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雍正皇帝最為精妙、腹黑的一次權謀算計

2021-01-10 青史本紀

在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科場舞弊案」的演變過程,產生過懷疑。反正小編覺得,整個「科場舞弊案」,乍看之下合情合理,可是細想之後,卻迷霧重重、非常詭異。

首先,在整個案件中,大清王朝的帝王將相、皇子權臣都牽涉其中,可謂牽扯甚廣、影響惡劣,即便是由此立馬引發一場滔天巨案,我們也一點不奇怪。可是,在主犯張廷璐匆匆被誅之後 ,此案就沒有了下文,頗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

再者,在此案中還有很多重要疑點尚待解答:

第一:弘時是怎樣從雍正那裡「偷」到的科舉試題的?他販賣考題的目的是什麼?

眾所周知,張廷璐雖然夾帶考生,但是,伯倫樓售賣考題的幕後之人卻並不是他,而是皇三子弘時。

可是,在劇中雍正曾經親口說過,試題是他「親自書寫、親自密封」,而且是藏在機密檔案柜子裡的。按理來說,弘時是不可能知道試題內容的;那麼,他到底是怎樣拿到科舉試題的,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而且,劇中明確交代,一份考題售價70兩文銀,再從後來李衛在考場抓獲的人數來看,作弊之人最多也不過20幾個,總獲利不到2000兩。弘時作為一個皇子,難道真的就缺這點錢?如果不是,那麼,他販賣科舉試題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呢?

第二、八阿哥當初為什麼要舉薦張廷璐為主考官?

難道他想要向張廷玉示好?可是,以張廷玉對雍正的忠誠來看,八阿哥這麼做,顯然是在做「無用功」;那麼,他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呢?

第三:李紱是怎麼知道有人在伯倫樓出售考題的?

販賣科舉考題,這種殺頭的買賣,自然是不會有人滿大街去吆喝的。那麼,身為副主考的李紱是怎麼知道的?而且,他剛一落座,就有人來向他兜售考題,是不是有點巧合?

第四、那個突兀出現的道士是誰?他怎麼知道劉墨林三人會取得「三鼎甲」的成績?如果是神機妙算,難道他不知道有人已經買得考題,可以作弊?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那麼篤定三鼎甲必定高中,難道劉墨林等人的實力,真的比人家作弊還要強?

是不是看完這些問題腦袋有點暈?沒有關係,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一解答。

依小編看:整件事情,如果真的說破了,其實很簡單:從弘時拿到考題,到有人向李紱揭發,甚至是劉墨林等人「三鼎甲」的身份確定,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都是早已被人設定好的劇本演繹。換句話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場陰謀,而整個事情的幕後操作者,非常有可能就是雍正本人。

要說清楚整件事情,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在雍正繼位之初,他也曾躊躇滿志,信心爆棚,因為他不僅妥善地處置了,八阿哥與十四阿哥這兩個曾經最大的皇位競爭者;而且雍正自以為,皇權在手的他,只要稍一用力,就可以將整個大清天下,換成一副新氣象。

彼時八阿哥正在兢兢業業地做著那個總理王大臣,而且為鑄造新幣的事,出謀劃策、勞心勞力;而隆科多舉薦的「大清官」諾敏,也政績斐然,號稱要在半年之內,清還前任十幾年的虧空欠款。雍正很高興,也很激動。於是腦袋一熱就賜給了諾敏「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

可是,假的終究是假的。在孫嘉誠無情揭露了「新幣鑄造」的弊端後,諾敏欺君造假的實情,也被昭示於天下。對於這樣的打臉,雍正好悔好恨,可是卻無計可施。因為,他手底下沒有人啊!

因為,當時的江南富庶之地,全在八爺黨的控制之下;而南方除了盛產富豪之外,才學士子也多出於此地。而八賢王的美名,可不止是樂善好施,更為重要的是「禮賢下士」。雖然劇中沒有明說,但是從種種跡象表明,八爺黨幾乎控制l了整個帝國的人才選用渠道。

以上就是「科場舞弊案」的背景。

現在,我們先回答,八阿哥為什麼要舉薦張廷璐為主考官,這個問題。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張廷璐本來就是八爺黨的一員。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這麼一個情節?在案發之後,張廷璐見到八阿哥的第一句話是,「八爺,救救我」!

