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畢卡索《格爾尼卡》80周年紀念,不可錯過的火爆特展!

2021-03-01 滬江西語

今年是畢卡索作品《格爾尼卡》創作80周年,西班牙索菲亞王后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畢卡索的作品展,致敬這位大藝術家。

→ 官網:http://www.museoreinasofia.es/

El Museo Reina Sofía prolongará el horario de apertura al público para poder visitar la exposición «Piedad y terror en Picasso: el camino a Guernica» hasta las 23:00 horas, todos los viernes y sábados del mes de agosto y los días 1 y 2 de septiembre (el acceso se realizará solo por el edificio Sabatini). Además de esta ampliación de horario, la visita al museo es gratuita a partir de las 19:00 h. de lunes a sábado, y los domingos a partir de las 14.30 h.

索菲亞王后藝術博物館將延長展覽«畢卡索的慈悲與恐懼:格爾尼卡之路»的對外開放時間,8月份每周五周六和9月1號、2號的展覽時間延長至晚上十一點(從edificio Sabatini的入口進入)。除了展覽時段的延長外,周一至周六自晚七點,周日下午自兩點半開始,博物館將免費開放。

La muestra, concebida de forma específica para celebrar el 80 aniversario de la creación del «Guernica», de Pablo Ruiz Picasso, ha recibido desde su inauguración, el día 5 de abril, más de 550.000 visitantes, y puede verse hasta el 4 de septiembre.

此次展覽是為了紀念畢卡索作品《格爾尼卡》創作80周年,自4月5日開展到現在,已接待了超過55萬的參觀者,展覽將持續到9月4日。

Esta exposición recorre el trabajo del artista malagueño desde los años 20 hasta la realización del mural. Además del «Guernica», que acoge el Reina Sofía desde 1992, se pueden contemplar cerca de 150 obras maestras de Picasso procedentes de la colección del propio Museo y de más de 30 instituciones de todo el mundo, que han realizado para la ocasión préstamos excepcionales, como «Las tres bailarinas» (1925) de la Tate de Londres, «Mandolina y guitarra» (1924) del Guggenheim de Nueva York, «Mujer peinándose» (1940) del MOMA  o «Mujer en el jardín» (1930) del Museo Picasso de París, que aporta en total una veintena de piezas.

展覽回顧了自20年代始至壁畫時期,這位馬拉加藝術家取得的成就。除了1992年就被索菲亞王后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格爾尼卡»,還能欣賞到近150幅畢卡索的代表作,這些作品來自該博物館,或是由其他30多個機構專門借出,比如倫敦泰特美術館的《三個舞蹈者》(1925),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曼陀林和吉他》(1924),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梳理頭髮的婦女》(1940),或是總共貢獻了二十多幅作品的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坐在花園中的女人》(1930)。

Visitas guiadas

參觀導遊

Todos los jueves y sábados a las 17:00 h y los domingos a las 11:30 h, el Reina Sofía ofrece una serie de visitas guiadas y comentadas a la exposición en grupos de 25 personas. La inscripción se realiza por estricto orden de llegada desde media hora antes del comienzo de la visita, acudiendo al punto de encuentro y solicitándola al personal de información y mediación.

每周四周六下午五點和周日中午十一點半,索菲亞博物館提供每組25人的導遊和講解服務。遊客需提前半小時到指定地點找工作人員手寫申請報名。

聲明:雙語文章中,中文翻譯僅代表譯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迷幻西語神曲《Oasis》致敬墨西哥死亡女畫家Frida!

