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效應會扭曲你的思維方式,增加焦慮感,並導致許多其他的困難。然而,它們通常是用不準確的、通常是負面的方式看待現實的思維模式。
一個例子可能是認為「我是這個星球上最不幸的人」。作為這種思維的結果,或者在經歷任何其他認知影響時,你更有可能以一種更消極的方式看待事物。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看什麼是認知影響。然後,我們將看看6個扭曲你思維方式的認知事件,並介紹一些幫助你保持控制的應對機制和方法。
什麼是認知影響?
它們有時被稱為「認知扭曲」,與以某種方式扭曲的思維模式有關。研究表明,認知效應可以作為應對人們生活中不良事件的一種機制。
它們通常通過負面鏡頭被扭曲,導致習慣性思維錯誤。一些研究發現,認知扭曲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因此,雖然它們在處理壓力的直接影響方面是有益的,但從長遠來看,如果它們影響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會給我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問題。
扭曲你思維方式的6種認知效應
根據Beck, Rush, Shaw, and Emery(1979)的研究,有6種認知效應會扭曲你的思維方式:
1
過分概括
這指的是把一個想法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信的,然後假設它總是可以推廣到其他類似的情況下。這是人們在公開演講後所經歷的一種常見的認知效應。
其他的例子可能是認為冒險總是/從來不是好事,或者總是樂觀/悲觀是好事,或者與鄧寧克魯格效應等相關。以這種方式過度概括會導致你只以一種方式看待事物,並導致不健康的重複行為。
2
災變
這與總是期待最壞的事情可能會發生有關。例如,你可以這樣想:「如果我的伴侶離開我,我將永遠找不到另一半。」或者「如果我不能通過這次考試/得到這份工作,我的人生將是失敗的。」
每個人在某個時候都會有類似的想法。然而,如果它支配了你的思維,就會導致抑鬱。因此,如果這些想法出現了,試著去注意它們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健康地處理它們。
當你因為災難性的想法而感到焦慮時,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識別和消除焦慮。
3
個性化
每當我們因為一些不是我們的錯的事情而責備自己時,我們就會體驗到個性化的認知效應。
同樣,個性化也可以是一個外部事件的想像原因,比如認為「因為我沒有喝酒,其他人都過得很糟糕」。它與焦慮症有關。在極端情況下,這可能導致人們把一切都個人化。
4
證據不足的預測
有時被稱為時間因果關係。它指的是這樣一種信念,即因為某件壞事在一種情況下發生過一次,所以它將來一定會在同樣或類似的情況下發生。
然而,它的前提是證據不足。這可能是考試不及格,並假設你不擅長那門學科。然而,你可以再次參加同樣的測試,並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而獲得成功。
5
自我指涉
這種認知扭曲的結果是相信你自己的行為是所有人關注的中心。這是一種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普遍感覺。它通常與對某件事的糟糕表現的自我評估有關。
同樣,當我們進入一種情況,不確定去哪裡或做什麼時,我們可能會經歷它。我們可以感覺到每個人都注意到了我們的內在情緒,看到了我們糟糕的表現。如果我們極端地體驗這種感覺,它會阻止我們採取行動來避免這種感覺。
6
二分思維
這有時被稱為「極化思維」或「黑白思維」。這種認知效應指的是總是期待一個非常積極或消極的結果。
例如,如果我們認為我們註定要在任何事情上都取得成功,或者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將不可避免地失敗,我們正在經歷二分法思維的認知效應。因為這些極端是不現實的,當這個現實的概念被打破時,就會導致問題的產生。
如何應對認知扭曲
這只是六種會扭曲我們對周圍世界看法的認知效應。然而,還有更多。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我們可以管理這些扭曲,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糾正它們對我們行為的影響。
你可以嘗試以下步驟來實現這一點:
第一步-確定想法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確定思想本身。你注意到的想法是讓你感到更加焦慮還是以另一種方式惡化了你的情緒?
第二步-確認認知效果/扭曲
試著想想你正在經歷的是哪種認知影響。你是過於一般化還是二分法思維?理解這一點可以幫助您了解它是如何形成您的分析的。
第三步-重新組織辯論
考慮一下如何重新構建最初的分析。還有什麼證據可以挑戰你最初的想法呢?
第四步-考慮CBT
認知行為療法(CBT)可以指導你改變認知影響是如何扭曲你的思維的。研究表明,這種方法有積極的效果,你可以使用許多方法來平靜你焦慮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