這句話,乍看之下沒有問題。可是你稍微想一下,就會發現:張廷璐這句話非常不合常理——張廷璐本是一個四品侍讀學士,離總理王大臣八阿哥有著千山萬水的距離,更不要說他們之間還夾著一個張廷玉。也就是說,因為張廷玉的存在,八阿哥和張廷璐之間,原本有著隱約的政敵關係。

按照常理來說,人是不會向敵人求救的。那麼,張廷玉之所以會這樣「貿然」求救,只有一種解釋:他和八阿哥本來就是「自己人」的關係,所以,他才會急於向自己的黨魁求救。

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回答,八阿哥為什麼要舉薦張廷璐為主考官了。在劇中,雍正曾經明確說過,康熙四十二年之後,科舉試題屢有洩露。如果小編沒有猜錯,這件事的幕後,一定是賢名遠播的八爺黨早搞鬼——他們在拿著國家「名器」,招攬人才(就如虧空國庫,賺取賢名一樣)。

現在雍正繼位,他們想要繼續靠著洩露考題、夾帶考生的方式,來扶持自己人,肯定不能像以前那麼明目張胆了。於是,八阿哥想到了張廷璐,他雖然是八爺黨,但是一直隱藏的很深。所以,舉薦他為主考官,更容易取得雍正的同意,從而實現自己繼續夾帶考生的目的。

後來,張廷璐被捕之後,承認了自己夾帶考生(不收錢的),也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

現在,我們回到雍正這一邊:

有著強大信息網的「四爺黨」,非常有可能早就發現了八爺收買新科士子的的秘密。於是,在這一次雍正自己的恩科中,他們決定打破八爺黨對人才的壟斷,著手發現培養「自己人」。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三人高中的時候,有人是喊了他們的籍貫的:狀元郎王文昭是貴州人,榜眼尹繼善是滿洲鑲黃旗(皇帝直接管轄),而探花劉墨林是順天府(北京地區)的。這屆科舉考試的三鼎甲,竟然沒有一個出自於文風鼎盛的江南地區,是不是有點違背常理?

而且,尹繼善和劉墨林的出生之地直接屬於皇帝管轄,狀元王文昭所處的貴州地區,雖然不受皇帝直接管轄,可是也遠離八爺黨的大本營——江南富庶之地。這樣一說,是不是更值得懷疑?

那麼,那個神機妙算的道士是誰呢?雖然在電視中沒有明確表示,但是在字裡行間,導演都曾給過我們暗示:從雍正臨死之際吞服的大量「仙丹」,以及喬引娣曾經提過的「賈道士的仙丹雖好」,這些情節,我們不難推斷出,這個「深通天機」的道士,就是雍正的絕對心腹——賈世芳。

也就是說,雍正早就看好了劉墨林等人,於是,讓賈世芳前去洩露天機,早早地將幾人招致麾下,從而完成自己的隊伍建設。

事情到了這裡,就剩一個問題了:怎樣才能保證劉墨林等人高中?要知道他們的競爭對手,可是才學滿天下的「江南才子」,而且還事先知曉了考試題目。

只有一個辦法了:讓八爺黨夾帶考生的事實昭告於天下,從而徹底毀了江南士子。

可是,像這種極其機密的「私相授受」,是很難抓到把柄的。於是,雍正想到了弘時,他的這個兒子早就有奪嫡之心,而且也想借著科舉考試來培養自己的政治班底。那麼,弘時能夠輕易的得到考試試題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是雍正「無意間」(故意)透露給他的。

然後,就是最後一步,借著清流領袖李紱之手,點了這個炮仗(書呆子李紱能夠知道伯倫樓有人販賣科舉試題,絕對是有人故意洩露給他的)。

至此,我們可以將整件事情串起來了:在經過「諾敏案」之後,雍正深深地發現,自己身邊的人才缺失。於是,他和十三阿哥準備著手培養一些「自己人」。可是,那些科舉考試出色的江南士子,全都在八爺黨的掌控之下,他們是很難插手的。於是,雍正的眼光,瞄向了京城以及八爺黨不屑於插手的雲貴地區。

而想要劉墨林等人順利「出位」,就需要找個由頭,廢掉成績更好的江南士子的功名。那麼,「科場舞弊」絕對是最為有效的一條途徑。

於是,雍正借著弘時之手,將題目成功地散布出去;而後再令人偷偷地通知了清流領袖李紱,最終成功地把售賣考題之人和張廷璐受人之託夾帶的考生(八爺黨看好的新人)一舉剷除。

到了這個時候,雍正皇帝親自為其掌過燈的王文昭等人金榜題名,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沒有競爭對手了)。可以說,整件事情全部都在雍正的算計之中,只是八阿哥和弘時他們不自知罷了。

