果不採取一定的措施,就會崩、會炸,要用一張紙,浸溼,把雞蛋裹起來,埋在灰火裡慢慢燒才行,可惜雞蛋是我們家唯一的副業收入,要賣掉換油鹽醬醋的,所以我一次都沒有吃過。

朋友還燒過刺蝟,在山上遇見刺蝟,用棍子一戳,它就窩成一個球,然後用袋子裝回家,用黃泥裹上,放在做完飯的灶坑裡燒,等燒熟後把泥一磕,刺跟泥一起拔下來了。孩子們搶著吃,大人也忍不住去嘗一嘗;那時候沒油水,吃刺蝟感覺很解饞。

殺豬的時候,孩子們把沙肝穿到杏條棍上,放到灶坑裡烤,放一點鹽面就行,原汁原味的香。

幹了一天的農活,自家的爺們要喝酒也是在灶坑裡解決,在炭火上架上小鐵架,用錫壺溫酒,或者直接把錫壺埋到灰火中。

巧手的爺們會用鐵絲編一個火帘子,上面烤黏火燒,烤土豆片地瓜片,還可以烤辣椒做酸菜的作料,烤鹹魚就大餅子,火帘子讓食物與火之間有了一點距離,似乎離文明的生活也更近了些。

除了自家的土灶,鄉裡人紅白喜事做飯燒水烀肉炒菜燴湯也要砌土灶。起初,土灶也是黃泥石頭砌成的,根據鍋的大小砌一個大大的底座,越往上越細,土灶並不完全砌成封閉式,要根據當時的風向以及地理特點確定大廚的站位,靠近大廚這邊封閉好,另外一邊可以留出一些孔洞,這樣才會有足夠的空氣使柴充分燃燒,同時也省了灶門的麻煩,可以通過那些孔洞把柴火加進去。

自家的土灶也好,紅白喜事的土灶也罷,這些土石的傢伙總顯得粗陋,陰雨天氣風向怪異時,土灶就會失控倒煙,火苗從灶坑門竄出來,青煙從炕沿縫鑽出來,屋子裡煙霧瀰漫,自家娘們一隻腳踏在鍋臺上,一隻腳踩在地上,身子一扭一扭正在攥湯子,被這煙火一燻,立刻淚流滿面,用小臂一抹,有時把湯麵抹到臉上,有時抹上的是黑黑的柴灰——鐵鍋土灶熬煮的歲月,煙火紅塵中的凡俗生活,有時候笑和淚並不關乎悲喜。

[責任編輯:張濤]

