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沉寂8年後攜新作歸來: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

2020-12-17 紙糖人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便沉寂了8年,周圍很多人都說他已經江郎才盡了,更是驗證了諾獎魔咒——得了諾獎之後的作家都會陷入長時間的停滯,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直到2020年,莫言帶著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重磅回歸。這一次,他直面回應了外界對其陷入「諾獎魔咒」的質疑:「獲獎八年來我一直在創作,或者在為創作做準備,而所謂的魔咒 ,《晚熟的人》這本書能否做出回答,我自己很難斷定,要等讀者讀完書後由他們做判斷。」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曾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如果說諾貝爾獎是一頂沉重的桂冠,那麼《晚熟的人》正是這樣一部脫去「桂冠」的作品。

《晚熟的人》這本書講述了莫言獲獎後回到家鄉發生的所有事情,裡面一共匯集了十二個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雖然各自獨立,卻有著一樣的背景。在小說裡,那些和主人公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在年輕時大都窮困潦倒,但到了中年或步入老年後,他們好像突然間就頓悟了,有的成了當地富商名人,有的成了備受尊敬的族人,有的還是老樣子,平淡無奇,卻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心平氣和接受現狀,這些人被莫言統稱為晚熟的人。

小說裡的晚熟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裝瘋賣傻,這類人本質是聰明人;一種是成長慢的人,在步入中年或老年後,才知道幹正事,是真正的晚熟。莫言在十二個故事裡塑造了不同類型的「晚熟」人物,這些人又何嘗不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紅唇濾嘴》中,他塑造了網絡「大咖」高參,這人就像如今的狗仔,最是知道如何利用網絡達到自己的目的。據說,她手裡有上百個「水軍」,讓咬誰就咬誰,讓捧誰就捧誰,她的名言就是:「在生活中,一萬個人也成不了大氣候,但網絡上,一百個人便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在《天下太平》中,二昆拿著手機,說:「我們村子裡的人,在我的培訓下,都有強烈的新聞意識,都能熟練地使用手機的錄像功能,上到百歲老人,下到五歲兒童。」

在《晚熟的人》中,有個典型的代表人物蔣二,又名蔣天下。表面上看,他是村裡有名的傻子,實際上卻是最精明的人。因為裝傻,他成功避開了當時的各種稅,一分錢都沒交。」對此,他自己的解釋是:「大哥們都說我裝傻,其實我不是裝傻,我們老蔣家的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晚熟!」對於晚熟,他的理解是「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出竅,過目不忘、過目成誦,昏眼變明目,禿頭生毛,我就是一個例子。

年輕時期的傻子,多年後卻混成了老總,妥妥的成功人士。也許是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成功之後,他各方面都變得特別高調,要吃最好的飯店,出門必坐豪車,住的地方更得金碧輝煌。

他有多「晚熟」呢?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學會了裝傻;當大環境形勢發生變化時,他直接把名字改為蔣天下;當莫言獲獎回歸後,他大肆售賣對方的盜版書,各種攀附,利用名人效應賺錢。

他曾對莫言說:「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但真的是這樣嗎?對此,書裡是這樣寫的:「他可不晚熟,他大概已經熟過好幾茬了。」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晚熟呢?就如莫言所說,生有些人早熟,成功的比較早;而有些人就是晚熟的人,他們到了三十歲以後,才慢慢搞懂人生的軌跡,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

在如今這個社會,除了有家底的,起點就是別人終點的人,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到了30歲以後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所以,如果你30多歲還未有所成就時,不要慌,只要你堅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棄,終有成功的那一天。俗話說得好,晚熟要麼是厚積薄發,大器晚成,要麼是真的成長晚熟,無論是哪種,它都不可怕。像華為的任正非,聯想的柳傳志,歷史名人姜子牙、演員張譯等何嘗不是晚熟的人呢?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

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步伐、節奏,不用著急,慢慢來。馬上就到年底了,如果你覺得自己這一年混得不怎樣,尤其是跟同齡人相比,更是羞愧不已。別人這一年要麼是賺得盆滿缽滿,要麼是學業有成,要麼是事業更進了一步,解決了婚姻大事等等,再看看自己,只有一地的雞毛,年初的計劃一個都沒完成。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不妨看看這本《晚熟的人》,也許你能從中找到答案,幫你建立起信心,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爭取早日達到你想要的目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噢。

