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尼卡》(Guernica)
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
油畫
1937年
349.3cm x776.6cm
西班牙索菲亞王后國家美術館
畢卡索,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幾乎人人皆知。
不過《格爾尼卡》,這幅畢卡索的巔峰之作,卻並沒有像他的名字那樣為所有人了解。
《格爾尼卡》堪稱繪畫界中的反法西斯宣言,是西班牙畫家巴勃羅·畢卡索於1937年創作的。
這幅畫中,畢卡索運用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風格揭露了納粹對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無辜平民的大規模轟炸,反映出戰爭帶給人類的深重災難和人們對和平的渴望。
一眼看上去《格爾尼卡》並不是一幅「好看」的作品,畫面由黑白灰三色組成,全畫充滿著悲劇氣氛。這是畫家對戰爭暴行的控訴,對人類災難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時空的,並蘊含著憤懣的抗議聲。
畫面一共描繪了六個人物形象,兩個動物形象。
《格爾尼卡》左側局部
在最左端有一個嚎啕大哭的女人,她的懷裡抱著已經死去的孩子;畫面下方躺著一位男人,他的軀體在馬蹄下支離破碎,右手卻還緊緊握著一把匕首,象徵著保家衛國的戰士。
《格爾尼卡》右側局部
畫面的右邊有一個正在被烈火吞噬的女人,還有一個女人正在拼命逃跑,以至於一條腿被遠遠落在了後面,她們都是在戰火中受苦的人民。
《格爾尼卡》上側局部
從門裡探出頭的這個女人手裡還舉著一個象徵光明的燈燭。
《格爾尼卡》局部
受傷的牛和嘶鳴的烈馬則具有強烈的破壞意義,象徵的是法西斯的鐵蹄和暴行。
畢卡索採用了多種風格與手法,以半寫實的、立體主義的、寓意的和象徵的形象,把複雜的法西斯暴行的場面揭露出來。儘管是一些幾何形人物,廣用線條,寓意複雜,但觀眾都能領會,其強烈的感人之處不亞於一幅寫實的力作。
巴勃羅•畢卡索
1937年1月,畢卡索接受西班牙共和國的委託,為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創作一幅裝飾壁畫。但是1937年4月26日,德軍轟炸了位於西班牙北部的格爾尼卡小鎮,由於城中的年輕男子大都走上了前線,受傷遇難的多為婦女兒童,格爾尼卡則被夷為平地。
格爾尼卡被轟炸後的樣子
畢卡索從報紙上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決定為這一事件創作一幅作品,他臨時修改了為巴黎世界博覽會創作的壁畫,以此控訴法西斯毫無人性的暴行,表達對祖國犧牲人民的哀痛。
現在,這幅畫的複製品掛在了聯合國安理會會議大廳的入口處,以此表達聯合國安理會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
「畢卡索永遠是年輕的」
畢卡索出生在西班牙,長期在法國進行藝術創造活動,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之一,立體畫派創始人。他一生畫風多變、不拘一格,後人用「畢卡索永遠是年輕的」說法來形容他多變的藝術風格。
畢卡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畫20000 幅,平版畫6121幅。他對二十世紀的藝術史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稱他為「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天才」。
1897 年作品,畢卡索當時僅僅 16 歲……沒辦法,誰讓畢卡索是天才
1905年,《拿菸斗的男孩》,畢卡索24歲作品。2004 年,蘇富比拍賣會上,這幅畫賣出了 1.04 億美元。這個時期的畢卡索還在摸索自己的風格。
1907年,《亞威農少女》,畢卡索26歲作品
1907年畢卡索創作了《亞威農少女》開始了他藝術風格最華麗的轉變,不久之後他就創立了立體主義。
他在這個時期的觀點是不要去描繪客觀物體的外表形態,而是把客觀物體引入繪畫,從而將表現具象的物體本身和表現抽象的結構形態綜合起來。
立體主義堪稱畢卡索對世界的最大貢獻。立體主義對我們生活的巨大影響,遠遠大於對美術本身的影響。紡織業,建築業,設計行業等都受到其思維的巨大的衝擊,也就有了今天我們眼中很習以為常的帶感的東西。
畢卡索的《公牛》。終於知道大藝術家的腦迴路是怎麼樣的了
畢卡索:「和平鴿之父」
1950年為紀念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畢卡索畫了一隻銜著橄欖枝的白鴿,智利詩人聶魯達將這個小鳥稱為「和平鴿」,從此鴿子便被公認為和平的象徵,畢卡索在其中寄託了自己渴望和平的願望,因而也被稱為「和平鴿之父」。
△1950年《Dove of peace》
之後在1952年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上,畢卡索又創作了一幅《和平鴿》,表現出世界人民爭取和平的鬥爭達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1952年《和平鴿》
畢卡索鍾愛用鴿子來表現和平,這背後有一個讓人悲傷的故事。
1940年巴黎淪陷,此時畢卡索正旅居巴黎,他的鄰居是一位養鴿子的老人,他的兒子兒媳都死於反法西斯戰鬥中,只剩下他與孫子相依為命。戰火讓年幼的孫子心裡滋長了仇恨,他認為用來召喚鴿子的竹竿上綁著的白布像是投降的小白旗,便換上了火紅似復仇火焰的紅布條。
然而第二天孩子在用綁上紅布條的竹竿召喚鴿子時,被街上巡邏的納粹黨發現,認為孩子在給遊擊隊報信,便將他從樓上的窗口扔下,還殺死了所有的鴿子。悲傷的老人抱著一隻奄奄一息的白鴿請求畢卡索為其作畫,以此紀念他慘死在法西斯手下的孫子,這就是和平鴿的雛形由來。
△1940年和平鴿雛形
博物館小知識:索菲亞王后國家美術館
索菲亞王后國家美術館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市中心,是世界最大最現代的現代和當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它主要收藏西班牙「現當代先鋒流派藝術家」的作品,包括抽象派、立體派、造型派、先知派、超現實等,最突出的有畢卡索、胡安·格裡斯、米羅、達利和胡裡奧∙岡薩雷斯等許多藝術家的作品。
往期回顧 點擊圖片賞畫
監製/楊繼紅 主編/李浙
策劃/王元
實習編輯/曾麟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