相關焦點

  • 【賞析】畢卡索 《格爾尼卡》
    畢卡索義憤填膺,決定就以這一事件作為壁畫創作的題材,以表達自己對戰爭罪犯的抗議和對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於是這幅被載入繪畫史冊的傑作《格爾尼卡》就此誕生了。畢卡索在許多場合中曾被詢問關於《格爾尼卡》畫作中公牛的象徵意義,他表示公牛象徵著野蠻和蒙昧主義。人們也認為公牛是畢卡索的自畫像,因為它也出現在他以前的其他作品中。
  • 畢卡索《格爾尼卡》高清欣賞
    畢卡索的不同時期創作風格迥異,我們需要用一條主線將他的作品串起來,這條主線就是時間和情感。先了解畢卡索所處的那個時代,再去了解畢卡索不同時期的生活和經歷,才能徹底讀懂這位天才藝術家的作品。……1907-1916年,畢卡索的立體主義時期1911年開始,畢卡索徹底掙脫空間和透視的束縛,開始利用多面的抽象形狀和空間表現事物……1912年,畢卡索愛上
  • 畢卡索的反戰巨作《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Guernica)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油畫1937年349.3cm x776.6cm西班牙索菲亞王后國家美術館畢卡索,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幾乎人人皆知。
  • 畢卡索《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是一副巨型油畫作品,是畢卡索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一件具有嚴重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      《格爾尼卡》(Guernica)是一副巨型油畫作品,是畢卡索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一件具有嚴重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
  • 畢卡索、《格爾尼卡》
    身為共和黨支持者的畢卡索在獲悉了這次對毫無防備的平民的屠殺之後,義憤填膺,於是西班牙館的壁畫主題便隨之產生了,恰逢其時的世博會正好讓畢卡索有機會將格爾尼卡人民所遭受的暴行公諸於世,一代名作《格爾尼卡》便這樣誕生了。
  • 解讀畢卡索《格爾尼卡》
    比如說今天的這期節目,我就來為您解讀畢卡索最怪異的名畫之一《格爾尼卡》。說解讀有點大言不慚了,下面我就給你編出來。《格爾尼卡》1937年,畢卡索接個大活兒,當年的世博會於法國巴黎舉辦,西班牙自然也是想搞點拿得出手的東西來鎮館,於是他們靈光一現想到了畢卡索,他們邀請畢卡索為祖國的展館臨時創作一幅壁畫出來。
  • 西班牙人對瑰寶級藝術品《格爾尼卡》,一度大失所望
    轟炸後的格爾尼卡轟炸後的第五天,身在巴黎的畢卡索懷著滿腔怒火,創作出了與《格爾尼卡》直接相關的第一幅素描。在隨後長達一個多月的創作裡,他留下了超過六十張素描與油畫,從中,如今被視為西班牙瑰寶的《格爾尼卡》誕生了。
  • 畢卡索《格爾尼卡》【藝術賞析】
  • 松雅堂帶您看大師展——翁狄森and畢卡索
    可以讓人們不必前往海外便可領略世界知名大師作品,還有史詩一般的藝術品,珠寶,及雅致生活的展覽。毓珠寶世界珠寶大師系列作品展展出了包括日本珠寶設計大師梶光夫,華裔天才設計師翁狄森等名人的作品展,以及百達翡麗古董表的專題展等在內的各種高端精品展。在過去的一個多月內,梶光夫的作品展受到了嘉賓們的一致好評。
  • 八雅軒丨【八雅軒在線】值得收藏 大師畢卡索經典繪畫作品全集
    在畢卡索1973年過世之後,世界各大美術館不斷推出有關他的各類不同性質的回顧展,有關畢卡索的話題不斷,而且常常帶有新的論點,仿佛他還活在人間。《歐仁·德拉克羅瓦》1956年 與克羅魯佐共同拍攝電影《神秘的畢卡索》公映;1957年 在紐約現代藝術館舉辦「畢卡索75歲紀念展」,創作版畫《鬥牛系列》;1958年 畢卡索為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大廈創作了壁畫
  • 源古MeiYu ▏藝術鑑賞之畢卡索《格爾尼卡》
    今天的藝術鑑賞課程,源古老師們帶領孩子們解讀畢卡索的《格爾尼卡》,了解以他為代表的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孩子們學習了《格爾尼卡》的構圖,用幾何圖形分割畫面,並了解了畫面中各部分主體所表達的含義以及畫面中所包含的畫家的情感情緒,在此基礎上重新構圖形成自己的畫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孩子們的作品吧!
  • 《格爾尼卡》:西班牙內戰催生了畢卡索最優秀的作品
    就是在這裡,1937年5月1日,畢卡索在對格爾尼卡遭到毀滅深感震驚,對佛朗哥栽贓共和軍深感厭惡的情緒下,用鉛筆在一張藍色速寫紙上迅速地畫下了他對《格爾尼卡》的初步構思。 最初的草圖上對作品基本要素的組織,與最終的形式幾乎是一樣的。
