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養生應以養肝為主

2021-02-27 思考部落

立春節氣,萬物復甦,天氣乍暖還寒,各種細菌病毒異常活躍,人容易患病。此時養生要以養「陽」為主。為了與大自然生發的春氣相呼應,宜多到戶外踏青遊玩,不僅使身體得到鍛鍊,而且使心情得到放鬆;在起居方面應做到晚睡早起,睡前泡腳;穿衣重視防風保暖,不可過早脫掉棉衣;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抑鬱發怒以利於養護肝臟。

【養生要點】

 

起居養生

 

視(音)頻課程 民間諺語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這種養生方法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也就是說,立春以後的睡眠,應遵循「晚睡早起,與日俱興」的原則。但晚睡也要有個度,一般不能超過 23 點,起床時間可比冬季稍早些。

 

立春一到,有些人便急著脫去厚厚的冬衣,這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在立春後的一段時間裡,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防風保暖仍是此時養生的重點。諺語說:「春捂秋凍,百病難碰」。「春捂」要恰到好處。一般日平均氣溫未達到 10℃時就需要「捂」,捂的重點部位應是背、腹、足底。「捂」背部可預防感冒的發生;「捂」腹部可以保護脾胃,預防消化不良和腹瀉;「捂」腳可預防「寒從腳下起」,保護人體陽氣。

 

防止腳冷除了要加強腳部的保暖以外,還可多採用泡腳的方法。足為腎之根,泡腳可溫腎陽。

 

另外,立春養生還應注意保健防病。因為天氣剛剛轉暖,各種致病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加快,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應儘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要勤開窗、常通風。

 

飲食養生

 

多食辛甘發散食物 

視(音)頻課程 立春飲食調養要注意陽氣生發的特性。《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因此立春應少吃酸性食物,宜多吃辛甘發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蔥、芥菜、蘿蔔、豆豉、茼蒿、茴香、菠菜、黃花菜、蕨菜、大棗、百合、荸薺、桂圓、銀耳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蘿蔔。《燕京歲時記》中雲:「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中醫認為,蘿蔔生食辛甘而性涼,熟食味甘性平,有順氣、寬中、生津、解毒、消積滯、寬胸膈、化痰熱、散瘀血之功效。常食蘿蔔不但可解春困,而且可理氣、祛痰、通氣、止咳、解酒等。

 

宜常吃芽菜 

視(音)頻課程 芽菜在古代被稱為「種生」,最常見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助於人體陽氣的升發。《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為發陳。」發,是發散的意思;陳,即陳舊。《黃帝內經》把萬物發芽的姿態不叫發新而叫發陳,是因為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將植物陳積物質發散掉的功效。因此,如果人體的陽氣發散不出來,可藉助這些嫩芽的力量來幫助發散。

 

近年研究發現,芽菜中含有一種幹擾素誘生劑,能誘生幹擾素,增強機體抗病毒、抗癌腫的能力。芽菜的吃法以涼拌、煮湯為佳,這些吃法最能體現它幼嫩、爽口的特點。綠豆芽和黃豆芽性寒涼,在做芽菜的時候,可適量放一些辛辣、芳香、發散的調料,如配薑絲以中和其寒性。而綠豆芽寒性更重,易傷胃氣,脾胃虛寒和患有慢性胃腸炎的人不要多吃。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5分鐘再涼拌。香椿不宜過多食用,否則易誘使痼疾復發,慢性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運動養生 


視(音)頻課程 立春時天氣雖已轉暖,但仍很寒冷。此時運動應選擇踏青、散步、慢跑、打太極等強度不太大的方式,以微有汗出為度,避免運動後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否則易損耗陽氣,對養生不利。踏青是立春時較為適宜的運動。因為此時多去戶外遊玩,能與大自然生發的春氣相呼應,不僅鍛鍊了身體,而且放鬆了心情,有利於調養肝臟。 

立春時還應經常按摩肝臟和脾胃,具體方法是:

①雙手平舉,單腳站立,輕輕踮起腳跟,保持 3~5 秒後放下腳跟,一隻腳做 5 次,再換另一隻腳,如此循環 3~5分鐘,感覺頭腦清醒即可。

②雙腿跨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向前方,維持身體的重心,讓身體處於放鬆的狀態。掌心向內,舉起右臂,儘量貼近耳後,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帶動身體向左側下壓拉伸,細心感受右側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彈壓 15秒後,換另一側重複此動作。下壓時不要勉強,有輕微緊繃感即可。

