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悎 hào 寤 wù 瑜伽(覺悟瑜伽)(《登頂之美》之八)

2021-02-23 光明講堂

  

接著,教導比丘們不論在日間、初夜、後夜的經行與禪坐,或在中夜的入眠中,都要保持清明,提起正念,以及全然的正知,以淨化一顆還有障礙的心。

 

這段文字,大家如果看這幾行《阿含經》白話呢,好像很簡單。這個是要說明什麼呢?就是比丘應該時刻保持著一顆警醒的心,所謂的覺悟瑜伽(或者叫悎寤瑜伽),不管是在白天,還是初夜、後夜,應該常常地經行和禪坐,對於那些障礙修習禪定的因緣,像貪慾、嗔恚、掉悔、昏眠、疑這五蓋等順障法,靜修其心,令心離開這些的困擾和幹擾,能夠保持這樣的一種覺醒的狀態、警覺的狀態,這是覺悟瑜伽(或者叫悎寤瑜伽)的主要內容。

因為這一段白話相對來說非常簡略,還是要給大家看一看《調御地經》中原文的內容,文說:

 

阿奇耶沙那!聖弟子於食知量故,如來對彼,更調御曰:嗚呼!比丘!汝專為警寤而住。晝依經行與坐禪,由諸障法,令心清淨。」

 

「聖弟子」,指的是佛的這些比丘弟子們。這是說,他們如果能夠修習「於食知量」,佛陀會進一步地教導他們應該修習「覺悟瑜伽」,後世也翻譯成「悎寤瑜伽」,意思就是「專為警寤而住」,內心始終保持著一種清明,帶著一種警覺性。英文是awareness,始終保持著這種警覺性。不是崩得很緊張的,甚至說有擔心的那種;不是!是很清明的一種離開了種種障礙的狀態。

「晝依經行與坐禪」,在白天的時候,依於經行與坐禪這樣的修行。

 

什麼叫「由諸障法,令心清淨」呢?有的論裡翻譯成「從順障法,靜修其心」,是一個意思。我說的是《瑜伽師地論》,你們願意的話,可以自己去查。

這是指一般人在沒有經過比較善巧的訓練之前,他一打坐,容易發生什麼事呢?內心翻擾不休。為什麼呢?貪嗔躁擾。想要得到這個,怕得不到;得到了,怕失去;不想遇到那些不如意的事,擔心遇到;或者是已經遇到了那些不如意的身心狀況、外邊的際遇,希望它快快沒,沒有如己意那樣消失的話就煩躁不安、痛苦。像這些都屬於貪嗔躁擾。還有掉悔,過去的事情一而再地啃噬其心,種種的散動不安之相,或者是過去的事情又想起來怎麼好,在內心中翻騰。昏眠,是指這顆心的昏昧,昏沉、睡眠發生了。以及疑,疑這裡先不多說了。這些就是所謂的五蓋,「障法」主要指的這些。

「由諸障法,令心清淨」,就是說,令心離開這些障礙法,離開這些蓋纏。有的論中翻譯成「從順障法,靜修其心」,是一個意思。什麼叫「順障法」呢?就是這裡說的「障法」,它們是隨順這些障礙的法。針對這些問題,針對於這些障法、順障法——貪、嗔、掉悔、昏眠、疑等,來靜修其心,令心離開這些障礙,當然就是清淨相了。 

依初夜分亦經行與坐禪,由諸障法,令心清淨

 

不僅是白天要這樣,臨要睡眠的時候也要這樣做,初夜分還是要這樣經行與坐禪,跟白天一樣,「由諸障法,令心清淨」。

 

初夜分是晚上六點到十點,中夜分是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等等。這是印度一天六時的分法,晝三時、夜三時。大家聽到佛教中說「六時吉祥」,不是說祝你六個小時吉祥,或者六個時辰吉祥,那剩下的四分之三或者二分之一呢?六時吉祥,是指晝三時吉祥、夜三時吉祥,也就是祝你時時吉祥的意思,不僅僅是某一個特別的時刻。