縱觀整個過程,絕對是《雍正王朝》裡最為腹黑且精妙的一次權謀算計!那麼,你對這件事怎麼看呢?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為何說是三人之間的對決?兩人都敗給了雍正
    深究其中,這場科場舞弊案竟然牽扯到了當朝大學士、總理王大臣乃至當朝皇子,讓新登大寶的雍正皇帝首次面臨巨大抉擇。新朝伊始,有了山西巡撫諾敏半年之內清空一省國庫虧空的巨大成績,讓雍正皇帝進一步意識到重用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恩科,乃係清朝為國掄才的重要途徑;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年輕俊才也是雍正皇帝此時最為理性的選擇。
  • 雍正王朝:弘時之死源於多年前的一泡尿,幕後推手卻是老八胤禩!
    其實弘時的死,並不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還有幾個人把他推進了深淵……真正要他命的人太多了,表面上是雍正帝,背後是老八胤禩,本質原因是咎由自取,推波助瀾是老十三胤祥,臨門一腳是弘曆,而死亡的開端就是他的一泡尿……《雍正王朝解密》103:雍正王朝中弘時臨死前為什麼喊八叔是阿其那?老八胤禩:跟我鬥!
  • 《雍正王朝》雍正皇帝最初飾演者是張豐毅,唐國強原定飾演配角
    1999年,一部劃時代意義的歷史電視劇《雍正王朝》橫空出世,這部劇一經播出就引發觀眾強烈反響,該劇由胡玫導演,二月河、劉和平編劇,劇情上該劇講究符合歷史事實,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被傳神的表演出來,直到今天《雍正王朝》依然是歷史劇中的最高水平之作,在豆瓣平臺上的評分高達9.2分。
  • 雍正王朝:弘晝之所以勝過弘時,小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雍正王朝》中,從奪嫡的角度來看,弘時與弘晝都是失意者;從最終歸宿來看,弘時是失敗者,弘晝是成功者。結局命運的不同,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已經體現得非常明顯。雍正上位後,弘時就開始「小動作」,為了一點零花錢以及幾個狐朋狗友,就夥同張廷璐,製造了「科場舞弊案」。這麼一齣戲,讓弘時非常被動:一、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奪嫡野心,讓很多人對他有了看法,雍正和張廷玉雖然沒有說破,但心裡明白得很。失去這兩位的支持,基本上已經無緣通過正常渠道取得皇位。
  • 揭秘雍正王朝:弘曆跟弘晝誰你覺得誰更聰明?又有什麼細節印證呢?
    弘曆和弘晝 的父輩雍正皇帝那就是在康熙的九個實力強大的兒子中拼殺出來的。這段歷史被稱為九王奪嫡,包括雍正在內的九個皇子爭奪皇位。 但是到了雍正的時候皇室人丁不旺,只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弘時,因為科場舞弊案被雍正給殺了,這也證明雍正的確是個刻薄寡恩的人,對自己的親兄弟可以毫不留情地予以斬殺,對自己的兒子也可以毫不留情地殺死還要親手殺死。 二兒子、三兒子先後夭折,四兒子就是弘曆,但是由於前面兩個早早就夭折了,所以弘曆成了二兒子。雍正的第五個兒子就是弘晝。
  • 《雍正王朝》成了年輕人迷戀的成長聖經
    01《雍正王朝》大流行1997年,秋。導演胡玫和作家二月河在國際飯店頂層的自助餐廳吃飯,吃飯的目的是為了探討有關《雍正王朝》改編電視劇的問題。每一個看過它的日本影迷,都被電視劇裡展現出的複雜而殘酷的中國古代政治鬥爭而著迷;同時讚揚從「九子奪嫡」中勝出的雍正是位能掙錢、能攢錢的好皇帝,建議日本政客多學學。
  • 9.2分的《雍正王朝》,成了年輕人迷戀的成長聖經
    每一個看過它的日本影迷,都被電視劇裡展現出的複雜而殘酷的中國古代政治鬥爭而著迷;同時讚揚從「九子奪嫡」中勝出的雍正是位能掙錢、能攢錢的好皇帝,建議日本政客多學學。只需要去網上隨便一搜,就會發現《雍正王朝》早就成了大師們撰寫職場兵法的選題富礦。甚至在虎撲上,分享解讀雍正王朝的UP主也成為了JR們討論的話題。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這樣反而觀眾緣也不錯
  • 為何《雍正王朝》康熙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雍正破格提拔田文鏡,看似任人唯賢實則充滿「腹黑」
    《雍正王朝》,之所以被奉為中國影視作品史上的經典之作,在其首播二十多年之後依舊經久不衰,除了一眾「老戲骨們」出眾的演技外,環環相扣的劇情以及一系列細思極恐的細節,也是這部電視劇為廣大觀眾所認可與推崇的重要原因,而觀眾也就此在大呼觀劇過癮的同時,就此對於人生經歷與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思考,讓人流連忘返,難以釋懷。
  • 雍正王朝:雍正讓年妃一介女流「卸甲」,難道他有什麼特殊癖好?
