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節氣,萬物復甦,天氣乍暖還寒,各種細菌病毒異常活躍,人容易患病。此時養生要以養「陽」為主。為了與大自然生發的春氣相呼應,宜多到戶外踏青遊玩,不僅使身體得到鍛鍊,而且使心情得到放鬆;在起居方面應做到晚睡早起,睡前泡腳;穿衣重視防風保暖,不可過早脫掉棉衣;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抑鬱發怒以利於養護肝臟。
【養生要點】
起居養生
視(音)頻課程 民間諺語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這種養生方法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也就是說,立春以後的睡眠,應遵循「晚睡早起,與日俱興」的原則。但晚睡也要有個度,一般不能超過 23 點,起床時間可比冬季稍早些。
立春一到,有些人便急著脫去厚厚的冬衣,這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在立春後的一段時間裡,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防風保暖仍是此時養生的重點。諺語說:「春捂秋凍,百病難碰」。「春捂」要恰到好處。一般日平均氣溫未達到 10℃時就需要「捂」,捂的重點部位應是背、腹、足底。「捂」背部可預防感冒的發生;「捂」腹部可以保護脾胃,預防消化不良和腹瀉;「捂」腳可預防「寒從腳下起」,保護人體陽氣。
防止腳冷除了要加強腳部的保暖以外,還可多採用泡腳的方法。足為腎之根,泡腳可溫腎陽。
另外,立春養生還應注意保健防病。因為天氣剛剛轉暖,各種致病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加快,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應儘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要勤開窗、常通風。
飲食養生
◎多食辛甘發散食物
視(音)頻課程 立春飲食調養要注意陽氣生發的特性。《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因此立春應少吃酸性食物,宜多吃辛甘發散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蔥、芥菜、蘿蔔、豆豉、茼蒿、茴香、菠菜、黃花菜、蕨菜、大棗、百合、荸薺、桂圓、銀耳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蘿蔔。《燕京歲時記》中雲:「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中醫認為,蘿蔔生食辛甘而性涼,熟食味甘性平,有順氣、寬中、生津、解毒、消積滯、寬胸膈、化痰熱、散瘀血之功效。常食蘿蔔不但可解春困,而且可理氣、祛痰、通氣、止咳、解酒等。
◎宜常吃芽菜
視(音)頻課程 芽菜在古代被稱為「種生」,最常見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助於人體陽氣的升發。《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為發陳。」發,是發散的意思;陳,即陳舊。《黃帝內經》把萬物發芽的姿態不叫發新而叫發陳,是因為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將植物陳積物質發散掉的功效。因此,如果人體的陽氣發散不出來,可藉助這些嫩芽的力量來幫助發散。
近年研究發現,芽菜中含有一種幹擾素誘生劑,能誘生幹擾素,增強機體抗病毒、抗癌腫的能力。芽菜的吃法以涼拌、煮湯為佳,這些吃法最能體現它幼嫩、爽口的特點。綠豆芽和黃豆芽性寒涼,在做芽菜的時候,可適量放一些辛辣、芳香、發散的調料,如配薑絲以中和其寒性。而綠豆芽寒性更重,易傷胃氣,脾胃虛寒和患有慢性胃腸炎的人不要多吃。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5分鐘再涼拌。香椿不宜過多食用,否則易誘使痼疾復發,慢性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運動養生
視(音)頻課程 立春時天氣雖已轉暖,但仍很寒冷。此時運動應選擇踏青、散步、慢跑、打太極等強度不太大的方式,以微有汗出為度,避免運動後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否則易損耗陽氣,對養生不利。踏青是立春時較為適宜的運動。因為此時多去戶外遊玩,能與大自然生發的春氣相呼應,不僅鍛鍊了身體,而且放鬆了心情,有利於調養肝臟。
立春時還應經常按摩肝臟和脾胃,具體方法是:
①雙手平舉,單腳站立,輕輕踮起腳跟,保持 3~5 秒後放下腳跟,一隻腳做 5 次,再換另一隻腳,如此循環 3~5分鐘,感覺頭腦清醒即可。
②雙腿跨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向前方,維持身體的重心,讓身體處於放鬆的狀態。掌心向內,舉起右臂,儘量貼近耳後,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帶動身體向左側下壓拉伸,細心感受右側肋部的肌肉舒展。上下彈壓 15秒後,換另一側重複此動作。下壓時不要勉強,有輕微緊繃感即可。
情志養生
視(音)頻課程 立春養生應以養肝為主,養肝切忌「怒」。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鬱滯不暢而成疾。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等疾病。因此,立春時應注意調養精神,保持樂觀情緒,力戒暴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儘量保持心態平和,以使肝氣順達,肝氣正常生發。
立春藥膳
◎韭菜炒鱔絲
【材料】熟黃鱔絲300克,韭菜150克,植物油、鹽、醬油、料酒、白糖、胡椒粉、香油、水澱粉、蔥段、薑末各適量。
【做法】將熟黃鱔絲洗淨後切段;韭菜擇淨、切段;鍋內加植物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段熗鍋,再放入鱔絲和薑末翻炒,參加料酒、醬油、鹽、白糖、胡椒粉,用小火炒4分鐘左右;待鱔絲入味後,再加韭菜翻炒至熟;加水澱粉勾芡,淋少許香油翻炒平均即可。
【功效】溫補肝腎、助陽固精。
◎乾貝蘆筍
【材料】乾貝(扇貝的幹製品)85克,蘆筍200克,海蛤300克,鹽、香油、蔥花各適量。
【做法】將蘆筍去皮、切段;海蛤吐沙、洗淨,用沸水燙熟後去殼取肉備用;鍋內倒香油燒熱,放入蔥花爆香,參加乾貝、蘆筍拌炒,再放入海蛤用大火略炒,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血養陰、滋補肝腎。
⊙思考部落微信公眾號:zhw96900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視頻課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