 

於中夜分、由右脅行獅臥,足疊於足,當起有念、有正知之作意想。

 

到了中夜分,這是佛制比丘可以休息的時候。「由右脅行獅臥」,就是右側臥,如獅子臥,這是身威儀。「足疊於足」,重累雙足。「當起有念、有正知作意想」,正念、正知。以這樣的巧方便,而令身心得以調歇。

不是放逸睡眠,要思惟起想,巧便為眠,知道我睡下去是為了起來,是為了明天更好的修行。自己睡眠的時候,也不是這樣昏眠覆心,而是繫於念、正知——有念、有正知。這樣的睡眠,身心都不沉重,等到該起來的時候,能如林野鹿一樣,馬上就起來了,沒有任何的沉重,沒有任何的不高興。一般人的起床,不經過訓練的話,沒有強盛的意志力的話,很困難,總覺得起床的時候呢,好像地球引力就變大了。能夠這樣正確地修習悎寤瑜伽,起床的時候沒那麼難。

 

後夜分起出,依經行與坐禪,由諸障法,令心清淨。

 

後夜分起來之後,還是經行、修禪定,令心遠離這些諸蓋、纏的幹擾。 

這裡稍微說明一下。後世有一些修行人作總結的時候,把這一段「專為警寤而住」,稱為「悎寤瑜伽」或者「覺悟瑜伽」都可以。他的意思並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以為這是教人怎樣睡覺的方法。不是!覺悟瑜伽,是說這一個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保持這種向於覺悟的狀態;awareness,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保持著這種明覺的狀態。即便睡覺了,也不是要放任自己像過去那樣,昏眠顛倒,因黑暗相而俱心的那樣,而是有念、正知,帶著這樣的作意入眠。

不是像一些人以為的那樣,悎寤瑜伽(或者覺悟瑜伽)是單純地教一個睡覺法。大家看到,它是在說,需要從白天開始做起,睡前也要做,這樣,醒了之後才能很好的開始一天的修行,慢慢的,這個人的整個生命成了一個完整的狀態,內心的這種明覺時時的相伴。

 

