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智華勝涉嫌竊取30億條個人信息!這招數到底多賺錢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券商中國

新三板企業北京瑞智華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竊取個人信息案件有了新的進展。

據澎湃新聞報導,紹興市越城區公安分局日前偵破一起特大流量劫持案,涉案的是新三板掛牌企業瑞智華勝,涉嫌非法竊取用戶個人信息30億條。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非法竊取個人信息這類違法牟利之道,儘管毛利率高達50%,公司獲利豐厚,但涉嫌違法違規的發財之道,無異於將公司的基業建立在「流沙」之上。

目前瑞智華勝以及關聯公司包括董監高等6名人員被批捕,原本58名的員工人數減少至9人,公司銀行帳戶被凍結,正常的生產經營已經受到影響。

毛利率超過50%,ROE曾高達156%

自己的微博、微信等帳號「自動」加粉,「自動」關注他人,不時收到各種垃圾廣告簡訊……你是不是經常受此困擾?

據澎湃新聞從紹興市越城區公安分局獲悉,瑞智華勝公司涉嫌非法竊取用戶個人信息30億條,涉及百度、騰訊、阿里、京東、新浪和今日頭條等全國96家網際網路公司產品,幾乎涵蓋了國內核心的網際網路企業。

券商中國記者查閱年報發現,瑞智華勝是網際網路新媒體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運營自媒體帳號與網際網路用戶互動,利用大數據分析和優質內容製作不斷積累活躍用戶的數量,以此來提高營銷推廣範圍和營銷質量。

那麼,瑞智華勝公司如何盈利?瑞智華勝介紹,主要盈利模式是依託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幾大社會化新媒體平臺擁有的粉絲數量優勢,通過分享、製作有價值、有趣的資訊內容等手段,向特定對象群體推送營銷內容,實現營銷目的,收取客戶服務費用。

據公開轉讓說明書介紹,瑞智華勝目前管理運營 80餘個自媒體帳號,主要運營的有20個微博帳號和55個微信公眾號,涉及旅遊、資訊、美食、健身等多個領域,擁有粉絲數量超過7000萬。

瑞智華勝官網披露,目前給包括聯想、佳能、奔馳、寶馬、日產、天貓、蘇寧易購、酷派、雀巢、佳能、天貓、攜程、和美圖等眾多知名企業提供產品營銷服務。

瑞智華勝有多賺錢?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2016年和2017年,瑞智華勝的毛利率分別高達64.93%和54.69%,甩出諸多製造企業幾條街。

尤其是2016年,瑞智華勝營業收入3028萬元,淨利潤就有1053萬元,佔據營業收入三分之一,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高達156.43%。

進入2017年,瑞智華勝業績有所回落,營業收入2002萬元,同比下降33.87%,淨利潤332.2萬元,同比下降68.46%。

瑞智華勝解釋,2017年營業收入下滑,主要是國家加強了網際網路新媒體監管,積極適應國家政策,主動捨棄了部分非優質客戶所致。

涉嫌非法操作提取公民信息

警方提供的資料顯示,瑞智華勝大部分微博、微信公眾號帳號都在2016年1月以後註冊,粉絲數在十幾萬至幾百萬不等,單個帳號粉絲最多的有600多萬,根據粉絲數不同,承接的單條廣告費用在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

例如「娛姐來了」微信公號,頭條廣告發布費用為2.18萬元,次條為1.8萬元,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娛姐來了」微信公眾號在7月25日之後停止了更新。

那麼瑞智華勝是真的如其宣言所說通過優質內容不斷吸引粉絲數量嗎?警方戳穿了它的謊言。

「該公司自營微博和微信公號的粉絲關注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用戶未知的情況下,帳號被非法操控後強行加粉或關注的,其中今年1月24日單日加粉數達到109萬。針對不同的社交平臺軟體,該公司研發了不同用戶信息提取、操控程序用於加粉。」辦案民警披露。

警方還表示,瑞智華勝及其關聯公司在與正規運營商合作中,會加入一些非法軟體用於清洗流量、獲取用戶的cookie。cookie是用戶在運營商上留存的上網記錄,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從中提取公民個人信息、相關帳號密碼、搜索的關鍵詞等內容。

