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我家鄰居

2020-12-14 親歷者的故事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我想起我家鄰居,姐姐的同學芬姐。

芬姐和我姐都是67屆畢業生,響應上山下鄉的號召,去了農村。當時她父母是極力反對的,把戶口都藏起來了。芬姐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我姐去,她就去,我姐不去她就不去。可是那時我姐必須得去的,因為上山下鄉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已經是全社會的事,工作都做到學生家長的單位,要求單位的黨員、幹部帶頭。爸爸既是黨員又是幹部,責無旁貸,姐姐沒的說必須去。其實,就是父母不同意,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在那個純真的年代,一個熱血青年能擋得住嗎?芬姐的父親是工人群眾,如果她不去,是可以躲過去的。

可她看我姐堅決去,她也是個熱血青年,不甘落後,把戶口從家裡偷出來,義無反顧地報了名,和同學們披紅戴花,興高採烈地踏上徵途。可是不到一年,她們就垂頭喪氣,蔫頭耷腦的潰敗回來。原來她們去的那個農村,條件極其艱苦不說,幹到年末,一結帳,姐姐是女隊的隊長,是屬於身強體健能幹活的人,才掙19.50元。芬姐是屬於嬌小體弱的那種,不但沒掙到錢,還要給生產隊返錢。她們付出了艱辛,卻不能自己養活自己,只能返回家中。

後來,爸爸工作調轉,我們離開了那裡,一次芬姐去長春看她奶奶,還順路來我家小住十多天,開始姐姐和芬姐還有書信來往,逐漸沒了聯繫。

以後的消息都是聽老鄰居說的,說芬姐的戶口始終沒落下,一直拖到普查戶口時才給落上。凡是家裡有知青的人都知道,沒有戶口的滋味,不僅沒有供應糧,而且就業、找對象都成了老大難。況且她是在父親反對的情況下,偷拿戶口報的名,他父親無能為力,經常借酒消愁,心情不好就拿她撒氣。

十多年沒戶口,什麼都耽誤了,又面臨這樣的家庭情況,可想芬姐的處境會怎樣。在30歲的時候不得已嫁給一個勞教回來的人,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不知什麼事又去吃牢飯,芬姐與他離了婚,同時也患上了抑鬱症。自己沒工作又帶個孩子,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迫不得已又走了第二家,可還是沒過長。據說那時她已經走上精神失常的邊緣。已經失去了正常人的思維。寫到這裡,我已經寫不下去了,可憐的芬姐。

想當年雖然芬姐和姐姐是同學,但是她和我僅差兩歲,所以我們的關係也很好,沒事的時候經常在一起閒聊,她常常把未來描繪的跟童話一樣美麗,我還能想起她幻想未來時美滋滋的模樣,可命運卻和她開個天大的玩笑。

現在不知芬姐的情況怎樣了,因為她家後來也搬走了,知道的人更少了。我和老媽、姐姐聊天的時候,常常會想到她,都很掛念她,希望她的孩子能很好的關照她,也希望國家能夠接受知青的提案,讓這些不幸的知青有個依託,安度晚年。

