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麵條攤,偶遇豆汁兒的親兄弟

2021-02-26 壹路吃

- 本文為【風味星球】約稿 -

在洛陽的街頭小店,一碗「漿麵條」吃得人額頭冒汗。

碗底留下一窪淺綠色的濃漿,似曾相識的味道在嘴巴裡盤旋。我突然想起了什麼,忍不住跟老闆說:「你們這漿麵條,有點像我們的豆汁兒啊——豆汁兒煮麵條。」

 

這是一家夫妻店,剛才還笑嘻嘻地看著我吃麵條的老闆(娘)二人,立馬「正顏厲色」起來,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哎?那怎麼能一樣呢,漿麵條可比豆汁兒好吃多了!」

你要問洛陽有啥美食,當地人大概不會報上「漿麵條」的大名。比起名聲在外的牛肉湯、不翻湯和「水席」,這是洛陽人留給自己的「家的味道」。

漿麵條有多家常呢?此時老闆手裡也捧著一碗,不過跟我的不太一樣。他把碗一斜,說:「看見沒?這麵條是越『糊塗』越好吃,昨天剩的,今天熱了吃才美。」

 

要想解鎖一座城市的美食密碼,總得掌握幾句「黑話」。所謂的「糊塗」,是河南人對接近粥狀粘稠物的一種說法。「漿飯熱三遍,拿肉都不換」,當粉漿與麵條在加熱的作用下變得「如膠似漆」起來,才是它最好吃的狀態。

 

▲ 漿麵條,越「糊塗」越好吃

「好吃」當然因人而異。對於像我一樣喝慣了豆汁兒的北京人來說,在洛陽吃到漿麵條,就像在他鄉遇到故知。因為漿麵條的「湯」(或許應該說糊)跟豆汁兒的成分一樣,用的都是綠豆。

將泡好的綠豆磨成粗漿,再用紗布過濾,放上一兩天,待漿水發酵。吃時舀一勺綠豆酸漿煮沸,下麵條,再放上芹菜、胡蘿蔔和豆子等配菜,看這「面相」,中原食物無疑。

 

▲ 我在洛陽吃的漿麵條,裡面加了豆子、芹菜、胡蘿蔔等配菜,十分家常

不過,老闆娘對豆汁兒的「嫌棄」我也十分理解,好比喝慣了米酒的人,冷不丁來一口二鍋頭——太嗆!

漿麵條很好入喉,甚至不明確地指向「酸」,而是散發著一股輕微的發酵氣味。對於沒有相似味覺體驗的人來說,這味道足夠你搖擺一陣,因為它既不算重口,也不算親和,直到那發酵的酸香味引領著味蕾曲徑通幽。

老闆娘看我「吃後困」的樣子面露悅色:「發酵的東西一會兒就消化了。我們胃不舒服的時候,就會煮漿麵條吃。」

說起豆汁兒,第一時間總能聯想到北京。

郭德綱不是有個段子說嗎:給街上一個人撂地上,捏著鼻子噸噸噸灌豆汁兒,站起來罵街的是外地人,一抹嘴問有焦圈鹹菜嗎,那準是北京的。

 

▲ 喝豆汁兒,並不是人人都可以

不過呢,這個結論還真不一定準確,因為豆汁兒並不是北京的專利。先不說漿麵條那些個「嫡親」,單說同名食物,承德就有豆汁兒。作為皇家避暑的後花園,皇上一年有好幾個月待在承德,想喝這口兒了,自然就把豆汁兒帶了過去。

 

▲ 過濾豆汁兒

承德人喝豆汁兒要煮小米,相當於酸小米粥,配著餡餅和鹹菜一起吃,比北京當早點的豆汁兒更盯時候。

 

山西運城的吃法跟洛陽很像,也是往綠豆酸漿裡下麵條,加花生、黃豆和炒熟的蔥花,吃時就著韭菜末或油潑辣子。這兩個地方離得不算遠,也就二百來公裡,不知道是誰影響了誰。

 

河南之內,洛陽以北,安陽的「粉漿飯」也有紮實的群眾基礎。中原人吃得雜,除了小米,還要放上黃豆、花生、菠菜和鹽等調味,吃時盛到碗裡另放香油。喝起來酸不溜丟,算是一種風味獨特的菜粥,喜歡的喝不夠,不喜歡的聞都聞不了。

 

▲ 安陽粉漿飯,是安陽當地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

安陽我更感興趣的,是一種叫「涼粉糊塗」的東西。

粉漿一整天都有賣,但涼粉糊塗只賣大清早。安陽的小夥伴只用了一個詞就給我種草成功:豆汁兒布丁——對,放到勺子上倒置都不會很快掉下來的那種,介於粉漿和涼粉之間的半凝固狀態。可以放糖吃,但如果不放呢,就是純粹的豆汁兒味。

 

我一個自以為通曉豆汁兒宇宙奧秘的北京娃,第一次感到對豆汁兒一無所知!

