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世界艾灸日,讓艾更簡單,溫暖每一天。
內外兼修,平衡養生,讓艾走進千家萬戶。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節氣灸」指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進行艾灸以溫壯元陽、激發經絡之氣、調動與開發機體潛能、健身防病的傳統方法。「節氣灸」以其簡、便、驗的優勢,為我國歷代醫家及百姓沿用至今,在治未病保健領域佔有特殊的地位。
《黃帝內經》中就指出,人體臟腑、氣血隨著節氣變化,會出現周期性盛衰,如春溫,夏熱,長夏溼,秋涼,冬寒。一年中節氣更迭,人體陽氣中有升、浮、沉、降節律。脈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體形成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規律。人體臟腑功能活動與自然界四時陰陽消長節律統一起來,形成五時應五臟,陰陽消長同步的有機整體。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複雜的開放系統,對外界的影響不僅有被動的適應能力,也有主動的調節能力。人體的這種適應與調節能力稱之為「正氣」,它是決定疾病是否發生的內在因素,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要想避免人體遭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害,就必須增強機體「正氣」。
古曰:「秋冬養陰」。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
此時艾灸能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艾灸能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
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生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假若能在陰陽之氣劇烈變動的時刻,應用某種簡便的方法扶助正氣,激發機體的潛在的順應能力或應變能力,則有助於防病保健。因此,「節氣灸」正是體現中醫的這種「因時制宜」加強身體機能的有效方法。
「節氣灸」施用的目的是使培壯元陽、以扶助正氣的效果更佳,提高機體整體調節能力。它並不僅是一種特異性的對某種疾病有單一預防作用的方法。確切地說,它更應是一種兼顧全身整體機能調節的具有廣泛性的扶正固本方法。
營養原則
應多食具有補氣、補血、補腎的性平、溫熱類食物。
適宜食物
可多食一些具有補腎陽虛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根據"春夏養陽"的法則,夏日三伏,每一伏可食用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補人體之陽。還可以吃韭菜、泥鰍來進行食補,藥物則有腎寶、玉蓯蓉、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另外,多吃一些性屬溫熱的食品,以提高機體耐寒力。常見的溫熱食物有:牛肉、大蒜、辣椒、生薑、圓蔥、山藥、桂圓、當歸等。
飲食禁忌
1.儘量避免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如冰凍飲品、冰激凌等。
2.在吃溫補食物的同時,儘量避免同時食用滋陰類食物,出現相互抵消滋補功效。
文章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只做公益分享,如侵權請聯繫我們更改
好文章值得您轉發朋友圈並點讚!您有任何養生方面的問題,可以在文末給我們留言,我們的專家老師會及時給您答覆!
品生活 · 艾健康
519讓健康深入每一天!
更多平臺內容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