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問華子,她父親空腹血糖6.2mmol/L,最近這兩年多一直是這樣,以後會不會繼續升高,能不能變成糖尿病,要怎麼辦才好呢?華子告訴她,這種情況屬實有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現在應該提醒她父親注意飲食控制和增強運動了,如果不能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很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會加入糖尿病大軍。
一、容易讓人忽視的血糖異常
人體正常血糖值,在空腹狀態時應在3.9~6.1mmol/L,在餐後2小時應小於7.8mmol/L,峰值不超過11.1mmol/L。當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或是隨機血糖超過11.1mmol/L,則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現在中國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1.2億。此外還有近5億人的血糖存在著異常,他們的空腹血糖處於6.1~7.0mmol/L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處於7.8~11.1mmol/L之間。大多數處於血糖異常者,經過及時幹預是可以逆轉的。但血糖異常沒有任何症狀,非常容易讓人忽視,從而導致很多人延誤治療。而等到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時,就已經是糖尿病了。
二、大多數人是貪吃惹的禍
糖尿病分兩種,一種是1型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患病原因是遺傳性的基因缺陷。另一種是2型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多在中年、老年時期發病,患病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基因遺傳,更大的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是一種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預防的疾病。可是如果總是吃得過多,運動過少,造成身體肥胖,就會引起胰島素抵抗。雖然胰島功能正常,但組織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減少,對胰島素不再敏感,最終導致胰島素相對不足,引起了2型糖尿病。
三、當血糖出現異常時要怎麼辦
1、確定血糖異常:當發現血糖異常的時候,要先排除是否有其他因素對血糖造成幹擾。比如說,在測空腹血糖的頭一天,晚餐吃得太晚,或是晚上吃了夜宵、水果,那麼第二天血糖就會偏高一些。還有長期焦慮、緊張、失眠的人,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也會造成血糖升高。
所以發現一次血糖異常後,要增加非同日的多次測量,排除偶然性的幹擾。還可以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這是檢測長期血糖的「金標準」。因為血糖與血紅蛋白結合後,就不再分離,而紅細胞的壽命有3個月,所以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近3個月的血糖平均值。
2、進行生活方式幹預:必須要進行飲食控制,對於血糖異常者,並沒有絕對忌口的食物,主要是對攝入食物總熱量的控制,而且控制總熱量的同時,還要保證營養均衡。要儘量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一些粗糧、雜豆、新鮮的蔬菜等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既能達到飽腹感,又不至於攝入太多熱量。
增加運動量是最重要的環節,能否逆轉血糖異常,遠離糖尿病,主要看運動量是否足夠。脂肪是造成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肌肉則是身體中的「吃糖大戶」,而增加運動量是減少脂肪,增長肌肉最有效的方法。而且運動還可以增加組織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數量,有效減輕胰島素抵抗。
運動包括有氧運動與力量訓練,通常1周進行5天有氧運動和2天力量訓練。具體的運動方式,可以依自己的愛好選擇。每次有氧運動的時間,至少要持續30分鐘。力量訓練時,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保護自己不要受傷。
總結一下,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比治療糖尿病更重要,血糖異常的人,通過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可以逆轉的。但是獲得健康需要付出代價,想遠離糖尿病,就要告別誘人的高熱量食物,還要辛苦堅持規律運動。不過最終的結果一定是美好的,會擁有健康幸福的生活。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