相關焦點

  • 農村土灶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多大為一印?
    農村土灶用的太鐵鍋,有六印八印的,這印我們宿松叫「張」,叫六張鍋八張鍋,「印」也好,「張」也好,都是代表鍋口內經長度的。一、最小的鍋。我們家鄉土灶上最小的鐵鍋是4張,4張鐵鍋鍋口內經是48cm。這48是一個基數,是最小鐵鍋的基數。以後每增張1張,並不是12cm。二、一印(或一張)是多少。農村大鐵鍋,規格從4印(張)開始,5印、6印、7印、8印、9印、10印等等,還有單位食堂用的特大鐵鍋。從4印48cm基數開始,再往大每增加1印,鍋口直徑增加4cm。1印的長度就是4cm。
  • 農村土灶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多大為一印?這個印是啥意思
    我家的大鐵鍋,現在也還在用,但是用的頻率少了,除了每年請人吃飯,還有殺年豬的時候用一下,以外多數時間都是閒著。在我的印象裡,我叫土灶上的大鐵鍋,換了兩次,第一次是在六七十年代,土灶上煮著的大鐵鍋在那些年代,是首先要煮豬食的,先要把水燒開,然後把豬食菜放在裡面,最後放入豬食麵和米糠,這樣煮漲以後,把豬食從鍋裡舀起來。
  • 「山茶花」人間煙火土灶始
    土灶承載了農村人對「家旺業旺」的美好期盼,故而砌灶前,既要擇吉選日,也要勘察方位,還要找個手藝好、經驗足的瓦匠師傅。瓦匠師傅把兩隻鐵鍋扣在選定的灶基位置上,抓起一把鍋底灰,繞鍋沿撒上一圈,移走鐵鍋,就露出兩個黑色的大圓圈,然後沿著放樣的灰線,不慌不忙地往上砌磚。
  • 別再叫外賣了,去吃一頓土灶做的飯吧
    懂行的朋友說,要先買一口大鐵鍋,照著鐵鍋的尺寸來起,這樣才對,以前在鄉下,舉凡婚喪嫁娶,都會起這麼個土灶,臨時的,一次性的,請來廚子做飯,用柴火來做飯,熱氣騰騰的大鐵鍋飯菜,特別好吃,遠近路過的人都聞得到,吃酒席的人更是坐在裡面,個個都跟個王一樣,那種持續的熱,和綿遠不絕的流水宴席,令不管是婚事還是喪事,都塗上了煙火氣這種百搭的材料。
  • 土灶炒菜為什麼會讓我們覺得更香?真不是錯覺,有依據也因這點
    有這麼一個說法: 土灶炒菜總覺得比電磁爐或者煤氣灶炒的菜來得更香!這話在我們年輕人看來也是如此,那麼這是否為我們味蕾的一種錯覺,亦或者土灶炒菜它的確就是比較香呢?
  • 農村年味越來越淡,專家不理解,農民痛斥:鞭炮和土灶缺一不可
    也有的人現在很多人根本不願意回家過年,確實如此,我也清楚的發現,現在不少農民工不願意回家的理由也是比較多,或許每個人也有著自己的無奈,而也有不少專家對於農村目前年味變淡的原因也是難以理解,甚至覺得是農民觀念在發生轉變,可是對於目前農村年味變淡的因素來說,不單單只有這些因素影響著這個傳統民俗變淡,還有其他因素,而農民對於專家的不理解也表示痛斥,因為有兩個問題對於農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因素,這就是有關專家所提出的「禁炮令」和禁止使用土灶
  • 乾柴烈火大鐵鍋,蘆山這家柴火雞吃出小時候家的味道!
    蘆山這家專用柴火做菜的店 不服不行,憑一道柴火雞勾了無數人的胃 磚砌土灶、大口鐵鍋、 純天然走地雞...
  • 農村老人常說的「8印」鐵鍋是多大,印指的是多大?看完有數了!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口大鐵鍋,以前家裡人多在,做飯都是用大鐵鍋來,現在由於家裡的人沒有那麼多了,所以人們已經不用大鐵鍋來做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人們在說的大鐵鍋的大小時,並不會說多少鐵鍋的直徑是多少公分,而是用印來形容,比如村子裡的大鐵鍋一般都是八印的,那麼八印的鍋具體是多大呢?印指的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家裡的老人說起家裡的鐵鍋是幾印大,一般家中的鐵鍋多是六印、七印或八印,雖然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詞語,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印是多大,我們在其他地方也沒有聽過幾印的說法。
  • 「土灶改電灶」!村民:沒有見過這麼幹淨的灶臺!停電怎麼辦?
    眾所周知,農村從很久以前就用土灶燒飯,簡易搭幾塊石頭,架上一個鐵鍋就成了柴火灶,複雜的事情就請專門的人來做土灶,燒的火大多用秸稈燒,有錢的人就用煤,所以每到燒飯的時候,村裡所有的煙囪都開始冒出一縷青煙,煙霧繚繞的村莊仿佛置身仙境。
  • 鐵鍋燉加鍋貼,不一樣的味道
