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高贊問答:你曾因為長相/顏值而受到過什麼特殊待遇?瀏覽量高達1432萬。
這個世界,似乎對皮囊愈發苛刻,對胖子越來越不友好。
閨蜜9歲兒子,上三年級,一天晚上回家到,委屈地告訴她,上級部門來學校視察,體育老師嫌他跑不快,不讓他上操場,語文老師見他單獨在教室又認為影響不好,就把他叫到辦公室站了一節課。
這種傷害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一年級時,學校開運動會,老師規定全班同學都穿紅色運動服表演體操,閨蜜特意跑到商場給兒子買了一套大碼的。可是運動會當天,老師還是沒讓兒子參加。更氣人的是,雖然體操不讓他上臺表演,但是拔河從沒放過他。
幾乎每個胖孩子的記憶裡都有一段無法抹去的灰色記憶。
我小時候長得胖,學校大合唱,我永遠被塞在隊伍最不起眼的角落,元旦大聯歡,總是扮演那個被人嘲笑的丑角。後來上大學終於瘦下來了,校草居然愛上了我。
胖,讓孩子遭遇的可能是伴隨一生的嘲諷與歧視。
江蘇鹽城12歲小男孩張宸豪,體重將近130斤,曾是個不折不扣的小胖子。拍小學畢業照時,衣服他穿不上,攝影師在背後剪了一刀。「如此待遇」讓張宸豪臉上火辣辣的。
胖,就像是一種罪過,每當人無意間戳中時,自尊心就會隱隱作痛。
在青春期時,班裡總有人喜歡給別人起外號,其中不少都是根據別人身材特徵起的侮辱性外號。還有一些學生因為過胖的身材,成了學校裡被公然欺凌的對象。
而更多時候,最傷孩子的,不是別人,恰恰是最親密的家人。
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爺爺奶奶,所有你最親近的人,都說你胖,你難看,你腿粗,你屁股大,你虎背熊腰的……給你帶來的自我否定感很難甩掉。
小時候,每次去姥姥家或者奶奶家,嬸嬸、小姨、舅舅都會說我胖,甚至還有親戚直接問我體重。
我有心遮掩,但是每次都被我爸搶答:「你看看你都多少斤了!」,還帶著一臉嫌棄。
現在回想起來,真挺受傷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胖,請不要用那些雞湯來安慰他——
「別那麼在意別人看法就好了」
「你心理強大一些就不會受傷」
……
捫心自問,你做得到嗎?
當胖成為孩子的一種困擾,父母最正確的做法,就是陪他一起科學減肥。
正如上面故事裡的小男孩張宸豪。畢業照風波過後,他決定減肥。媽媽彭女士很支持,為了幫助兒子控制飲食,特意給他買了一個分餐盤,蔬菜和米飯定量攝取。
她還安排表哥表姐每天晚上帶著他出去跑步,但沒想到哥哥和姐姐心疼弟弟,偷偷給張宸豪買漢堡和雞排吃,導致減肥計劃一度中斷。
彭媽媽為此買了一個跑步機,讓兒子在家鍛鍊。
雖然腳上磨出了水泡,有一次還差點暈過去,但張宸豪始終沒有放棄,最終在兩個月內成功減掉30斤。
減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成年人尚且如此,於孩子就更加艱難。孩子的體重管理,若沒有家長的長期陪伴與幫助,難比登天。
在武漢兒童醫院一項關於肥胖兒的課題研究中,入選研究對象的150名「小胖墩」,經過近兩年的跟蹤觀察,一個都沒能瘦下來。
更可怕的是,當一些孩子還在任性地胖著,另一些孩子正在追求一種極致的瘦,最直觀的標準就是:A4小蠻腰、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體重不過百。
各類短視頻、選秀節目和女團成員,不斷傳遞著崇拜「白幼瘦」的審美觀。屏幕前不少00後乃至10後的孩子們,成為熱烈追捧的跟隨者。由此衍生的身材焦慮也越來越廣地在中小學生中蔓延,胖的想減肥變瘦,瘦的還想再瘦。
為了更瘦,一些中小學生開始模仿明星催吐減肥。他們吃東西的時候吃的特別開心,沒有任何異樣,但是吃過之後就會立刻跑到廁所裡,把吃過的東西都摳出來。
這樣既可以享受美味,又不會真的吃下去,這種看似很完美的減肥方法,實際上是投機取巧,催吐次數多了,很容易誘發各種疾病。
初二女生小玥,因身材問題遭到同學嘲笑,她無力擺脫周圍人的眼光,疫情期間開始節食減肥,長時間過度節食後,又開始暴飲暴食,吃撐了就催吐,曾經一天催吐過5次。
長期的頻繁催吐,讓小玥患上了進食障礙,還導致食道受損、脫髮以及月經失調,最後被迫休學在家。
小玥說,她身邊不少同學會模仿短視頻中的女生秀身材,比如曬筷子腿、馬甲線、反手摸肚臍等。
「現在很多六年級和初一的學生也會秀,她們覺得自己的鎖骨能放個硬幣養個金魚,就很了不起。」
在小玥看來,學校裡的風氣就是「以瘦為美」。那些原本就比她瘦的女生,也沒有停止過減肥的念頭。她們不吃晚飯,或者一天只吃一頓,每次吃完飯都要上秤稱體重。下課的課間,女孩們會聚在一起討論如何減肥。
「她們會在網上看到很多減肥方法,比如二十八天減肥法、某某明星減肥法,也不管科不科學,就去效仿。」
正是這種過於苛刻的畸形審美,導致孩子們產生了「要麼瘦,要麼死」的扭曲心態。
催吐減肥只是冰山一角,還有一些減肥方法有過之而無不及。
比如,冷凍減脂,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19年自殺自亡的韓國演員——崔雪莉。
有研究宣稱極端寒冷會激發身體為保持恆溫產熱,快速燃燒脂肪存量。在冷凍艙內呆3分鐘,就可以燃燒800卡路裡。
實際上,這種方法除了價格高昂,就是價格高昂,而且還非常危險,真正的減肥效果卻有待考量。
還有一種更危險的招數——蛔蟲減肥法,減肥者生吞蛔蟲卵,並讓這些卵在腹腔內自由繁衍,消耗多餘的營養來減肥。
危險性當然也相當大,蛔蟲一旦在人體內扭結成團,能形成蛔蟲性腸梗阻,鑽入膽道就形成膽道蛔蟲病,進入闌尾就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嚴重的會引起併發症死亡。
然而這些蟲子在網上並不缺買家,不少熱衷減肥的人會以身試險,娛樂圈藝人吃蛔蟲的說法也總在網上流傳。但靠損害身體達到減肥的目的,實在是得不償失。
電視和網絡不斷呈現的身材焦慮,不斷鼓吹的「以瘦為美」,給中小學生設下一個又一個導向陷阱。
家長需要切實提高警惕,幫孩子形成正確的認識。
在「三高」年齡逐漸下降的今天,無論男女,養成運動習慣並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確實是有必要的。而每天只吃水煮菜、體重不到80斤不改頭像……真的大可不必。
這世界就是會欺負胖孩子,但絕不值得拿健康開玩笑。如果你家裡也有一個正被肥胖困擾的孩子,請多給TA一點點愛和重視,然後,陪TA一起科學合理地減肥。
本文來源:家長會了麼 作者:楊小羊 責任編輯: 石玥_NS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