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和牛那麼貴,真的比普通牛好吃嗎?大家好,我是愛吃牛肉的勺子。
牛年快樂!今年過年的餐桌上,大家有吃到牛肉嗎?土豆燉牛腩、肥牛卷、牛腸酸、牛舌……牛牛有各種各樣的吃法,它作為生肖與新年一同到來,貼在了牆上,也端上了餐桌。在日式烤肉店中有一種很常見的牛肉,叫日本和牛肉。這種肉在餐廳和超市的售價比普通牛肉貴,據說是因為比普通牛肉好吃,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從和牛的出身說起。和牛的日文名為わぎゅう,而英文名為wagyu,也就是日語中「和牛」的音譯。由此可見,和牛與日本有著很深的淵源,可以說和牛就是從日本被培育出來的。
在1600年至1876年的江戶時代,牛類主要用於農耕、運貨等勞力用途。1867年明治維新後,人們開始嘗試培育更大、肉更多、更高產乳量的食用牛。通過不同品種牛類的雜交,日本逐漸形成了以黑色和牛(Japanese Black)、棕色和牛(Japanese Brown)、無角和牛(Japanese Poll)和短角和牛(Japanese Shorthorn Cattle)四種肉牛為主的獨特肉牛品種——和牛。
和牛以大理石狀的肉質聞名。所謂大理石狀的肉,是指和牛的肌肉中夾雜著鬆軟的脂肪,也就是油花。生肉呈紅色,而油花在低溫下呈白色,與紅紅的肉產生鮮明對比,使整塊牛肉像紅色的大理石,又像是牛肉表面結了一層霜。因此品質好的和牛肉也被稱為「霜降牛肉」。油花嫩嫩的,在口中很容易融化;而肌肉又很有彈性,富有嚼勁。兩者均勻分布便會使口感十分豐富,鮮嫩美味。沒有吃過的小朋友可以想像一下五花肉,它也是因肥瘦相間而美味,和牛肉的「雪花」分布比五花肉還要細膩許多,自然會更加好吃。
不過,這只是從肉質本身的角度來說,肉質好也並不是怎麼做都好吃的。日本和牛根據肉的色澤、彈性、大理石紋分布分為A5、A4、A3、A2、A1五個等級,A5為最高級,A1等級最低。而類似A5和牛肉之類的肉由於肉中的油花分布均勻而密集,使得整塊肉顯得過於肥膩,作為刺身可以入口即化,但涮火鍋或做菜就會膩得有點兒吃不下。
從這個角度看,也不是說日本和牛就一定好吃,肯定比普通的牛肉優秀,只是在觀感以及燒烤、刺身等吃法中,和牛這個品種培育得十分適得其所。而論及我們常吃的土豆燉牛腩等等家常菜,當然還是咱們自己的牛更香。
說到和牛小朋友們也許還有一個疑問:「澳洲和牛跟日本和牛有什麼區別?」答案是產地的不同。澳洲和牛是將日本和牛運到澳洲飼養長大的和牛,有一些澳洲農場飼養的是純種日本和牛,另一些是用日本和牛與當地牛種雜交產出的「混血牛」。澳洲和牛的分級也與日本不同,是看大理石紋從0到9級來確定牛肉的品質。對於美食家來說,不同產地、不同品種、不同飼養方式的同等級和牛都會有不同的口感與風味,不過對於吃貨小夥伴們來說,吃上一塊漂亮的霜降牛肉體驗一下和牛的味道,它的老家在哪裡又何妨。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假期小報。
少年輕科普系列叢書,各大電商平臺均有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