可見,對於不少北方地區來說,「豆汁兒」並不是陌生的味道。

為什麼這個氣味「不招人待見」的玩意兒在北方還挺有市場?這還要從「粉坊」說起。

 

所謂粉坊,就是做粉絲、粉條、涼粉和出澱粉的作坊,過去跟豆腐坊一樣,屬於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標配」。北京陶然亭以北,虎坊橋附近就有一條「粉坊(房)琉璃街」,明朝時是專門「賣粉」的一條街。

 

▲ 粉房

北方很多帶湯水的食物,都少不了粉絲和粉條的「摻和」:陝西泡饃、河南燴麵、東北燉菜,北京人家熬白菜、汆丸子,也得有「粉絲」捧場。在物資緊張的年月,這種滑溜溜、飽含澱粉的東西,既能豐富口感又能果腹,消耗量不可小覷。

 

▲ 出粉絲的澱粉

粉絲出得多,「下腳料」就多。出完澱粉的汁,放酸了就是豆汁兒。最早的粉坊門口,都放著一口大缸,路過人自取一瓢飲——反正倒了也是浪費,不如善加利用。結果一不小心就中了發酵食品的常見「圈套」:愛上難,放下更難,一旦get到美味點,就像按下「欲罷不能」的按鈕,越吃越上癮。

 

即便被漿麵條撐得肚子滾圓,我還是忍不住喝掉了半碗湯。不管老闆娘看不看得上豆汁兒,我知道,我們實際上都是粉坊的「粉絲」,都擁有共通的味蕾。

北京小吃 | 北京米粉 | 西安 | 銀川 | 蘭州 | 張掖 | 太原 | 鄭州 | 濟南 | 青島 | 杭州 | 上海 | 紹興 | 揚州 | 淮南 | 溫州 | 台州 | 南昌 | 長沙 | 廈門 | 泉州 | 福州 | 汕頭 | 雲南 | 貴陽 | 興義 | 烏魯木齊 | 伊寧 | 喀什 | 桂林 | 柳州 | 北海 | 南寧 | 成都 | 廣州 | 香港 | 越南 | 裡斯本 | 佛羅倫斯 | 柏林 | 哥本哈根麻醬 | 牛肉麵 | 西瓜醬 | 黴莧菜梗 | 宮廷奶酪 | 炙子烤肉 | 新疆烤肉 | 清醬肉 | 泡饃 | 蓴菜 | 炒粉 | 肉餅湯 | 醋肉 | 螺螄粉 | 牛癟 | 羽衣甘藍 | 菠蘿蜜 | 天貝 | 義大利Gelato | 海鮮飯 | 意式披薩 | 牛肚包 | 丹麥開放式三明治 | 叻沙