來源:空中看的BLOG

相關焦點

  • 知青往事:黑土地的衣食住行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我們的知青生活始終由自力更生相伴自力更生的含義是,不依賴外援,靠本身的力量把事情辦好。自力更生是毛澤東主席一貫倡導的戰略方針。
  • 知青往事:黃棉襖,黑土地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青春歲月 黃棉襖 黑土地六八年的端午節,是我永生難忘的日子,隨著一聲專列汽笛的長鳴,滿載穿黃棉襖知青的火車徐徐地啟動了,駛向北方,駛向廣闊天地。在夕陽的輝映下,我們踏上了位於嫩江平原的建設兵團。
  • 知青往事:賭吃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賭吃換來了雷子上大學讀書和我獲得招工進城的機會。春節前,我和雷子為老牛過冬清除牛棚的牛糞然後鋪禾杆草,小山村只有我們兩人出工,農民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飯。知青在招工中一個又一個抽回城進工廠,只剩下我們兩人失望和無奈的留在小山村。
  • 我的同班同學草原知青
    為了寫好這個美篇,我在烏蘭畢力格的幫助下,建立了「同班同學草原知青微信群」,對同學們講了我採用在群裡開放式集體編寫草原往事回憶的方法,希望大家支持配合。同學們熱情支持,我的寫作順利。         我在微信群聊或私聊中了解到,同班同學草原知青們不是在帶孫子、外孫,就是在服侍老人,都很忙,而且都年逾古稀,體弱多病。因此,讓他們每人都寫一些草原往事回憶,真的是沒有閒暇和精力,我當然是要勉為其難。        因此,這個美篇,一方面,以展示草原知青的照片和說明為主,文字故事不多。有話道:一照勝千言,一張老照片,蘊含著許多往事信息,彌足珍貴。
  • 知青往事:遭遇白毛雪風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離開紅格爾大草原已經20年了,我始終保存著這張珍貴的照片,每次看到它都使我想起了22年前的那場罕見的白毛雪風。想起那使我歷經磨難的風雪之夜,想起了朝夕相處、可親可愛的牧民和知青戰友。1976年是我到紅格爾公社布龍點力素插隊的第八個年頭,當時,我和張金玉兩個天津女知青包放一群羊。3月28日那天清晨,我倆奶完羊羔看到時間不早了,我急忙吃了一小碗炒米,便套上氈靴,背起「烏塔」(盛羊羔的氈包)趕著羊群朝北邊走去。
  • 上海知青生活往事:時隔多年,想起那隻大黑狗他就心疼
    昨天在電信大廳辦業務,巧遇李長寧老師,排隊等候的時間和回家的路上,李長寧老師給我講述了他在東北插隊落戶的點點滴滴,講述了他插隊落戶時的生活往事。因為陳隊長家離牛棚很近,三名女知青只在陳隊長家住,一日三餐也回到牛棚和和四名男知青一起吃。當時的吃糧雖沒問題,可吃菜卻成了難題,有的社員家有一些秋季儲存的白菜蘿蔔和土豆,但誰家也都不多。陳隊長就挨家挨戶上門求社員們,讓社員都拿出一些酸菜、鹹菜疙瘩或土豆白菜啥的,他說人家上海的知青離家這麼遠,跑到咱這來插隊落戶不容易,咱們大家都少吃一口,也不能委屈了這些孩子們。
  • 「知青歲月」無法忘懷——我的知青歲月
    我祖上當過清朝的官。到我父親, 他二十幾歲就開過3家店, 現清河坊古街高義泰對面的小三樓就是當年的店址之一, 店名「元大」。我出生後便成了「元大履記」。所以, 我對當下一些「富二代」的張揚很不以為然, 因為我也曾是個「富二代」。馬克思有句名言:資本的每個毛孔都流著血和骯髒的東西。我想問那些炫富的「富二代」, 你家的財富就那麼乾淨?就沒有原罪?
  • 《北大荒十年》知青往事150篇(五)
    我們農場鼎盛時期有各地地知青近萬人,1979 年我去農場遷移戶口時,那差不多已經是風起雲湧、浩浩湯湯、勢如破竹的「大返城」浪潮後期了,我敢斷言其時農場留下的各地知青總數不會超過 500 人,而且這 500 人也可能如我似的正在辦理戶口遷移手續。一棟棟知青宿舍人去屋空,遍地狼籍,破敗不堪;一個個分場死一般地沉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整個農場滿目悽涼。
  • 知青往事:照魚、捕狐、釣龜
    知青往事之一:照魚曉 泉(筆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下放到贛南北部山區洛口麻田大隊青音村。我用夾剪快速把近處的泥鰍夾進魚簍,眼角掃瞄到稍遠處狡猾的鱔魚正將頭鑽入泥中,我取出魚插一下字把鱔魚從泥水中叉上來。我們一丘田一丘田地分割捕捉,越走越遠,魚簍越背越沉,扁籮越背越輕。遠處傳來的吠叫聲才提醒我們,2個扁籮空空的,只能借鐵盞子餘火,深一腳淺一腳摸回村子。極度疲憊回到家,將魚簍裡的戰利品倒入木桶,泥鰍們擠在水桶中「唧唧」聲不知是歡叫還是呻吟?我和弟弟極快地衝洗完畢,倒頭酣睡。