瑞智華勝非法數據來源包括電信、移動、聯通、鐵通、廣電等11個省市的運營商,這些運營商均與涉案公司籤署過合作協議。

「他們先和運營商籤訂正規合同、拿到登錄憑證,然後將非法程序置入用於自動採集用戶cookie、手機號等信息。他們劫持數據後會進行爬取、還原等,為了不被發現,他們專門購買了3萬多個IP位址用於頻繁爬取。」辦案民警表示,警方梳理瑞智華勝籤訂過的合同發現,其不但給自己運營帳號加粉,還承接外來加粉、加關注和提升百度搜詞排名等業務。

從目前掌握情況來看,該公司有數十家推廣、加粉等業務合作的下遊合作商,涉及北京、杭州、福州、深圳、臨汾、東莞、廈門、上海、廣州、成都等地。

越城區公安分局網警大隊大隊長張野平介紹,該案已發現犯罪嫌疑人竊取的cookie等信息30億條,涉案公司將這些cookie信息竊取後分別存儲在境內和境外的伺服器上。

警方表示,犯罪嫌疑人未經公民同意而非法收集個人信息並進行精準營銷的行為,不僅對用戶構成民事侵權,還涉嫌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高管被抓、員工剩下9人

早在8月14日,主辦券商安信證券就發布過關注瑞智華勝持續經營能力的風險提示公告。瑞智華勝面臨的風險包括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員工被批捕、大量員工離職和公司銀行帳戶被凍結等風險。

安信證券提示公告披露,今年7月,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周某及監事黃某、梁某及公司員工王某、石某因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被越城區公安分局刑事拘留,周某取保候審,黃某、梁某、王某和石某在押。

8月9日,公司監事黃某、梁某和公司員工王某、石某已經被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檢察院批捕,原法定代表人、董事周某取保候審,案件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同時,安信證券表示,受到上述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被批捕案件牽連,瑞智華勝公司大量職工已經離職,「公司職工剩餘9人,已不能滿足正常的生產經營需要」。記者查閱年報發現,瑞智華勝2016年和2017年員工總人數分別為73人和58人。

此外,紹興市公安局越城分局凍結了瑞智華勝的銀行帳戶。

「目前公司還有9個人,沒有其他業務和需求,暫時是可以維持運轉的,正常經營不受影響。」8月20日,券商中國記者致電瑞智華勝的信息披露電話,得到公司相關人士上述答覆。

瑞智華勝上述人士自稱是公司的人事負責人,她還表示,「澎湃的新聞報導本身也不是很屬實,我們在通過律師和法律顧問追究對方責任,想了解情況可以向警方去了解,目前沒有更多信息披露,後續調查結束後會進行信息披露或開發布會。」

8月20日,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相關股東眼看瑞智華勝董監高缺失「群龍無首」等危急形勢,似乎已經開展了一輪自救行動。

2017年報顯示,瑞智華勝股東為幾個自然人,邢松健、張湘賢、王瑞、朱成棟分別持股25.56%、21.56%、12.88%和10%,其中,邢松健、張湘賢、王瑞為一致行動人,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8月20日,瑞智華勝公告,股東張湘賢提議9月5日召開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包括免去上述被公安機關逮捕的黃某監事職務,增補兩名新的監事。

