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

2020-12-13 騰訊網

沏茶的水質關係著茶湯品質的好壞,好茶需要有好的水來衝泡,才能充分呈現茶湯的香醇甘美。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見泡茶用水比茶葉還重要。宋代有一則鬥茶的故事:蘇東坡和蔡君謨比賽茶,蔡君謨以惠山泉的水煮精品茶,蘇東坡知道自己的茶不如蔡君謨,苦思用好水來加分,於是選用竹瀝水來烹煎茶,終於鬥敗蔡君謨。

水的功能如此重要,歷來品茶高手都很重視選水。而今科學技術發達,飲用水可以儀器測定,以四個指標做為飲用水的合格條件,這四個指標是:

1、感官指標:色度不得超過15度,不能有其他異色;渾濁度不得超過5度;不能有異臭、異味;不得含有肉眼看得見的物質。

2、化學指標;PH值為6.5-8.5;總硬度不高於25度,氧化鈣不超過250毫克/升,鐵不超過0.3毫克/升,錳不超過0.1毫克/升,銅不超過1.0毫克/升,鋅不超過1.0毫克/升,揮發酚類不超過0.002毫克/升,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不超過0.3毫克/升。

3、毒理學指標:氟化物不超過1.0毫克/升,適宜濃度0.5—1.0毫克/升,氰化物不超過0.05毫克/升,砷不超過0.04毫克/升,鎘不超過0.01毫克/升。

4、細菌指標:細菌總數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過100個,大腸菌群在1升水中不超過3個。符合四個條件的飲用水才算是安全。

品茶既然是一種藝術,除了要重視科學標準外,也得有品味的美感,水質不同沏出的茶,其色、香、味也不同,水中含鉛量到達0.2ppm沏出來的茶味苦;含鈉量多的水沏出來的茶味鹹;含鈣量到達2ppm的水沏出來的茶味澀,再高的水沏出來的茶就變苦了;水中鐵離子過高,茶湯就會黑褐色,甚於有一層油,幾乎不能品飲。

水的硬度與茶湯的品質也有密切關係,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鈣一毫克,稱為硬度1度,硬度0—10度為軟水,10度以上稱為硬水,如果水的硬度由含有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稱為暫時硬水,暫時硬水通過煮沸,所含的碳酸氫鹽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鹽而沉澱,平日我們以鋁壺煮水,壺底上的白色沉殿物就是碳酸鹽,經過這樣煮沸處理的水就變成軟水了。水的硬度也會影響水的PH值,PH值大於5時,茶湯色澤加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傾向於自動氧化;如果以軟水來沏茶,茶葉的有效成分溶解度較高,茶味較濃。因此,沏茶用水以軟水或暫時硬水為佳。