  • 格爾尼卡(畢卡索最著名的一幅畫):一生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 羅米讀畫
    高和畢卡索這三位應該穩居榜首,而他們三位的代表作,大概依次是《蒙娜麗莎》《向日葵》和《格爾尼卡》。後來,我又無數次地在各種書刊上見到它,於是記住了畫家的名字畢卡索,記住了畫的名字《格爾尼卡》。再後來,我還知道了它的故事。格爾尼卡是一座西班牙小鎮的名字。這件作品本是西班牙政府委託畫家為1937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所作,正在創作期間,德國對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進行了狂轟濫炸,把小鎮夷為平地,屍橫遍野、一片焦土,如同人間地獄。
  • 丈量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千人千面畢卡索
    畢卡索,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他是現代藝術的泰坦(Titan),大師中的大師,在二十世紀沒有一個名字比他的影響力更大。與很多藝術界的大師不同,畢卡索是少數在生前就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和讚譽的藝術家,甚至法國的藝術評論界認為1973年畢卡索的逝世提前結束了二十世紀。
  • 丈量巴黎 | 畢卡索博物館:千人千面畢卡索
    畢卡索,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他是現代藝術的泰坦(Titan),大師中的大師,在二十世紀沒有一個名字比他的影響力更大。與很多藝術界的大師不同,畢卡索是少數在生前就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和讚譽的藝術家,甚至法國的藝術評論界認為1973年畢卡索的逝世提前結束了二十世紀。是他,讓白鴿成為和平的象徵;是 他,讓海魂衫風靡世界;是他,讓「畢卡索」成為「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代名詞。
  • 鑑賞|畢卡索的藍色時期
    邂逅費爾南德·奧利維葉,並同居:1905年 創作《拿菸斗的男孩》並被慈善家約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萬美元重金購得;1906年 結識野獸派大師馬蒂斯,為美國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畫像,《斯坦因畫像》是畢卡索從「玫瑰時期」躍入「立體主義」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體主義時期】1907
  • 【藝術】巴黎大宮:畢卡索和他的「門徒」
    巴黎大宮(Grand Palais)在2015年10月7日至2016年2月29日舉辦「Picasso.mania」展,15個展廳裡懸掛著412幅作品,100幅畫是畢卡索的,而另312幅則出自其他78名藝術家之手,其中有中國藝術市場寵兒-嚴培明和曾梵志畫的畢卡索肖像,也有鼎鼎大名的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和大衛•霍克尼等人向大師的致敬之作。不容錯過。
  • 《格爾尼卡》,一幅畫就是一堆故事
    1937年1月,他就在日記本裡第一次留下了關於《格爾尼卡》的構思,你發現,成品中中間靠右上方那個黑黑的窗戶,此時已經存在了,儘管只是一些密匝匝的線條;從這一團黑線裡向左平行地拉出了幾筆,以後,它將變成擎著煤油燈的手,而它下方的那個惶惑的女人側臉,此時也有了。
  • 畢卡索的「溫情世界」
    正在瑞士茵特拉肯美術館舉辦的畢卡索作品特展或許能提供不一樣的答案。 策展人史蒂芬妮·安薩裡介紹說,畢卡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遠離巴黎,隱居南法名城坎城,在陪伴兒女的成長中度過了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同兒子克洛德、女兒帕洛瑪的玩耍與嬉戲也為晚年畢卡索帶來更具溫情的創作靈感。
  • 東大舉辦兩位大師紀念展
    為繼承與弘揚兩位前輩精神,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特舉辦《童寯、李劍晨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通過建築及繪畫作品、人物照片和學術著作等內容的展示,回顧兩位先生作為建築師和水彩畫家的職業生涯。本次展覽的主展區位於東南大學前工院一樓,展覽無序化地通過圖像陣列展示兩位先生生平的重要時刻和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