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青春歲月 黃棉襖 黑土地
六八年的端午節,是我永生難忘的日子,隨著一聲專列汽笛的長鳴,滿載穿黃棉襖知青的火車徐徐地啟動了,駛向北方,駛向廣闊天地。在夕陽的輝映下,我們踏上了位於嫩江平原的建設兵團。
我們是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大有作為的號召上路的。當時只想照毛主席說的那樣改造自己小資產階級思想。我埋頭苦幹,飽嘗了揚場機下風口灰土的令人窒息,抬麻袋、挑土籃壓腫肩膀的疼痛。160斤麻袋和男知青比著扛,展示了接受再教育的成果,顯示了英雄主義。
記得最困難的是六九年,麥收時天澇連陰雨,機器下不了地,我們每天穿著溼衣褲溼鞋子下地搶麥收,麥子在麥秸上發芽了。在黑土地大泥潭裡我們寸步難行,苦苦掙扎了數
十天,不能穿雨靴(陷進去拔不出來),我們穿溼球鞋堅持著不下火線。人沒能勝天,我們吃了一冬粘麥饅。
最難熬的是那年冬天,正值三九沒柴燒,晚上我們穿著毛衣毛褲蓋著大厚被,被上壓著軍大衣,帶著帽子、口罩睡覺,早晨起來牙膏凍了擠不出來,毛巾掛著的是板,團著的是球,洗臉水在盆裡凍得結結實實,尿盆都沒法倒掉,真是苦不堪言。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也沒有退縮,燒磚、採石、積肥,按部就班地工作著。
我十八歲那年入黨了。是首批納新對象,經全員提名推薦通過的。
入黨後我奔赴位於甘河的大興安嶺林區,受命於連職。在那短短的八個月裡,我有踏進原始森林腳踩鬆軟綠色地毯並深被綠綠匆匆迷人氣息吸引的陶醉;有採摘野果的歡樂;有高喊抬木頭號子的豪邁;有肩膀壓腫不敢挨的痛苦;有親眼所見山禽野獸的好奇;有政治工作尤其是共青團工作出成績的喜悅;有撲救森林大火的磨練,也有飽嘗失去戰友的悲傷。那段經歷令人終身難忘。
政治工作如影隨形地伴隨我下鄉的十年。
連隊裡女知青的生活、思想、安全;黨團組織發展、活動;日常的宣傳教育;知青的業餘文化生活.....,壓在我這不足20歲小姑娘的肩上,當然是沉甸甸的。農忙時思想政治工作到田間地頭,農閒時要使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還要與職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餵脫穀機時汗水溼透棉襖,稍息就霜染後背透心寒;春天燒荒送肥到田間,玉米埯種帶頭抓把糞;播種時隨機務排下田間;麥收時曬麥場搶收、搶運;參與了無數次雨中搶糧,不顧雷電交加、不顧暴雨狂風。老職工家有困難我慷慨解囊,探親時走街串巷家訪。超負荷運轉兩年後我病了,無奈地住進醫院。身體使我離開了熱火朝天的連隊生活。
醫院裡的政工別有特色,我很喜歡醫院,尤其穿上白大褂,真有一種白衣天使的自豪感,我練打針拿藥、學看處方、負責組織計劃生育、參與會診旁聽......,但是沒忘我的本行----政治工作。近十年的政治工作,錦旗一面面,榮譽一串串。那時沒有自我意識,沒有個人主義,忘我地把青春獻。
當我們紮根邊疆已開花結果時,迎來百萬知青大返城,愛人家在天津,我們是兩地知青,很難抉擇的。我第一次隨波逐流了。開據了唯一有效的黨組織關係,辦了退幹手續,開據了病退證明,處理了家當,含淚燒掉了十多年來記載我前進腳印的十多本寫實日記、學習筆記和那件伴隨我十個冬季的黃棉襖,燃燒的火苗助生了我的心灰意冷,似乎為我屯墾戍邊的青春歲月作奠。我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帶著簡單的生活用品,帶著對生活戰鬥了十多年黑土地的眷戀,帶著對今後人生方向的迷茫返回了即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開始了生命的又一個航班。中國知青網 → [原創]青春歲月 黃棉襖 黑土地作者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