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易筋經》十二勢圖解

2021-02-07 武術與搏擊

     總考訣曰: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五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嶽候,更為鑑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預備式


    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鬆。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釐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上,手腕伸直;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反覆進行8-20 次。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釐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顎,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託,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覆8-20 次。

  訣曰:掌託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顎舐,鼻能調息覺心安。

  


第四勢:摘星換鬥勢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後挺;呼氣時,全身放鬆,再左右兩側交換姿勢鍛鍊。連續5-10 次。

  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於背後。吸氣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呼氣時,兩拳兩臂放鬆還原為本勢預備動作。再身體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覆5-10 次。

  訣曰: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後翹;呼氣時,臂掌放鬆。連續8-12 次。

  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於胸前。左手屈肘經下往後,成勾手置於身後,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後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鬆。左右交換。反覆5-10 次。

  訣曰: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託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託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覆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併攏,成直立狀。

  訣曰:上顎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青龍探爪勢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5-10 次。

  訣曰: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心謐。

  


第十勢:臥虎撲食勢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僕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並儘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後收,重心後移,蓄勢待發。如此反覆,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後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5-10 次後,換左弓右僕腳勢進行,動作如前。

  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第十一勢:打躬勢



  兩腳開立,腳尖內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後部,手指彈敲小腦後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體力反覆8-20 次。

  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閒;舌尖還抵顎,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工尾勢



  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託,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後彎,目上視;然後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覆21次。收功:直立,兩臂左右側舉,屈伸7次。

  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指導

  易筋經氣感強,收效快,尤其是內外兼修,身心同養,性命雙修,具有御邪療疾,延年益壽,開發潛能的功效。從中醫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經以中醫經絡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和手足推挽開合過程中,人體氣血流通,關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而按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修習易筋經,會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臟功能,推遲衰老。

  易筋經運動量較大,動作難度較高,因此,全套運動只適宜於體質較好的青壯年慢性病患者。體質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選擇地操練其中幾勢或減少每勢操練次數。心腦血管和哮喘病發作期間忌用。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於我手,勿使國術之精神止於我身