時間關係,今天我們對於《阿含經故事選》和相應經文的學習,就先到這裡。

相關焦點

  • 《瑜伽師地論》悎寤瑜伽(2):悎寤瑜伽
    文 / 觀諸法如《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一、三、悎寤瑜伽悎寤瑜伽者:謂如說言: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悎寤瑜伽者」,什麼叫「悎寤瑜伽」?悎寤,是覺寤,醒過來的意思。最勝子等諸菩薩造《瑜伽師地論釋》:「今說瑜伽師地論者,名義云何?
  • 《菩提道次第廣論》 悎寤瑜伽 將睡眠轉為修行
    《親友書》云:「種性之主於永晝,夜間亦過初後分,眠時亦莫空無果,具足正念於中眠。」菩提道次第廣論裡對此的解釋針對的是有修行根性的人。白天精進修行,夜裡睡眠的時候,也有方法繼續修行。意樂睡眠有四種:即:光明想、正念、正知和起想。光明想者,謂應善取光明之相,以其光心而睡眠之,由是睡時心無黑暗。
  • 下士道【卷二】第45課 | 四種資糧(4)悎寤瑜伽 1
    庚四  悎寤瑜伽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悎寤瑜伽,即使在睡眠的時候也不讓時間平白地空耗,睡眠時一樣要能夠保持正念,雖是睡眠,同時也是修行,所以應精勤修習悎寤瑜伽。     對於精勤修習悎寤瑜伽,那麼在睡眠的時候應如何修習呢?
  • 《菩提道次第廣論》之道前基礎(二十五)修習軌理—修習悎寤瑜伽
    四種資糧是修止觀的正因,前面講了密護根門、正知而行、飲食知量,今天學習修習悎寤瑜伽。  修習悎寤瑜伽,就是指在睡眠的時候如何修行。  作為一個修行人,行、住、坐、臥都是修法,都要與法相應,將法融入到自己的心相續當中,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實際當中。如果稀裡糊塗地睡覺,而且還打各種各樣的妄想,反而是在造業,沒有任何功德。
  • 廣論視頻學習 | 下士道055-3 修習軌理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1)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於眠息時如何行者,《親友書》云:「種性之主於永晝,夜間亦過初後分,眠時亦莫空無果,具足正念於中眠。」此顯永日及其夜間初後二分,若正修時,若其中間,如所應行。故行坐時,應從五蓋淨修其心,令不唐捐,如前已說。此與護根正知三中,皆具修時修後二法,此中所說,是修後者。
  • 瑜伽八支與八支瑜伽(上)Eight Limbs of Yoga and Ashtanga (p1)
    ,瑜伽練習者也會用 「瑜伽是一門哲學,不止是你想像的這樣」 來為自己辯護。然而,我們所說的瑜伽哲學到底是什麼?最為人所知的瑜伽體式與瑜伽哲學有什麼關係?瑜伽八支與被稱為「八支瑜伽」的阿斯湯加又有什麼關係呢?搞清楚這些,是不是每一個瑜伽練習者該有的修養呢?
  • 《瑜伽之魅、草原之美》西烏旗木子瑜伽-身心靈之旅
    西烏旗木子瑜伽館聯合西烏旗心理衛生協會戶外聯誼活動一、活動背景目前社會民眾群體生活缺乏規律,日益懶散,缺少戶外鍛鍊,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基於此,為豐富會員們業餘生活,緩解生活壓力,增近會員之間互相交流與溝通,培養會員的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大家的團隊意識,木子瑜伽聯合西烏旗心理衛生協會決定合作開展一次戶外聯誼拓展訓練活動
  • 瑜伽是什麼(二):八支瑜伽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瑜伽和它的分支的學習。在瑜伽八個步驟的學習中,任何一點的不足都將導致無法實現自我。下面是帕坦伽利闡述的八個步驟: (1)禁制是針對他人或社會準則的行為;(2)勸制是針對自我或個人規範的行為;(3)坐法是為了達到身體的規範而進行的姿勢的練習;(4)調息法是為了心靈的訓練而進行的呼吸調控;(5)制感是感官的回收和訓練;(6)執持即聚精會神;(7)禪定即冥想;
  • <新書推薦>王道瑜伽:身心靈全方位實修的八肢瑜伽法The Royal Path
    這是一條非常科學的瑜伽途徑,由帕坦迦利把它條理化之後寫了下來。只要遵循這條途徑,就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緒、思想,以及那些沉澱在無意識中的細微心印。它非常有系統地解釋並描述了一套包含八個步驟的瑜伽功法,藉助它則可以讓個人和宇宙的真實合一。求道之人最後進到第八個階段,叫做三摩地。
