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王朝末期,清朝有錢編練新軍,而明朝卻連軍餉都發不出?

2020-12-18 田園詩人魯智深

明朝末年,土地兼併已經非常嚴重,在北方地區,天災連連。南方地區,則工商的命脈已經徹底被地主士紳階層所壟斷。

在崇禎上任以前,朝廷還能夠派出身邊的太監收取礦稅和海關稅來勉強支持國家財政不至於崩潰。但自從初上任的朱由檢聽取身邊的大儒們忽悠,不與民爭利後撤回了外派太監之後,朝廷的財政狀況開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潰。

從朱元璋開始,這位出身貧寒的皇帝一直奉行的就是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所以明朝的稅收一直都很低,商業稅更是如此。和其他朝代相比較,明朝的財政狀況一直都行。因為明初工商業比重不高,所以靠著農業稅收,朝廷的財力還是能夠維持。但隨著時代的變更,土地兼併的集中,工商業比重的增加。但朝廷的稅收卻依然是以農業稅為主。所以財政很快開始惡化。

土木堡之後,文官集團開始掌握話語權和兵權,並有了可以和皇權對抗的力量。他們和新興的江南工商士紳集團互相勾結,維護著自己的利益。皇帝只要有想加工商稅的想法,就必然會立刻遭到大臣們的激烈反對。明末商業已經非常發達,江南士紳們從採礦和海貿中獲取巨額金錢。但商業稅卻只有三十稅一,還是名存實亡,偷稅漏稅非常普遍,在崇禎十年,產茶大省浙江全年收取茶稅僅僅為十二兩,荒唐到了可笑的地步。

萬曆朝皇帝窮得沒有辦法,開始徵礦稅,結果大臣們唆使地方官殺稅使,《五人墓碑記》就記載了蘇州士紳打死稅監之事。等到崇禎上臺,剷除魏忠賢的閹黨集團後,工商稅徹底取消。

在一個工商業已經相當發達的國家裡,因為是與民爭利,不去收工商稅。偏偏要去北方那些受災地區向那些災民加稅,也不知道崇禎腦袋是怎麼想的。

而清朝相對於明朝的稅收,有了顯著的進步。因為清朝有專門的輔助皇帝的秘書機構,軍機處。所以清末的財政系統高效的多。

雖然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用大炮打破了中國的大門,但同樣,也開通了和中國自由貿易的商業通道,使得中國的工商製造業有了爆發式的增長。

基本上清政府籤訂的每一條不平等條約中都有一條—開放商渠。

商業貿易的發展所帶來的財政收入增加,才能使清政府在賠錢之餘還能建海軍,練新軍,給老太太修園子。

清政府的基礎是八旗制度,文官沒有明末那樣的話語權,所以稅收遠比明朝高效的多。所以,在朝廷缺錢之時,政府就對百姓各種盤剝。據記載,清末的各種稅收有五花八門:「有糖捐、雞鴨捐、酒捐、肉捐、國民捐、戶口捐、車馬捐林林總總幾百種之多」,讓人大開眼界。

在1941年,大清的財政收入只有4125萬兩白銀。而到了1909年,大清稅收已經高達2.6億兩白銀了。不過即使如此,在內憂外患中的朝廷的收入還是入不敷出,所以清朝開始向民間借錢。不管是外國銀行還是本國富商,都是朝廷借錢的對象,作為抵押,清政府讓出許多主權,比如海關修路開礦等等。

正因為清末搭上了工業時代的順風車,且政府部門運轉還算高效,能夠幫它橫徵暴斂,所以它才能夠有錢編練新軍,向外賠款。可正常的財務狀況仍然改變不了它會被推翻的命運。因為隨著國民心智的覺醒,清政府的民心早已喪失殆盡。