 

情志養生

 

視(音)頻課程 立春養生應以養肝為主,養肝切忌「怒」。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鬱滯不暢而成疾。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等疾病。因此,立春時應注意調養精神,保持樂觀情緒,力戒暴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儘量保持心態平和,以使肝氣順達,肝氣正常生發。 

 

立春藥膳

 

韭菜炒鱔絲


【材料】熟黃鱔絲300克,韭菜150克,植物油、鹽、醬油、料酒、白糖、胡椒粉、香油、水澱粉、蔥段、薑末各適量。

【做法】將熟黃鱔絲洗淨後切段;韭菜擇淨、切段;鍋內加植物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段熗鍋,再放入鱔絲和薑末翻炒,參加料酒、醬油、鹽、白糖、胡椒粉,用小火炒4分鐘左右;待鱔絲入味後,再加韭菜翻炒至熟;加水澱粉勾芡,淋少許香油翻炒平均即可。

【功效】溫補肝腎、助陽固精。

 

◎乾貝蘆筍


【材料】乾貝(扇貝的幹製品)85克,蘆筍200克,海蛤300克,鹽、香油、蔥花各適量。

【做法】將蘆筍去皮、切段;海蛤吐沙、洗淨,用沸水燙熟後去殼取肉備用;鍋內倒香油燒熱,放入蔥花爆香,參加乾貝、蘆筍拌炒,再放入海蛤用大火略炒,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血養陰、滋補肝腎。

 