  • 上海知青講述他和手錶的趣事,悠悠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當我還是一名知青的時候,我曾經期盼著能有一塊手錶。集體戶裡有幾位知青左手腕上已經戴上了銀光閃閃的手錶,其中和我同宿舍的曹某戴的是一塊嶄新的全鋼、全自動、半日曆英納格手錶,讓人羨慕。曹某在我面前以權威式口吻誇讚說,我這塊舊手錶在瑞士表系列裡應該屬於三類表,我頭一次在他面前贏了一次,他的英納格據他說是瑞士表裡的四類表(因為他是66屆初中生,高出我兩屆,我很佩服他的)。
  • 「知青往事」油潑辣子一道菜
    一是我們屬產糧區,不允許種蔬菜;二是油和肉憑票供應,少之又少;三是我們知青吃大灶,一周或更長時間才派人進城採購蔬菜,天晴好說,若遭遇雨雪天或連陰雨,除了吃鹹菜絲、酸黃菜,再無綠葉菜咧。所以,知青大都備有從家中攜帶的用罐頭瓶裝的辣子醬,經久耐吃。大致分兩種,其一原料是或青或紅辣子,「線辣子」最好,愈火辣愈過癮。
  • 陳富發:我家的紐約鄰居愛倫
    愛倫是一位與我年齡相仿的退休高中女教師,她的先生是曼哈頓一間公司的退休工程師,他們都是慈祥謙和的義大利裔美國老人。據說他們婚後五十多年一直住在這座宅子裡。我家與愛倫家相鄰而居,雖然分屬東、西方族裔,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能和睦相處,友好交融,彼此生活得很愉快。
  • 京知青生活往事:因為一張合影照,他和陝北女子結為伉儷
    我文友楊雲正是北京人,退休前在報社從事文字編輯工作,退休後在今日頭條申請註冊了一個頭條號,發表一些有關旅遊攻略的文章和圖片,得到了很多讀者朋友的關注和好評。我就是通過頭條號,和楊雲正老師認識的。去年八月末,楊雲正老師到我們這旅遊觀光,我有幸和他坐在了一起。
  • 愛,不是傳說 ——知青羅克的故事
    家對我而言,自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尚在襁褓中的時候,父親為時局不容去了另一個天地,陰陽相隔之中母親改嫁,我第一次失去了自己的家。若不是叔叔和年邁祖父母的悉心撫養,真不曉得等待我的是何種孤苦伶仃的命運。
  • 知青年代的偷雞摸狗
    許多插隊的男知青,在他們的知青歲月中,都曾經有過偷雞摸狗的經歷。我曾經也有過。聽起來似乎很荒唐,不可思議,但是,這卻是真實的。這就是在那個特定年代,我們的青春被放逐的時代,我們的親身經歷。我們不想掩飾,我認為這決不是汙點,而是那個時代刻在我們身上的印記。我們今天回顧這段經歷,並非是津津樂道,而是一聲苦澀的嘆息這就是曾經的我們!
  • 我是知青||郝承芳:房東大娘和她家的大白狗
    1969年2月我和同學王琳、張雅玲、李秀雲一起來到陝北延安下坪公社廟溝大隊插隊。
  • 拳王泰森爆料往事:自己與老虎一起睡覺,老虎曾咬傷女鄰居!
    泰森接受《GQ》雜誌專訪時,披露了這段往事。據了解,泰森有一位做汽車銷售的朋友,曾考慮用汽車換一些珍貴動物,泰森了解情況後十分興趣,因此維託他的朋友為自己搞幾隻。泰森說:「你為什麼不為我預定兩隻呢?幾個月後我將出獄,如今我在監獄裡,所以當回到家後,我希望看到兩隻『小熊』,我曾經最愛的老虎寵物叫『肯亞』,它的體重大約550磅。」
  • 「知青歲月」知青孫玉勤和方立強夫婦的「玉強牌」
    創造這個品牌的是哈爾濱女知青孫玉勤和她的丈夫寧波知青方立強,這個品牌是這兩個返城又下崗的老知青安身立命之本。創造這個品牌的是哈爾濱女知青孫玉勤和她的丈夫寧波知青方立強,這個品牌是這兩個返城又下崗的老知青安身立命之本。其實,我以為他們更珍愛的品牌,是他們一胎所生的三個兒女。因為有了這個品牌,才有了「玉強牌」。這個故事還得從頭道來。話說1968年,一向寂寞的地處七臺河的北興農場(32團)突然生機勃發,只因為來了一大批生龍活虎的男女青年。
  • 知青往事:燒酒工作的確是個重體力勞動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燒酒工作的確是個重體力勞動,上班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出窖」,要把7天前下窖發酵的料挖出,並運到燒鍋旁邊。我帶著眼鏡就更甭提多彆扭了,也多虧「大燒鍋」把我搭配到全班人馬中最能幹的老王一起,那老王一邊自己在加快速度幹著,一邊還叫我休息。上面的人一邊運著料,一邊看我的狼狽像在說笑著。「大燒鍋」看我滿頭、滿臉的汗水,又見我一個勁兒地把從鼻梁上向下滑落的眼鏡向上推著,也憋不住笑得前仰後合了。他一次次地叫我上來,我都謝絕了,我早下定決心要過好每一關。
  • 「知青歲月」知青經歷留下的不只是記憶
    三位女知青在葛坑, 同為知青命運把海庭、建惠和我緊緊地拴在一起。我們知青點實行男女知青同工勞動, 每人都必須上山砍柴割草, 大家輪流值勤做飯。國家供應的個人糧油採取集中管理使用, 每月每人繳納統一標準的夥食費用, 帳目由男知青C負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