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等Z成形術矯正隱耳畸形

2021-02-12 中國醫療美容

        隱耳是東方人較為常見的先天性耳廓發育畸形,主要臨床表現為耳廓上半部埋入顳部頭皮的皮下,無明顯的耳後溝。

       其解剖基礎是耳廓上部皮膚量不足,因此手術原則主要是將此處的皮膚切開,使埋入皮下的耳廓軟骨充分顯露出來,由此產生的創面應用皮片移植或者局部皮瓣轉移等方法覆蓋。

       本文探討一種無需植皮的手術治療方法,避免術後移植皮片攣縮影響手術效果,同時對畸形的耳軟骨進行塑形,形成良好的耳廓形態。

快來一探究竟吧!

鄭勝武,黃雄梅,莊兢,鄭清健

(福建醫科大學 省立臨床醫學院福建省立醫院 整形外科)

本組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齡6~22歲,平均11歲。單側11例,雙側1例,9隻右耳,4隻左耳。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手術,耳廓上方及乳突區皮膚正常,無外傷或其他手術遺留瘢痕。

        對於配合良好的患者,手術在局麻下進行,對於年齡太小不能配合的患者,全麻下進行手術。

切口設計(圖1紅線):在耳廓上方設計一個三角瓣,蒂部位於耳廓前上方,上切口線順著髮際緣弧度設計,長度以能夠覆蓋切開松解後的對耳輪後溝為標準;下切口線起自耳輪腳上部,順著埋入皮下的耳輪上緣至原耳後溝最上點,順弧度再向乳突區延伸到髮際緣與上切口線相交。自原耳後溝最上點順著對耳輪後溝設計另一切口線達對耳輪後溝下端,形成蒂在下方的耳後乳突區皮瓣。為了下方皮瓣能夠更好的向上前方推進,可在髮際緣切口線的下方順髮際緣延長切口(圖1黑線),長度根據術中皮瓣推進的需要靈活調整。

圖1 術前切口設計,紅線為不對稱Z成形切口線,黑線為髮際緣切口延長線。

A:後位觀;B:側位觀

皮瓣形成:以含1:10萬單位腎上腺素的0.5%利多卡因溶液局部浸潤麻醉後,沿切口設計線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顳部達顳淺筋膜淺層,耳廓部達軟骨膜淺層,乳突區達耳後筋膜淺層,分別在顳淺筋膜淺層、軟骨膜表面和耳後筋膜淺層進行銳性分離,形成耳廓上方的小皮瓣和耳後乳突區的大皮瓣。

耳廓軟骨支架的松解與畸形矯正:分離松解埋沒的耳廓軟骨支架深面與顱側壁之間的粘連,直至耳甲腔軟骨膜深面,使整個耳廓支架充分立起。分離松解耳廓上部的耳前皮瓣,充分暴露耳廓上部軟骨,將軟骨表面的纖維條索剔除,在對耳輪後溝軟骨膜表面進行網格狀劃痕,以不切透軟骨為準,釋放軟骨膜張力,使該處軟骨充分舒展,以恢復正常的對耳輪後溝寬度。在耳廓軟骨的邊緣前面順耳輪弧度劃開軟骨膜以釋放張力,再將其向後反卷,以5-0可PDS線縫合成細管狀以形成新耳輪,消除耳輪軟骨的成角狀態。最後,以3-0愛惜康絲線將耳甲腔軟骨背面懸吊縫合於顳部骨膜上2~3針,上提整個耳廓軟骨支架以達到正常高度。

創面的覆蓋與耳廓定形:耳前皮瓣從前下向後上方覆蓋耳廓軟骨前面及耳輪,貫穿軟骨與耳前皮瓣縫合2針,凡士林油紗布鉚釘固定(圖2)以防止術後兩者之間滑動錯位影響耳廓形態。將耳廓上方的皮瓣向後下方轉移以覆蓋耳廓後面的創面,與耳前皮瓣縫合。卷一塊適合耳舟大小和形態的凡士林油紗卷,安放在耳舟處並鉚釘固定以形成形態良好的耳舟(圖2)。切口邊緣的頭皮在毛囊深面適當分離並向前下方推進,皮下層與深筋膜層縫合固定以減少頭皮與皮瓣縫合的張力,耳廓前上方靠近皮瓣蒂部的創面通常能夠直接閉合。將乳突區皮瓣向前上方推進以覆蓋餘下創面,此時可以根據需要延長頭皮髮際緣下方的切口線(圖1黑線)以增加皮瓣的活動度,乳突區皮瓣下安放一根剪成多側孔的頭皮針管以形成負壓引流。耳後溝內以凡士林油紗卷襯墊(圖2),無菌敷料覆蓋包紮,術畢。

