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都說自己有拖延症。
我覺得拖延症是對明天的過度樂觀。
我們總覺得明天還有時間,就把本應該今天做的事情通通推給了明天,但等到明天你就會發現,明天有明天的安排,各種各樣的工作、學習、生活瑣事都會撲面而來,根本不受你的控制,它們拼命擠佔你本來應該用來完成拖延事情的時間。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如何高效的利用自己的時間?
我以前有個同事,她說自己從來不坐公交車,那時候還沒有地鐵,公交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來一趟,等待的人又多,又擠,本來工作一天就很辛苦很累,如果坐公交車晃悠半個多小時回家,人會更加疲憊,於是她每次都是打車上下班。
有人肯定會說這多浪費呀,單位又不給報銷。但你不知道她在計程車上不僅能夠休息一會,也能夠清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回家以後利用晚上的時間,做什麼樣的工作,心裡都想清楚了,或者在計程車上用手機記下重點和思路。而不是像我們普通人一樣,到家了以後隨隨便便一個晚上的時間就沒了。
很多時候,花錢才是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最好辦法。
例如,你花了一天時間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PPT模板,網上花20元錢就能買到一個高手的作品;你在網上花了大半天時間也沒找到一本書的電子版,30元錢就能買到正版圖書。
02
一個比較有名的大V,他說有時候如果遇到上下班高峰期,他會選擇請代駕幫他開自己的車,而他就坐到後排,用筆記本電腦寫作。
只要你想省時間,其實很簡單。關鍵就怕你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值錢,因為你把時間節約出來以後,你不知道用時間來幹什麼。
凡是知道自己節約時間用來做什麼的人,都在時間的利用上,像個吝嗇鬼。
我們常常羨慕那些大牛,他們每天非常忙碌,卻能做很多事情。他們的一個時間管理的技巧就是「快速切換自己所在的狀態」,前面一件事情搞定以後,立刻就能開啟下一件事情的節奏,無需通過長時間的休息、玩玩手機、刷刷微博、四處逛逛、聊聊天……
切換到新的狀態,對他們來說,本事就是一種休息。
如果你有拖延症,沒關係,拖延不可怕,我們要學會一種處理拖延的辦法,叫結構性拖延。
我們常常都有很多待辦事項,把這些要做的事情,寫在手機便籤裡面,或者是雲筆記裡面,但我們應該做某些事情,但是不想做,想拖延的時候沒有關係,我們就不去做,但是這個時間不要浪費,我們要從自己的待辦清單裡面,再挑一件事情去做。
這樣的話,時間並沒有浪費,你依然在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只不過對順序進行了一些調整。
這和學霸們做數學題累了,煩了,就切換到英語,做幾篇閱讀理解的道理是一樣的。
03
很多學生也常常抱怨時間不夠用。因為他們常常從早上醒來的那一刻,就充滿了慌張。
我們常常看到,每天總有一些同學上課踩點或者遲到幾分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除了自己不重視時間觀念,喜歡拖延以外,還在於缺少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
例如,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襪子、鞋子準備好,而不是早上在衣櫃裡翻找,猶豫穿哪一件衣服,或者因為找不到另一隻襪子而耽誤時間。
你可以每天把鬧鐘設置到比昨天早5分鐘,逐漸影響自己的生物鐘,直到找到自己早起的時間點,同時晚上設置提醒自己睡覺的鬧鐘(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話)。
早上急吼吼地踩點跑進教室,就不說對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幹擾了,自己的小心臟撲通撲通半天才緩過神來,一節課就差不多過去了。
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課,難道你還能指望自己課後花大力氣彌補?
04
試用過很多時間管理類的app,例如番茄、滴答清單、奇妙清單、愛今天、成就清單等等。最後發現,最好的時間管理是把手機扔到一邊。
通過各類軟體管控時間,效果並不好。實際上,用好手機自帶日曆提醒,就可以做好有時間節點的工作提醒。用好雲筆記或者紙質筆記本,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很多人學習時間管理的出發點都是增加效率,但單純的增加效率,只會讓你的工作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時間管理的本質是選擇。
有時候,我們可以放棄時間管理,精簡自己的目標,只完成核心的任務。例如今天晚上加班回來,我就坐在電腦前寫了一篇近2000字的文章,完成了我今晚的核心目標。
生活上,隔一段時間就要做一次斷舍離。把生活中不用的東西、雜物整理出來,該扔就扔。學習的時候也是,桌子上亂糟糟的,該收拾就收拾,不用的書要麼放回書架,要麼送人處理掉。保持簡單的生活狀態,更容易專注、平靜,達到內心的安寧。
05
我還有個壓縮時間的技巧:試試做任何事情都逼著自己用一半的時間做完。
例如,寫一篇文章,本來準備一天的時間預算,但逼自己半天寫完,竟然也沒有什麼懸念就搞定了。你給自己多少時間,就會花費多少時間,這是一個深刻的切身體會。
一般來說,你有多少時間做事,你就會花費多少時間完成它。
當你時間緊迫時,拋開雜念,全力以赴,很快搞定。當你有充足的時間去完成時,通常不慌不忙,結果一不小心就到了deadline。
有人說,截止日期就是生產力。但並不是每次截止日期前,你都剛好有空。
最好的開始時間是昨天,其次是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