  • 八支瑜伽的源頭
    》裡定義了「八支瑜伽」 (Aṣṭāṅga Yoga),為後世奠定了瑜伽的系統框架。 如在《瑜伽經》第 2 品第 29 頌提到:「瑜伽的八支是戒律 (Yama)、精進/律儀 (Niyama)、體位法 (Āsana)、生命能控制法 (Prāṇāyāma)、制感/諸根內攝 (Pratyāhāra)、總持 (Dhāraṇā)、禪那 ( Dhyāna)、三昧/三摩地 (Samādhi)。」
  • 瑜伽的定義和內涵,看完就知道什麼是瑜伽
    我們從07年開始開瑜伽館,當時我們所在的城市只有我們一家瑜伽館,現在瑜伽似乎已經變成了注重形體的主流、儼然等同於美體塑身操,雖然瑜伽在塑造形體的效用是不可忽視的,但如果只把瑜伽當成美體塑身操,卻有點買櫝還珠的意味。瑜伽的確不是單純的形體健身運動,而是具備了修身養性、入定、覺悟,乃至於達到小我與大我相契合的目標高度。
  • 聊聊瑜伽| 昆達裡尼瑜伽是什麼瑜伽?
    誰是覺悟者?那個能夠看清一切事物的人;無論是好事壞事還是不好不壞。覺悟者是能看到一切並且看到神的人,如果你無法在一切事物中看到神,你根本就無法看到神。這就是瑜伽。—Yogi Bhajan昆達裡尼瑜伽:真正的昆達裡尼瑜伽被公認為「最高的瑜伽」,它出身高貴,幾千年以來一直是密不外傳的,只有國王或皇室成員才可以習練,或者只是在師徒間極秘密地傳承,它是瑜伽之王。
  • 【原創】在瑜伽中遇見自己 遇見身心之美
    瑜伽,作為身體,大腦,靈魂三者合一的藝術,無論是外顯,或是內化,無時無刻不在美中。          ———宗白華先生言身心之美體式是完美的身體穩健,智性穩定與靈性仁慈。——摘自《瑜伽經》對於體式亦或身體,古往今來,仁人志士哲思聖賢,無不發出對身體的敬畏之情。
  • 克裡希那瑪查亞與《瑜伽之心》傳承
    是瑜伽修行中的頓悟之法,直指生命本意,從果位開啟的超越三摩地的實修之法。馬克上師於1973 年開始與克裡希那瑪查亞及其兒子德悉卡恰入室學習超過二十多年,在二者「個案教學」的基礎上,致力於發展針對習練者個體的純粹瑜伽習練。上師四十多年耕耘不息,是非盈利組織《瑜伽之心》聯盟的主席,該組織在全世界範圍推廣瑜伽教育,他本人也在全球各地進行教學。
  • 八支瑜伽和阿斯湯加瑜伽是什麼關係?
    但是提到八支瑜伽,熟悉瑜伽哲學的人馬上就會聯想到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提到的瑜伽八支系統,沒錯,Asthanga/阿斯湯加瑜伽/八支瑜伽的確就是帕坦伽利《瑜伽經》中的:Yama NiyamaAsanaPranayamaPratyaharaDharanaDhyana
  • 讀書「惠」 |瑜伽八分支-體式
    Astanga Yoga——瑜伽八分支 第三分支就是體式( Asana)體式來肢體的穩定、健康和輕盈,一個穩定而愉悅的體式可以帶來神的安寧.防止浮躁,Asana不是體操練習.
  • 瑜伽老師必知道的常用瑜伽梵文詞及背後意義
    瑜伽修習的目的是離開這物質環境,從而進入靈性環境,知識瑜伽Jnana-yoga停留在絕對真理的非人格層面;禪定瑜伽dhyana-yoga的修習是為了覺悟絕對真理的區限化超靈層面;音樂的力量足以馴服猛獸,比如Hare Krishna曼陀羅的聲音可以徵服如狂風般的心意,在這個充滿虛偽與紛爭的鐵器年代,唱頌Hare Krishna曼陀羅無疑是最佳的瑜伽冥想之道...
  • 八支瑜伽
    ——摘自《艾揚格女性瑜伽》的選段 人體正常的運作依靠四肢,任何一個肢體的缺失或病變都會影響整個身體的健康。
  • 瑜伽精靈,這個14歲的女孩子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瑜伽之美
    美好肉體集合地,關注我遇見更多美好肉體什麼是瑜伽?是身體的一個造型,是一場驚人驚嘆的表演,還是一種令人忘乎所以的運動?沒有親自在瑜伽裡學會堅持自信的人,不算真的懂得瑜伽,更不用說深入的挖掘瑜伽的文化魅力了。而那些我們不懂的思緒,這個14歲的女孩卻深入骨髓。
  • 還在盲目練瑜伽?你知道瑜伽八支是什麼嗎?
    許多人練了好長時間的瑜伽,由於身體柔韌性不夠,無法開胯,或者也沒有達到他們預期減肥的目標而遺憾放棄。 但是瑜伽真的只是做幾個高難度動作而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