圖2術畢即刻:三角窩、耳舟及耳輪緣用凡士林油紗卷鉚釘固定,耳後溝內以凡士林油紗卷襯墊,耳後乳突區皮瓣下留置頭皮針管負壓引流

       術後注意觀察皮瓣血運,如出現血運不佳,適當拆除耳前方的油紗鉚釘固定;可口服消腫藥物預防皮瓣腫脹;術後4d拔出負壓引流管,術後7d拆除切口縫線,術後14d拆除凡士林油紗鉚釘固定。

       本組12例13隻耳,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順利癒合,術後無血腫、感染和皮瓣壞死等併發症。患者術後隨訪6~12 個月,平均8個月,術後隱耳畸形得到矯正,耳廓形態良好,形成的顱耳溝穩定,與對側耳廓較為對稱。

患者男,21歲,右側隱耳畸形,應用不對等Z成形術,在耳廓上方設計小瓣,在耳後乳突區設計大瓣,同時對畸形的耳廓軟骨進行塑形矯正隱耳畸形,術後恢復良好,耳廓形態滿意,形成的顱耳溝穩定,與對側耳廓對稱。

圖3典型病例,男,21歲,右側隱耳畸形,術前後 A:術前側位;B:術前後斜位;C:術前後位;D: 術後6個月側位;E: 術後6個月後斜位;F:術後6個月後位;G:術後6個月正面

顳部及乳突區的血管豐富,皮瓣長寬比例可以達到3.0:1~3.5:1而不出現血運障礙,這為設計皮瓣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本方法在耳廓上方設計一新月形皮瓣,上切口順髮際緣弧度,不帶毛髮,下切口前方達耳輪腳上部(圖1紅線),可以設計足夠長的皮瓣來覆蓋對耳輪後溝松解後的創面;通過蒂部皮下的潛行分離,還可以充分動員耳輪腳前方的鬆弛皮膚,結合顳部頭皮的向下推進以及耳廓軟骨支架的整體上提,通常能夠直接閉合皮瓣切取後耳廓前上方靠近皮瓣蒂部的創面。耳後乳突區的皮膚相對比較鬆弛,通過合理的切口設計(圖1)及皮瓣蒂部的潛行分離,可以充分動員向上推進,結合頭皮適度的向前下方推進,可以完全覆蓋耳廓上方皮瓣轉移後殘留未閉合的創面。因此,本方法無需植皮,在簡化操作的同時避免了供皮區的瘢痕形成,避免了植皮術後皮片收縮對手術效果的影響。

隱耳的軟骨畸形表現為耳甲以上的軟骨不同程度的皺縮變形,主要表現為耳輪軟骨外上緣向前捲曲甚至成角畸形,對耳輪後溝狹窄導致耳廓上部外展度較對側減少。手術中需切除軟骨膜表面的纖維條索,充分松解軟骨膜面之間的粘連。將軟骨膜進行網格狀劃痕切開,可以釋放切開處的張力,使軟骨膜切開面的軟骨得到充分的舒展。因此,我們在對耳輪後溝的軟骨膜進行了網格狀的劃痕切開,使鄒縮的對耳輪後溝充分舒展;在耳輪軟骨外上邊緣前面順耳輪弧度劃開軟骨膜以釋放張力,使其易於向後反卷,再以5-0可PDS線縫合成細管狀以形成新耳輪,消除耳輪軟骨的向前捲曲和成角畸形。另外,隱耳畸形往往伴有耳廓支架不同程度的整體下移,經軟骨深面充分松解後,上提並縫合固定於顳部骨膜以恢復耳廓的正常高度,在加深顱耳溝的同時有利於耳廓上方皮瓣蒂部創面的閉合。

耳廓上部的軟骨由於進行了脫套分離,並經過了舒展塑形,皮瓣重新覆蓋後可能會與軟骨間產生滑動錯位,我們在三角窩、耳舟及耳輪緣用凡士林油紗卷進行了鉚釘固定(圖2),使塑形後的耳廓能夠保持形態穩定。當然,鉚釘固定過緊過密可能影響皮瓣邊緣的血運,術後要注意觀察,如有血運障礙,應及時拆除相應部位的縫針。另外,耳後乳突區皮瓣分離範圍較大,跨越了耳後溝,我們在皮瓣下留置頭皮針管負壓引流(圖2),是為了充分引流防止血腫,更是為了通過負壓塑形,使皮瓣與耳後溝緊密貼合,以形成良好的耳後溝。

       本法應用不對等的Z成形術,充分利用耳前、顳部及耳後乳突區的的皮膚,無需植皮,操作簡單,結合畸形耳軟骨的松解塑形,術後耳廓形態良好,效果穩定,適用於大多數隱耳畸形的矯正。但對於少數耳廓上部皮膚嚴重短缺者,皮瓣的松解改形尚不足以完全覆蓋所有創面,這類患者需要配合皮片移植才能完全覆蓋所有創面。