相關焦點

  • 大清朝編練的最後一支新軍,為何調轉槍頭指向自己?
    甲午之戰,清軍大敗,清朝傾全國之力建設的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清政府內外交困,亟需訓練一支強大的武裝,以維特自已統治。正是在這種形勢下,袁世凱走馬上任,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他選定天津以南七十裡的小站,利用原淮軍營房。
  • 湖北新軍:革命軍中馬前卒
    湖北新軍的編練肇端於張之洞。 張之洞在署理兩江總督時,即在江蘇編練了「自強軍」。他回任湖廣時,將「自強軍」中已經練成的原江南護軍前營500人調往湖北,作為湖北編練新軍的標杆和範本。
  • 新軍:清朝廷自養的掘墓人(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66)
    他發現,駐防的綠營部隊已經腐朽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各營積習錮弊深入膏肓,若不捐棄舊法,別開局面,雖事前日加申儆,終無大益,事後加以誅戮,已難補教」。因此,必須徹底拋棄而編練新軍。新軍之所以為新,就必須採用「西法」訓練調教。聽說漢納根在天津閒住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把他調到南京幫助自己編練新軍。後考慮漢納根這個人好誇誇其談,且不聽約束而放棄。
  • 大清最後的希望,清末新軍,沒想到最終成了清王朝的掘墓者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新軍每日操課前軍官都有三問:「我們吃誰的飯」、 「我們穿誰家的衣」 「我們為誰家出力」。士兵齊聲應答:「吃袁宮保的飯」 、「穿袁宮保的衣」、 「為袁宮保出力」。清政府費心費力訓練出來的新軍卻皆將袁世凱視為衣食父母,敬若神明。竟達到了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朝的程度。
  • 【地理探究】從明朝皇帝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的反應看明朝和清朝對...
    而如果我們看後續清朝的歷史,這種夜郎自大的心態也一直是蔓延其中的。都認為自己的王朝是天下最好的存在,自己不需要與外界互通有無,自己就是最先進的。 所以利瑪竇當時獻出來的這份世界地圖,不僅僅沒有得到明朝的重視,甚至連後來的清朝也並沒有重視這種情況。
  • 清朝末年,清政府苦心經營的新軍,為何失去了控制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清朝一直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且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可是1840年,一場鴉片戰爭,打破了清政府無敵的美夢。
  • 清朝滿人貴族看到明朝古物,譏笑:明朝滅亡是理所當然!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除元朝以外第二個統一了草原、中原以及西域版塊的大一統帝國,清朝之所以能靠東北一隅而入關取代明朝,靠的就是八旗勁旅彪悍的戰鬥力。而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成為了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 清朝為什麼在武昌起義爆發後5個月內就土崩瓦解?
    這就導致美法俄等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強迫清朝統治者籤訂《黃埔條約》、《望廈條約》、《璦琿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佔土地享受特權。甚至就連曾經的藩屬國日本也敢跑來咬一口,侵佔琉球入侵臺灣,敲詐50萬兩白銀。
  • 清朝最後一隻「隱形」軍隊,靠收「保護費」生活直到1993年才解散
    靠著騎兵打江山的清王朝,他們的戰鬥力肯定是不容小覷的。一直以來滿蒙就擅於鬥爭,並且非常勇猛,從忽必烈開始,不管是蒙古族還是滿族,都有這個特點,可能是當時的生活環境太惡劣,利益驅使讓人的勇氣指數都提升了。
  • 「發捻之亂」已平,中興名臣崛起,為何清朝還是衰敗?
    事實證明,這些漢族私人武裝相當給力,經過無數次血戰後,終於平定了「發捻之亂」,穩固了大清王朝統治秩序。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吉字營攻破天京,滅了太平天國;1868年8月,傳奇英雄劉銘傳在揚州瓦窯鋪全殲東捻軍,俘虜賴文光。至此,「發捻之亂」結束,大清王朝暫時擺脫了危機。
  • 清末新軍:偉大的「背叛者」(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69)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在武昌首義,拉開了徹底埋葬清王朝的序幕。但「德不孤,必有鄰」,武漢新軍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除去北洋軍大部之外,全國其它省份新軍幾乎群起相應。如果純從軍事層面講,清朝是被自己一手招募,一手豢養,一手訓練的新軍所埋葬。
  • 與太平天國相比:武昌起義,為什麼能直接撼動清朝的統治?
    清政府並沒有絕對的反對者,當時也沒有革命黨,而且每一個地方力量也都是依靠清政府的,對於太平天國這個動亂,大家都會顯得同仇敵愾。但是武昌起義時期,各種西方思想革命,思想獨立思想,還有民主思想,都進入了大清王朝的內部,而且清王朝的官員也並不是鐵板一塊兒,很多人其實也支持王朝能夠有真正的改變,也都看好清末新政,但是這個改革並沒有如預想般的那樣成功。
  • 魏說北洋②:小站練兵初展抱負,袁世凱短時間練的新軍實力幾何?
    恰逢此時,原來編練定武軍的胡燏棻被調去督辦蘆津鐵路。光緒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慶親王奕劻、恭親王奕訢、李鴻藻、翁同龢、榮祿、長麟等人聯名奏請光緒帝改變兵制,並保舉袁世凱編練新兵。袁世凱接到編練新兵的任務,欣喜異常,他覺得自己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 清末新軍:偉大的「背叛者」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在武昌首義,拉開了徹底埋葬清王朝的序幕。但「德不孤,必有鄰」,武漢新軍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除去北洋軍大部之外,全國其它省份新軍幾乎群起相應。如果純從軍事層面講,清朝是被自己一手招募,一手豢養,一手訓練的新軍所埋葬。
  • 中國的導演為什麼基本都不碰明朝戲?
    比如熹宗皇帝朱由校,因他自幼頭腦木訥,不受父皇愛戴,沒有得到任何培養,甚至連字都不識幾個。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當朝的時候,更是專心做木工,幾十年不上朝。朱厚熜原因三:民族鬥爭為主線,與當今社會出入極大從宋朝開始,每一任開國君王都有一個相同的詬病,那便是擔心自己的王朝像自己推翻的王朝一樣覆滅,於是過分偏重對文官,而忽略武官。明朝也不例外。
  • 一組罕見的歷史照片:晚清新軍是一支近代化的軍隊!
    ——餘秋雨 甲午中日戰後,清政府為加強陸軍力量,下令由湖廣總督張之洞、直隸提督聶士成、溫處道袁世凱等編練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史稱新軍,全稱"新建陸軍"。這支軍隊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軍制、訓練以及裝備,一切依照德日制度,由德國人為主的洋人教習,是清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
  • 恣意的明朝,自製的清朝
    女真人領袖努爾哈赤「控制了中國東北部的毛皮、高麗人參等貿易,獲得了明朝禁止出口的農具等鐵製品,又從朝鮮等地獲得耕牛…依靠農具、耕牛、奴隸的組合在平原地區開展農業生產。」對於這股新興的勢力,明朝由於正深陷朝鮮的泥沼,根本無暇顧及。1601年,努爾哈赤組建八旗軍,並於1616年正式建立後金反明。在與女真人持續近三十年的戰爭中,最讓明政府頭疼的就是軍餉。
  •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正一品,這是古代多少文物群臣的終極目標。明清宮廷劇中,正一品也是經常能夠看到的官職。其實,關於正一品的細節,估計大家就不一定清楚了。就性質而言,可分為文官正一品和武官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