    雍正王朝電視劇上映於1999年,至今已有20年之久,可謂是經久不衰。這部電視劇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的諸多細節可謂是耐人尋味,並非是那種使人看一遍就忘記的肥皂劇,可以說是寓意深刻,是一部經典的職場厚黑學教科書。那麼今天宋安之來分析分析雍正王朝中一個有意思的劇情,並且藉此來說說雍正王朝不為人知的一面。
  • 雍正王朝27:西北叛亂,十四爺想重掌兵權,結果與雍正不歡而散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科考入圍的學子都要在中和殿參加最後的考試。雍正很欣慰看到天下英雄進入殿內,可就在此時一份六百裡家裡送到了中和殿外,這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雍正王朝:兒子得罪胤祥,為何隆科多如此緊張立馬就向雍正認錯?
    而在《雍正王朝》中,擔任上書房大臣兼九門提督的隆科多,也遭遇到了同樣的境遇。他的兒子隆大公子公然打著他的旗號,仗勢欺人,橫行無忌,甚至與十三阿哥胤祥的手下發生了正面衝突。在這之後,隆科多便來到宮中,主動向雍正謝罪,結果卻被雍正草草打發走了,以至於隆科多隻得稱他的這位隆大公子為「孽子」。
  • 雍正王朝:弘曆主攻、李衛助攻,雍正下手,弘時就這樣被處死了
    這不就是明確告訴雍正皇帝要對皇三子弘時連根拔起,剷除所有黨羽勢力嗎?3、「不願使皇阿瑪和皇額娘傷心」,如何才能讓皇上、皇后傷心?這不就是直接建議雍正皇帝殺了皇三子弘時嗎?說到這裡,雍正皇帝再也坐不住了,問道:「他有什麼遺願嗎?」雍正皇帝的潛臺詞為:只要你沒事,劉墨林被殺算什麼,滿足他的願望就是了!好了,雍正皇帝給出解決辦法了,而且是皇帝慣用的彌補辦法。
  • 「常務副皇帝」胤祥,從沒被雍正猜忌過,其實雍正放心得很
    雍正八年的時候,怡親王胤祥去世,他為雍正嘔心瀝血一生,他的去世讓雍正悲痛不已,雍正下旨「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就這樣,胤祥成為了清朝「守成」階段獲封「鐵帽子王」第一人。 由此可見,怡親王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非常不一般,那麼他當時到底以怎麼樣的形象輔佐王權呢?
  • 《雍正王朝》中的「侍衛領班」圖裡琛,到底屬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作為歷史題材的巔峰之作,《雍正王朝》最大可能的真實還原了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事件和雍正皇帝「以勤先天下」的執政生涯。除了朝堂爭鬥、權謀心術的精彩演繹外,《雍正王朝》對於清朝的官職、爵位、職能部門乃至地方權力機構都有著極為細緻、真實的展現。當然,《雍正王朝》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和諸多表演藝術家登峰造極的演繹絕對分不開,這部劇中甚至不存在主角和配角的差別,只有出場時間之分。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就是這樣一個原本為配角,卻生生地演繹成了重要人物的角色。
  • 「常務副皇帝」胤祥,為何不會被雍正猜忌?3大原因,雍正很放心
    雍正八年,為雍正皇權殫精竭慮、奉獻一生的怡親王胤祥病逝,雍正皇帝悲痛異常,下旨「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由此,怡親王胤祥成為清朝「守成」階段獲封「鐵帽子王」的第一人。除此之外,雍正皇帝還特意加封胤祥另外一子——弘晈,為「郡王」爵位。僅就此來看,怡親王胤祥在雍正皇帝心中就佔據著絕對不一般的地位和影響。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是整部劇中一位非常悲情的角色人物。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所培養太子胤礽,最終遭到康熙的廢黜,王掞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
  • 《雍正王朝》中雍正為何狠心賜死弘時?弘時做了什麼不可原諒的事
    事情讓雍正知道後,雍正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經過調查,雍正處死了張廷璐。張廷璐受弘時之託科場行舞弊,張廷璐被定了很殘忍的腰斬,弘時一直待著雍正身邊,卻沒有為受他威脅的張廷璐的說過一句話。於是,八爺九爺十爺聯絡了一大幫既得利益者進行反對,趁著雍正外出河南考察之計,提前秘密的聯絡了幾個旗主王爺,並策反了隆科多,還有大部分朝臣,弘時也參與了,而且這些旗主王爺都是弘時秘密聯繫的,因為八爺給他畫了一個很圓的餅,他夢想著推翻了老爹雍正自己做皇帝。
  • 雍正時期弘時與弘晝有何不同,看看他們對待李德全,就知道了
    到了雍正時期,這位在位13年的皇帝,不只是對比他父親康熙在位的時間大幅度縮水,就是子嗣也對比父親來說顯的稀少,只有三個兒子。 雍正的三個兒子分別是皇三子弘時、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最後是皇四子弘曆繼承的皇位。 那麼今天我們來說說雍正三個兒子中,沒有繼位的弘時與弘晝有什麼不同。