相關焦點

  • 《易筋經》十二勢圖解
    在武俠小說中,《易筋經》是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武功秘籍。
  • 易筋經:三盤落地勢
    作者:朱清廣;郭光昕;徐善達易筋經·三盤落地勢
  • 經筋系統與少林易筋經
    易筋經是按照中國傳統導引理論和中醫學基本理論,按照人體陰陽五行運動的規律,通過經絡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通行氣血,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使人體保持正常的健康狀態。易筋經通過簡單的樁式和動作對相應的經筋組織進行良性刺激,根本目的都在於練就充足的內氣,並運行內氣貫通十二經脈、奇經八脈,通大小周天,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目的。
  • 少林達摩易筋經十二式標準教學(視頻+圖文)
    易筋經是以站式為主的練功法,使軀幹、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勢,全身肌肉放鬆,手臂呈靜力性,灌注有力,思想集中,排除雜念,呼吸均勻。
  • 易筋經十二式【附:易筋經全文】
    易筋經十二式第一式  預備式預備式身體正直站立,腳尖外撇,兩腳與肩同寬。周身放鬆,澄心斂神。兩臂自然下垂,緊貼兩大腿外側,下頷微收,兩眼半睜半閉。做三次深呼吸。    易筋經十二式口訣易乃變通、改換、脫換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經》就是改變筋骨的方法。按原來的功法要求,須先練一年左右內功:達到內壯後,方可練《易筋經》,進而再練《洗髓經》。在此期間,還要內服外塗佐功藥,約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
  • 易筋經:第五勢倒拽九牛尾
    按:此套易筋經是來自於內功圖說,結合了流傳下來的易筋經、洗髓經和八段錦而編制的一套養生保健功法,其練功方法廣為氣功、武術、醫療所採用
  • 易筋經:倒拽九牛尾勢
    當以上症狀沒完沒了地折磨您時,不妨試一試易筋經·倒拽九牛尾勢,讓頸肩痛與關節僵硬等頭號"健康殺手"消滅於無形。易筋經—倒拽九牛尾勢動作講解接摘星換鬥勢:(點擊這裡回顧:摘星換鬥勢)(點擊這裡回顧:韋馱獻杵第三勢)(點擊這裡回顧:韋馱獻杵第二勢)
  • 《易筋經》《洗髓經》內功運身圖之半身二十七勢
    ◎文化策劃人 ◎少林《易筋經》、《洗髓經》大關實修者實修者 ◎少林易筋洗髓研修基地(修徳谷)總教練、課程主持人◎廣州市岐黃中醫院研究院「《易筋經》、《洗髓經》課題組」高級研究員◎廣州市社區安全健康促進會副秘書長◎世界龍迷會副會長◎開班授100餘期,受益學員數幾千計,實修逾學員過400人
  • 黃心川:印度瑜伽與少林武功
    少林氣功也重視腦髓的「清洗」或活動。從佚經的名稱,我們可以猜度這是一本受到瑜伽影響,講修持禪定的著作。  《易筋經》一直在民間流傳,但所傳內容並非一致,或則繁雜而寡要,或則簡略而失真。這可能與師傳有關,也可能與我國流傳的各種氣功理論相混雜有關。
  • 十二經筋與《易筋經》十二勢
    《類經》有言:「十二經脈之外復有經筋者,經脈營行表裡,故出入臟腑,以次相傳;經筋聯綴百骸,故維絡周身,各有定位。」周身之內,出入之間。經筋若牆,以應天序、護臟腑為使;若道,以約束骨骼、屈伸關節為用。下為十二經筋循行原文,出自《靈樞·經筋》: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趾,上結於踝,邪上結於膝,其下循足外側,結於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於腨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並上結於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於鼻;其支者,為目上網,下結於頄;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髃;其支者,入腋下
  • 易筋經十二式標準教學 (視頻+圖文)
    易筋經是以站式為主的練功法,使軀幹、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勢,全身肌肉放鬆,手臂呈靜力性,灌注有力,思想集中,排除雜念,呼吸均勻。
  • 易筋經四式:摘星換鬥勢
    右勢動作與左勢動作方向相反,姿勢相同。◎文化策劃人 ◎少林《易筋經》、《洗髓經》大關實修者◎少林易筋洗髓研修基地(修徳谷)總教練、課程主持人◎少林易筋洗髓功實修者 ◎少林林易筋洗髓功南方基地(修德谷)高級助教◎少林林易筋洗髓功南方基地(修德谷)客服主管
  • 值得收藏:易筋經十二式標準教學 (視頻+圖文)
    易筋經是以站式為主的練功法,使軀幹、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勢,全身肌肉放鬆,手臂呈靜力性,灌注有力,思想集中,排除雜念,呼吸均勻。
  • 《易筋經》學習---第五勢倒拽九牛尾
    按:此套易筋經是來自於內功圖說,結合了流傳下來的易筋經、洗髓經和八段錦而編制的一套養生保健功法,其練功方法廣為氣功、武術、醫療所採用
  • 易筋經全套視頻公布!打通任督二脈,強身健體,你也能練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湖北省傳承基地,在湖北省中醫院正式掛牌。「易筋經」並非失傳的「武林秘籍」,現代杏林也不乏高手修習它來強身健體。楚天君特邀「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傳承基地業務負責人,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韋丹出鏡,將此絕學一招一式傳授給大家!練好易筋經,稱霸武林不是夢!還不速速收下這枚安利!
  • 修煉易筋經,他不僅重獲健康體魄還戒掉了大煙
    《天龍八部》中鳩摩智曾使用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如影隨形腿」便屬於《易筋經》;莊聚賢身中千年雪山冰蟬的冰寒劇毒,而後修煉易筋經自我療傷,體內的冰蠶寒毒得到易筋經內功的培養,正邪為輔,火水相濟,成為天下一等一的厲害內功,也使得他從一個無名小輩變成一個江湖數一數二的高手。
  • 健身氣功·易筋經功理解析(二)
    (《素問·生氣通天論》)易筋經調節陰陽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運動脊柱來實現的。該功法比較重視對脊柱的運動,從「摘星換鬥勢」、「倒拽九牛尾勢」中的轉體,到「青龍探爪勢」、「打躬勢」、「掉尾勢」中的彎腰,「臥虎撲食勢」中的「撲」地等,無不體現了其對脊柱運動、調節的特點。這種富有特色的運動方式,除了加強動養形體的作用外,還有較好的平衡陰陽的作用。
  • 《易筋經》十六式之倒拽九牛尾右勢
    ◎文化策劃人 ◎少林《易筋經》、《洗髓經》大關實修者實修者 ◎少林易筋洗髓研修基地(修徳谷>◎少林易筋洗髓功南方基地(修德谷)客服主管◎少林易筋洗髓功南方基地(修德谷)高級助教◎少林易筋洗髓功南方基地(修德谷)客服專員
  • 易筋經功法圖解(四)
    熊氏易筋經傳人李家駒先生說:「相對於八段錦是保健作用的動功,易筋經則側重於通過呼吸以及自身的力量來使得體內循環加速,改善內臟及身體對外界的適應。」一語道破了易筋經的相比於一般的健身操,它的實際功效不僅有保健作用,而且可以調理身體,改善身體對外界的適應力。
  • 少林全剛內功八式之四(金剛拜佛勢、扭轉乾坤勢)
    少林金剛內功八式金剛拜佛勢、扭轉乾坤勢功勢說明第七式 金剛拜佛勢(圖28)第八式 扭轉乾坤勢扭轉乾坤勢動作解說①接前勢,身體轉正,屈膝下蹲成馬步。右掌翻掌使掌心朝上,上託至右胸旁,接著,灌勁旋臂,使掌心朝前,掌指朝上,吸氣配合,同時,左手也收回腰間,握拳,使拳心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