由此可知,所謂山水、江水或井水,它的好壞不是絕對的,泡茶用水的選擇要以水的內含物質適不適合泡茶為依歸,古時候的愛茶人就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唐代白居易:「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宋代楊萬裡:「江湖便是老生涯,佳處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橋下水,垂虹亭上試新茶。」宋代陸遊:「村女賣秋茶,懷茶就井煎」;元代洪希文:「莆中苦茶出土產,鄉味自汲井水煎」;明代李蘿陽:「故人何方來,來自錫山谷,暑行四千裡,致我泉一斛」。甚於雪水烹茶也別有風味,《紅樓夢》寫櫳翠庵妙玉就用去年掃下的梅花雪水沏茶,因此只要水的內質合宜,什麼水都能泡出好茶來。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玉瓷茶具到底有多美?
    丨本文由小青話茶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青話茶丨作者:小青1、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越愛茶的人就越容易挑剔茶器上的細節,出水斷水順不順暢、密封性好不好等等,而這些茶具幾乎很難找到可以挑剔之處。好器,值得細細體味,好蓋碗,得心應手蓋碗大小適中,人工拉胚,精心細琢,手工製作,只為更適手。
  • 水乃茶之母,泡好茶,用好水!
    「水如茶之母」,茶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茶色、茶香、茶味都通過水來體現。
  •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一套完整的茶具,你都備齊了嗎?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一杯好茶的誕生,離不開水與器的「相愛」。不同品質的水,遇上不同材質的器,碰撞出浪漫的火花,造就了每一杯茶的獨特、成全了每一口滋味的精妙。下面整理的一份茶具指南送給大家。【1】備水用具備水用具形式多樣,常見的有隨手泡、電水壺,也有的茶友使用鐵壺。隨手泡多集燒水衝茶與一體,簡單方便;電水壺則是日常家用的燒水用具,也可衝茶;也有茶友用鐵壺燒水、煮茶。
  • 茶之器丨怎麼選擇一款適合的泡茶器具?
    前言:茶人們茶說,「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好茶、好水、好器、好環境,能帶給你身體與靈魂的雙重享受,讓你感覺到生活的美好。今天咱們先說說茶具,去掉浮華的理論,撈些乾貨,希望能幫到茶小白。幹泡法茶席▌➤  簡單了解一下什麼是茶具茶具,古今的定義不同。
  • 茶與器,歌與詩
    明代許次紓於《茶疏》中言「茶滋於水,水藉乎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器物的儀式感在於,不管是大碗暢飲,還是小盞細品,都各有風景。從杯、盞、水方等器物,到衝茶分茶品茶,器物都賦予喝茶一種儀式感。
  • 關於薑母茶
    >
  • 薑母茶它的好處
    薑母茶是一種茶飲,一般由老薑及紅糖所作成,口味辛辣,而隨身包的產品,更使薑母茶便於衝泡飲用,具有春秋預防感冒、夏季潤喉 冬天則可暖身祛寒功效
  • 科普|茶之器:泡茶器具的前世今生
    品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茶美,環境美,水美,當然缺不了器具之美。茶器之美,能夠讓人品茶得到格外美的享受。器物,又是隨著歲月沉澱愈加光彩奪目。歲月會給美麗的物體增添魅力。拿起一個物體,你會感受到它難以形容的平靜魅力。
  • 茶中歲月,把盞問茶 蓋碗杯衝泡法
    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荼蘼荈語」添加關注選茶指南、衝泡技巧、唯美茶藝表演這都有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
  • 「茶滋於水,水籍於器」,茶具選不對茶湯就要毀?
    「茶滋於水,水籍於器」,有了好茶、好水,還需佳器。泡茶杯子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茶葉需要不同的茶具,好的搭配能讓茶葉的香氣、滋味發揮得好。那麼茶和器如何「搭檔」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不同的茶應選用不同的茶具的搭配方案吧。
  • 又是一年春景至,相期以茶 | 『發現茶之美』2021年春季茶課如約相見
