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綜合】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美妝市場被如L'OREAL PARIS、LANCOME、Estee Lauder等國際品牌主導,但是這一切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至2019年末,騰訊出品的《2019國貨美妝洞察報告》顯示,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已佔中國美妝市場 56%。國產美妝品牌的成功,到底做對了什麼?
新媒體渠道的寵兒
李佳琦在2019年成為花西子首席推薦官。李佳琦利用直播介入,貫穿花西子從預售到雙十一全過程。而2019正是直播帶貨的風口,內容營銷格局發生巨變。這印證了一個事情:誰能搶佔新渠道,即有可能成為新國貨贏家。
事實上,中國頭部美妝品牌大多誕生於2016年國內內容電商風口期,他們是天生的線上電商品牌。完美日記、花西子、橘朵等都在此期間成立。他們快速進入新媒介,以低成本大量觸及到用戶,建立起品牌認知,在國際大牌緩慢反應期間佔領市場,野蠻生長。
2018年起,完美日記在小紅書上開始投放明星、頭部及腰部KOL、素人筆記。截至2019年底,小紅書上共有14萬篇筆記,官方粉絲175萬,遠超其他國產美妝品牌。有了經驗後,相同的方式被複製到抖音,讓完美日記在短視頻領域獲得優勢。
這種搶佔新渠道的本質是搶佔年輕消費者。京東去年618當天,14個國貨美妝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100%以上,其中同比增長最高的品牌超696%。
從京東的數據中看到,美妝國產品牌的的增長驚人。美妝類完美記增長近18倍,HFP增長近12倍、Zeesea增長4倍,而老品牌百雀羚、自然堂、卡姿蘭也呈現倍數的增長。以完美記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國貨彩妝品牌,及以HomeFacialPro和薇諾娜為代表的國貨護膚品品牌強勢崛起。回顧他們誕生至今,我們不難發現其迅速增長的秘密。
如今的年輕消費者並不認為貴就是好,他們更願意為質感和個性化買單,購買商品背後的身份認同和圈層認同。在產品質感上,國內外品牌差距已不大。而在製造個性化,即品牌的差異化上,國產美妝正在積極探索。
差異化撬動溢價力:
BrandZ數據顯示,2018年對品牌溢價力的貢獻中,差異化(與其它品牌不同)達到47%,有意義(恰到好處地滿足消費者需求)相比14年的50%下降到45%,而突出性(迅速被想起)是8%。差異化在提升品牌價值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獨特有效的品牌視覺表達和傳遞是美妝護膚製造差異化關鍵之一,它讓消費者清晰意識到購買產品能得到什麼樣的身份與圈層認同。完美日記曾聯名Discovery,推出探險家十二色動物眼影盤。發售當日即售罄,2019雙十一當天銷售額超過了天貓眼影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這個系列眼影的視覺物料和廣告TVC由PERFECT DIARY完美日記和國內的視頻團隊MINTAKA合作完成,這個團隊就是完美日記背後從產品設計,到視覺營銷眾多秘密武器之一。
MINTAKA與完美日記合作的廣告大部分延續了這種強烈個性,為女性「造夢」。在DISCO禮盒廣告中,模特在80年代舞廳跳著電影《低俗小說》的舞蹈。但這種記憶符號需要基於品牌基因所定製。花西子,自身擁有強烈的中式美學視覺體系。無論是爆款口紅上的中式雕花,還是融入西湖之景的鞠婧禕散粉廣告,全部汲取中國古典之美,服從於品牌形象,形成記憶符號紮根於消費者。有意思的是,花西子的這條廣告TVC,也是由MINTAKA製作完成。
36氪的2019年末品牌偏好調查顯示,年輕消費者選擇品牌時最在意性價比、質量和視覺設計。越年輕,在意視覺體驗的比例越高。產品之外的創意性視覺是頭部國產美妝的投入重點之一。以此製造的話題,更能增加品牌知名度,為溢價加碼。
2019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Met Gala)將坎普作為主題,邀請全球時尚明星名人穿此風格服裝出席。國內如品牌集合店Play Lounge等提前反應,順勢推出他們所理解的中式坎普服裝。完美日記直接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推出聯名眼影盤,與MINTAKA創意團隊將極富戲劇性的坎普風拍入廣告。而這些創新與嘗試都在為品牌價值加分。
從世界工廠,到C-BEAUTY
2020年的市場正經受新冠疫情的挑戰,根據各大品牌第一季度的財報來看,一股寒流將不可避免的影響整年的行業發展,加速國內美妝行業的整合。
國產美妝品牌是否培養了消費者足夠的忠誠度?《2020 中國「社交零售」白皮書》指出:社交零售中,只有19%的消費者忠於品牌。並且博主中流行著這麼一個詞:「平替」,即貴价商品的平價代替。
李佳琦曾在直播中一半嘴塗國際大牌口紅,另一半塗國產口紅,顯示質地、色號可完全代替,女孩們卻依舊覺得自己缺一支Armani或YSL。品牌如雅詩蘭黛、歐萊雅,歷史故事和品牌力都難以複製,國產美妝應建立其他優勢應對。通過視覺創造的美,增加品牌附加價值,將繼續是贏得競爭的重要一環。
從全球來看,歐美系、韓系、日系美妝有著明顯的視覺趨向,並因此產生持續性的巨大經濟效益,在過去代表著發達國家文化的審美取向,時尚和審美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文化上的權利。那麼國產美妝,甚至推而廣之以美為核心概念的國產品牌,能否形成一種中系「C-BEAUTY」?中國是成熟的世界美妝產品代工廠,卻長時間被迫忽略了中系視覺力量的塑造可能,以及當中可創造的經濟附加,然而這種狀況,在急速的發生著變化,因為市場,對美有了更高的需求。
要形成「C-BEAUTY」,單靠品牌自身無法完成。在中國時尚領域,以海歸派設計師、造型師、攝影師等為主的時尚從業者已讓這種視覺感受初有雛形。他們同樣攏聚在像MINTAKA這樣的「混血」團隊。這些意見領袖,在打造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視覺體驗的同時,未來也必將在有意無意中,讓「C-BEAUTY」站上世界舞臺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