《中國醫療美容》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管行業唯一醫療美容全學科期刊

收錄於中國知網及萬方資料庫

投稿平臺:zgylmr.org

聯繫電話:010-82755419

郵箱:ylmr@vip.163.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行業最新最熱研究

相關焦點

  • 【開內眼角教學視頻】: Z 字成形術矯正內眥贅皮!
    1996 年 Park 醫生提出 Z-成形術矯正內眥贅皮(圖 2),通過移行皮瓣松解異常結構、降低皮膚張力,但內眥部位切口易形成不自然的明顯瘢痕。來自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的呂東澤醫生等改良了 Z-成形術,採用分段式手術,其研究成果發表於 2017 年 1 月份的 Ann Plast Surg 上。
  • 內眥「Z」形贅皮矯正聯合重瞼成形術的臨床療效
    內眥「Z」形贅皮矯正術:患者取仰臥位,囑患者睜眼,用亞甲藍在內眥處設計「Z」形切口線。
  • 重瞼成形聯合反向Z字成形術
    重瞼成形聯合反向Z字成形術矯正內眥贅皮安可忍,龐建華,李風浩,魏文,陳小朋,李萍    內眥贅皮是遮蓋內眥部垂直的半月形皮膚皺褶
  • 重瞼成形術同期行改良Z成形內眥開大術的臨床應用
    ,單瞼人群佔有率在70%以上。因內眥角部分或全部被內眥部皮膚皺襞所掩蓋造成眼裂變短,內眥間距假性增寬。在伴有中、重度內眥贅皮以及小瞼裂的單瞼患者在行重瞼成形術同時不矯正內眥贅皮,術後眼裂長度不足,容易產生「圓眼畸形」外觀,大大降低了手術效果,所以在重瞼成形術同時行內眥開大術就顯得非常必要[1]。但傳統內眥開大術後瘢痕較為明顯又令很多醫生對內眥開大術望而卻步。本研究在近年應用重瞼成形術同期行改良
  • 改良Z成形術矯正內眥贅皮臨床體會
    需行重瞼成形術者,再次確認重瞼切口設計線(內眥贅皮矯正後,原重瞼設計線的內側段顯得較窄);完成內眥贅皮矯正後,常規行重瞼成形術,使重瞼線與內眥贅皮形成的切口不連接重合。術後切口無須包紮,塗金黴素眼膏;重瞼切口則加壓包紮24~48h,冰敷3d;口服抗生素3~5d,術後7d拆線。
  • 下瞼成形術
    1924年,Bourquet首先報導了經結膜下瞼成形術,1974年開始流行,其優點是不破壞眼輪匝肌及其神經支配、創傷小、術後組織水腫輕、恢復快、切口瘢痕隱蔽、極少並發下瞼退縮或外翻。但由於不能切除下瞼皮膚,對於下瞼皮膚肌肉鬆弛、皺紋明顯的瞼袋患者,效果常不盡人意。
  • 【「愛鼻日」科普宣傳】:不得不說的鼻子「美」——淺談鼻整體成形術
    1887年美國耳鼻喉科醫生首次在鼻內鏡下行鼻成形術矯正鼻畸形。1994年,已有在鼻內鏡下進行鼻竇手術的同時進行外鼻成形報導。如今,由鼻科醫生主導的鼻成形術越來越成熟,功能與美學同時兼顧已經變成可能。鼻腔內成形術包括下鼻甲成形術、中鼻甲成形術、鼻中隔成形術等等,主要解決鼻腔內結構異常,恢復鼻腔功能,多由鼻科醫生完成。而外鼻成形術,又稱為鼻整形手術,多由整形美容科醫師完成,專注於鼻外形的美觀,而常忽略鼻腔內的功能。
  • ​美容性外眥成形術研究進展
    早期的外眥成形術(lateral canthoplasty)主要是整形科和眼科醫生用來作為治療手段而應用在臨床的[3],比如治療先天性小瞼裂症候群、外傷或者燒傷後的外眥畸形、老年性瞼裂縮短、瞼部腫瘤以及其他影響外眥和眼部功能的病理情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外眥成形術的內涵不斷擴大,一些為增加美學觀感而對沒有明顯生理缺陷的外眥實施的形態重塑手術,也被視為一種外眥成形術[4]。
  • 關於「美容性外眥成形術」和「下瞼下至」的一些認識與思考
    一、美容性外眥成形術美容性外眥成形術應區分於傳統的外側瞼裂延長術(lengthening of the lateral palpebral lissure)。傳統意義上的外側瞼裂延長術主要用於矯正瞼裂狹小症、瞼緣粘連、痙攣性瞼內翻、創(燒)傷引起的瞼裂狹窄等疾病。
  • 陰蒂包皮異常的矯正
