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武漢的金凰珠寶公司用手中黃金質押融資,沒想到這些黃金被拿去檢驗時,居然被爆出是假黃金。「武漢金凰百億假黃金曝光」引發熱議。
第一,公眾對於「上市企業」盲目信任。上市企業總是自帶光環的,大眾對於上市企業總是有想當然的信任。金凰珠寶屬於國內最大的黃金首飾製造商之一,公眾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這樣的公司,居然會做出「用假黃金融資」的舉動。
這次,被捲入的信託機構有民生信託、東莞信託、安信信託等,不少都是大型信託機構。
除此之外,金凰珠寶採用的是「實物黃金質押+保險公司承保」融資模式,上當受騙的還有保險機構。大型機構也沒能倖免於難,都被金凰珠寶弄得措手不及。
其實,上市公司並不是企業信用的「金字招牌」,年初,瑞幸咖啡爆出財務造假,相關上市公司造假的新聞常見於報端,因此,對上市企業的盲目信任並不可取。
第二,大量上市企業缺乏敬畏之心。資本都是逐利的,不少上市公司為了追逐利益,早就放下了對市場、對合作對象、對股民的「敬畏之心」。
金凰珠寶的實控人賈志宏是「野心勃勃」的企業家。企查查顯示,賈志宏的主業是黃金加工和飾品銷售,他手中的金凰實業控股,2010年8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然而,賈志宏並未滿足,2018年他借道「三環集團」重回A股,這個方案中,賈志宏投入資金69.98億元,交易的背後與金凰珠寶脫不開關係。
2015年起,金凰珠寶的資產負債率直線上升,大量資金通過信託融資完成,這就為此次爆雷,埋下了隱患。
毋庸置疑,賈志宏心中,沒有合作方、沒有股民利益,只有自己的「資本夢」,這樣的上市企業著實面目可憎。
第三,嚴格監管是穩定市場的必然途徑。此次「巨量黃金秒變銅合金」事件,充滿了各種漏洞,黃金入庫之前是如何通過檢驗的?是否涉及人員作假?金融機構是否有人與金凰珠寶內外勾結?信託機構是否涉嫌聯手做局?這些問題,都需要等待司法機關來判定。
然而,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上市公司頻頻出現信用問題,有關部門的監管是否到位?尺度是否嚴格?
嚴格的監管是市場繁榮的關鍵,只有政府部門的「雷霆手段」,才能讓上市企業在作出失信行為之前,充滿顧慮,市場環境才有向好的可能。
無論是普通投資人,還是上市企業的合作者,都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加強對上市企業的監管,不要讓投資與合作,變成「聽天由命」的賭博。
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金凰珠寶?歡迎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