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河觀風情,帶你看各地不一樣的美景風情!
到東莞,除了領略眾多的工廠之外,你也能看到很多古老的東西,比如南社明清古村落,比如黃旗山上的廉泉等,小編這幾天的行走又發現了一個民間藝術,這就是東莞的茶山公仔,它是泥塑藝術,元代時就流行,至今至少也八百多年了。小編是很喜歡這些古老的東西的,初看到它們就有些走不動道了,盯著看了半天,主人看著我這麼喜歡索性給了我一個小金魚,很開心。通過聊天,也就了解了更多關於茶山公仔的故事了。
東莞及附近地區有為初生孩子「開燈」的習俗,這一習俗甚至在珠江三角洲都廣為流傳:凡是生了男孩的家庭,不論貧富,必須於次年正月十五前為孩子「開燈」,在家庭、家廟、祠堂內擺酒宴請親友,一是表示慶賀,二是讓家族內認同是族內一員。「開燈」自然少不了花燈、泥公仔一類應景之物,於是,春節是茶山公仔產銷最旺的時候。
茶山公仔多取材於戲劇中的歷史、神話人物,主要包括「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夜戰馬超」、「牛郎織女」、「四兄弟」(劉備、關公、張飛、趙雲)以及民間傳說如「天姬送子」、「狀元及第」、「醒獅迎春」、「福祿壽」等。
茶山公仔現在是廣東省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與我聊天是林偉強,他的父親林暖欽正是這一藝術的代表傳承人,這幾天,他們正做了很多的金魚到學校,當地對這門技藝還是很重視,希望能夠傳承下去。
茶山公仔本來是用當地的泥做的,後來變成了用海泥,這門技藝其實是用模具壓出來,這就保證了造型的一致,有點兒像木版年畫,這都是我們古老的技藝,很是珍貴。茶山公仔需要練泥,上模,上色三個工序,上色時是需要人工一點點畫上去了,特別費時間,所以這門藝術也是很枯燥,這也是現在很多人不做了的原因。
茶山公仔有一個特點,叫要面前不顧背底,就是指精緻的都在正面,背面往往比較樸實,這也是因為是從模具壓出來導致的。公仔有兩個竹棍支撐,能夠立起來。
小編覺得這門藝術特別適合到景區做體驗店,就像杭州大運河邊上就有一個手工藝活態館,那裡是景區聯合很多手工藝者搞的一個體驗店,感覺還是相當好的。手工藝品還是適合遊客親自帶回去,通過電商郵寄時無疑還是不太適合,因為這種泥做的藝術在運輸中很容易丟胳膊壞腿兒的,這也是一種制約發揚的因素吧。
茶山公仔一到春節就銷量就大了起來,現在林先生這裡也比以往忙了很多,訂貨的還是很多的,這是東莞及周圍一帶特有的習俗,很多人都會來這裡買。如果你來東莞旅遊,想留下什麼特色工藝品的話,茶山公仔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真的很可愛,非遺產品,絕對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