相關焦點

  • 超30億條用戶數據洩露,BAT無一倖免
    近日,紹興警方破獲了一起涉及30億條用戶數據竊取案件,媒體稱之為「史上最大規模的數據竊取案」,受害者包括百度、騰訊、阿里、今日頭條等全國96家網際網路公司。輕易「打敗」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是一家名為瑞智華勝的新三板上市公司。它通過劫持運營商流量,違規竊取用戶數據,為旗下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網際網路平臺的帳號強行加粉,一年營收超3000萬元。
  • 315 曝光 50 多款App「竊聽」:這條黑色產業鏈,有人靠你的隱私年賺...
    除了竊取電話號碼、位置、通訊錄這樣的個人隱私,甚至通過菜譜、家長幫、動態壁紙等多款App竊取用戶更加隱私的信息。 比如手機中的簡訊內容,「驗證碼是XX,請勿告知他人……」用戶如此重要而私密的簡訊內容都會被傳送至第三方伺服器。 這些信息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獲取,極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 某社交 App 5 億用戶信息在暗網被賣?
    (該微博已經刪除)該微博信息顯示,此人為默安科技創始人兼 CTO,原阿里集團安全研究實驗室總監。作為一個做網絡安全出身的人,想必他在這方面不會胡說八道,於是引起了網友們注意,有不少人表示有類似情況發生。他後續表示,可能是有人通過接口薅走了一些數據,未必是數據洩露。
  • 315晚會點名多款APP「竊聽」:背後是一條黑色產業鏈,有人靠你的...
    除了竊取電話號碼、位置、通訊錄這樣的個人隱私,甚至通過菜譜、家長幫、動態壁紙等多款APP竊取用戶更加隱私的信息。比如手機中的簡訊內容,「驗證碼是XX,請勿告知他人……」用戶如此重要而私密的簡訊內容都會被傳送至第三方伺服器。這些信息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獲取,極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 非法買賣個人信息,被抓
    「民警通過信息研判,發現現階段居住在我市紅崗區某小區的朱某系河南警方網上追逃人員。」採訪中,辦案民警陳警官告訴記者。陳警官介紹說,事情要從今年的7月10日說起。當天,河南省蘭考縣公安局網警大隊接到上級交辦警情,稱王某、侯某、朱某等人以非法手段獲取、收集公民個人信息,並製作手機sim卡出售給他人,以此牟取非法利益,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最終,河南警方經偵查,將犯罪嫌疑人朱某列為網上逃犯。
  • 社交電商蜜源APP承認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曾被質疑涉嫌傳銷
    但同時時代數據採訪多位熟悉相關業務的律師,在深入分析蜜源的模式之後,多位律師均表示蜜源「不能排除其傳銷的嫌疑」。就在蜜源被質疑涉嫌傳銷的同時,蜜源又爆出侵犯用戶隱私。12月21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七批),蜜源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赫然出現在名單之中。事實到底如何?
  • 受訪者認為個人信息洩露最嚴重是網際網路和房地產
    ­  漫畫:宋紅冰­  日前,西安警方偵破了一起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查獲的非法售賣個人信息有上億條次,數量令人震驚。對於騷擾電話,94.5%的受訪者表示反感,其中50.5%的受訪者非常反感,認為這對個人安全和生活都是很大的威脅。­  59.4%受訪者希望曝光更多違法竊取用戶信息案例­  黃瑾認為,自己的信息大都是在網上洩露的。「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只要你使用了某個軟體或者曾留下過個人信息,其他方面的消息也會被查到。
  • 韓國臨時工竊取轉賣2000萬信用卡用戶個人資料信息
    韓國國家金融監管機構(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19日表示,在近期的一起個人數據竊取事故中,至少2000萬銀行和信用卡用戶的個人資料被洩露。這是韓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數據洩露事件之一,波及40%人口。漢城金融機構在周日確認至少有2000萬用戶的信息洩露,而韓國總人口約5000萬人。
  • 涉嫌竊取競品兩項修復專利,歐萊雅被判賠償6億元
    Olaplex指控歐萊雅在2015年加州的一次會議上竊取了公司的商業機密,當時這兩家公司正在洽談併購事宜。歐萊雅方面則否認這一指控,表示公司獨立構思並自行開發了相關競品。目前Olaplex的年銷售額在1億美元左右,產品主要在美國的專業線渠道售賣,部分產品通過絲芙蘭銷售。 與國內市場不同,歐美的染髮市場近些年快速增長。而對於歐美女性來說,染髮所造成的頭髮損失難以避免,這也是Olaplex迅速躥紅的基礎。