相關焦點

  •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真正晚熟的人,更應當成熟
    「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呆又傻;當別人用盡心機,漸入佳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悟。——《晚熟的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新書《晚熟的人》,自7月31日發布起,就火得一塌糊塗。莫言在入駐抖音時,這樣解釋「晚熟」,他說:「晚熟這個概念也是一種來自民間的智慧。農村稱一些智力水平不太高的人為晚熟,就間接地說他是一個傻子了。有的人在農村,大家都叫他傻子,但他實際上是在裝傻,他一裝可能裝幾十年,他在裝傻當中體會到了一種樂趣,而且他得到了裝傻的利益。所以農村確實有這麼一種人,他在裝傻,大家都說他晚熟。
  • 獲諾貝爾文學獎8年後,莫言《晚熟的人》:餘生,做一個晚熟的人
    莫言在《晚熟的人》線上分享會上,說自己的書「應該比30年還要漫長」。這本書是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閉關」8年的作品,他既是《晚熟的人》的寫作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深度地介入到這部書裡去。莫言曾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
  • 莫言: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莫言在新書《晚熟的人》中說:「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一個什麼,但始終沒成為一個什麼,那麼這個什麼也就成了他一輩子都魂牽夢繞的什麼。」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追求務實的時候,我們又呆又傻,追求理想和星空。當別人機關用盡時,我們好像才開了一點竅。
  • 莫言《晚熟的人》40歲以前活給別人看,40歲以後要為自己而活
    「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呆又傻;當別人用盡心機,漸入佳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悟。」——《晚熟的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新書《晚熟的人》,自發布起,就火得一塌糊塗。這本書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關注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作者是莫言,更因為那些戳中人心的代入感極強的文字。
  • 莫言出新作:約五百多行的詩體小說,更像「詩劇」
    臨近年末,莫言又出新作了。記者注意到,莫言的《餃子歌》近日發表在2019年第12期的《北京文學》上。莫言《餃子歌》。北京文學微博截圖 新作寫了什麼?從2017年起,莫言打破了獲諾獎後持續多年的沉寂,屢有新作發表。
  • 讀莫言《晚熟的人》,不做那個「晚熟的人」!
    我從《紅高粱》知道莫言莫言,1955年2月出生;《晚熟的人》,寫於2020年3月12日,莫言65歲生日後的作品。蔣二的原話是:「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過耳不忘、過目成誦、昏眼變明、禿頭生發。」作者這樣評價那些晚熟的人,——「脫胎換骨、返老還童、智慧大開」。和蔣二搭配對比的人叫單雄飛。
  • 倫勃朗自畫像創新紀錄,莫言/村上春樹/賈樟柯都出新作啦……抓緊看!
    文本整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實習生 楊喜茵 1◆十年磨一劍:莫言新書《晚熟的人》首發 7月31日,莫言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這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長篇作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
  • 十年蘊積,十二個故事——莫言新作《晚熟的人》聚焦小人物,把自己...
    7月31日,莫言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這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小人物,12個故事,把自己寫入小說,莫言說:「小說中的莫言,實際上是我的分身,就像孫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他執行著我的指令,但他並不能自己做出什麼決定,我在觀察著、記錄著這個莫言與人物交往的過程。」
  • 莫言:「晚熟的人」這個概念很豐富
    新華網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袁思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8年以來,社會各界和讀者對莫言的新作充滿殷切期待。不久前,莫言攜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晚熟的人》與大家正式見面。這本書到底講了哪些新的故事,塑造了哪些有時代氣息的鮮活人物?還有,莫言下一步的創作計劃是什麼?近日,新華網文化頻道主編袁思陶邀請莫言深度對話,回答一些大家都關心的熱點問題。
