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是有位叫木村的果農看了《自然農法》這本書後,腦海中突顯靈動,是否能種出不施農藥和有機化肥的純天然綠色的蘋果呢?這個想法能否實現呢?於是,木村就大膽地開始了他的實踐。實踐過程中最讓他頭疼的就是危害蘋果樹的害蟲不計其數,不施農藥和有機化肥的樹上不見開花卻生出了蟲子,全家老少七口人沒日沒夜地守在果園裡用雙手和塑膠袋怎麼也捕捉不完,雖然噴灑了一些醋液,但果園依舊是昆蟲的「天堂」。一年下來蘋果園的慘狀更是令木村一家生活窘困,樹不開花沒有蜂蜜,不結果子沒有收成……更為饒頭的是自家樹上的蟲飛到毗鄰人家的果樹上,招來了毗鄰人家的不滿,甚至一些果農給木村起了個綽號稱其為「滅灶」。意思就是爐灶滅了!但凡認識的人都嘲笑木村是個「傻瓜」。父母與他斷絕了關係,他幾乎變賣完了所有的家當……
連續多年的探索和嘗試,木村無農藥栽培蘋果始終沒有獲得成功,這種煎熬幾乎殆盡了他為之「靈動」燃燒的那團火。一天晚上,就在他心如死灰上山準備尋短見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月光映照下的深山有一棵栲樹枝丫上面結滿了豐碩的果實,仔細一瞧:沒有一點蟲害,樹幹上也沒發現其他病源。他覺得特別驚訝,頓悟到樹完全可以自然地生長!於是,專注研究這這棵栲樹生長的土壤以及周邊的環境。並發現地處深山與果園的土壤不同導致了兩種結果。木村帶著無比的希望,再度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開始在果園裡種植了大量的大豆,由於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瘤菌,相應增加了土壤裡的含氮量。同時種植了雜草,使小昆蟲進入果園建立了新的生態鏈,終於在停止使用農藥後的第八個年頭,他的果樹開出了7朵白色的花,不久,其中有2朵花褪後結下了果實。雖然這兩個果實長得歪歪斜斜,樣子也很醜,但木村品嘗後卻覺得味道非常好。次年,木村的蘋果園開滿了白色的花,獲得了大面積的收成。隨後,他出了一本《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的書,逐漸讓人熟悉了他和他的故事。
想嘗嘗「好吃到令人驚訝的滋味」的人也愈來愈多,有增無減。木村堅持專注的事跡也被拍攝成電影《奇蹟的蘋果》而廣為人知,東京一家最高檔的法國餐廳以「木村的蘋果湯」作為招牌菜甚是「火爆」,這家餐廳的「吃客」總是絡繹不絕、人滿為患,一度想預約最起碼要等待半年的時間。木村用堅持和耐力找到了問題根源,且培育出了世界上口感最好的蘋果,他的事跡非常讓人感動。據說,木村這種無農藥蘋果放在空氣中數年不爛,只會枯萎風乾。這其中的奧秘使眾多專門的水果研究者大惑不解,對「木村蘋果」的解釋只能是「凝聚了種植者的靈魂」。他像「傻瓜」一樣苦撐、全身心付出所得到的「木村蘋果」是生命淬鍊的結晶,更是專注的力量成就的傳奇!
「木村蘋果」的故事說明了什麼呢?我覺得就是一種專注的力量驅使他堅持,那種數年砥礪執著地堅持和認真、吃苦、忍耐,形成了木村性格的原動力,執著追求極致和嚴謹精益的「工匠」態度,他之所以可以成功,我認為也是自然對不懈追求者的最好回報。而現在我們許多國人身上卻沾上了商人的習氣,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人變得非常浮躁,追求「掙快錢」甚至不惜違法踩「紅線」;一些企業還不擇手段以「圈錢、騙錢」為榮,漠視版權而傍名牌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甚至在做事上喜歡追求「速度大躍進」,講究所謂的「效率和速度」,講究所謂的「立竿見影」,表現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所以對任何事情缺乏專注耐心和堅韌不拔的鑽研精神。古代先輩尚能做出各種精美絕倫的瓷器,而一些人甚至一些企業卻不深研傳承技藝,以「模仿」、「做舊」的手段用於「造假」牟利,實在是有丟老祖宗的臉面。「木村蘋果」的啟示,就是需要更多的像錢學森、袁隆平、南仁東等科研專家或呈現各行各業的「匠人」,特別是在企業中需要幹一行、鑽一行的能人,不滿足於簡單的完成任務,而是擁有一大批對事業專注的人,只有用專注堅韌的態度,才能在事業的平臺上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