相關焦點

  • 豆汁兒
    豆汁兒是什麼?豆汁兒是北京「可樂」;豆汁兒是京城「酸奶」;豆汁兒是北京爺們兒無冬歷夏的「飲料」。有本兒《燕都小食品雜詠》裡說:「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說的就是這老北京街頭一景兒。可樂算什麼——那是舶來品,「蝌蚪啃蠟」翻譯成這個名兒 還是幾十年前的事兒。酸奶算什麼——儘管也有年頭兒 可與咱豆汁兒的「道性兒」沒法兒比。
  • 天爵朗誦《豆汁兒》
    豆汁兒是什麼?豆汁兒是北京「可樂」;豆汁兒是京城「酸奶」;豆汁兒是北京爺們兒無冬歷夏的「飲料」。有本兒《燕都小食品雜詠》裡說:「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發酵成了生豆汁、熬嘍就是熟豆汁兒啦!     據說瀟灑倜儻的乾隆爺,也好兒這口兒。一來二往豆汁兒時不常地上了御膳了。於是乎,早年間遼宋間走街串巷兒的「俗」吃登上了大雅之堂。老北京有句老話,「不喝酸豆汁兒,不算北京人兒。」對豆汁兒味道的臉色變化,鑑別了籍貫的出處兒。不是北京人兒,聞不慣、喝不下的,鼻子嘴都歪歪著。
  • 請你喝一碗北京豆汁兒
    不過這第一次喝豆汁兒是在四世同堂飯店裡喝的,可謂起點不低。遺憾那次並沒有喝出豆汁兒的特別,因為被人提醒豆汁兒可能喝不慣,所以在喝之前與同桌其他人一樣,加了白糖進去;另外,那種正式官方場合,吃什么喝什麼都象徵性似得,蜻蜓點水。再一次喝豆汁兒是一大學同學來京辦事,特意請她去了北京小吃店,點了幾個比較有特色的北京小吃,其中就有豆汁兒和焦圈兒。
  • 帶你去喝碗豆汁兒
    《故都食物百詠》中描述的這道老北京小吃,老北京人多半都會猜得到說的就是「奇葩」飲品「豆汁兒」。 焦圈兒、鹹菜搭配豆汁兒是老北京早餐的標配,就連網購某寶的護國寺小吃,這三樣也被放在一起作為一個組合套餐。讓人忍俊不禁的是,還多了一句溫馨提醒:沒喝過豆汁兒,嘗鮮的請謹慎購買。
  • 老北京地道小吃,豆汁兒,灌腸,炸醬麵,驢打滾你吃過哪幾種呢
    一般人喝豆汁兒,不管它是熱還是涼,所以喝不出來所以然,現金一些買豆汁兒的褲子,把豆汁兒熬好以後就放那兒,涼了才加熱,有的索性就不管了,這怎麼能喝到正宗的豆汁呢?所以建議朋友們,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到北京嘗一嘗最正宗的豆汁,再加上兩根油條,簡直是人生之幸事。接下來我們說炸醬麵,都說老北京炸醬麵。
  • 洛陽周邊美食推薦之——洛陽老城十字街篇
    說起洛陽小吃的聚集地,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什麼?我想一半的人都會想到老城十字街吧!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西大街與東大街的八角樓金街又名十字街,自古以來便是商人云集之地,建國之後,十字街更是成為了洛陽市區的重要商業中心之一,更是洛陽小吃的聚集之地。
  • 舌尖上的洛陽,盤點洛陽十大特色美食排行榜,洛陽的老鄉在哪裡
    洛陽水席洛陽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鹹俱全,舒適可口。連湯肉片連湯肉片是河南省洛陽市的傳統小吃之一,該菜品也是河南洛陽水席中不可缺少的特色名菜。連湯肉片以精瘦肉為主料,蓮藕、木耳、金針、大綠豆等為輔料精心製作而成,肉片滑嫩,微酸利口。
  • 家庭製作老北京豆汁兒
    親們,您喝過北京豆汁兒嗎?還能喝習慣吧。不妨多嘗試幾次。我很喜歡喝豆汁兒,一年四季都喝,幾天不喝就很想它。有時候需要坐公交或地鐵到很遠的地方去買。公元1753年也就是乾隆十八年,豆汁兒幾經推敲完善變成了宮廷御膳的飲品之一。我喜歡和人聊天,每每聊到北京美食都提到豆汁兒。很多人都告訴我喝不習慣,我卻跟他說一定要練著喝,習慣了你就喜歡而忘不掉了。豆汁兒有那麼一種特別的發酵後的味道,那就是它的酸餿味兒,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臭豆汁兒。
  • 豆汁兒它真不香!畢竟北京人也邊喝邊說臭......
    給大夫問煩了.我就去護國寺小吃打包了一碗豆汁兒帶到病房。老爺子嘗了一口:「不行,不燙嘴。」我只好把豆汁兒放進樓道裡的微波爐加熱。打開微波爐的一瞬間,無比刺激的酸臭味,充滿了整個樓道!這就是現在人們對豆汁兒的態度。放在舊時代的北平,這是不成立的。胡金銓先生說過:「不能喝豆汁兒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北平人。」而唐魯孫先生也曾經說過:「(豆汁兒)只能在北京城裡見到,出了城,城外鄉間是沒人喝的。」
  • 北京「黑暗料理」的豆汁兒,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梅蘭芳等名人是其擁躉