  • 《晚熟的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莫言《晚熟的人》吸引我注意有兩點,一是這部作品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十年後首部作品,想看看莫言的新作品;二是書籍的標題,「晚熟的人」帶著希望和寄託,想看看「晚熟的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首先,在看這部新作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作者。
  •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你怎麼看?
    莫言出新作,當然引人注目。這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新書吧,雖然好幾個短篇都是以前寫的。當年第一次讀莫言,其實就是讀的短篇小說,包括《透明的紅蘿蔔》《金髮嬰兒》《球狀閃電》等。但是真正讓我嘆服的,是後來讀的幾個長篇小說,特別是《生死疲勞》《豐乳肥臀》《檀香刑》《蛙》。
  • 晚熟的人,莫言新作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老家的幾座破宅子成了景點,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朝聖,順帶著家鄉的各種經濟也蓬勃發展起來。宅子旁邊賣土特產的,剪紙的,木雕的,莫言盜版書的,熱鬧非凡,不過賺的都是一些小錢。最有頭腦的是莫言一位叫蔣二的鄰居,早早低價買下了故居旁邊的一塊窪地,蓋上幾間瓦房,建了一堆攤位和大棚,靠著收租就入帳不少,後來又辦起了旅遊文化公司,成為事業有成的大老闆。蔣二年輕的時候在村子裡是以遲鈍而著稱的,甚至和其他3個村裡村外精神有問題的人合稱四傻。當然也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傻,反正憑著這個受了不少照顧減免了很多稅收和費用。
  • 莫言《晚熟的人》:早熟與晚熟之人的比較,究竟哪種人會更有成就
    莫言的新書《晚熟的人》是繼他在201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八年之後,所出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說集。莫言說,他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有的人是用嘴巴講,說出來給人聽,而莫言卻是用心講,用文字寫出來給讀者看。《晚熟的人》裡面匯集了12個中短篇故事,地點依舊是在他最熟悉的老家山東高密鄉。
  • 5問莫言新作,其直播首秀化身「知心爺爺」
    昨天剛出版的莫言新作——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正熱得燙手,距離他上部作品出版已有十年。作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桂冠當頭,莫言在獲獎最初的一年裡,竟然忙得一整年連一本書都沒看。據統計,截至2016年,莫言獲獎後去了全世界至少34個不同的城市,參加過26次會議、18次講座,題了幾千次字,籤了幾萬個名。這段經歷會給他帶來怎樣的影響?他的新作或能回應各種好奇心,也註定充滿爭議。
  • 章子怡力挺倪妮,「謀女郎」一代不如一代的背後,是張藝謀的沉寂
    成長初代「謀女郎」鞏俐和張藝謀屬於互相成就的類型,1987年,22歲還在中央戲劇學院讀大二的鞏俐被初出茅廬的張藝謀看中,主演了他的處女作《紅高粱》。《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張藝謀被故事深深觸動後決定籌拍,他找了三個編劇慎重對待,最後一版定稿拿給莫言過目時,莫言皺眉:這還是他的原劇本嗎?
  • 莫言:「晚熟的人」這個概念很豐富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8年以來,社會各界和讀者對莫言的新作充滿殷切期待。不久前,莫言攜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晚熟的人》與大家正式見面。這本書到底講了哪些新的故事,塑造了哪些有時代氣息的鮮活人物?還有,莫言下一步的創作計劃是什麼?
  • 餘華與莫言同宿舍2年,卻說莫言寫書只會「吹牛」,這是為什麼?
    餘華,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當代作家,代表作有《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和《細雨中的呼喊》,這都是大家好評不斷的精品書。而莫言,大家更是熟悉,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意義不同凡響。這兩個人大家都認識,但是少有人都知道,餘華跟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做過舍友。
  • 李小冉鍾漢良十年後再合作?攜新劇「往後餘生」歸來,網友:期待已久
    李小冉和鍾漢良時隔十年再度合作,攜新劇《往後餘生》歸來,網友:期待已久!還記得曾經受到無數人追捧的經典電視劇《來不及說我愛你》嗎?#鍾漢良李小冉往後餘生#在很多80,90後的觀眾眼中而出演尹靜琬的李小冉,可以說比現在的傻白甜女主好上不知道多少倍,典型的江南女子性格,溫柔,善良,雖然愛慘了男主角,但是卻清楚知道自己的底線,在知道男主要和別人大婚之後,拖著懷孕的身子,就在大雪天離開了他,可以說是敢愛敢恨的。所以,對於這部劇,很多觀眾都是又愛又恨的,當然也希望男女主角能再次合作的。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高度評價,高曉松看後落淚
    《暗算》,《風聲》聽到這些名字,想必許多人眼前便會浮現出麥家這位優秀作家這些年來的驚人成就。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作家麥家憑藉自己出色的文學功底和粉絲積累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這些年來他的作品不斷經過改編被翻拍成電視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