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以前的人,現代的都市人可謂是好吃好住,但是,卻不好排!尤其是在女性群體中,便秘的比例更加多,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的人不便秘,有的人便秘呢?她們之間的差是什麼呢?
下面我們來聽一聽街頭上一些人的意見~看看她們是怎麼說的
這位啊姨說:我的便秘時間最長為3天,那時候感覺身體被掏空很累,而且作嘔,很難受
這位啊姨說:如果我便秘的話,會不安,因此我經常吃便秘藥,不吃便秘藥就不行
這位啊姨說:我最長便秘時間是一周,雖然吃了便秘藥,但是還是沒用
40~70歲的女性,50人為對象,調查結果顯示便秘的人有35人,不便秘的15人,如果便秘的狀態長時間持續的話....
腸道裡的臭臭就會腐爛,有害物質就會擴散到全身
接下來就會出現皮膚,浮腫等問題
首先,便秘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年齡的增長,腸道活力降低,另一點就是因為生活壓力而使得腸道無法正常工作!但其實,還有其他原因的!
醫生說:其實便秘的人和不便秘的人,她們的腸道活動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不便秘的人他們的腸道經常會發生「大蠕動」,而便秘的人的腸道則只會「蠕動」,有著兩種不同的活動方式
首先我們從便秘的人的「蠕動」開始說明
(這個看視頻會更加清晰)
腸道又拉伸,又收縮是「蠕動」,上圖這個可愛的綠色物體就是「便便」了,我們可以看出它向前慢慢移動,不管是誰也好,腸道都是24小時重複著這個動作,但是,如果腸道只進行「蠕動」的話,便便是前進得非常慢的,因此引起便秘
那麼不便秘的人的「大蠕動」又是怎麼一個樣子呢
(這個看視頻會更加清晰)
腸道在「大蠕動」的時候,活動會非常頻繁,而且動作大,與「蠕動」比起來,「大蠕動」的時候,便便的運動速度會快200倍,也就是說,沒有「大蠕動」的話人就會便秘
關於這個「大蠕動」,其實我們每個人一天只會發生幾次,是一個非常少見的腸內活動,關於這個「大蠕動」和「蠕動」是如何讓便便流動的,我們就來看一下究竟是怎麼一個樣的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超聲波拍攝到的便便流動影像,由川崎醫科大學的楠醫生所提供)(川崎,站長以前生活的地方啊!)
紅色部分是腸道壁,中間是便便,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清楚,左邊是「大蠕動」,右邊是「蠕動」,通過簡單的觀察我們就知道了它們的不同,經常便秘的人就是因為這個「大蠕動」極少發生,甚至不發生!
其實,這個「大蠕動」與你的生活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其中,你只要滿足其中的一個!是一個條件,不管誰都能產生「大蠕動」
這個條件就是:到下一頓飯為止,8小時內什麼都不要吃,但是在白天的時候,要求大家在8小時以內什麼都不吃有點難,因此我們可以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進行,在吃了晚飯後,到第二天的早飯為止,這8小時內什麼都不要吃,就會引起「大蠕動」(除了水,什麼都不要吃,不要喝)
下面我們通過這個模型進行「大蠕動」的說明
我們吃一個飯糰,飯糰通過食道到達胃部
食物大概會在胃部這裡待3小時進行消化
然後食物再進入小腸,食物會在小腸處待5小時左右,8小時後,被消化完的食物會進入大腸,在胃和小腸處於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大腸就很容易進行「大蠕動」
但是如果你在飯後8小時以內吃其他東西的話...
胃和小腸就無時無刻都處於「有東西」的狀態,結果就是導致「大蠕動」不易發生!PS:這個習慣你需要進行一周才有效哦~
最後我來說說我的一些個人觀察吧,就拿新宿站的幾個人來說:一個胖子是整天嘴不停的,他說,不吃點東西,就不會排便,然而他卻長期便秘....;另外一個,比較瘦的,他也是經常便秘,但是他不是整天嘴巴吃不停的那種人,但是卻有吃宵夜的習慣!而站長倒還好,站長沒有便秘,站長除了日常的3頓以外,除了喝水,喝茶,基本不吃其他東西,當然,他喜歡運動後吃香蕉和喝奶
按照這些對比來看,節目所說的的確有點道理,建議長期有便秘的人可以試一試哦!
視頻版:
想收藏本視頻的小夥伴可以留意「140」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