    很多時候我們喝的豆汁兒因為製作問題和配料問題導致我們喝的並不是正宗的豆汁兒。實際上豆汁兒雖然口感可能有些特別,但其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據史料記載,豆汁兒早先是清朝宮廷裡的一種飲料,是以綠豆作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剩餘的殘渣發酵後就成了豆汁兒。豆汁兒不但能解暑,還具有養胃、清火的功效。
  • 豆汁兒焦圈惹人愛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幾個北京人天天都要吃的早點小吃——豆汁兒和焦圈。為什麼老北京人那麼喜歡喝豆汁兒?其實老北京豆汁兒有300年的歷史了,據說在遼宋時期就開始盛行了,更有民間百姓說:沒喝過豆汁兒的人,算不上真正到過北京城。可見北京人有多重視豆汁兒。
  • 一個塑膠袋就能做麵條,勁道可口!還能攤薄餅!
    許多人都不會在家裡自己做麵條,做攤餅,和面、揉面、拉麵實在是太麻煩,弄完了麵粉一地還得收拾上半天,
  • 燒烤攤的雞絲涼麵怎麼做?掌握兩個技巧,麵條筋道不黏不坨
    燒烤攤的雞絲涼麵怎麼做?掌握兩個技巧,麵條筋道不黏不坨!夏天沒有食慾,看到熱湯燉菜總是沒有食慾,總想吃些爽口開胃的涼拌菜、涼拌麵。最近學會了做雞絲涼麵,多做了幾次才明白,原來涼麵想要好吃,煮麵和料汁都是有講究的,煮好的麵條一定要過涼水,料汁裡的芝麻和辣椒粉一定要用油熱激出香味,想要麵條不油膩一定要加醋。
  • 洛陽人最愛吃的12碗面,你好哪一口?
    在洛陽麵條幾乎是人們必不可少的飯食撈麵、湯麵、糊塗面總有一碗讓你百吃不厭~今天小可樂就帶大家挨個嘗一遍~在洛陽,撈麵條可以說是午飯的首選,手工的麵條放鍋裡煮上一煮,然後再澆上炒好的菜,一碗讓人食慾大震的撈麵條就做好了
  • 洛陽,一座兩天兩夜都吃不完的城市
    丨這個鴨血粉絲沒有亮點,下次可以試試餛飩店裡除了鍋貼,還有洛陽蒸餃、牡丹燒麥、漿麵條等其他吃食,早上去可以吃到,下午去的話有可能就賣光了。馬記漿麵條糊塗面地址:瀍河回族區東新安街40號丨老洛陽麵館,有趣君的朋友主推廣州市場店說他們家的酸漿麵條更勝一籌由於就近原因,有趣君來的是麗春路店到了店裡,有趣君先點了一份洛陽傳統名吃——酸漿麵條,這裡的酸漿麵條還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 洛陽之美食去處!
    洛陽的牡丹甲天下,然而洛陽作為一個旅遊城市,當地的小吃也是頗經得起考究與品味的! 作為一個吃貨,哈哈,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洛陽的好吃的!  洛陽南苑路 這裡有一家很有洛陽特色的美食店洛寧蒸肉,粉條、黃面、花肉經過洛寧人民加工,完全超乎你的想像,軟軟香香的讓多少吃貨捨近求遠來這裡,就為這一口。
  • 河南洛陽四種小吃特產,一個比一個美味,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洛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市位於暖溫帶地帶,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特色小吃:八寶飯、不翻湯、重陽花糕、粉蒸肉等。
  • 洛陽這家」宮廷涮羊肉「!憑一口鍋勾了我的魂兒,一周去3次都嫌少!
    說起北京人愛吃的麵條,一定會有炸醬麵。喜歡吃麵食的朋友們,可不能放過京人居的老北京炸醬麵。一碗優秀的豆汁兒,聞起來有股醉人的酸臭味,第①次接觸的人很難不懷疑人生,強烈建議你可以配上鹹菜、焦圈兒或燒餅如果你不想錯過我們推薦的美食請務必將【胖哥帶你吃洛陽】設為「星標/置頂」附上小教程
  • 洛陽人嘴巴裡的夏天.(附夏日免費專屬福利)
    //推薦店鋪:蓉錦巷擔擔麵米方格店地址:洛龍區展覽路與廣利街交叉口向北一百米路西米方格二樓推薦店鋪:黑衣主廚·酸菜有魚地址:洛龍區正大廣5F        澗西區萬達后街交叉口西北角推薦店鋪:陳家涼麵地址:澗西區麗川路016號夏天的晚上在路邊攤來些燒烤加啤酒是最愜意不過的事。
  • 洛陽最難吃的五碗面,光是聽到炸醬麵都直呼受不了
    作為簡單、省事的代名詞,麵條承受了很多壓力尤其是作為中原地帶的洛陽不想做飯的時候:「吃麵條吧」沒食慾的時候:「總有人把漿麵條列為「黑暗料理」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洛陽人,我就想問一句「漿麵條招你惹你了,聽沒聽說過那句,『漿面熱三遍,拿肉都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