    但在任何情況下,陰蒂頭都不應被完全暴露,否則會導致術後陰蒂過度敏感等不良反應。其他陰蒂包皮縮小成形術還包括在小陰唇和大陰唇之間的裂隙採取平行於陰蒂長軸的橢圓形、梭形或半圓形切口,切除陰蒂包皮的多餘褶皺,能夠有效地矯正陰蒂包皮肥大,顯露陰蒂組織,並使陰蒂相對於大、小陰唇保持在中線位置[14]。
  • 整形外科解讀:99-46 重瞼成形術
    一個積極的,或正常,向量是當球不超越眶下緣和上覆軟組織。Hertel眼球突出測量是用來評估全球突出相對的外側眶緣。正常的全球日珥在16至18毫米的範圍內。眼球內陷患者有一個測量小於16毫米,眼球突出測量大於18毫米。既突出,眼睛深陷在併發症的風險增加,和突出的程度的影響水平,外眥將錨定在外眥成形術。外眥錨定在突出的眼睛需要上的位置。眥錨定在深陷的眼睛不需要過但確實需要更顯著的內部布局避免前錯位。
  • 外眥成形術
  • 矯正內眥贅皮
    而對於單瞼合併內眥贅皮者單純行重瞼成形術時,術後會因「贅皮」的遮蓋而使重瞼成為「半雙」,難以獲得理想的重瞼外形。 目前,矯正內眥贅皮的手術方法雖然很多,但術後常遺留較明顯的內眥處瘢痕,使患者難以接受,而且復發率高。
  • 眼周美容系列之內眥贅皮矯正術
    因此,矯正內眥贅皮的關鍵在於:一方面要去除異位的眼輪匝肌和結締組織,從而解除異常的牽拉力;另一方面要延長垂直線,增加垂直向皮膚。通俗點講就是水平方向的皮膚多了,而垂直方向的皮膚少了,而這可以通過內眥贅皮矯正術來解決。關於內眥贅皮矯正術(開眼角手術)     目前主要手術方式有Z成形術,V-Y成形術,W成形術以及一些改良術式等。
  • 酒窩成形術效果簡介*
    酒窩成形原理:  酒窩之所以出現,是酒窩外的皮膚與該部位的面肌開成粘連的緣故。面部肌肉活動牽拉該處皮膚而出現皮膚表面的凹陷。做酒窩的手術原理,是人為地使酒窩處皮膚與該處肌肉粘連在一起。  酒窩成形術是在特定的部位,用手術的方式人工形成真皮與笑肌粘連從而形成酒窩。酒窩是由皮膚下面的肌肉活動形成的。
  • 酒窩成形術的具體原理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15%的女人可以擁有迷人的小酒窩,現在整形技術的不斷發展,喜歡酒窩可以通過酒窩成形術可以造就想要的小酒窩。而面部的表情肌是個例外,它直接附著在面部皮膚上,表情肌收縮的時候,牽動面部皮膚,於是面部出現各種皺紋,產生喜、怒、哀、樂的表情。有的人在笑時,臉上就出現兩個淺淺的凹陷,就是面部皮膚與面部表情肌如郟肌、笑肌相對牽動形成的。酒窩,跟表情肌的發達程度有關。笑肌不那麼豐滿,面部皮下脂肪不那麼多的人,一般微笑時候不會出現小酒窩。
  • 唇珠成形術
  • 腹部抽脂成形術:先進的技術!
    傳統的或「經典」腹部成形術取決於將腹部皮膚和相鄰層(薄層)與深部腹壁筋膜(腹直肌)分層,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緊緻鬆弛的組織。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在可接受的延遲癒合和產生癜痕的風險範圍內,這個方法是很安全的。對於經歷過大量減重的患者來說,傳統的腹壁成形術是必要的(圖63.1)。
  • 根尖誘導成形術的原理及優缺點
    根尖誘導成形術的原理及優缺點 根尖誘導成形術是指年輕恆牙因齲壞、外傷或發育畸形引起牙髓壞死後,應用藥物誘導根尖部牙髓和(或)根尖周組織,在根尖區形成鈣化屏障,以利於根管充填的一種治療方式。氫氧化鈣是最常用的誘導藥物,鈣化屏障形成時間為3~24個月不等。
  • 圖解根尖誘導成形術
    當年輕恆牙發生牙髓嚴重病變或根尖周感染時,會影響牙根的繼續發育,造成牙根薄弱易折裂、牙根短小、冠根比例不協調等問題,大大降低患牙在口腔中的留存時間。 臨床上年輕恆牙牙髓感染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根尖誘導成形術,其是在控制感染基礎上用藥物及手術方法保存根尖部的牙髓或使根尖周沉積硬組織,促使牙根繼續發育和根尖形成的治療方法。氫氧化鈣製劑類藥物是目前根尖誘導常用藥物,其成功率在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