    恰當的衝泡是對一款茶最大的尊重,也是對這款茶價值的最大體現。第一個簡單是隨意地泡。當明白了泡出一杯好茶除了茶本身的品質,還有水、器、人的因素,便會不斷學習,最後達到繁簡由人,自在隨心的狀態,是為複雜之後的簡單。 茶是一個適合分享的飲品。一起喝茶時用心感受茶湯的香氣和滋味,交流思想、情感,不知不覺間成為相談甚歡的朋友。
  • 不同的茶怎樣選擇不同的茶壺?
    泡茶之人,都知道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的說法,茶具對於茶的味道和品飲者的心情,都會產生直接影響。而一款不錯的茶壺,能最大限度地表現茶葉的優點,讓很多人愛上喝茶、愛上泡茶。「茶滋於水,水藉於器」,由於中國茶葉品類繁多,特別講究色、香、味、形,因此需要一系列能充分發揮各類茶葉特質的器具,這才能使得中國的茶具異彩紛呈。而茶壺在整個泡茶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一種盛茶的工具,也構成了中國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具有實用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器皿。
  • 女性的貼心閨蜜——黑糖薑母茶
    冬天已經到了,天氣越來越寒冷,在這樣的季節最想來一杯祛寒的黑糖薑母茶,不但可讓人從頭暖到腳,濃鬱香醇黑糖加上老薑母香味,不但是保健養生、活血益氣、預防感冒飲品,更適合舒緩生理不適及祛寒,都具有明顯效果。身為女性,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腰酸,手腳涼,甚至還會有不同程度的痛經。
  • 冬天,做一罐薑母茶,喝上一杯暖心暖胃,快來學做薑母茶吧
    一南一北,氣候千差萬別,北方人抗凍,南方人容易感冒,甚至有北方人還編出一句這樣的調侃段子,「南方人過冬取暖靠的是一身「正氣」」,北方人說的並沒有錯,南方人取暖除了靠正氣之外,其實還有一樣東西,他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能溫暖你的心,這種東西就是薑母茶。
  • 【德國故事】當大姨媽遇上薑母茶
    看到菜單裡面有蜂蜜生薑水,還不便宜,四塊歐元一杯。於是點了一杯試試。端上來嘀笑皆非。竟然是沒有去皮的一整塊生薑不拍不切直接泡在水裡,加了橙汁和蜂蜜,喝起來有點酸有點兒姜的味道。德國人這樣用生薑的方法簡直太暴殄天物了。湖南人對姜情有獨鍾,這些年我走南闖北,雖然哪兒都有姜買,但是它都是作為調味料的一種存在,沒有哪個地方的人有習慣像湖南人一樣,會把生薑醃製了當零食吃。
  • 茶倉,裹住茶之清香
    清人葉雋《煎茶訣 · 藏茶》:初得茶,要極乾脆,若不乾脆,須一焙之,然後用壺佳者貯之。茶倉,又稱茶罐、茶盒。日本茶道稱茶倉為「茶壺」。倉者,儲也。人如其茶,而看茶倉,也能將每一個人的品性和態度區分開來。茶葉對水分、異味的吸附很強,尤其容易因為吸溼受潮而產生質變。所以對存放茶葉的容器要求很高。
  • 以器引茶,到底什麼泡茶器最配鳳凰單叢?
    為了讓器物更好地表現茶湯,人們在冗長的飲茶文化歷史長河裡,通過對器物原料等級、工藝水平、器型大小變化上,不斷地推陳出新,改良求精。這一切的訴求,均是為了讓某種器物品飲某種茶滋味更好。今天,茶語網(www.chayu.com)為了辯證單叢與不同器物的適配性,做了一場關於「以器引茶」的實驗。
  • 茶言觀色,壺說八道
    魯迅先生曾經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受這種清福,首先就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受」。一杯香茗,被中華兒女喝出了品位,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方式、一種願望、一種心態、一種情感,至雅至潔,高雅脫俗。有人說:茶之珍,意在附庸風雅;茶之韻,意在交朋結友;茶之功,意在品味人生茶之味,意在滌煩解渴,享受人生。
  • 茶科普 | 從《煎茶水記》看古人是如何給茶寶找親媽的
    話說「水為茶之母」,所謂親媽,是相對於繼媽、奶媽、乾媽等非親生媽而言,所以,給茶寶找親媽,也就是給所泡之茶找一款相對最適合的水。鄙人沒那個本事,只能從故紙堆裡來說說古人是怎麼給茶寶找親媽的。中國是一個飲茶大國,也是飲茶古國,從史料看,大約是從晉代開始,個別的文人就知道茶要用好水來煮泡的,比如杜育《荈賦》說的「水則泯方之注,挹彼清流。」。
  • 雅士之道 | 茶釜之美
    就如這茶道中的鐵釜,古人云:「茶滋於水,水籍於器。」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器皿在飲茶時的重要性。好茶、好水、好環境,構成了品飲茶的大環境,加上有好的茶具,那麼這個品飲茶的過程才算是最終的完美。茶具都是有生命的,亦是有來歷的,可以進行人與茶與道之間的溝通和對話,於是,精美的茶具、水器,是品茶時的一種心靈感悟和心情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