⊙思考部落微信公眾號:zhw96900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視頻課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立春之後,如何養生
    立春時節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此時人體的毛孔也正處於從閉合到逐步開放的過程,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涼的侵襲,毛孔就自動閉合,體內的陽氣得不到宣發,以致產生「陽氣鬱」的現象。所以,防寒保暖仍是立春養生的重點。此時衣著主張「下厚上薄」,以助春陽升發之勢。春季多風,中醫認為風性輕揚升散,為百病之長,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點。
  • 節氣養生之立春
    《黃帝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因此,養生的方方面面都要順應春陽升發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是關鍵。    (一) 立春養生的注意事項    1.
  • 立春時節保陽氣,排毒養肝好時機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季的開端。俗話說「一年之際在於春」,立春對於養生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養生還是以溫暖、助陽、調肝為主。
  • 立春節氣的養生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的開始。
  • 【中醫養生】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養陽健康始
    今日立春。立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立」為開始之意,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表面寒冬已經過去,萬物復甦的春季來臨。從立春起生機蓬勃,是人體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如果將全年的養生保健比作蓋房子,那麼立春養生就相當於打地基。遵從立春「四要」和「四不」原則,可為身體這座「大廈」的牢固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 節氣養生小貼士 ——立春篇
    2月3號就是立春了,這是今年的第一個節氣,在立春之際做好養生措施,能夠為未來一年的時間塑造良好的體魄。那麼立春我們應該怎麼養生?需要注意的是春季運動應該以較為輕緩的方式為主,避免激烈運動效果過多的能量,損傷積累的陽氣,日常運動以不出汗為宜。可以適量多做舒展運動,最簡單的就是伸懶腰,促進身體氣血運行、推陳納新。伸展時,全身肌肉用力收縮,儘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鬆弛下來,儘量呼氣。( 1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徐徐分別自左右身側向上高舉過頭,十指交叉,翻轉掌心極力向上託,使兩臂充分伸展,不可緊張,恰似伸懶腰狀。
  • 立春前這樣吃,補足陽氣很關鍵!
    「我們小時候,還有一種春餅也是在立春時吃的,春餅就像大餅一樣,咬春餅就是『咬春』了」。立春養生如何養肝在養生上主要是護肝。在作息時間上,人們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憂鬱,做到心胸開闊,保持心境愉悅。對於健康人群而言,飲食要清淡,不要過度食用乾燥、辛辣的食物。
  • 今日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養生,百病不生!
    2月3日22點58分39秒將迎來「立春」節氣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的到來就像是獲得了重生,立春是有講究的,在立春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迎春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萬物生。古人把農事叫作春事,農忙叫作春忙。《書傳》中記載:「冬寒無事,並人室處,春事既起,丁壯就功。」
  • 【百草回芽】--立春時節的養生方法!
    立 春 養 生立春養生五原則早起早睡以養肝《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防止舊病復發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
  • 立春|節令養生飲食 二十四節氣食養文化
    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歲時廣記》:「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立春養生俗話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這概括了立春的養生內容和特點。人們經過秋冬的休養,到了春季要開始勞作了。
  • 立春後養生吃什麼?營養師:春筍、春餅、韭菜都是應季美食和蔬菜
    進入立春後,也意味著春天正式開始了,萬物開始復甦,進入了風和日暖的節氣。這個節氣的養生在於養肝,傳統的中醫上認為,春屬木,可以跟肝臟相對照。如果一個人肝火過於旺盛,通常會出現脾氣暴躁、新陳代謝較慢等身體健康問題。
  • 立春|新年第一個節氣,怎麼過?
    在眾多傳統習俗中,「立春養生」更是千百年來人們熱衷的話題。健康、儀式感,就從這農曆新年的第一個節氣開始。1.順應自然立春之後,陽氣升發、萬物始生。順應春天的特點,健康養生需注意保護陽氣。保護陽氣,要從飲食、起居、心理和運動等方面進行養生。
  • 今日立春 | 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我們應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故春天梳頭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 要立春了,喝一碗「養肝通神湯」,讓你百病不生~
    立春後,自然陽氣萌生升發,氣溫、日照、降雨都開始上升或增多,春是溫暖的開始,孕育著生長。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春天,陽氣漸生,但陰寒未盡,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是全年的最為重要的核心,跟家人一起好好看看吧!風是春天的主氣,春風既掃蕩寒冷,又榮生萬物。
  • 立春 養生
    單位有個愛養生的美女小姐姐,逢到立春之時都會熱心地提醒大家吃藥啦,那麼她說得對不對?沒病也要吃藥嗎?有沒有根據?怎麼吃?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聊一聊吧。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著冬春季節的更替。立春標示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
  • 今天立春啦,喝一碗「養肝通神湯」,讓你百病少生~
    立春後,自然陽氣萌生升發,氣溫、日照、降雨都開始上升或增多,春是溫暖的開始,孕育著生長。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春天,陽氣漸生,但陰寒未盡,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是全年的最為重要的核心,跟家人一起好好看看吧!風是春天的主氣,春風既掃蕩寒冷,又榮生萬物。但風邪也是致病的首要因素,「風者,百病之長也。」「春傷於風,夏必饗洩。」大寒、立春、雨水、驚蟄這四個節氣屬於風季。
  • 今日立春,祈望春回大地新!
    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秦漢以前,各地風俗不一,一些地方歲首禮俗所重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那時候,重大的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布新、抬牛迎春等慶典均安排在立春及其前後,這一系列活動直接構成了後世農曆新年節慶的框架,對過大年、迎新春的中華民俗影響深遠。立春是一個特殊的節氣。一年中,有四個節氣帶有「立」字,它們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被稱作「四立」。
  • 二十四節氣養生——立春
    民間也有「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的民謠。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於「動」,切忌「靜」。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 立春後,喝一碗「養肝通神湯」,讓你百病不生~
    大寒、立春、雨水、驚蟄這四個節氣屬於風季。風季風邪最猖狂,一不小心就把人吹凌亂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人一旦受風邪就會出現頭疼、肩背疼、怕風、感冒鼻塞等症狀,有些還會起風疹、皮膚瘙癢,這段時間也是中風的高發期,要尤其注意提防虛邪賊風。
  • 要立春了,喝這碗「養肝通神湯」,百病不生~
    大寒、立春、雨水、驚蟄這四個節氣屬於風季。風季風邪最猖狂,一不小心就把人吹凌亂了。圖源:視覺中國人一旦受風邪就會出現頭疼、肩背疼、怕風、感冒鼻塞等症狀,有些還會起風疹、皮膚瘙癢,這段時間也是中風的高發期,要尤其注意提防虛邪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