  • 團夥竊取低徵信急用錢人士個人信息1萬餘條,冒充網貸客服詐騙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付怡 通訊員 楊秋明 張毅濤 陳玉敏近日,廣州海珠警方在打掉一個藏匿於轄內居民小區的冒充網貸平臺客服電信網絡詐騙窩點後,先後赴廣東深圳、惠州等地,對犯罪嫌疑人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來源進行深入追查,最終搗毀一條專門利用虛假網絡貸款廣告非法竊取、販賣有貸款意向的公民個人信息,並針對低徵信人士實施網絡貸款詐騙的犯罪鏈
  • 買賣微信號 男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批捕
    買賣微信號年「賺」20餘萬男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批捕華聲在線12月13日訊 聽說過高價收購舊手機、二手車,現在竟然還有人高價收購微信號,驚訝之餘是不是很心動?今天,記者從衡陽市石鼓區檢察院獲悉,嫌疑人陽某某販賣微信號,獲利20餘萬元,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批捕。2019年6月,高中畢業的陽某某偶然在網上發現,收購的微信號轉賣出去可以獲取高額收益,便開始用盡心思仔細琢磨如何通過網絡實施買賣微信號交易獲利。「我通過加微信群、或是發廣告等多種途徑從上線手中購入微信帳號。」
  • 網絡安全有多重要?總書記這樣說
    2019年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將從明天開始啟動,這已經是連續舉辦的第五屆,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作為一個網絡大國,我國的網絡安全也成了一個大問題。層出不窮的病毒、防不勝防的黑客,盜取數據、破壞電腦,給個人帶來麻煩,讓企業遭受損失,也對國家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的論斷,為網絡安全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蹭網」APP能盜取個人信息?專家:密碼或被暴露
    可最近,有市民反映,不少 " 蹭網 " 類 APP 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默認同意分享 WiFi 熱點,涉嫌竊取用戶個人信息。那麼,軟體真的可以讓你免費蹭到別人的 WiFi 熱點麼?這些 " 蹭網神器 " 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風險?帶著這些疑問,4 月 5 日,現代快報記者在南京進行了實地探訪和測試。
  • 早已沒有秘密,不只竊聽產業鏈,App也在竊取信息
    ,只要在被竊聽者身邊放置這樣一個GPS定位器,你的信息就會被販賣竊取。  個人隱私保護需要加強,用戶信息洩露現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2018 年美國Facebook 用戶先後面臨個人敏感信息和私人照片洩露的威脅;萬豪國際集團旗下酒店資料庫遭受黑客侵襲,5 億入主客戶的信息被洩露。  以隱私政策形式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大量存在,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十分突出。
  • 8.7億條個人信息在暗網上出售,大數據時代下人人如何自保?
    8.7億條個人信息在暗網上出售,7.73億個郵件地址及密碼被竊,5.9億中國人的簡歷被洩露!很多人被公開的不僅僅是姓名、電話,還有身份證號、戶籍、婚姻狀況、家庭住址、工作單位……1分錢就可以買到一條個人數據,39元可以黑進WiFi,獲取你的個人信息。
  • 一套卡賣300元, 涉嫌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被批捕
    近日,縉雲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犯罪嫌疑人蔡某因涉嫌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被依法批准逮捕。  案情回顧  2018年至2019年期間,犯罪嫌疑人蔡某在法某、潘某的授意下,通過劉某以每套300元的價格向胡某、譚某等人收買銀行卡(含網銀、U盾、密碼及手機卡)12套,後連同自己辦理的2套銀行卡一併提供給張某。
  • 售賣個人信息 涉及二十萬條
    12月4日,市局網安支隊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經過縝密偵查,輾轉多個省市,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涉案嫌疑人11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20餘萬條。今年11月初,支隊偵查員在網上開展日常巡查工作中發現重要線索,有人在QQ群中非法買賣公民身份證信息。
  • 100多萬個人信息已經被買賣,查獲個人信息290餘萬條
    登錄並訪問「暗網中文交易論壇」,向他人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然後通過多個聊天軟體聯繫下家出售,非法牟利。2021年1月5日,四川省公安廳公布了「淨網2020」專項行動十起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瀘州王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