    80塊錢的鐵鍋燉,賣相不好,不過味道很不錯,那一圈雜糧餅才是特色,這一鍋夠三四個人吃的。以前鄉下才有的大鐵鍋,現在被搬到飯店桌子上了,不過以前燒的是柴火,現在改燒燃氣了,那木頭做大鍋蓋也是重實的很。吃差不多了再貼上一圈雜糧餅,有玉米的,白面的,雜糧的各種口味,最好要讓餅沾上湯汁才好吃,冬天圍著鐵鍋吃熱乎乎的。很普通的小吃,當時老百姓為了吃飯方便,就在燉菜的時候,貼上一些麵餅做主食,北方人吃麵食比較多,這種吃法簡單一舉兩得。
  • 嶽雲鵬回農村老家用土灶做飯,媽媽穿著樸素但手上的大金鐲搶眼
    從照片中的土灶、大鐵鍋等等可以看出,嶽雲鵬似乎是回到了自己的農村老家,一看就是淳樸的農家生活。嶽雲鵬的母親正準備起鍋,可以看到嶽媽媽身穿大紅色印花上衣,一副樸實的勞動人民的穿著,腳上的拖鞋也是十分的接地氣。但也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嶽媽媽掀鍋蓋的那隻手上戴了一個大金鐲子,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 想體驗一把土灶燒飯做菜的農村生活?「共享土灶」安排!
    想體驗一把土灶燒飯做菜的農村生活?「共享土灶」安排!裡黃宅村的村民張小青笑著說道,「家裡有了煤氣之後,這個土灶便一直都閒置著,現在不僅重新利用起來,還能增加我們的收入。」今年7月,花橋鄉以裡黃宅等村作為試點村推出了「共享土灶」模式,利用村裡閒置的土灶,製作美食,招待遊客。遊客也可以借用土灶,和村民們一起享受親自製作土灶美味的樂趣。
  • 臨沂大集上的露天牛湯,土灶柴火燒得旺,早上7點半第一鍋就賣光
    大爺在集市上賣牛湯已經幾十年,一開始是一個人力三輪車,這幾年換成了一個電動三輪車,一個路邊簡單的土灶,上面一口已經包漿的鐵鍋,下面柴火燒得正旺,連個桌子都沒有,就是路邊撿的石板堆在磚頭上湊成簡單的桌子,再來幾個小馬扎,就是他們店的全部內容,一眼就可以看清楚。
  • 一海寧波萬物鮮灶跟地下:土鍋土灶土菜
    灶跟地下:土鍋土灶土菜採訪/史萊克
  • 農村新型柴火灶流行起來,土灶被指不環保?農民:土灶做飯不香嗎
    以前待在農村的人都知道,在沒有使用燃氣灶的時候,那時候廚房裡做飯都是用土灶臺,雖然說燒柴有的麻煩,但是做出來的飯卻很香,而且還能吃到香噴噴的鍋巴,不過近幾年由於國家加大了對環境的保護,農村的土灶臺也被認為不太環保,雖然並沒有明令禁止使用土灶,但是由於農村廚房改造的展開,土灶也越來越少了
  • 土灶 | 最暖煙火氣
    一口咬下去,甜甜的暖意從牙齒一直蔓延到胃裡……土灶裡的紅薯格外美味,借著柴火的溫度不急不躁地被烘烤著,吸取了火焰的精華,滲透出瓊漿般的糖分,比冬日暖陽更令人幸福感十足的質樸美味。除了紅薯可藉助柴火的溫度成就自身最佳的美味,那乾枯稻草上的「漏網米粒」也別有一番滋味。小時候,總喜歡蹲在灶邊,和大人擠在一張小小的板凳上,搜尋著稻草上飽滿的遺落的稻穗。
  • 阿嬤手作深圳首店,熬煮溫婉歲月裡的奶茶
    是兒時家人做的一頓豆腐釀是全家人一起包的餃子是阿嬤用半天心血熬煮的芋頭、珍珠……其實,所謂的手作是廚房裡煮開的水蒸氣>透穿燈光照見溫婉時光裡的歲月是一見如故的味道而好的原料成就好奶茶一杯好的手作奶茶就窩藏在阿嬤熬煮的原料裡03
  • 想家的老鐵們來個熱乎乎的「東北鐵鍋燉」吧!
    灶一般比較深,所以上面會架一口比較深的黑鐵鍋,各種粗獷的美味香氣從中飄出,熱氣騰騰地端上炕桌,坐在熱炕上,溫一壺小酒,暖身暖胃暖心,辛苦一天的勞累、寒冷一掃而光。這也是許多老一輩東北人最溫馨的記憶。再後來,告別了土灶土炕,許多人住進了樓房,生活條件一日千裡,但人們記憶中的東西卻越來越清晰,仿佛總是少了些味道。
  • 土鍋土灶才能做出的美味……
    請來村子裡面的大師傅掌勺,在家裡搭起土灶,所有的食材也都是向附近養殖種植農家購買,吃起來也更為放心。在有農村人最為樸實,所以的飯菜可能並不精緻,可分量十足,一定讓人吃的飽吃的好,這味道自然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在農村的宴席上沒有太多的講究,除了必要的肉菜,各種時令食材最讓人喜歡。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的蔬菜,更多都是自己種的或者是本地的特色,現吃現摘絕對吃的新鮮。
  • 除鍋異味的方法 鐵鍋異味如何去除
    除鍋異味的方法 鐵鍋異味如何去除時間:2020-11-29 12: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除鍋異味的方法 鐵鍋異味如何去除 1、新鐵鍋除異味.新買的鐵鍋都有一股怪味,用火燒時味道更濃,使用應清除怪味,先燒紅空鍋,然後把菜屑放進去,再倒入水,煮一刻鐘,怪味就會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